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5年03月
ISBN:9787040163001
[十位:7040163004]
页数:312
定价:¥26.30
店铺售价:¥7.90
(为您节省:¥18.40)
店铺库存:11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821850028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3-03-12 13:47:48]
80天后追加:特别好,是正版书
陈*
厦门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2-10-14 14:06:12]
齐*
哈尔滨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2-09-05 19:04:09]
陈*
中山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2-08-10 19:14:20]
陈*
中山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2-07-30 11:19:16]
姚**
五家渠市
《基础写作教程》内容提要:
本书是"新形态大学写作课程系列教材"之一,着眼点既在素质教育,又注重能力培养。全书体系合理新颖,内容创新充实,表述深入浅出;写作训练设计从生活出发,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无论是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意识和写作习惯,还是提高其实际写作能力,都有切实的帮助。
《基础写作教程》图书目录:
**章 绪论……………………………………………………………………��…1
[本章导引]………………………………………………………………1
**节写作内涵辨析…………………………………………………………1
一、广义写作与狭义写作………………………………………………………1
二、写作与工具的关系…………………………………………………………2
三、写作与说话的关系…………………………………………………………3
四、“写”与“思”的关系……………………………………………………4
五、写作的完整过程……………………………………………………………5
第二节写作活动的特点………………………………………………………5
一、人文性………………………………………………………………………5
二、综合性………………………………………………………………………6
三、个体性………………………………………………………………………6
四、创造性………………………………………………………………………8
五、实践性………………………………………………………………………8
第三节写作在高科技时代的文化价值……………………………9
一、“电脑写作”辨析…………………………………………………………lO
二、写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价值……………………………………………11
第四节 现代高科技对写作的影响……………………………………16
一、高科技对写作活动的积极影响……………………………………………16
二、高科技对写作活动的负面干扰及对策……………………………………19
[本章结语]………………………………………………………………………22
[思考与训练]……………………………………………………………………22
[课后阅读]………………………………………………………………29
第二章 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因素………………………………………………………30
[本章导引]………………………………………………………………………30
**节 写作主体主宰着写作活动………………………………………30
一、写作活动的缘起……………………………………………………………30
二、主体在写作过程中的主宰作用……………………………………………34
三、写作主体是写作活动成败的决定因素……………………………………38
二、体验………………………………………………………………………l75
第三节想象、整合……………………………………………………………178
一、想象………………………………………………………………………178
二、整合………………………………………………………………………18l
[本章结语]………………………………………………………………………184
[思考与训练]……………………………………………………………………184
[课后阅读]………………………………………………………………………186
第三章 写作过程(下)……………………………………………………………188
[本章导引]……………………………………………………………………188
**节立意、选材……………………………………………………………188
一、立意………………………………………………………………………188
二、选材………………………………………………………………………191
第二节构思、赋形……………………………………………………………194
一、构思………………………………………………………………………194
二、赋形………………………………………………………………………198
第三节表达、修改……………………………………………………………199
一、表达………………………………………………………………………199
二、修改………………………………………………………………………207
第四节反馈、吸收……………………………………………………………210
一、反馈…
第五节“前写作”、“写作”、“后写作”………………………………213
一、“三个链环”的不同内涵…………………………………………………213
二、写作活动中的“三环互动”……………………………………………215
[本章结语]……………………………………………………………………216
[思考与训练].………………………………………………………………216
[课后阅读]……………………………………………………………………219
第四章 散文………………………………………………………………………22l
[本章导引]…………………………………………………………………221
**节散文的内涵和类型……………………………………22l
一、散文的内涵………………………………………………………………221
二、散文的类型………………………………………………………………222
第二节散文的特征……………………………………………………………226
一、对象的广泛性……………………………………………………………226
二、自我的写真性……………………………………………………………227
三、表达的自由性……………………………………………………………228
第三节散文的写作(上)…………………………………………………230
一、取材:别具慧眼……………………………………………………………230
二、立意:独抒性灵……………………………………………………………232
三、构思:神与物游……………………………………………………………234
第四节散文的写作(下)……………………………………………………236
一、赋形:宜宏大体……………………………………………………………236
二、用辞:以达为工……………………………………………………………240
三、选技:执术驭篇……………………………………………………………242
[本章结语]……………………………………………………………………244
[思考与训练]……………………………………………………………………245
[课后阅读]……………………………………………………250
第五章 科普文……………………………………………………………………252
[本章导引]…………………………………………………………………252
**节科普文的含义和作用…………………………………………252
一、科普的含义………………………………………………………………252
二、科普文的作用……………………………………………………………253
第二节科普文写作的主要特点与不同境界…………………………254
一、科普文与科学小品的区别………………………………………………254
二、科普文写作的主要特点…………………………………………………257
三、科普文写作的初级境界与**境界……………………………………258
第三节科普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与语言特点…………………………262
一、科普文写作的五项基本要求……………………………………………262
二、科普文语言的功能性特点………………………………………………269
[本章结语]……………………………………………………………………274
[思考与训练]……………………………………………………………………274
[课后阅读]………………………………………………………………………276
