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7.50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0 0 0 0 1 3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董老师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339167916    地址:湖南省 长沙市 岳麓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932号中南大学
促销广告:买书,就上东方甄选教材旧书店,特价正版,收藏店铺,优先发货!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开学季订单量比较大些,按照下单时间顺序发出,多仓发货,如果不便,敬请谅解!

1、本店书籍一般八成新左右,书籍不缺页少页,不影响阅读;一般二手书籍是没有光盘、手册,习题集等,有的话就一起赠送邮寄了,不保证有的;书籍有多封面的新老封面随机发货,内容一致,不影响使用,介意勿拍!
2、书价格很低,有满包邮活动,不指定快递;根据网站的特殊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旧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3、全国大部分地区1~3天到达,偏远地区3~5天到达!
4、订单已发货,由于买家原因:买错,不需要,其他,都需要承担发货快递费用6元(首件(多仓另算)),书籍拒收回来,收到后同意退款亲,因为我们发货也是需要给快递公司快递费用的,谁的责任谁承担!
PS:在本店购书的亲们,下单即视为遵守上述约定,有任何问题请麻烦及时联系客服友好协商解决,谢谢!!!
店铺介绍
1、本店书籍一般八成新左右,书籍不缺页少页,不影响阅读;一般二手书籍是没有光盘、手册的等,有的话就一起赠送邮寄了,不保证有的;书籍有多封面的新老封面随机发货,内容一致,不影响使用,介意勿拍!
2、书价格很低,有满包邮活动,多仓发货,不指定快递;根据网站的特殊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旧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3、全国大部分地区1~3天到达,偏远地区3~5天到达!
4、订单已发货,由于买家原因:买错,不需要,其他,都需要承担发货快递费用, 书籍拒收回来,收到后同意退款亲,因为我们发货也是需要给快递公司快递费用的,谁的责任谁承担!
5、在本店购书的亲们,下单即视为遵守上述约定,有任何问题请麻烦及时联系客服友好协商解决,谢谢!!!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郎咸平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
出版日期:2015年02月
ISBN:9787506079037 [十位:7506079038]
页数:232      
定价:¥39.00
店铺售价:¥9.40 (为您节省:¥29.60
店铺库存:10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339167916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内容提要:
本书中,郎咸平教授秉承了他一贯“看问题入木三分、直抵要害,分析问题一阵见血,依靠真实数据,并能给出合理、可操作的解决方案”的特点,从“重塑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用新常态革除旧制度”这一本质问题入手,全新角度解读了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同时,通过剖析反腐风暴、国企改革、金融改革、价格改革、楼市危机、对外战略格局等诸多热门话题,给读者**未来十年的机会和风险。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 改革为何越改越糟?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机会与风险是什么? 怎样才能规避风险,抓住机会,让老百姓受益?郎咸平透过重新解释“旧制度”与“新常态”,给出*清晰完整的改革路线图。&nbsp_郎咸平_东方出版社_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图书目录:
序言 我对本轮经济改革总体上持谨慎正面评价 / 00
导论 重塑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以新常态革除旧制度 / 00
**篇 革除阻碍改革的旧制度:那只伸得过长的手
**章 国企:**的垄断导致**的腐败 / 00
一、央企腐败已被政府抬上了台面/ 00
二、央企高管透过国有资产交易,从中牟取暴利/ 00
三、国企招投标、海外投资成为权力寻租的温床/ 00
