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21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8 1 7 11 44 138 4108
本店铺共有 29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1%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2
7%
服务态度问题
1
3%
商品问题
4
14%
发货问题
11
38%
退款问题
2
7%
其他
9
31%
已解决
29
100%
店主称呼:满6元起包邮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061253263    地址:山东省 滨州市 滨城区 尽量12小时发货,48小时未发货的请申请退款
促销广告:6元包邮起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本店所售图书均为正版二手,均为实际库存,品相8成新左右,一般都有笔迹,低于7品的我们会联系同意后才会发货。
二手书不含光盘,部分书可以提供光盘资源免费下载。具体问客服。
大部分地区6元包邮,部分偏远满10元包邮,新疆,西藏不包邮。
店铺介绍
主要经营大学二手教材、小说、杂志,100000余种,100万本。
本店网上只卖7成新以上图书,或多或少都有些笔记,绝不影响使用。
本店所有图书均为正版二手。网上不卖盗版书和打印的。
一律不含光盘销售。如果必须光盘资源,请联系客服确认后再拍。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黄琳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影视艺术: 理论简史流派
出版日期:2001年05月
ISBN:9787562422860 [十位:7562422869]
页数:273      
定价:¥15.00
店铺售价:¥7.00 (为您节省:¥8.0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061253263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影视艺术: 理论简史流派》内容提要:
影视艺术理论的体系化表述是国内外影视理论界孜孜以求的事。在《影视艺术》的**编“影视作为艺术”中,我们凸现了这样一种体系架构:从影像系统本体论到影像系统性质论,再到影像系统语言论作为结束。这种在本质上属于形式范畴的架构展示了一种工作思路:从影视艺术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相一致的原则,获得整个影视艺术理论表述的出发点——“运动的声画影像”。而作为影视艺术的内部规律,叙事律则是对“运动的声画影像”进行系统内诸元素的功能分析后的必然逻辑结论。影像系统性质论以六大影像系统的分类整合了时下对影片分类的散漫和迷乱。该章中对影视艺术的主流形态的影像系统的阐释,可以看到从影像系统本体论到影像系统性质论的有机联系的纽带。然而,以影像系统语言论作为影视艺术理论的终结章节决非偶然,20世纪后半叶以来,语言学科逐步取代了数学、物理两大学科在所有学科中的基础地位,以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为契机,奠定了自然语言向形式语言转化的理论基础,导致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语言论章节中,我们展示了对自然语言、形式语言、艺术语言的有机联系的关怀。当然,仅仅是一种关怀而已。但我们希望这种关怀能够在维特斯坦、海德格尔对自然语言的本
《影视艺术: 理论简史流派》图书目录:
**编 影视作为艺术

**章 影像系统本体论
**节 阿基米德点——运动的声画影像
第二节 两个子系统
第三节 三大规律及视点置换理论

第二章 影像系统性质论
**节 象征影像系统
第二节 真实影像系统
第三节 抽象影像系统
第四节 其他类型的影像系统

第三章 影像系统语言论
**节 分类与特征
第二节 结论与思考

第二编 影视作为传媒

**章 影视大众传播论
**节 大众传播概论
第二节 视听媒介与影视文化

第二章 电影作为传媒
**节 电影媒介的性质
第二节 电影传播的解码过程
第三节 电影市场观念

第三章 电视作为传媒
**节 电视是什么
第二节 电视传播的过程
第三节 电视受众与社会

第三编 中外电影简史及流派

**章 电影艺术的历史沿革
**节 电影的形成时期(1895—1927)
第二节 电影的成熟时期(1927—1945)
第三节 电影的变革时期(1945—1967)
第四节 电影的振兴时期(1967— )

第二章 电影理论的历史演进
**节 经典电影理论
第二节 现代电影理论

第三章 中国电影简史
**节 中国早期电影(1905—1931)
第二节 中国左翼电影(1931—1937)
第三节 中国抗战电影(1937—1945)
第四节 中国进步电影(1945—1949)
第五节 中国“十七年”电影(1949—1966)
第六节 中国“文革”电影(1966—1976)
第七节 中国当代电影(1977— )
第八节 中国港台电影
参考文献
……
《影视艺术: 理论简史流派》编辑推荐与评论:
1.视听兼容的共时态传播
共时态传播,是指信息的传播与受众的受传,再加上事件的发生,同时出现,同时消逝,彼此协调同步,处于共时态之中。共时性传播是电影、录像这种大众视听媒介所不具备的,而视听兼容的共时性传播又是广播所不具备唯电视的特有。
视听兼容的共时态传播的*大好处在于它的真切感和现场感,它把事件发生的现场“搬进”了千家万户的起居室,换个角度也可说是把电视观众“带进”了现场,使人耳闻目睹,产生“当面会晤”、身临其境和参与其事的亲切感受。
另外,与“视听兼容”概念相联系,电视是时间(一维)与空间(二维)相结合的三维的传播媒介,是在时间流逝和空间再现中持续的信号运动,是线与面的结合。而广播是一维的时间传播媒介,印刷媒介则属于二维的空间传播媒介。电影虽然也是三维的时空艺术,但电视的三维性传播有别于电影的是:电视同时还具有受众参与性,在电视时空中,受众能广泛地、方便地参与节目的制作与演播,而电影在这点上却是不能的。
2.深入家庭的传真性传播
传真性传播,是电视、电影和录像这些同属于视听传播媒介的共同特征。但是电视的传真性传播区别于电影和录像的是:电视能全方位地渗透到社会的细胞--家庭之中。电视的这一传播特性,一方面,为家庭与外部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收看共同关心的热点节目或观众参与节目,可以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另一方面,使电视成为家庭生活的共同伴侣、朋友,促进家庭完成感情交流功能、社会化功能和娱乐功能。
3.高度综合的连续性传播
电视与广播都可以做到夜以继日地滚动式的连续传播,其传播的信息量之大是其他大众传播媒介望尘莫及的。比如,在美国,一份畅销的报纸每天三个版本,各出一两百页,一年生产故事影片就算达到七八百部,但这些媒介的信息容量却顶不过一个电视频道昼夜24小时播放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