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22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8 1 7 11 44 139 4159
本店铺共有 29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1%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2
7%
服务态度问题
1
3%
商品问题
4
14%
发货问题
11
38%
退款问题
2
7%
其他
9
31%
已解决
29
100%
店主称呼:满6元起包邮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061253263    地址:山东省 滨州市 滨城区 尽量12小时发货,48小时未发货的请申请退款
促销广告:6元包邮起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本店所售图书均为正版二手,均为实际库存,品相8成新左右,一般都有笔迹,低于7品的我们会联系同意后才会发货。
二手书不含光盘,部分书可以提供光盘资源免费下载。具体问客服。
大部分地区6元包邮,部分偏远满10元包邮,新疆,西藏不包邮。
店铺介绍
主要经营大学二手教材、小说、杂志,100000余种,100万本。
本店网上只卖7成新以上图书,或多或少都有些笔记,绝不影响使用。
本店所有图书均为正版二手。网上不卖盗版书和打印的。
一律不含光盘销售。如果必须光盘资源,请联系客服确认后再拍。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电力电子技术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9787040145595 [十位:7040145596]
页数:281      
定价:¥22.90
店铺售价:¥5.00 (为您节省:¥17.9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061253263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电力电子技术》内容提要:
全书内容按照“电力电子器件、电九电子电路及其控制技术和电力电子装置”的编写思路分为三部分。
**部分内容包括常用电力电子器件(如SCR、GTO、VDMOS、IGBT、SIT、SITH、MCT、PIC等)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驱动电路及保护方法;第二部分包括直流变换电路、逆变电路、整流电路和交流变换电路在内的常用电力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参数计算方法和应用范围,还介绍了软开关技术的内容、相控技术和PWM控制技术在上述各种电路中的应用;第三部分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多种典型电力电子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同时还介绍了先进控制技术在电力电子装置中的应用以及电力电子装置的可靠性与抗电磁干扰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适用于高等工科院校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以及机电一体化等电类专业,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电力电子技术》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1.1.1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
1.1.2 电力电子电路及其控制技术的发展
1.2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
1.3 课程性质与学习方法

第2章 电力电子器件
2.1 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模型
2.1.1 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模型与特性
2.1.2 电力电子器件的种类
2.2 电力二极管
2.2.1 电力二极管及其工作原理
2.2.2 电力二极管的特性与主要参数
2.3 晶闸管
2.3.1 晶闸管及其工作原理
2.3.2 晶闸管的特性与主要参数
2.3.3 晶闸管的派生器件
2.4 可关断晶闸管
2.4.1 可关断晶闸管及其工作原理
2.4.2 可关断晶闸管的特性与主要参数
2.5 电力晶体管
2.5.1 电力晶体管及其工作原理
2.5.2 电力晶体管的特性与主要参数
2.6 电力场效应晶体管
2.6.1 电力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工作原理
2.6.2 电力场效应晶体管的特性与主要参数
2.7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2.7.1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工作原理
2.7.2 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特性与主要参数
2.8 其它新型电力电子器件
2.8.1 静电感应晶体管
2.8.2 静电感应晶闸管
2.8.3 MOS控制晶闸管
2.8.4 集成门极换流晶体管
2.8.5 功率模块与功率集成电路
2.9 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与保护
2.9.1 驱动电路
2.9.2 过流保护与过压保护
2.9.3 缓冲电路
2.9.4 散热系统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直流变换电路
3.1 直流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3.2 降压变换电路
3.3 升压变换电路
3.4 升降压变换电路
3.5 库克变换电路
3.6 带隔离变压器的直流变换器
3.6.1 反激式变换器
3.6.2 正激式变换器
3.6.3 推挽式变换器
3.6.4 半桥式变换器
3.6.5 全桥变换电路
3.7 直流变换电路的PWM控制技术
3.7.1 直流PWM控制的基本原理
3.7.2 直流变换电路的PWM控制技术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逆变电路
4.1 逆变器的性能指标与分类
4.1.1 逆变器的性能指标
4.1.2 逆变电路的分类
4.2 电力器件的换流方式与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
4.2.1 电力器件的换流方式
4.2.2 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
4.3 电压型逆变电路
4.3.1 电压型单相半桥逆变电路
4.3.2 电压型单相全桥逆变电路
4.3.3 电压型三相桥式逆变电路
4.3.4 电压型逆变电路的特点
4.4 电流型逆变电路
4.4.1 电流型单相桥式逆变电路
4.4.2 电流型三相桥式逆变电路
4.4.3 电流型逆变电路的特点
4.5 逆变器的SPWM控制技术
4.5.1 SPWM控制的基本原理
4.5.2 单极性SPWM控制方式
4.5.3 双极性SPWM控制方式
4.5.4 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的SPWM控制
