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44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0 0 0 0 1 17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董老师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339167916    地址:湖南省 长沙市 岳麓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932号中南大学
促销广告:买书,就上东方甄选教材旧书店,特价正版,收藏店铺,优先发货!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开学季订单量比较大些,按照下单时间顺序发出,多仓发货,如果不便,敬请谅解!

1、本店书籍一般八成新左右,书籍不缺页少页,不影响阅读;一般二手书籍是没有光盘、手册,习题集等,有的话就一起赠送邮寄了,不保证有的;书籍有多封面的新老封面随机发货,内容一致,不影响使用,介意勿拍!
2、书价格很低,有满包邮活动,不指定快递;根据网站的特殊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旧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3、全国大部分地区1~3天到达,偏远地区3~5天到达!
4、订单已发货,由于买家原因:买错,不需要,其他,都需要承担发货快递费用6元(首件(多仓另算)),书籍拒收回来,收到后同意退款亲,因为我们发货也是需要给快递公司快递费用的,谁的责任谁承担!
PS:在本店购书的亲们,下单即视为遵守上述约定,有任何问题请麻烦及时联系客服友好协商解决,谢谢!!!
店铺介绍
1、本店书籍一般八成新左右,书籍不缺页少页,不影响阅读;一般二手书籍是没有光盘、手册的等,有的话就一起赠送邮寄了,不保证有的;书籍有多封面的新老封面随机发货,内容一致,不影响使用,介意勿拍!
2、书价格很低,有满包邮活动,多仓发货,不指定快递;根据网站的特殊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旧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3、全国大部分地区1~3天到达,偏远地区3~5天到达!
4、订单已发货,由于买家原因:买错,不需要,其他,都需要承担发货快递费用, 书籍拒收回来,收到后同意退款亲,因为我们发货也是需要给快递公司快递费用的,谁的责任谁承担!
5、在本店购书的亲们,下单即视为遵守上述约定,有任何问题请麻烦及时联系客服友好协商解决,谢谢!!!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书名:路由与交换
路由与交换
出版日期:2004年04月
ISBN:9787115108272 [十位:7115108277]
页数:714      
定价:¥76.00
店铺售价:¥26.60 (为您节省:¥49.40
店铺库存:10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339167916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路由与交换》内容提要: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互联网的体系结构、相关协议、组网技术和发展趋势。全书分5部分,共16章,分别阐述通信网络技术、网桥技术、交换技术、路由技术、高速网络技术等,**讨论交换和路由技术的相关算法、实现方案、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本书内容详实,深浅适宜,侧重于基本概念的描述,给出了各个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供通信和计算机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阅读或作为培训教材,也可供高等院校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师生参考。
《路由与交换》图书目录:
**部分 通 信 网 络
第1章 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 3
1.1 分层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3
1.2 OSI参考模型的7层 6
1.2.1 应用层--第7层 6
1.2.2 表示层--第6层 6
