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21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8 1 7 11 44 138 4106
本店铺共有 29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1%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2
7%
服务态度问题
1
3%
商品问题
4
14%
发货问题
11
38%
退款问题
2
7%
其他
9
31%
已解决
29
100%
店主称呼:满6元起包邮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061253263    地址:山东省 滨州市 滨城区 尽量12小时发货,48小时未发货的请申请退款
促销广告:6元包邮起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本店所售图书均为正版二手,均为实际库存,品相8成新左右,一般都有笔迹,低于7品的我们会联系同意后才会发货。
二手书不含光盘,部分书可以提供光盘资源免费下载。具体问客服。
大部分地区6元包邮,部分偏远满10元包邮,新疆,西藏不包邮。
店铺介绍
主要经营大学二手教材、小说、杂志,100000余种,100万本。
本店网上只卖7成新以上图书,或多或少都有些笔记,绝不影响使用。
本店所有图书均为正版二手。网上不卖盗版书和打印的。
一律不含光盘销售。如果必须光盘资源,请联系客服确认后再拍。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林建榕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
ISBN:9787040226997 [十位:7040226995]
页数:308      
定价:¥26.40
店铺售价:¥5.00 (为您节省:¥21.40
店铺库存:16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061253263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内容提要: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分为两大篇,共11章。**篇工程材料,介绍了工程材料的主要性能;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金属材料的改性处理,常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的组成特点、性能及应用;新材料的发展。第二篇工程材料的成形技术和成形方法的选择,介绍了材料的液态成形、塑性成形、连接成形技术;塑料、陶瓷及复合材料的成形技术;材料各种成形技术的新发展及快速成形技术等。各章后面附有复习思考题。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内容丰富,不仅阐述了各种材料技术和成形过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自身规律、相互联系及其新发展,归纳总结了工程材料的选择与成形方法的选择,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而且还介绍了一些工程上常用的基础知识(如书中带※号的内容)。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主要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课程的教材,或其他工程类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工厂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图书目录:
绪论
**篇 工程材料
第1章 工程材料的主要性能
1.1 材料的力学性能
1.1.1 强度与塑性
1.1.2 弹性、刚性与粘弹性
1.1.3 硬度
1.1.4 韧性
1.1.5 疲劳强度
1.1.6 蠕变强度和持久强度
1.2 工程材料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
1.2.1 物理性能
1.2.2 化学性能
1.2.3 工艺性能
复习思考题

第2章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
2.1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2.1.1 金属的晶体结构
2.1.2 纯金属的结晶
2.1.3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2.1.4 合金的晶体结构
2.2 铁碳合金相图
2.2.1 元合金相图种类
2.2.2 铁碳合金相图
复习思考题


第3章 钢的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3.1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3.1.1 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3.1.2 奥氏体晶粒大小及其控制
3.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3.2.1 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物及转变过程
3.2.2 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曲线
3.2.3 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3.3 钢的退火与正火
3.3.1 退火
3.3.2 正火
3.4 钢的淬火
3.4.1 淬火温度和冷却介质
3.4.2 淬火方法
3.4.3 钢的淬透性
3.5 钢的回火
3.5.1 回火时组织和性能的转变
3.5.2 回火的分类及应用
3.6 钢的表面热处理
3.6.1 表面淬火
3.6.2 化学热处理
3.7 钢的表面强化技术
3.7.1 表面熔融强化
3.7.2 气相沉积表面强化
3.7.3 化学溶液沉积表面强化
3.8 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技术新进展
3.8.1 形变热处理
3.8.2 超细化热处理
3.8.3 真空热处理
3.8.4 激光表面处理
3.8.5 电子束表面处理
3.8.6 离子注入和离子渗碳
3.8.7 计算机在热处理中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第4章 常用金属材料
4.1 工业用钢概述
4.1.1 工业用钢的分类与牌号
4.1.2 杂质对钢质量的影响
4.1.3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4.2 结构钢
4.2.1 工程结构用钢
4.2.2 机械结构用钢
4.3 工具钢
4.3.1 碳素工具钢
4.3.2 合金工具钢
4.3.3 合金模具钢
4.3.4 合金量具钢
4.4 特殊性能钢
4.4.1 不锈钢
4.4.2 耐热钢
4.4.3 耐磨钢
4.5 铸铁
4.5.1 铸铁的石墨化
4.5.2 灰口铸铁的牌号、性能及应用
4.6 非铁金属
4.6.1 铝及铝合金
4.6.2 铜及铜合金
4.6.3 钛及钛合金
4.6.4 镁及镁合金
4.6.5 轴承合金
4.7 粉末冶金材料
4.7.1 粉末冶金材料及其特点
4.7.2 常用粉末冶金材料
4.8 新型金属材料
4.8.1 纳米材料
4.8.2 形状记忆合金
4.8.3 非晶态材料
4.8.4 功能梯度材料
4.8.5 金属间化合物
4.8.6 减振合金
4.8.7 磁性材料
复习思考题

