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17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0 0 0 0 1 11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董老师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339167916    地址:湖南省 长沙市 岳麓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932号中南大学
促销广告:买书,就上东方甄选教材旧书店,特价正版,收藏店铺,优先发货!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开学季订单量比较大些,按照下单时间顺序发出,多仓发货,如果不便,敬请谅解!

1、本店书籍一般八成新左右,书籍不缺页少页,不影响阅读;一般二手书籍是没有光盘、手册,习题集等,有的话就一起赠送邮寄了,不保证有的;书籍有多封面的新老封面随机发货,内容一致,不影响使用,介意勿拍!
2、书价格很低,有满包邮活动,不指定快递;根据网站的特殊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旧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3、全国大部分地区1~3天到达,偏远地区3~5天到达!
4、订单已发货,由于买家原因:买错,不需要,其他,都需要承担发货快递费用6元(首件(多仓另算)),书籍拒收回来,收到后同意退款亲,因为我们发货也是需要给快递公司快递费用的,谁的责任谁承担!
PS:在本店购书的亲们,下单即视为遵守上述约定,有任何问题请麻烦及时联系客服友好协商解决,谢谢!!!
店铺介绍
1、本店书籍一般八成新左右,书籍不缺页少页,不影响阅读;一般二手书籍是没有光盘、手册的等,有的话就一起赠送邮寄了,不保证有的;书籍有多封面的新老封面随机发货,内容一致,不影响使用,介意勿拍!
2、书价格很低,有满包邮活动,多仓发货,不指定快递;根据网站的特殊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旧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3、全国大部分地区1~3天到达,偏远地区3~5天到达!
4、订单已发货,由于买家原因:买错,不需要,其他,都需要承担发货快递费用, 书籍拒收回来,收到后同意退款亲,因为我们发货也是需要给快递公司快递费用的,谁的责任谁承担!
5、在本店购书的亲们,下单即视为遵守上述约定,有任何问题请麻烦及时联系客服友好协商解决,谢谢!!!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电工电子技术导论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9787040130065 [十位:7040130068]
页数:301      
定价:¥22.90
店铺售价:¥6.90 (为您节省:¥16.00
店铺库存:10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339167916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电工电子技术导论》内容提要:
《电工电子技术导论》是根据西安交通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实验**长期为工科非电类学生开设“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为了适应21世纪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电路基础、供电与用电、电机与电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现代测量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各章配有难易程度和数量都较适当的思考题与习题。
《电工电子技术导论》可作为高等学校管理类、人文类、经贸类和外语类以及工科非电类学生“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社会读者参考。
《电工电子技术导论》图书目录:
第1章 电路基础
1.1 电路模型与参考方向
1.1.1 电路的组成及作用
1.1.2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1.1.3 电路模型
1.1.4 参考方向
1.2 电路参数――电阻、电容、电感
1.2.1 电阻
1.2.2 电容
1.2.3 电感
1.3 电源
1.3.1 电压源
1.3.2 电流源
1.3.3 电源等效变换
1.3.4 受控源
1.4 基尔霍夫定律
1.4.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4.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4.3 支路电流法
1.5 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
1.5.1 叠加定理
1.5.2 戴维宁定理
1.6 正弦交流电路
1.6.1 正弦量的三要素
1.6.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1.6.3 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
1.6.4 电阻、电感与电容串联的交流电路
1.6.5 阻抗的串联和并联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供电与用电
2.1 发电、输电和配电
2.1.1 电力系统
2.1.2 配电系统
2.2 三相电路
2.2.1 三相电源的电压
2.2.2 三相负载的连接
2.2.3 三相功率的计算
2.3 **用电
2.3.1 触电事故
2.3.2 触电防护
2.3.3 静电防护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电机与电器
3.1 电机基本概念
3.1.1 电机的分类
3.1.2 电机的用途
3.1.3 电机的发展趋势
3.2 变压器
3.2.1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2.2 变压器的常见类型
3.3 电机
3.3.1 三相异步电动机
3.3.2 直流电机
3.3.3 控制电机
3.4 电器
3.4.1 低压电器
3.4.2 高压电器
3.4.3 智能电器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模拟电子技术
4.1 半导体元件及应用
4.1.1 二极管
4.1.2 晶体管
4.1.3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4.1.4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4.1.5 场效晶体管
4.2 集成运算放大器
4.2.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
