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21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8 1 7 11 44 138 4108
本店铺共有 29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1%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2
7%
服务态度问题
1
3%
商品问题
4
14%
发货问题
11
38%
退款问题
2
7%
其他
9
31%
已解决
29
100%
店主称呼:满6元起包邮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061253263    地址:山东省 滨州市 滨城区 尽量12小时发货,48小时未发货的请申请退款
促销广告:6元包邮起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本店所售图书均为正版二手,均为实际库存,品相8成新左右,一般都有笔迹,低于7品的我们会联系同意后才会发货。
二手书不含光盘,部分书可以提供光盘资源免费下载。具体问客服。
大部分地区6元包邮,部分偏远满10元包邮,新疆,西藏不包邮。
店铺介绍
主要经营大学二手教材、小说、杂志,100000余种,100万本。
本店网上只卖7成新以上图书,或多或少都有些笔记,绝不影响使用。
本店所有图书均为正版二手。网上不卖盗版书和打印的。
一律不含光盘销售。如果必须光盘资源,请联系客服确认后再拍。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杨万泰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聚合物材料表征与测试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9787501964208 [十位:7501964203]
页数:244      
定价:¥38.00
店铺售价:¥12.60 (为您节省:¥25.40
店铺库存:0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061253263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聚合物材料表征与测试》内容提要:
《聚合物材料表征与测试》主要涉及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中*基本的一些表征手段。在简要介绍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测试原理之后,介绍样品制备的方法,实验影响因素,**内容放在数据处理及综合分析,谱图解析方法等方面的介绍,并通过大量具体实例阐述各种表征手段在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聚合物材料表征与测试》内容由浅入深,可适合作为高分子化工和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的教材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聚合物材料表征与测试》图书目录:
第1章绪论
1.1高聚物结构和形态的特点
1.2高聚物的状态及其行为
1.3高聚物结构和性能测定方法概述
1.3.1高聚物结构的测定方法
1.3.2高聚物分子运动(转变与松弛)的测定
1.3.3高聚物性能的测定

第1篇波谱分析
第2章红外光谱
2.1基本概念
2.1.1红外光谱的范围
2.1.2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分子振动形式与红外光谱的产生)
2.1.3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2.1.4基团特征频率
2.1.5聚合物的红外光谱图的特点
2.2制样方法
2.2.1溶液流延薄膜法
2.2.2热压成膜法
2.2.3溴化钾压片法
2.2.4溴化钾晶体涂膜法
2.2.5液体池法
2.3影响吸收谱带位移和谱图质量的因素
2.3.1影响吸收谱带位移的因素
2.3.2影响谱图质量的因素
2.4解析红外谱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2.4.1谱带的位置
2.4.2谱带的形状
2.4.3谱带的强度
2.5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2.5.1红外光谱仪的进展
2.5.2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工作原理
2.6红外光谱在聚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2.6.1定性分析与鉴别聚合物种类
2.6.2混合物的分离与分析
2.6.3定量测定高聚物的链结构
2.6.4红外光谱在聚合反应研究中的应用
2.6.5红外光谱中附件的应用
第3章激光拉曼散射光谱法
3.1基本概念
3.1.1拉曼散射及拉曼位移
3.1.2激光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比较
3.2实验方法
3.2.1仪器组成
3.2.2样品的放置方法
3.3拉曼光谱在聚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3.3.1拉曼光谱的选择定则与高分子构象
3.3.2高分子的红外二向色性及拉曼去偏振度
3.3.3聚合物形变的拉曼光谱研究
3.3.4生物大分子的拉曼光谱研究
第4章紫外光谱
4.1概述
4.1.1电子跃迁的方式
4.1.2吸收带的类型
4.1.3生色基与助色基
4.1.4谱图解析步骤
4.2紫外光谱仪
4.2.1结构
4.2.2测试原理
4.2.3谱图的表示方法
4.2.4吸光系数
4.2.5吸光度A
4.3紫外光谱在高分子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4.3.1定性分析
4.3.2定量分析
4.3.3聚合物反应动力学
第5章核磁共振谱
5.1概述
5.1.1原子核的磁矩和自旋角动量
5.1.2核磁矩在磁场中的运动--拉莫尔进动
5.1.3核磁共振
5.2核磁共振仪
5.2.1核磁共振仪结构
5.2.2测试原理
5.3H-核磁共振波谱(氢谱)
5.3.1屏蔽作用与化学位移
5.3.2耦合常数
5.3.3谱图的表示方法
5.3.4影响化学位移的主要因素
5.3.5谱图解析实例
5.4C核磁共振谱(碳谱)
5.4.1c-NMR与H-NMR的比较
5.4.2碳谱核磁谱图解析
5.5高分辨H-NMR在高分子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5.5.1高分子材料的定性鉴别
5.5.2共聚物组成的测定
5.5.3几何异构体的测定
5.5.4共聚物序列结构的研究
5.6C-NMR在高分子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5.6.1高分子材料的定性鉴别
5.6.2高分子立构规整性的测定
5.6.3支化结构的研究
5.6.4键接方式的研究
第6章质谱
6.1概述
6.1.1质谱分析方法的特点
6.1.2质谱中的离子
6.1.3判断分子离子峰的方法
6.2质谱仪
6.2.1质谱仪的结构
6.2.2测试原理
6.3质谱图的表示和解释方法
6.3.1质谱的表示方法
6.3.2解释质谱图的一般方法
第7章x射线法
7.1大角X射线衍射法
7.1.1基本原理
7.1.2多晶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
7.1.3多晶X射线衍射在高聚物中的应用
7.2小角X射线散射法
7.2.1基本原理
7.2.2应用