1.2.3 会话层--第5层 6
1.2.4 传输层--第4层 6
1.2.5 网络层--第3层 7
1.2.6 链路层--第2层 7
1.2.7 物理层--第1层 7
1.2.8 子层 8
1.3 实际网络体系结构 8
1.4 寻址 8
1.5 流量控制 9
1.5.1 拥塞控制 9
1.5.2 流量控制机制 10
1.5.3 基于信贷和速度的流量控制 10
1.6 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 12
1.7 连接和网络拓扑 12
第2章 局域网和城域网 14
2.1 LAN的体系结构 15
2.1.1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15
2.1.2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17
2.1.3 子网访问协议 18
2.2 LAN标准化 18
2.2.1 LAN的拓扑结构 20
2.2.2 传输介质 21
2.2.3 访问方法 22
2.3 以太网/IEEE802.3 22
2.3.1 CSMA/CD 访问方法 23
2.3.2 以太网和IEEE802.3帧 23
2.3.3 以太网/IEEE802.3物理层 24
2.3.4 快速以太网 IEEE802.3 U、Y 25
2.3.5 1000Mbit/s以太网 IEEE802.3z、ab 27
2.3.6 IEEE802.1P和802.1Q 28
2.3.7 10Gbit/s以太网 28
2.3.8 共享和交换以太网 29
2.4 令牌环/IEEE802.5 30
2.4.1 令牌通行访问方法 30
2.4.2 故障管理机制 30
2.4.3 令牌环/IEEE802.5帧 31
2.4.4 令牌环的寻址 32
2.4.5 令牌环/IEEE802.5物理层 33
2.4.6 高速令牌环 34
2.5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 35
2.5.1 FDDI的体系结构 35
2.5.2 FDDI的拓扑 35
2.5.3 FDDI的帧格式 36
2.5.4 FDDI物理层 37
2.6 无线局域网 37
2.6.1 WLAN 配置 38
2.6.2 WLAN物理特征 38
2.6.3 WLAN MAC协议 38
2.6.4 无线个人网络 38
2.6.5 正在进行的工作 39
2.7 光通道和SNA 39
第3章 广域网 42
3.1 交换设备和非交换设备 43
3.2 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信设备(DCE) 43
3.3 链路协议 44
3.3.1 **数据链路控制 44
3.3.2 均衡链路存取规程 45
3.3.3 点对点协议 46
3.4 ISDN 48
3.4.1 ISDN寻址 49
3.4.2 ISDN基石 49
3.4.3 服务 50
3.4.4 基本运行特征 50
3.4.5 第2层信令协议LAPD 50
3.4.6 第3层信令 51
3.4.7 窄带和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络(B-ISDN) 51
3.5 X.25 51
3.5.1 X.25的结构 51
3.5.2 X.25的组成 52
3.6 帧中继 53
3.6.1 帧中继的帧格式 54
3.6.2 本地管理接口(LMI),UNI和NNI 55
3.6.3 帧中继参数 56
3.6.4 SLA在帧中继网络中 56
3.7 交换多兆位数据业务 58
3.8 异步传输模式 60
3.8.1 ATM的组成和操作 61
3.8.2 ATM结构 61
3.8.3 虚连接和虚电路 63
3.8.4 ATM连接的类型 64
3.8.5 ATM信元 65
3.8.6 ATM传输功能 66
3.8.7 服务类别 67
3.8.8 服务质量 67
3.8.9 ATM路由协议 69
3.8.10 ATM和帧中继互连注解--FUNI 70
3.8.11 LANE 71
3.8.12 多协议异步传输方式 73
3.8.13 基于ATM的经典IP 77
3.9 同步光纤网 79
3.10 服务级别协定 80
第4章 网络管理 84
4.1 管理任务分配 84
4.2 ISO网络管理模型 85
4.3 TCP/IP网络管理 86
4.4 远端监控RMON 87
4.5 交换机监控--SMON 88
4.6 基于网页的管理 89
第5章 网络互连的原理 91
5.1 物理层网间互连设备 91
5.1.1 中继器的类型 92
5.1.2 以太网(IEEE 802.3局域网)中的冲突和自动分割 93
5.1.3 中继器的发展 93
5.2 链路层的中继 94
5.2.1 桥接 95
5.2.2 局域网交换机 97
5.3 网络层的中继 98
5.3.1 路由操作 99