第5章 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5.1 高分子材料概述
5.1.1 高分子化合物的含义
5.1.2 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5.1.3 高聚物的结构
5.1.4 高聚物的性能
5.1.5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5.2 工程塑料及其应用
5.2.1 塑料的组成
5.2.2 热塑性工程塑料及其应用
5.2.3 热固性工程塑料及其应用
5.3 工业橡胶及其应用
5.3.1 工业橡胶的组成
5.3.2 常用工业橡胶
5.4 陶瓷材料及其应用
5.4.1 陶瓷材料的组织结构
5.4.2 陶瓷材料的性能
5.4.3 工业陶瓷及其应用
5.5 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5.5.1 复合材料及其特点
5.5.2 复合材料的构成
5.5.3 金属基复合材料
5.5.4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5.5.5 陶瓷基复合材料
复习思考题

第二篇 工程材料的成形技术
第6章 金属液态成形技术
6.1 金属液态成形原理
6.1.1 液态合金的凝固特点
6.1.2 液态合金的充型
6.1.3 液态合金的收缩
6.1.4 铸件中的缩孔和缩松
6.t.5 铸造应力、铸件的变形与裂纹
6.1.6 铸件中的气孔与防止措施
6.1.7 常用铸造合金的铸造性能
6.2 金属液态成形的方法
6.2.1 砂型铸造
6.2.2 特种铸造
6.3 金属液态成形件的工艺设计
6.3.1 浇注位置与分型面的选择
6.3.2 工艺参数的选择
6.3.3 工艺设计举例
6.4 金属液态成形件的结构设计
6.4.1 铸造性能对铸件结构设计的要求
6.4.2 铸造成形工艺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6.4.3 铸造成形方法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6.5 金属液态成形技术的新发展
6.5.1 造型新技术
6.5.2 液态成形新技术
6.5.3 计算机在铸造中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第7章 金属塑性成形技术
7.1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7.1.1 塑性变形的机理
7.1.2 金属冷塑性变形后的组织与性能
7.1.3 金属热变形后的组织与性能
7.1.4 材料塑性成形性能及影响因素
7.2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
7.2.1 自由锻造
7.2.2 模型锻造
7.2.3 胎模锻
7.2.4 薄板冲压成形工艺
7.2.5 拉拔、挤压与轧制工艺简介
7.3 金属塑性成形件的工艺设计
7.3.1 自由锻造工艺规程的制订
7.3.2 模型锻造工艺规程的制订
7.3.3 板料冲压成形工艺规程的制订
7.4 金属塑性成形件的结构设计
7.4.1 自由锻件的结构设计
7.4.2 模锻件的结构设计
7.4.3 冲压件的结构设计
7.5 塑性成形技术的新发展
7.5.1 精密模锻
7.5.2 超塑性成形/扩散连接技术
7.5.3 半固态模锻
7.5.4 粉末锻造
7.5.5 高能率成形
7.5.6 计算机在塑性成形中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第8章 材料连接成形技术
8.1 焊接成形原理
8.1.1 焊接热源
8.1.2 焊接冶金特点
8.1.3 焊接材料
8.1.4 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8.1.5 焊接应力与变形
8.2 连接成形方法
8.2.1 熔化焊
8.2.2 压力焊
8.2.3 钎焊
8.2.4 铆接
8.2.5 胶接
8.3 常用材料的连接
8.3.1 金属材料的焊接
8.3.2 塑料的连接
8.3.3 异种材料的连接
8.4 焊接件的工艺设计
8.4.1 焊接工艺分析
8.4.2 焊接工艺评定
8.5 焊接件的结构设计
8.5.1 焊接结构件材料的选择
8.5.2 焊接工艺方法的选择
8.5.3 焊接接头及其表示
8.5.4 焊缝结构的合理设计
8.6 焊接技术的新发展,
8.6.1 激光焊接
8.6.2 电子束焊
8.6.3 扩散焊接
8.6.4 超声波焊
8.6.5 等离子弧焊接与切割
8.6.6 摩擦焊的发展
8.6.7 微连接技术
8.6.8 焊接过程自动化技术
复习思考题