4.5.5 SPWM控制的逆变电路的优点
4.6 负载换流式逆变电路
4.6.1 并联谐振式逆变电路
4.6.2 串联谐振式逆变电路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整流电路
5.1 整流器的性能指标
5.2 单相相控整流电路
5.2.1 单相半波相控整流电路
5.2.2 单相桥式相控整流电路
5.2.3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
5.3 三相相控整流电路
5.3.1 三相半波相控整流电路
5.3.2 三相桥式相控整流电路
5.4 大容量相控整流电路
5.5 相控整流电路的换相压降
5.6 整流电路的谐波分析
5.6.1 脉波相控整流输出电压通用公式
5.6.2 单相和三相桥式相控整流电压的谐波分析
5.7 有源逆变电路
5.7.1 有源逆变的工作原理
5.7.2 三相半波有源逆变电路
5.7.3 三相桥式有源逆变电路
5.7.4 有源逆变*小逆变角pmin的限制
5.8 晶闸管相控电路的驱动控制
5.8.1 对触发电路的要求
5.8.2 晶闸管触发电路
5.8.3 触发脉冲与主电路电压的同步
5.9 PWM整流电路
5.9.1 PWM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5.9.2 PWM整流电路的控制方法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交流变换电路
6.1 交流调压电路
6.1 .1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6.1 .2 三相交流调压电路
6.2 交流调功电路
6.3 交流电力电子开关
6.4 交一交变频电路
6.4.1 单相输出交一交变频电路
6.4.2 三相输出交一交变频电路
6.4.3交一交变频电路输出频率上限的限制
6.4.4交一交变频器的优缺点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软开关技术
7.1 软开关的基本概念
7.1.1 软开关及其特点
7.1.2 软开关的分类
7.2 基本的软开关电路
7.2.1 准谐振变换电路
7.2.2 零开关PWM变换电路
7.2.3 零转换PWM变换电路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 电力电子装置
8.1 开关电源
8.1.1 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
8.1.2 开关电源的应用
8.2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8.2.1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工作原理
8.2.2 PFC集成控制电路UC3854及其应用
8.3 不间断电源
8.3.1 uPS的分类
8.3.2 uPS电源中的整流器
8.3.3 UPS电源中的逆变器
8.3.4 uPs的静态开关
8.4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8.4.1 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
8.4.2 晶闸管投切电容(Tsc)
8.4.3 静止无功发生器(SVG)
8.5 变频调速装置
8.5.1 变频调速的基本控制方式
8.5.2 变频调速装置的分类
8.5.3 SPWM变频调速装置
8.6 电力电子系统可靠性概述
8.6.1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8.6.2 常用的可靠性指标
8.6.3电磁兼容性概述
思考题与习题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常用电力电子器件型号及参数
参考文献
……
《电力电子技术》文章节选: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需要,满足我国高校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重大转移阶段中社会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类要求,探索和建立我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以下简称“教研**”)在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全国100余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进行其子项目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的研究与探索,在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并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支持和配合下,推出了一批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立体化教材,冠以“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2002年11月,教研**在南京工程学院组织召开了“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立项研讨会。会议确定由教研**组织**级课题立项,为参加立项研究的高等院校搭建高起点的研究平台,整体设计立项研究计划,明确目标。课题立项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立项的方式,分期分批启动立项研究计划。为了确保课题立项目标的实现,组建了“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领导小组(亦为高校应用型人才立体化教材建设领导小组)。会后,教研**组织了首批课题立项申报,有63所高校申报了近450项课题。2003年1月,在黑龙江工程学院进行了项目评审,经过课题领导小组的严格把关,确定了首批9项子课题的牵头学校、主持学校和参加学校。2003年3月至4月,各子课题相继召开了工作会议,交流了各校教学改革的情况和面临的具体问题,确定了项目分工,并全面开始研究工作。计划先集中力量,用两年时间形成一批有关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理论研究成果报告和在研究报告基础上同步组织建设的反映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立体化系列教材。
与过去立项研究不同的是,‘‘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研究在审视、选择、消化与吸收多年来已有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成果基础上,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时代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需要,努力实践,大胆创新,采取边研究、边探索、边实践的方式,推进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突出**目标,并不断取得标志性的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