4.2.2 集成运放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4.2.3 集成运放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
4.3 动率放大电路
4.3.1 概述
4.3.2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4.4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4.4.1 正弦波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4.4.2 RC型正弦波发生器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数字电子技术
5.1 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
5.1.1 数制和码制
5.1.2 数字电路的运算基础
5.2 组合逻辑电路
5.2.1 门电路
5.2.2 组合逻辑电路
5.3 时序逻辑电路
5.3.1 触发器
5.3.2 时序逻辑电路
5.4 555集成定时器
5.4.1 555集成定时器
5.4.3 555集成定时器的应用
5.5 数/模和模/数转换器
5.5.1 D/A转换器
5.5.2 A/D转换器
5.6 电子设计自动化
5.6.1 EDA技术的发展和范畴
5.6.2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
5.6.3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结构
5.6.4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编程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现代测量技术
6.1 测量基本知识
6.1.1 测量的基本概念
6.1.2 测量误差及其分类
6.1.3 仪表的准确度
6.2 电量测量
6.2.1 电量测量的基本知识
6.2.2 磁电式仪表及应用
6.2.3 电磁式仪表及应用
6.2.4 电动式仪表及应用
6.2.5 电量测量指示仪表的性能比较
6. 3 非电量测量
6.3.1 非电量电测系统的组成
6.3.2 传感器
6.4 现代测量技术
6.4.1 数字化测量仪表、
6.4.2 微计算机仪器仪表
6.4.3 现代测量技术新进展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现代控制技术
7.1 继电接触器控制
7.2.1 基本控制电路
7.1.2 顺序控制与行程控制
7.2 可编程控制器
7.2.1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原理
7.2.2 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方法
7.3 计算机控制技术
7.3.1 计算机控制的一般概念
7.3.2 计算机控制系统
7.4 模糊控制技术
7.4.1 模糊逻辑基本概念
7.4.2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7.4.3 模糊控制器设计的基本方法
7.5 神经网络控制技术
7.5.1 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7.5.2 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 现代通信技术
8.1 概述
8.1.1 现代通信与信息社会
8.1.2 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和通信方式
8.1.3 数字通信的发展趋势
8.2 移动通信
8.2.1 移动通信概论
8.2.2 公用移动通信网
8.2.3 数字移动通信
8.2.4个人通信
8.3 卫星通信
8.3.1 卫星通信概论
8.3.2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8.3.3 卫星通信系统
8.4 光纤通信
8.4.1 光纤通信概论
8.4.2 光纤与光缆
8.4.3 光纤通信系统和通信网
思考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
……
《电工电子技术导论》文章节选:
21世纪的学校课程已经出现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景观:整合社会、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课程,自由宽松赋予特色的选修课程,以民主、和谐、充满进取欢乐的师生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校园潜在课程,都将有序进入教育内容。加强素质培养、淡化专业、拓宽基础,提倡不同专业领域的交叉与渗透已是21世纪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必由之路。基于这一认识,根据西安交通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实验**长期为工科非电类、管理类、人文类、财经类和外语类专业学生开设“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实验和经验,为了适应21世纪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编写了本书。
编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
1.力求反映电工电子学科的新成就和新进展。为了适应电工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满足有关专业学生利用与电工电子学科交叉、渗透、融合来促进其本身学科的学习,开拓新学科领域的需要,“电工电子技术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特征,力求反映学科前沿和具有时代特征。本书引入了智能电器、电子设计自动化、软测量技术、虚拟仪表、模糊传感器等发展和探索性的内容。
2.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电工电子技术导论”课程的教学时数有限(约40~50学时),又要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当然存在教学体系中有限课程容量与无限膨胀的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本书在编写中,从课程所含各个学科领域系统的观点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重视整体概念和系统特,性,重视外部特性,重视应用技术,多做定性分析,力求理论形象直观,对基础知识的引出“重神轻形”,争取使教材具有更大的概括力和更宽的适应面。
3.拓宽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本书在继承“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内容的同时,在发展上下工夫,内容尽量涵盖电气工程、电子工程和信息工程的学科领域。例如:电力系统、供电与用电、测量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