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33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0 0 0 0 1 14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董老师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339167916    地址:湖南省 长沙市 岳麓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932号中南大学
促销广告:买书,就上东方甄选教材旧书店,特价正版,收藏店铺,优先发货!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开学季订单量比较大些,按照下单时间顺序发出,多仓发货,如果不便,敬请谅解!

1、本店书籍一般八成新左右,书籍不缺页少页,不影响阅读;一般二手书籍是没有光盘、手册,习题集等,有的话就一起赠送邮寄了,不保证有的;书籍有多封面的新老封面随机发货,内容一致,不影响使用,介意勿拍!
2、书价格很低,有满包邮活动,不指定快递;根据网站的特殊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旧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3、全国大部分地区1~3天到达,偏远地区3~5天到达!
4、订单已发货,由于买家原因:买错,不需要,其他,都需要承担发货快递费用6元(首件(多仓另算)),书籍拒收回来,收到后同意退款亲,因为我们发货也是需要给快递公司快递费用的,谁的责任谁承担!
PS:在本店购书的亲们,下单即视为遵守上述约定,有任何问题请麻烦及时联系客服友好协商解决,谢谢!!!
店铺介绍
1、本店书籍一般八成新左右,书籍不缺页少页,不影响阅读;一般二手书籍是没有光盘、手册的等,有的话就一起赠送邮寄了,不保证有的;书籍有多封面的新老封面随机发货,内容一致,不影响使用,介意勿拍!
2、书价格很低,有满包邮活动,多仓发货,不指定快递;根据网站的特殊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旧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3、全国大部分地区1~3天到达,偏远地区3~5天到达!
4、订单已发货,由于买家原因:买错,不需要,其他,都需要承担发货快递费用, 书籍拒收回来,收到后同意退款亲,因为我们发货也是需要给快递公司快递费用的,谁的责任谁承担!
5、在本店购书的亲们,下单即视为遵守上述约定,有任何问题请麻烦及时联系客服友好协商解决,谢谢!!!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伍光和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出版日期:2004年09月
ISBN:9787040154887 [十位:7040154889]
页数:377      
定价:¥34.90
店铺售价:¥16.50 (为您节省:¥18.40
店铺库存:10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339167916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版)》内容提要: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级规划教材。本书注重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综合研究,在论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础上,讨论地表自然界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区划理论与方法,土地分类与结构,地评价与土地变化等问题,*终落实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本书适合高等学校地理类、生态学、环境学等专业作为教材及相关学科研究人员阅读。
《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版)》图书目录:
绪 论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从系统论看地理学的分科
三、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
四、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五、自然地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六、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实践意义
**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节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的发展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及能量基础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二、地理环境的能量基础
三、阳辐射的地理分布特征
四、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能量循环和转化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
一、分层结构
二、渗透结构
三、地域结构或水平结构
第四节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
一、对流层的物质交换
二、水圈的物质交换
三、岩石圈的物质交换
四、有机界与其他地圈的物质交换
第五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演化
一、古代自然地理环境的一般发展过程
二、新生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趋势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规律
四、关于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节律性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节 地域分异:概念、因素与尺度
一、地域分异的定义
二、地域分异因素
三、地域分异的尺度
第二节 纬度地带性分异与自然地带学说
一、地带性地域分异的基础—热力分带性
二、大陆的纬度地带性分异
三、海洋的纬度地带性分异
四、自然地带学说
第三节 非纬度地带性(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一、海陆分异
二、海陆起伏分异
三、大陆形状与面积分异
四、陆地干湿度分带性 64
五、具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地域分异
六、地方气候差异引起的地域分异
七、地带性区域内的非地带性分异
八、小尺度非地带性分异
第四节 垂直带性分异
一、垂直带性分异概说
二、垂直带谱
第五节 三维地带性与高原地带性问题
一、三维地带性(Three-Dimentional zonation)
二、高原地带性分异
第六节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一、水平地带的平面结构
二、水平地带和垂直带的关系
三、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四、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意义
第七节 地域分异实例研究
一、地带性特征和分异描述
二、非地带性特征和分异描述
三、地表结构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自然区划理论与方法
**节 自然区划研究的发展
第二节 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一、区划原则
二、自然区划的方法
三、区划原则和方法的关系
第三节 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
一、地带性区划单位
二、非地带性区划单位
三、综合性区划单位
第四节 景观(自然地理区)
一、景观概念与景观特征
二、景观同一性问题
第五节 山地自然区划研究
一、非地带性单位的类型
二、山地高原完整性与自然带或地带连续性
三、山地自然区的划分
四、山地自然区划实例
第六节 自然区划单位的类型研究
第七节 自然区划调查和报告编写方法
一、室内准备阶段
二、野外考察阶段
三、室内总结阶段
四、自然区划报告提纲举例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土地与土地单位
**节 土地的科学概念与土地科学
一、土地概念源于实践
二、土地的科学概念
三、土地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四、土地科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土地单位的界定
一、土地单位界定的重要性
二、土地单位系列
三、土地单位界定的方法论问题
第三节 基本土地单位之一:地块
一、地块的定义和性质
二、地块的鉴别
三、地块的内部结构和界线性质
第四节 基本土地单位之二:地段
一、地段的定义和性质
二、地段的界线与鉴别
三、地段鉴别的复杂性
第五节 基本土地单位之三:地方
一、地方的定义
二、地方的复杂性
三、山区土地分级的特殊问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土地分类与土地结构
**节 土地分类
一、土地分类的方法论
二、地块的分类
三、地段的分类
四、地方的分类
第二节 土地类型调查制图
一、土地类型调查制图的程序
二、综合剖面法
三、地形图专门内容的判读
四、遥感影象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第三节 土地结构
一、土地结构的概念
二、土地要素的组成结构
三、土地演替结构
四、土地空间组合结构
五、土地类型系列制图与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六、土地结构研究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土地评价
**节 土地评价方法论
一、土地评价的对象、原则和方法
二、土地评价因子
第二节 土地潜力评价
一、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等级系统
二、中国土地潜力评价案例
第三节 土地适应性评价
一、FAO的土地评价纲要
二、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案例
第四节 土地质量指标
一、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与国际进展
二、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的意义与应用领域
第五节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
一、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与方法
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与方法的进一步讨论
三、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案例
第六节 城市土地评价
一、城市用地评价
二、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土地变化
**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一、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内容
二、研究案例: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第二节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
二、研究案例: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
第三节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
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
二、研究案例:蓟运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地表水质的影响
第四节 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到土地变化科学
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综合动向
二、一体化地球系统科学与土地变化科学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节 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基础
第二节 环境决定论、或然论与协调论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二、或然论
三、协调论与和谐论
第三节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人类对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反馈
三、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
**节 为农业服务的综合自然地理研究
一、综合自然区划的农业应用
二、土地类型研究的农业应用
三、农业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研究
第二节 城市和工程建设中的综合自然地理研究
一、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二、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第三节 为旅游业服务的综合自然地理研究
第四节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第五节 自然保护区综合研究
一、自然保护区:概念、特征与功能
二、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与功能分区
三、自然保护区的本底调查与评价
第六节 区域开发研究 388
一、区域开发的三个主要方面
二、区域发展战略理论和方法
三、国土整治与区域规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