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9787210040064
[十位:7210040064]
页数:269
定价:¥28.00
店铺售价:¥9.80
(为您节省:¥18.20)
店铺库存:10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8339167916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15 19:44:29]
桂*
连云港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12 18:18:30]
李**
威海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05 08:40:41]
苏**
淮安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04 08:33:00]
巴**
武汉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03 18:31:45]
万*
苏州市
《井冈山的红色传说(二)》内容提要:
广为流传于井冈山区域田间、山野、村落、庭院的红色故事和传说,就是井冈山红色资源宝库中的一枝奇葩。这些红色故事与传说,根植于当年红军官兵与当地群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勇于奉献的感人事迹,凝聚了井冈山儿女对革命英烈的缅怀和敬仰之情,传递着人们心灵深处对革命胜利的美好祝愿与憧憬。这些红色故事与传说,有着浓郁的民间口头文学特征,饱含井冈山的风情,又独具地方特色。它质朴而清新,厚重而细腻,虚拟而真实,既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又充满对革命英烈的深情厚谊。这些红色故事和传说,是井冈山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教材。
2007年暑期,我们组织师生深入井冈山乡村采风。采风团的师生吃住在农户家中,白天帮农民干活,晚上听户主或村民讲述当年的故事与传说,然后记录下来,编辑出版了《井冈山的红色传说》。今年我们又成立了“井冈山的红色传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采风团,100多名师生分为5个小组,奔赴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一山以及当年秋收起义的有关县市进行采风活动。半个多月的时间,采风团的师生行程数千公里,采集了170余篇红色故事与传说。如同去年一样,我们在记录和整理时,尽量保持其民
《井冈山的红色传说(二)》图书目录:
前言
一缸稀饭
丁七的“空城计”
“会走”的银元
启龙“复生”
薯洞传奇
真金不怕火炼
关键的一票
袁德生智送文件
一炮两响的松树炮
张家湾的红灯
“英杰山”的由来
特殊的“收条”
讨饭佬
火烧望花楼
从天而降的爆破队
“吃里爬外”的管家
猪崽贩子探敌情
退兵路上的落凤坡
避险路上的“双簧记”
“我是一名军人”
“叫花子”对诗巧联络
打不死的王瑞秋
钟老倌的斗笠
三送银圆
填不死的“红双井”
泥腿子当“县长”
无名巾帼英雄魂
“我要当红军”
樟树下的红心
识字牌巧退敌兵
大黑送盐
唱《国际歌》,抓奸细
神奇的雾
吃血鸭铭血志
甘祖昌巧运炸药硝
刘仁堪找盐
刘燕玉血溅“藏宝图”
彭德怀还蒲扇
神奇的“八爪樟”
“烈士”归来续前缘
“喊魂”喊回两红军
烧不垮的红军屋
毛委员引她走上革命路
窑内的忠魂
三送儿子护“枪娘”
胡青莲为革命大义灭亲
忠诚卫士
宋任穷名字的由来
余陈二人的修水缘
樊鸣益巧斗白狗子
吴春满虎口脱险记
毛委员拒绝坐轿子
“曹老虎”覆灭记
“铁骨人"取敌首
儿童团员智取修水城
我军历史上的**副挽联
智慧宫老人让床
毛主席“重游”万寿宫
傅彪勇护石对联
朱溪厂合力歼敌
毁容为革命
一封未完成的遗书
玳瑁手镯
萧家祠的传奇
英雄父子
母子舍生为革命
硬汉子樊梅森
樊德华智送密令
毛泽东月形湾遇险记
狗牯游击队长的故事
“机关枪手”晏友清
胡金嫂送米记
巾帼英雄张水秀
白鹭送英魂
不死的海罗杉
毛泽东改《施政纲领》
神鱼喜迎毛委员
“无情”的父亲
巧藏情报
深山藏宝
毛泽东上坟
乌鸦落梁的传说
龙求仙庙的传说
借魂攻城
勇士萧素民
*后的子弹
罗荣桓打土豪
大石下的英魂
英雄好汉王佐农
劫牢救人
雪夜冒死送盐巴
热血护大印
“大脚”闹革命
祈祷
伟大的母亲情怀
补袜破迷信
鞭炮退敌
半面旗一生志
“红色华佗”办医院
儿童团“捉”朱德
巧送军粮
一张烈士证明书背后的故事
飞鸟传“情”
红军桥
送郎歌
一张特殊的登记表
打吉安,斗邓英
智夺茶油
九寸岭上七猛士
红军妈妈
《公秉藩自叹》歌的由来
典卖家产为革命
革命的**
随身携带的爱
不打不相识
牛崽指路
观音崖上飞将军
曾延生与“觉群社”
星星之火
一支特殊的红色赤卫队
生死不离的英雄赞歌
智勇双全的高光和尚
红豆艾叶果
被挖心肝的赖经邦
小螺号嘀嘀吹
后记
《井冈山的红色传说(二)》文章节选:
一缸稀饭
在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中陈列着一口大水缸。正是这口大水缸,盛着一个关于装粥送红军的感人故事。
秋收起义部队进入东门后,受到了东门百姓的热情欢迎。百姓沿途摆茶水、放鞭炮,处处洋溢着东门百姓对红军的感激之情。
住在浏阳东门越级冲的贫苦农民卢真,听说秋收起义部队来了,更是喜出望外。他想到红军部队为穷人打仗十分辛苦,就把家里仅有的几升米全部煮成稀饭;一时找不到这么大的东西装,就用大水缸装着,然后送往路边。
卢真的家坐落在远离道路的山脚下,要连粥带缸搬到东门,着实不易,但当卢真想到红军战士行军打仗、翻山越岭、日夜兼程的艰苦,便下定了送稀饭的决心。他的妻子也主动和他一起抬缸。
为了让战士喝上热粥,他们给缸加上了一个大盖子,用木棍串着绳子,便抬上了大路。
“老婆子,你走前,我走后。”
“嗯,行。你小心点哩!”
两人慢慢挪着步子,每次上阶梯,都异常小心,生怕碰坏了这个装粥的大水缸。虽然夫妻两人都是做惯了劳力活的贫苦农民,但如此一个大水缸也把他俩累得够呛。
……
《井冈山的红色传说(二)》编辑推荐与评论:
这是一曲曲对革命英烈的赞歌,这是一首首对革命英雄的颂曲,这是一篇篇讴歌革命历电的史寺,这是一个个弘扬红色精神的故事。讲述老百姓记忆中的井冈山斗争,讲述老百姓心中永恒的英雄。红色的传说,口碑中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