5.3.2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根本区别 101
5.4 应用层中继 101
5.5 确定该使用什么 102
5.6 网络互连设备的监控 103
5.6.1 集线器是监控** 103
5.6.2 路由器作为监测点 103
5.6.3 其他地方的监控 103
5.7 分组交换和信元中继 104
5.8 重传说明 105
**部分总结 105
第二部分 网 桥
第6章 网桥 109
6.1 网桥基本要素 109
6.1.1 网桥的功能 109
6.1.2 网桥的类型 110
6.1.3 网桥的必要条件 111
6.1.4 网桥的操作 112
6.2 透明网桥 113
6.2.1 转发和学习 114
6.2.2 无环路网络的**条件 115
6.3 源路由网桥 125
6.3.1 SRB网桥操作 125
6.3.2 SRB算法 126
6.3.3 路由信息域 128
6.4 远程网桥 129
6.5 源路由透明网桥 131
6.6 翻译网桥 132
6.7 FDDI的地位 134
6.8 桥连网络的应用和设计 135
6.8.1 负载共享和平衡 135
6.8.2 过滤 136
6.8.3 性能 136
6.8.4 设计 137
第二部分总结 140
第三部分 交 换
第7章 局域网交换 143
7.1 交换的理由 143
7.2 局域网交换的定义 144
7.2.1 LAN交换技术向VLAN和第3层交换的发展 146
7.2.2 交换中的地址处理 147
7.2.3 交换机的多播和广播管理 149
7.3 LAN的分段 151
7.4 交换性能 152
7.4.1 自动监听 152
7.4.2 链路聚类 153
7.4.3 交换机的流量控制 154
7.5 交换模式 154
7.5.1 直通模式 155
7.5.2 存储转发模式 155
7.5.3 混合交换模式 156
7.5.4 选择交换模式 156
7.5.5 自适应交换机制 156
7.6 交换机技术 156
7.6.1 交换结构 157
7.6.2 交换机的拓扑 160
7.6.3 端口和网段交换 161
7.6.4 可堆叠交换机和交换机簇 161
7.6.5 设计的注意事项 162
7.7 虚拟局域网 164
7.7.1 VLAN的定义 165
7.7.2 VLAN和寻址问题 167
7.7.3 VLAN的互连 168
7.7.4 VLAN的组成 170
7.7.5 STP和等价交换 170
7.7.6 VLAN标识 171
7.7.7 IEEE802.1Q 171
7.7.8 专用虚拟中继线协议 179
7.7.9 交换机之间链路 181
7.7.10 重叠式VLAN 182
7.7.11 VLAN成员通信 183
7.7.12 VLAN成员类型 183
7.7.13 VLAN配置 187
7.7.14 VLAN扩展 188
7.8 第2层的多播 189
7.8.1 CISCO组管理协议 190
7.8.2 IGMP窃听 191
7.9 令牌环交换 191
7.9.1 令牌环考虑 191
7.9.2 **代与第二代令牌环交换 193
7.9.3 令牌环交换机的特征 194
7.10 FDDI交换机 196
7.10.1 局域网交换选择策略 196
7.10.2 局域网交换和路由的简单比较 197
7.11 LAN 交换和ATM,分组与信元 198
第8章 广域网交换 200
8.1 分组交换的优点 201
8.2 X.25分组交换 202
8.2.1 交换操作 203
8.2.2 交换机选择方针 205
8.3 帧中继网络中的交换 206
8.4 基于信元通信的发展 208
8.5 异步传输模式(ATM)交换 209
8.5.1 ATM交换机的结构 211
8.5.2 ATM的路由--PNNI 213
8.5.3 ATM交换机操作 220
8.6 光交换 224
8.6.1 光MAN交换机 224
8.6.2 光交换机 226
8.7 广域网的设计 226
第三部分总结 228
第四部分 路 由 技 术
第9章 路由原理 233
9.1 路由理论的演变 234
9.1.1 静态或动态路由 235
9.1.2 被路由协议、可路由协议、路由协议 240
9.1.3 广播域 241
9.2 路由器--复杂的设备 241
9.2.1 路由器的要求 241
9.2.2 路由器体系结构 243
9.2.3 路由器交换技术的类型 245
9.2.4 路由器的容错能力 247
9.3 动态路由 247
9.4 路由算法 248
9.4.1 路由算法的设计目标 249
9.4.2 路由算法的类型 249
9.4.3 用户的选择 263
9.5 路由协议的可扩展性 263
9.6 **性 264
9.7 负载分担和负载均衡 264
9.8 分层路由 265
第10章 TCP/IP综述 266
10.1 TCP/IP 体系结构 266
10.2 互联网层 268
10.3 IPv4寻址 268
10.3.1 IPv4地址类别 269
10.3.2 子网划分 271