第二章 权力:**的权力导致**的腐败/ 00
一、中国“权力金字塔”透过财权、人事升迁权实现由上而下的管控/ 0
二、美国行政体制:财权受预算制度制约,人事升迁与上级无关/ 0
三、好的政府管理系统=美国式预算制度+中国式升迁制度/ 0
第三章 银行危机导致中国楼市危机:金融垄断的恶果/ 0
一、楼市出现量价齐跌,原因在楼市之外/ 0
二、商业银行资本金成本高企,不愿做长时间、低回报的
按揭贷款/ 0
三、房地产商透过“影子银行”借贷,终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0
第四章 楼市危机:政府难逃不当干预的责任/ 0
一、过去五年,中国多建了4000万套房子/ 0
二、银行危机引爆房地产一连串危机/ 0
三、房地产危机引爆地方财政危机/ 0
第五章 楼市危机引发地方财政危机:土地财政寿终正寝/ 0
一、土地财政让地方政府不能容忍房价下跌/ 0
二、英美的经验:政府该如何干预房地产市场/ 0
三、中国房地产市场在政府干预下毁于一旦/ 0
四、因政府干预扰乱市场正常信号,10.4万亿资金盲目进入房地产业/ 0
第六章 市场秩序:政府监管职责不能缺位/ 0
一、洋品牌为什么到了中国就普遍存在质量问题/ 0
二、政府监管缺位,造成洋品牌的“中国病”/ 0
三、公共**受到侵害,政府必须挺身而出、严刑峻法/ 0
第二篇 政府出重拳,为市场保驾护航
第七章 “43号文件”:政府丧失投资能力,转型为服务型政府/ 0
一、投资型政府是地方债务危机的制造者/ 0
二、“政府公司化”导致工业和房地产产能过剩/ 0
三、丧失投资能力,迫使地方政府转型为服务型政府/ 0
第八章 中国预算:还可割断和规范政府投资的市场行为/ 0
一、中国旧式政府预算:导致各级政府“暗箱操作”出贪腐/ 0
二、新《预算法》是制度反腐的重要机制/ 0
三、新《预算法》是一项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的重要制度/ 0
第九章 四中全会:规范公权力,为市场保驾护航/ 0
一、我在十年前提出的“新法治主义”能实现吗/ 0
二、黑格尔哲学的引申:规则带来自由/ 0
三、只有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全社会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 0
四、保护个人私有产权,仍然是中国的大问题/ 0
五、全球**治理经验:法治化程度和居民收入成正比/ 0
第三篇 有效市场:改革开启攻坚战
第十章 价格改革:政府彻底放弃定价权,不一定于民有利/ 0
一、合格的改革: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手段,让老百姓获利是目的/ 0
二、能源价格改革:石油行业全面开放,电力、天然气行业政府只负责管网/ 0
三、**改革:药价要下来,服务要上去,医保要保住/ 0
四、水价改革:政府应对水价制定、供水管网、水质监管全权负责/ 0
第十一章 电力改革:拆分“电老虎”,发输售电市场全部开放/ 0
一、电力改革遭遇利益集团的剧烈抵制/ 0
二、畸形的中国电力格局:电网垄断输配售环节,发改委垄断定价权/ 0
三、深圳电改试点:部分实现了我理想的电改模式/
四、建立电力交易所,为发电、售电方提供竞价交易平台/
第十二章 电信改革:通过完全竞争,降低通信费用/
一、中国电信业现状:国企高度垄断,老百姓通信费用全球*高/
二、各国电信改革经验:引入虚拟运营商+网运分离/
三、我的中国电信业改革路线图/
第十三章 金融改革:需要更有为的政府监管,更有效的市场机制/
一、中国老百姓投资困局:回报率低+流动性差/
二、“新国九条”:“政策市”已经不买政策的账了/
三、市场化改革才是拉抬中国股市的关键力量/
四、没有相关保护政策,草率开放资本市场会引发巨大危机/
五、存款保险制度:一项考验政府监管能力的市场化改革/
六、余额宝火爆原因:与消费挂钩,而非高回报率/
七、打造金融新常态:不要将互联网金融“妖魔化”/
第十四章 国企改革:未来十年,国企全面改革将成中国经济新常态/
一、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民企权贵和国企权贵的新盛宴/
二、格力电器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什么不被市场接受/
三、英国国企改革:“三部曲”扭转国企顽疾/
四、开放、竞争是中国国企改革的新常态/
第四篇 制造业才是国之本:中国产业新常态
第十五章 通信行业不能再让华为、中兴孤军奋战/
一、中国高科技产业只有电子业在孤军奋战/
二、华为“美国成长血泪史”/
三、华为、中兴一旦倒下,中国高科技产业将群龙无首,任人宰割/
第十六章 高铁VS汽车:市场如何才能换来技术/
一、“三国演义,各个击破”:汽车工业的败局开始就已注定/
二、“两强相争,水来土掩”:“市场换技术”关键在于策略得当/
三、中国高铁“走出去”:背负地缘政治、去过剩产能的重要任务/
四、中国高铁产业的隐患是什么/
第十七章 联想收购案例反思:不要指望靠收购不劳而获高科技/
一、企业海外收购:盲目做大做强,只会自食恶果/
二、联想惊天并购案:这些资产真的值那么多钱吗/
