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9787301154946
[十位:7301154941]
页数:249
定价:¥33.00
店铺售价:¥13.20
(为您节省:¥19.80)
店铺库存:10
本
![](/images/new1/loading1.gif)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https://chat.youlu.net/online.aspx?memberid=3795520&r=1739385990)
18339167916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11 22:11:15]
黛*
亳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7 12:18:28]
汤**
本溪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1 10:40:14]
孟**
昆明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31 18:30:09]
朱**
广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3 11:32:08]
吴**
宁德市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内容提要:
本书以百年来中国史学中以史撰为传统的“新史学”和以史考为传统的“新汉学”的斗争和轮回为主线,主要立足于这一时段各派史学家对史学内涵的不同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理念、方法、门径上的分歧,进而就这种差异对史学建设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加以考量评估。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图书目录:
引言
一 早期阶段:“新史学”与“新汉学”的交替(1900—1929)
1.梁启超的“史界革命”:“新史学”的发轫
2.胡适、顾颉刚的“新汉学”对“新史学”的腰斩
3.“新汉学”的正统化:史语所的设立
二 中期阶段:唯物史观派的主流化(1929—1989)
1.“新史学”的重生:唯物史观派的亮相
2.“新汉学”的下滑与分化
3.唯物史观派跃居主流及其意识形态化
4.未曾中断的史考传统
三 *后十年:从“新汉学”复兴到“新史学”归来(1989—2000
1.“国学热”席卷而至
2.执两用中的社会经济史研究
3.“新史学”归来:社会史研究的繁荣
结语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文章节选:
一 早期阶段:“新史学”与“新汉学”的交替(1900—1929)
1.梁启超的“史界革命”:“新史学”的发轫
20世纪中国史学由“新史学”思潮开篇。“新史学”具有自身的发展轨迹,也有独立的内涵特征。
梁启超1901年的《中国史叙论》和l902年的《新史学》等文拉开了清季“史界革命”或“新史学”运动的序幕。梁启超、章太炎、刘师培、邓实等人,激烈批判传统史学,同时提出一套新史学的设想和方案。他们受日本文明史学的启发,不但从理论上重新规定了历史学的性质、目的、范围和对象,而且进行了编撰新史的初步尝试,推出了一批“中国通史”、“中国历史教科书”性质的作品。其中,1904—1906年出版的夏曾佑《*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是*为**的一部。1903—1904年东新社出版的曾鲲化的《中国历史》同样风行一时,1905-1906年刘师培编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也有不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