第9章 非金属材料成形
9.1 高分子材料的成形
9.1.1 塑料的成形
9.1.2 橡胶制品的成形
9.2 陶瓷制品的成形
9.2.1 陶瓷成形基础
9.2.2 陶瓷成形方法
9.3 复合材料的成形
9.3.1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形
9.3.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成形
9.3.3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成形
9.4 非金属材料成形技术的新发展
9.4.1 高分子材料成形技术的新发展
9.4.2 陶瓷成形技术的新发展
9.4.3 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的新发展
9.5 塑料模具设计基础
9.5.1 注射成形模具设计基础
9.5.2 挤出成形模具设计基础
复习思考题

第10章 快速成形技术
10.1 快速成形技术的原理及特征
lO.1.1 快速成形原理
10.1.2 快速成形的工艺过程
lO.1.3 快速成形技术的特征
10.2 几种典型快速成形工艺
10.2.1 立体光固化成形
lO.2.2 选择性激光烧结
10.2.3 分层实体制造
10.2.4 熔融沉积成形
lO.2.5 三维印刷
10.3 快速成形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第11章 工程材料及成形方法的选择
11.1 工程材料的选择
11.1.1 工程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
ll.1.2 选材的方法步骤
11.1.3 典型零件材料选择举例
11.2 成形方法的选择
11.2.1 成形方法选择的原则
11.2.2 常用成形方法及其特点
11.2.3 典型零件成形方法选择
实例
复习思考题
附录l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文章节选: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是我国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工艺类技术基础课程,而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达到教学要求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林建榕老师组织一批骨干教师编写的《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教材就是着力于为上述课程服务的。
经历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正从制造大国逐步向制造强国演进,应用于制造领域的各种工程材料及其相关的成形技术也处于高速发展中。金属材料逐步演进为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和纳米材料在内的工程材料;材料成形技术也在液态成形技术、塑性成形技术和连接成形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和快速成形等成形技术。即使是原有的金属材料和常规成形技术,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大步地向前推进,在节约资源和减少能耗的基础上,尽可能**率地为制造业提供切削余量少的高质量毛坯或制品。材料学科及其相关工艺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同时给相关课堂教学改革与教材改革带来了蓬勃生机。
林建榕编写的《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教材贯彻了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有关“**院校金属工艺学课程改革指南”的精神,体现了该课程知识面广,基础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同时注重与现代材料科学、现代制造科学与现代管理科学的融合与交叉作用,反映出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对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综观本教材,比较突出的特点有下列三点:
1.坚持基础性、实践性与应用性的结合
作为大学本科的工艺基础类教材,本书介绍了**的工程材料尤其是金属材料和相关成形技术的理论知识,理顺了金属材料与后续发展出的其他工程材料的关系,注重材料及其成形领域共同规律的分析与综合,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作为工科学生,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本书关注理论与实践的_结合,注重知识的工程实际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坚持常规工艺技术与先进工艺技术结合,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本书保留了我国当前仍大量采用的常规工艺技术,增加了应用范围广或发展前景好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既体现出我国工艺技术的新进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工程技术发展观。本书在内容上还体现出现代材料科学、现代制造科学与现代管理科学的交叉与融合,这有利于使学生理解学科交叉与融合在工程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
3.坚持贯彻***新标准,力求图文并茂
在编写过程中,注意学习和贯彻有关***新标准,使本书在文字、技术术语、公式、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等方面与**标准一致。配合文字,本书设计和选择了大量插图,力求图文并茂。此外,本书为适应不同院校对教学的不同要求,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还增加了一些可选材料。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编辑推荐与评论:
新专业规范
新基本要求
新课程体系
新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