10.3.3 VLSM 和前缀路由 275
10.3.4 无类域间路由协议 276
10.3.5 IP数据报 282
10.4 地址映像协议 284
10.4.1 地址解析协议 284
10.4.2 反地址解析协议 287
10.5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288
10.5.1 ICMP消息格式 290
10.5.2 Ping 291
10.5.3 Traceroute 291
10.5.4 ICMP路由重定向 292
10.5.5 ICMP路由器发现协议 293
10.6 传输层 294
10.6.1 传输控制协议 294
10.6.2 TCP可靠传输 297
10.6.3 TCP流量控制和拥塞管理 298
10.6.4 TCP和QoS 301
10.6.5 用户数据报协议 301
10.7 新的网络协议 302
10.7.1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302
10.7.2 实时传输协议 303
10.7.3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 304
10.7.4 实时流协议 304
10.7.5 资源预留协议 304
10.8 互联网协议版本6 305
10.8.1 IPv6 寻址 305
10.8.2 IPv6的地址自动配置 308
10.8.3 IPv6路由器性能 309
10.8.4 IPv6数据报 309
10.8.5 ICMPv6 311
10.9 下一跳解析协议 312
10.10 回顾IP网络中的广播和多播 314
第11章 IP路由 317
11.1 路径选择和分组转发 318
11.1.1 IP数据报微观转发过程 318
11.1.2 环路探测和保护 320
11.2 IP内部和外部网关协议 320
11.2.1 逻辑网络拓扑 322
11.2.2 正确的路由协议选择 323
11.3 内部路由协议 327
11.3.1 路由信息协议 328
11.3.2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所有权 336
11.3.3 增强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339
11.3.4 开放的*短路径优先 349
11.3.5 IP内部路由协议的比较 366
11.4 外部网关协议 367
11.4.1 外部网关协议 368
11.4.2 边界网关协议 370
11.5 IPv6和IPv4网络中的路由 389
11.6 IP多播协议 391
11.6.1 多播简介 391
11.6.2 IP多播地址 392
11.6.3 IP多播路由协议 399
11.6.4 主要IP多播路由协议的比较 404
11.6.5 多播扩展 405
11.6.6 多播主干 407
11.7 移动IP的问题 407
11.7.1 移动IP路由和隧道 410
11.7.2 路由优化 410
11.7.3 移动ad hoc网络中的路由 411
11.8 等价多路径路由 412
11.9 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 414
11.10 通过被重访路由器来传递IP数据报 417
11.10.1 再分配 418
11.10.2 IGP收敛 420
11.10.3 分组重传和路由器 421
第12章 非IP环境下的路由 425
12.1 AppleTalk路由 425
12.1.1 AppleTalk协议的体系结构 425
12.1.2 底层 426
12.1.3 网络层 426
12.1.4 传输层 428
12.1.5 高层协议 428
12.1.6 在AppleTalk网络中多播(而不是广播发送) 429
12.1.7 路由功能 429
12.2 Novell NetWare 路由 434
12.2.1 NetWare 体系结构:IPX/SPX 434
12.2.2 底层--IPXWAN协议 435
12.2.3 网络层 436
12.2.4 传输层 437
12.2.5 高层协议 439
12.2.6 Novell网中的广播 439
12.2.7 NetWare 互联网的路由 440
12.3 施乐网络系统的路由 447
12.3.1 XNS体系结构 447
12.3.2 技术基础 447
12.3.3 媒介访问 448
12.3.4 网络层 448
12.3.5 传输层 449
12.3.6 高层协议 450
12.3.7 路由解决方法 450
12.4 Banyan VINES路由 451
12.4.1 VINES体系结构 451
12.4.2 媒介访问 452
12.4.3 网络层 452
12.4.4 传输层 454
12.4.5 高层协议 454
12.4.6 VINES中的路由 455
12.5 DECnet的路由 456
