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100.00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0 0 0 0 0 36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冯女士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130313496    地址:河北省 保定市 涿州市 码头镇
促销广告:正品新书店谢谢惠顾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正版!新书!特价!买到就是赚到
店铺介绍
念梦精品书店主营高中小学读物 社科书籍等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徐鲁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伯吹的故事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
ISBN:9787559802101 [十位:7559802109]
页数:--      
定价:¥29.80
店铺售价:¥13.00 (为您节省:¥16.80
店铺库存:63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130313496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陈伯吹的故事》图书目录:
1 凤凰起飞
2 故园
3 社戏和私塾
4 高等小学
5 小书迷
6 给叔叔的信
7 童年骊歌
8 小学徒
9 乌篷船上
10 寄宿生
11 告别老屋
12 乡村小学教师
13 花与果
14 尝尽愁滋味
《陈伯吹的故事》文章节选:
1 凤凰起飞
2 故园
3 社戏和私塾
4 高等小学
5 小书迷
6 给叔叔的信
7 童年骊歌
8 小学徒
9 乌篷船上
10 寄宿生
11 告别老屋
12 乡村小学教师
13 花与果
14 尝尽愁滋味<p>1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凤凰起飞</span> </p> <p>2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故园</span></p> <p>3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社戏和私塾</span></p> <p>4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高等小学</span></p> <p>5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小书迷</span></p> <p>6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给叔叔的信</span></p> <p>7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童年骊歌</span></p> <p>8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小学徒</span></p> <p>9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乌篷船上</span></p> <p>10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寄宿生</span></p> <p>11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告别老屋</span></p> <p>12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乡村小学教师</span></p> <p>13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花与果</span></p> <p>14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尝尽愁滋味</span></p> <p>15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风雨</span></p> <p>16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大夏大学</span></p> <p>17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红蓝铅笔</span></p> <p>18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火线下</span></p> <p>19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相爱的人</span></p> <p>20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与幼小者</span></p> <p>21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鲁迅先生</span></p> <p>22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国破山河在</span></p> <p>23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迎接黎明</span></p> <p>24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小夏蒂</span></p> <p>25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大树的怀抱</span></p> <p>26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海的童话</span></p> <p>27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永远的追随</span></p> <p>28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春蚕吐丝</span></p> <p>尾声 化作春泥</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 徐鲁《陈伯吹的故事》序
为幼小者的一生
徐鲁
“百度文库”里有一组高中阶段的“阅读题”,不知是那个省份的老师*先设计出来的,*近几年,我看到不少省份都在选用。这组阅读题的阅读文本,节选的是我在2008年为
《人物》杂志写的一篇文章《永不熄灭的烛光》,文章里所写的主人公,就是我国现代**儿童文学家、儿童教育家、翻译家和编辑出版家陈伯吹先生。
陈伯吹先生(1906~1997)是一位跨越中国现代和当代两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巨擘,是中国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的一代宗师。他在自己所热爱的这个世界上,走过了漫漫的风雨路程,度过了九十二个春夏秋冬。而在他九十二年的生命履历中,有七十五年是在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创作、翻译、编辑、出版和研究中度过的。