三、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尚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
第十八章 阿里巴巴上市:中国产业转型新思维/
一、不管你承不承认,属于网购的时代已经汹涌而来/
二、阿里巴巴的互联网帝国:中国产业转型新思维/
三、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外沿:全球领先的物流体系/
第五篇 攘外是为了安内:国际经济新布局
第十九章 “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吗/
一、“一带一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创建全新的欧亚大陆经济体系/
二、“互联互通战略”: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建设/
三、“一带一路”:为中国的国际能源合作提供载体/
四、“一带一路”: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五、中国正在酝酿属于自己的“马歇尔计划”吗/
第二十章 国际能源新常态:能源**大战一触即发/
一、中俄天然气大单是两国政经需要的必然选择/
二、德国能源**的路径:进口多元化/
三、美国透过两次石油战争,操纵了国际石油市场/
四、 美国利用能源+金融战争,消除欧元对美元的威胁/
五、美国操纵国际石油价格,阻碍中国、俄罗斯经济发展/
第二十一章 国际贸易新常态:以国际合作回击美国的挑战/
一、美国提出TPP狙击和包围中国/
二、TPP入门要求掐住中国经济“七寸”,中国无法加入/
三、北京APEC峰会:透过“三个组合拳”建立攘外安内的经济新常态/
第二十二章 国际货币新常态:人民币能够真正实现国际化吗/
一、不了解美国的动向,就没有资格谈论人民币的走向/
二、打击俄罗斯的“石油战争”,其实是“货币战争”/
三、中国应避免直面“货币战争”/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文章节选:
重塑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以新常态革除旧制度
过去十多年来,我说的*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老百姓*怕改革,因为房改了买不起房,医改了看不起病,教改了上不起学。改革越改越糟!这是民生领域的改革结果,那么经济层面的改革呢?也是越改越糟的。
过去十多年,政府每年几乎都将“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作为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但结果却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将本应给市场放权让利的改革,逆转为形形色色的扩权争利。“调结构、扩内需”在事实上被“保增长”取代,使经济结构更加畸形,经济改革错失了*佳时机。
这种以技术层面的调控代替实质性改革的做法,在政府层面的具体表现就是,并没有以“壮士断臂”的魄力去推动像发改委等这样的强势部门向市场简政放权。本来,中国的经济改革由于起点较低,再加上人口、资源、环境等红利,使得改革一开始就具有后发优势。因此,无论是产业改革,还是区域经济,只要政府向市场放权,只要**向地方放权,经济便会马上出现活力。国企改革,沿海和江浙地区崛起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都是如此。但接下来由于路径依赖,政府既不推动剩下的比较困难的改革,更不愿意退出经济领域,而是围绕“保增长”的目标,挥舞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根“大棒”,在经济偏热的时候马上“踩刹车”,在经济遇冷时立即“踩油门”,这种反复摇摆的非常态化管理方式,是对经济周期的人为破坏,不仅造成市场紊乱,对中国这么一个庞大的经济体而言,更是一种灾难。在权力运行不规范,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被政府“看得见的手”束缚的情况下,频繁调控的结果就是财富快速向国有企业集中,权力再次向政府集中,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迅速形成并固化,成为今天推行改革的*大阻力。这就是无视或者回避中国经济真问题的结果。
之所以出现这种糟糕的结果,原因就是政府不愿意退出市场,用计划经济的思维去管理市场经济,而且还发明一个口号,叫作“宏观调控,微观搞活”,这是一种非常懒惰的思维模式。我告诉各位,在一个土地、资本(金融)、资源能源和基础设施等基本上由政府垄断的市场,调控有意义吗?结果只能是越调越乱,而且微观也搞不活。即便在充分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调控措施也不见得有多大作用。所以我说,政府是在用调控来代替真改革,其根本原因是不愿意退出市场,其中的既得利益者不愿意放弃权力寻租的机会。