12.5.1 DECnet体系结构 456
12.5.2 数字网络体系结构 457
12.5.3 介质访问 457
12.5.4 网络层 457
12.5.5 传输层 459
12.5.6 高层协议 459
12.5.7 DECnet路由回顾 459
12.6 OSI路由 461
12.6.1 OSI术语 461
12.6.2 底层 462
12.6.3 网络层 462
12.6.4 OSI传输层 464
12.6.5 高层协议 465
12.6.6 OSI路由 465
12.6.7 端系统到中间系统协议 466
12.6.8 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协议 468
12.6.9 域内的路由协议 473
12.7 综合IS-IS 474
12.7.1 综合IS-IS协议总结 475
12.7.2 支持混合的路由域 476
12.7.3 使用综合IS-IS的优点 478
12.7.4 IS-IS与OSPF的区别 478
12.7.5 IS-IS路由在IP环境中的新扩展 479
12.8 多协议路由 482
12.8.1 路由信息的重新发布 483
12.8.2 过滤路由更新 484
12.9 要点路由(SNAPSHOT ROUTING) 485
12.10 隧道 486
12.11 路由协议扩展的回顾 488
第四部分总结 490
第五部分 网络速度的提升
第13章 高速网络 493
13.1 面临的挑��� 495
13.1.1 高速接口 496
13.1.2 线路容量与整个交换容量的比较 496
13.1.3 分组转发 498
13.1.4 队列 498
13.1.5 交换结构 500
13.2 高速网络互连设备 506
13.2.1 第2层和第3层的交换技术 507
13.2.2 第4到第7层的交换机 509
13.2.3 多层交换技术 510
13.3 快捷路由技术和标记交换技术 513
13.3.1 标记交换技术概述 514
13.3.2 信元交换路由器 522
13.3.3 IP交换 524
13.3.4 聚类的基于路由的IP交换 529
13.3.5 标签交换 534
13.3.6 其他的一些专利技术 540
13.3.7 快捷路由选择的演化过程 541
第14章 服务质量(QoS) 543
14.1 QoS的背景情况 543
14.1.1 QoS选择--额外服务(overprovision) 543
14.1.2 QoS性能标准 544
14.1.3 服务水平协定 545
14.2 IP服务质量 546
14.2.1 实时应用 547
14.2.2 网络服务和网络资源 548
14.2.3 QoS体系结构 551
14.3 资源预留协议 552
14.3.1 RSVP的操作 553
14.3.2 SBM--子网带宽管理 557
14.4 综合服务 559
14.5 区分服务 562
14.5.1 每跳行为 565
14.5.2 信息业务量调节和网络拥塞 567
14.5.3 帧中继:区分服务的思考 575
14.6 QoS对多播传输的支持 576
14.6.1 RSVP/综合服务对多播的支持 576
14.6.2 区分服务对多播的支持 576
第15章 多协议标记交换 579
15.1 MPLS的背景 579
15.2 MPLS体系 582
15.2.1 控制和转发的分离 582
15.2.2 MPLS路由 583
15.2.3 MPLS--标记交换 590
15.3 标记分发协议 592
15.3.1 LSR邻居发现 594
15.3.2 业务量工程 596
15.3.3 约束性路由 598
15.3.4 区分服务型业务量工程 601
15.3.5 多播和MPLS 602
15.3.6 MPLS扩展 603
15.3.7 通用交换管理协议 604
15.4 VPN中的MPLS 606
15.4.1 IP VPN解决方案 606
15.4.2 MPLS VPN的组成 610
15.4.3 MPLS/VPN扩展 618
15.4.4 把RSVP、区分服务和MPLS比较 619
15.4.5 MPLS:实现与误解 620
第16章 光通信网络 624
16.1 光通信网络的背景 624
16.1.1 典型的4层网络 624
16.1.2 **的2层网络 625
16.2 光通信网络的不同风格 626
16.2.1 标准化活动 627
16.2.2 SONET和WDM在高速网络结构中的地位 628
16.2.3 光交换技术 630
16.3 光交换机 631
16.4 标记交换和光网络连接 634
16.4.1 MPλS 637
16.4.2 广义的MPLS 638
第五部分总结 640
第六部分 附 录
附录A 缩略语 643
附录B 网络标准化概述 658
附录C 网络故障诊断快速入门 673
附录D 传输速率概述 675
附录E 有用的编号 680
附录F **的参考读物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