第六章 评论文………………………………………………………………………278
[本章导引]……………………………………………………………………278
**节社会短评………………………………………………………………278
一、社会短评的性质和特点…………………………………………………278
二、获取社会评论对象的途径和方法………………………………………28l
三、展开分析评论的常用方法………………………………………………284
第二节文艺短评………………………………………………………………287
一、与文艺短评相关的几个概念……………………………………………287
二、文艺短评的作用…………………………………………………………288
三、文艺短评写作的过程和方法……………………………………………289
四、文艺短评写作应注意的其他问题………………………………………296
第三节学术短评………………………………………………………………297
一、学术短评的特点………………………………………………………298
二、学术短评的选题………………………………………………………300
三、学术短评的主要写作方法……………………………………………304
[本章结语]……………………………………………………………………307
[思考与训练]…………………………………………………………………307
[课后阅读]……………………………………………………………………310
…………………………………………………………………………………311
我们生活在21世纪,我们的**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率的管理工作,日益重要的信息交流,都需要高素质的有较强写作能力的人才。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21世纪初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现代写作活动是直接提高现代人文化素质的实践活动,写作活动的成果--文章,是作者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写作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能仅停留在传授写作理论知识的层次上,而要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富有创造精神和竞争能力的世纪新人的高度出发,通过严格的、科学的训练,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掌握写作规律,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并在写作实践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认真的态度,实现既传授写作本领又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双重任务。正因为具备写作能力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要求,写作课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我国高等学校十分重视写作课的开设与改革,很多**大学重新开设写作课,各类院校纷纷开出专业写作课,写作课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呈现出一派令人欣喜的景象。 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课程教材建设是关键。应该感谢高等教育出版社,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写作学科建设和写作课教学改革,出版过多种高质量的写作课教材。这一次,经过精心策划,准备出版一套新的写作课程系列教材,以适应新世纪高等学校教学的需要,推进写作课教学改革。2003年秋,时任**策划的徐挥先生多次主动与我联系,要我出来抓编写工作。经过商讨,把这套教材定名为"新形态大学写作课程系列教材"。为完成这个艰巨任务,我们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编写队伍,国内写作学界一大批学术水平高且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校写作课教师参加了编写工作,并先后在北京、南京、湛江召开编写会议,明确指导思想、编写原则,解决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版社的迟宝东博士等编辑,亦全力投入此项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 考虑到新世纪写作的专业化发展趋势,为优化高校写作课程教学体系,以适应各类专业教学的需要,这套教材除基础写作外,列入了大量的专业写作,目前推出的共八种:《基础写作教程》、《新闻写作教程》、《文学写作教程》、《影视写作教程》、《公文写作教程》、《财经写作教程》、《科技写作教程》、《军事写作教程》。这里要说明的有两点:一是原拟议中的《法律写作教程》、《网络写作教程》,因我们的组织工作未抓好,这一次无法推出,以后当继续抓好这两种书的编写,补入这一系列出版;二是1999年6月出版的《应用写作》,这一回作了修订,亦纳入这套书中出版。 这套教材的特色,我想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上坚持"守正出新"。坚持正确的学术方向,坚持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优良学风,在继承的基础上出新,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多年来,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理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一定要继承并发扬光大。鼓励创新,发现前人尚未发现的新规律或对前人的发现在认识上有所深化,但不是追新、求怪、赶时髦。现在看来,各分册在理论框架、训练设计等诸多方面都有所创新。二是狠抓实践性环节,精心设计了系列训练题。理论阐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而在训练设计上下了大功夫,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题型多样,且富有启发性,便于在教学中进行科学、有序的训练,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强调"实战训练",要求学生参加学校和社会上的活动,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写作目标,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特定的写作任务。任课教师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把训练搞"活"。三是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整体教学解决方案"的教材建设理念,这套教材将充分发挥多媒体传输图、文、声、像的特殊优势,*终展现出"纸介图书+导学光盘+学习卡+学科网站"的教材新形态。我们不但在纸质教材中附有辅助教学的导学光盘,而且还会分步骤建立并完善教学服务平台和学科网站,让师生可以查阅资源库,在线进行交流、探讨,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为了给师生提供"全程教学服务",高等教育出版社还有成立教学资源服务公司,发展会员制单位,建立教学服务小分队等一系列设想,相信这些设想的实施,一定会塑造出现代写作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崭新形象。 经过一年多时间努力,现在这套教材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终于问世了。作为总主编,我深深地感到:各分册主编和参编的写作教师们,为把这套教材编成精品教材,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不但认真编写初稿,而且反复修改,有的竟四易其稿,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我从心底里感谢他们对我的支持和激励,使我有信心向出版社和广大师生交出这份答卷。同时,我也衷心地希望使用这套教材的兄弟院校师生,能在使用过程中提出批评意见。我们一定会虚心听取意见,不断修订,使之更为完善。 2004年11月22日 于南京大学北阴阳营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