第2篇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表征
第8章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8.1端基滴定法
8.1.1测试原理
8.1.2测试方法
8.1.3影响因素
8.2冰点降低法
8.2.1测试原理
8.2.2实验仪器及测试
8.2.3影响因素
8.3蒸汽压下降法(VP0)
8.3.1测试原理
8.3.2仪器结构及测试
8.3.3影响因素
8.4膜渗透压法
8.4.1实验原理
8.4.2实验仪器
8.4.3影响因素
第9章光散射法测定质均相对分子质量
9.1基本原理
9.2仪器结构及影响因素
9.2.1仪器结构及测试方法
9.2.2影响因素
9.3光散射法的应用.
9.3.1测定**质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第二维利系数
9.3.2测定聚合物的均方末端距
9.3.3与GPC联机使用
9.3.4黏度方程中k、a的测定
9.3.5测定聚合物的组成
第10章黏度法测定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10.1基本原理
10.2黏度计的基本结构及影响因素
10.2.1黏度计的基本结构及测量
10.2.2影响因素
10.3黏度法的应用
10.3.1测定聚合物的支化度
10.3.2研究聚合物的分子链尺寸
第11章凝胶渗透色谱
11.1 GPC的基本原理
11.2凝胶渗透色谱仪的基本结构
11.2.1泵系统
11.2.2进样系统
11.2.3加热恒温系统
11.2.4分离系统
11.2.5检测系统
11.3样品制备方法
11.3.1干燥

第3篇热分析
第12章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差热分析法
第13章热重分析
第14章动态力学热分析

第4篇高聚物流变性能
第15章旋转式流变仪
第16章毛细管黏度计
第17章相对流变仪——装有混合器测量头的转矩流变仪

第5篇显微分析技术
第18章光学显微镜法
第19章电子显微镜法
第20章原子力显微镜在聚合物领域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聚合物材料表征与测试》文章节选: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材料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材料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材料专业的学生及研究人员在学习掌握了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非常有必要了解并掌握有关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的表征方法,并熟悉相关的分析仪器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领域。本书可以作为聚合物材料专业学生的教材及本专业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涉及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中*基本的一些表征手段,在简要介绍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测试原理之后,介绍样品制备的方法和实验影响因素。**内容放在数据处理、综合分析和谱图解析方法等方面的介绍,并通过大量具体实例阐述各种表征手段在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本书**版(原书名为聚合物研究方法)由张美珍老师负责统编,由张美珍、柳百坚和谷晓昱共同参与编写,于2000年出版。本书出版后得到了专业人员的认可并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在2000年到2006年之间经过6次印刷,**不断增加。并在2005年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级规划教材”。在2005年到2006年期间,在杨万泰教授的主持下,对本书内容修订及扩充,增加了仪器的*新发展及其在聚合物材料*新的表征研究内容,书名更改为《聚合物材料表征与测试》。
本书由杨万泰教授主编和审核,由张美珍、柳百坚、谷晓昱、邱兆斌和江盛玲共同参与编写。
本书中绪论、第1篇和第6篇在**版张美珍编写的基础上,由杨万泰负责第1章绪论部分的内容补充修改;谷晓昱负责第1篇中第2章的内容修改补充;邱兆斌负责第1篇中第7章和第6篇的内容修改及补充;第2篇和第5篇由谷晓昱负责编写及修改;第3篇和第4篇在**版柳百坚老师编写的基础上,由邱兆斌负责第3篇中第12章的内容修改及补充;江盛玲负责第4篇的内容修改及补充。
本书由上海复旦大学刘天西教授审稿,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