正文部分文摘

权力:**的权力导致**的腐败

什么才是一个好的政府管理系统呢?我个人建议,将所谓的财权从中国的“权力金字塔”里剥离出来,由人大负责审核,要做到像美国的预算制度那样全面、透明、权威。什么是全面?就是所有支出必须有预算,否则不能支出。什么叫透明?你买一支笔都要有预算,如果你不服从预算制度,立刻被“炒鱿鱼”。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在我们现在的政府管理系统中保留人事升迁权,但必须植入一个全面、透明、权威的预算制度,把财权从“权力金字塔”里抽离出来,这样腐败可以大幅度减少。这样做的话,虽然执行力会弱一些,但是可以形成一个没有腐败的执行系统。
那么中国目前的政府职能改革做到了什么程度?2014年5月1日,李克强总理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叫作《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文章提出如何把财权拿出来,建立预算制度。而且文章还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贯彻落实全面、透明、权威的预算制度”。这也是我在2012年12月29日《财经郎眼》节目里面强调的。如果预算制度改革真的能像李克强总理所说的,在中国落地生根的话,我相信专职秘书的腐败会减少,情人的腐败也会减少。我们这一步做成功以后,再走下一步,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行政体制应该会朝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

银行危机导致中国楼市危机:金融垄断的恶果

房地产商降价销售不是一个房价会不会下跌的问题,而是要透过房地产,看它背后隐藏的深层经济问题。按照我的分析来看,德信地产降价,以及由它引发的降价风波,其缘由来自银行体系的危机。
银行通过两方面对地产市场造成冲击。**方面,停办按揭贷款,原因就是“两板斧”:同业拆借、同业存款比例大幅上涨,银行资金成本上升;网络金融产品给传统商业银行业带来莫大的压力,资金成本也上升。而按揭贷款只有7%的利息,且一放30年,与借给企业一年收取8%的利息相比,银行更愿意做企业贷款。另外一方面,对地产商而言,向银行借贷的方式除了过去的正常借贷,还有现在的理财产品、信托基金。而在德信地产降价事件中,我推测很可能是因为****未达预期,为了偿还信托产品、理财产品的兑现问题,它不得不降价促销。

楼市危机:政府难逃不当干预的责任

我给各位再梳理一下中国当前房地产市场萎靡不振的前因后果。首先,2008年11月颁布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埋下了一系列危机,使得参与其中的地方政府爆发了债务危机;其次,国企由于配合“四万亿投资计划”成为投资主体,且疯狂扩张,*终爆发了效率危机;第三,民营企业受到“国进民退”、资金链断裂两大危机影响。这些危机主体也都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银行又被拉下了水。所以我们看到,2012年6月,16只银行股中有10只股价跌破每股净值;2013年6月,商业银行爆发**次“钱荒”,12月爆发第二次“钱荒”;2013年年底,银行资金出现不足,股份制银行资金成本高达5%。这些都是银行危机的警告。
银行怎么处理危机?停止办理房贷,从而催生了2014年开始的地产疲软风暴。到了2014年5月份,银行停止办理中小型开发商的贷款,给疲软的楼市雪上加霜。2014年5月24日,央行表态不救市,但是地方政府因为财政非常困难扛不住了,于是乎47个限购城市中有42个城市取消了限购。但2014年1—8月份,我们的房地产市场还是萎靡不振,大部分城市都出现量价齐跌的情况。到了8月份,全国财政收入仅增长6.1%,其中税收增长率只有1.9%,创下新低。这个时候**政府坐不住了,于是乎央行在2014年9月30日宣布了更加利好于楼市的货币政策。这就是今天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系列的问题之所在,坦白讲,我在2008年、2009年就在不同场合做过预测,但遗憾的是,我的担忧都成了现实。

楼市危机引发地方财政危机:土地财政寿终正寝

在2008年之前,中国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是拥有全世界*好的调节机制,不但不会给经济造成冲击,而且价格自我调节机制也非常健全,泡沫指数和价格指数基本一致。但是,2008年政府采取调控之后,泡沫指数和价格指数完全没有任何相关了,因为政府调控完全破坏了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机能,价格再也没有办法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了,导致整个社会一窝蜂地炒地产。
*后,我必须痛心疾首地指责政府不恰当的房地产调控,*近的两次调控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让33万亿元到57万亿元的巨额资金、2.4万家新增房地产公司背后的经营人才,因为政府调控破坏价格机制,而进入了本不该进入的市场,导致其他行业,特别是服务业、制造业因资金链枯竭和人才流失而衰退,形成今天的惨状。
**政府在*近不断释放出对房地产市场不调控、不救市的信号,我个人非常支持。那么在政府不调控的过程中,也请各位注意,房价一定会下跌,但你不要恐慌、不要紧张。为什么?下跌才会涨,涨才会跌,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房地产虽然价格高,但是它的价格变化规律和猪肉、衣服是一样的。你不怕猪肉价格、衣服价格有涨有跌,也没必要怕房价的高低波动。
我们从政府到老百姓都必须建立一个市场化的心态,就是一个正常的经济应该是容许价格有涨有跌的。2014年5月21日,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做出了评估,结论是“从稳定转变为负面”。那么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的政府、地产商以及民众应该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坚持让房地产市场自我调节价格,政府不要干预市场才是对老百姓、对开发商*好的消息。从长期看,我们的房地产年增长率会和美国的规律类似,地产价格的年涨幅一定会比年通胀率多一个百分点,这就是*稳定的经济状态。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编辑推荐与评论:
从一年前“新常态”这个概念出现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它的本质和背后的逻辑。我发现,大部分人对“新常态”的理解都停留在表面,所以,在这本书里,我重新解释了“新常态”。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困扰中国经济改革的真正问题不是简单的调结构、保增长,而是“政府公司化”的旧制度。我认为,新常态的本质其实就是革除经济旧制度,这也是我将本书叫作《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原因所在。只有用新常态革除旧制度,中国经济才可能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这对每个人的影响甚至超过1992年的“南方谈话”,而这是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的。——郎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