陈伯吹先生的一生,是为幼小者、为孩子的一生。他献出了毕生心血,为幼芽和小苗洒上清清的泉水。<p> 徐鲁《陈伯吹的故事》序</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为幼小者的一生</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徐鲁</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pan>“百度文库”里有一组高中阶段的“阅读题”,不知是那个省份的老师*先设计出来的,*近几年,我看到不少省份都在选用。这组阅读题的阅读文本,节选的是我在<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2008</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为</span></p> <p> 《人物》杂志写的一篇文章《永不熄灭的烛光》,文章里所写的主人公,就是我国现代**儿童文学家、儿童教育家、翻译家和编辑出版家陈伯吹先生。</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陈伯吹先生(</span>1906~1997<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是一位跨越中国现代和当代两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巨擘,是中国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的一代宗师。他在自己所热爱的这个世界上,走过了漫漫的风雨路程,度过了九十二个春夏秋冬。而在他九十二年的生命履历中,有七十五年是在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创作、翻译、编辑、出版和研究中度过的。</span></p> <p> 陈伯吹先生的一生,是为幼小者、为孩子的一生。他献出了毕生心血,为幼芽和小苗洒上清清的泉水。</p> <p> 为小读者们写一本陈伯吹的传记故事,是我十多年来藏在心中的一个夙愿。</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早在</span>2006<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我曾应上海《少年文艺》月刊的邀约,写过一篇《默默无声的点灯人——纪念儿童文学家陈伯吹诞辰</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10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周年》。在报告文学里,我选取了陈伯吹先生一生中的几个关键时刻,向少年读者们描述了这位儿童文学大师的一些不平凡的经历和创作故事。</span></p> <p> 但是,那毕竟只是一篇万把字的文章,无法详尽地展现主人公曲折和漫长的一生。不过从那时起,我就有了一个小小的心愿:什么时候,能够用清浅的儿童文学文笔,为小读者们写一本比较完整的《陈伯吹的故事》,该有多好啊!</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现在,在纪念陈伯吹先生</span>11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周年诞辰、逝世</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2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周年的日子里,我总算是实现了这个心愿。</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作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陈伯吹先生参与和见证了</span>2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世纪中国儿童文学从诞生、成长到发展、兴旺,包括遭遇重大挫折和损失,又重获新生、嬗变和壮大的全过程。他的年龄,几乎与</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2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世纪同龄。</span></p> <p> 作为晚辈,我有幸在三十年前见过陈伯吹先生一次,并且与这位儿童文学大师一道,在我的故乡胶东半岛的芝罘湾海滨,度过了一段美丽的秋日时光。</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那是</span>1988<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秋天,中国文联和另一些单位一起,在我的故乡胶东半岛的烟台市,召开了一个全国儿童文学创作趋势研讨会,我作为青年作者有幸被邀请与会。这也是我平生**次参加全国性的儿童文学创作会议。</span></p> <p> 当时参加会议的很多儿童文学界的前辈,如今都已离开了人世,我记得起来的,除了陈伯吹先生,还有田地、浦漫汀、任大霖、郑马、康志强(严文井先生的夫人)、段杏绵(马烽先生的夫人)、任大星等。今天还健在的,有蒋风、束沛德、樊发稼、王一地等老师们。</p> <p> 那次会议*让我难忘的是,我有幸认识了敬慕已久的陈伯吹先生。这也是这位儿童文学大师在世时,我见到他的**一次机缘。</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那时他已是耄耋之年,所有人都尊称他</span>“陈伯老”。他穿着一套浅灰色中山装,清清爽爽的,扣子系得一丝不苟。清瘦单薄的身材,满头的银丝,神色里充满慈祥和仁爱,说话的声音很小,也很柔和,给我的印象就像是秋阳下的一片朴素、干净、透明的叶子,历尽了沧桑,而呈现着自己朴素、无言的华美。</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大概是因为这次与会人员中,陈伯老的年岁*高,而我的年龄*小吧,所以会议期间,去蓬莱阁、刘公岛等名胜古迹参观游览时,搀扶和</span>“保护”陈伯老的任务,就十分光荣地落在了我身上。</p> <p> 这的确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得以近距离接触这位老前辈的机缘。陈伯老精神矍铄,其实根本不用我搀扶。只有在攀登较高的石阶和楼阁时,我才会手臂挽手臂地搀扶他一会儿。他的身体是那么轻小单薄,就像一个小孩子。但他又是一位著作等身、驰誉中外的儿童文学泰斗。</p> <p> 那几天里,我觉得我能那样近地和他在一起,真是幸福啊!即使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回想起来,我仍然感到温暖和激动。</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我搀扶着他一起登上了刘公岛、丹崖山和蓬莱阁,还在一块写着</span>“道德**”的**匾额下合影留念。在我心目中,陈伯老正是一代“道德文章”的典范,他矍铄的精神和朴素无华的品格,也颇具道骨仙风。</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记得坐在路边休息、聊天的时候,我曾好奇地问过他:</span>“陈伯老,您的名字很特别呀,这里面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pan>“呵呵,我几乎大半生都在向朋友们解释这个问题。”他微笑着给我解释说,他原来的学名叫“汝埙”,后来念小学时,校长先生见了这个名字,说与其叫“汝埙”,则不如用“伯吹”二字更有意思。</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原来,这几个字出自《诗经</span>·小雅·何人斯》一诗:“伯氏吹埙,仲氏吹篪。”“伯氏”指兄长、哥哥。他在家中兄妹中正是长兄。</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pan>1926<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他**次在儿童刊物上发表作品,就署了“陈伯吹”作为笔名,后来,这个名字就渐渐取代了原来的“汝埙”。</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原来是这样。那次,陈伯老还告诉我,他另有一个笔名叫</span>“夏雷”,源自他的乳名“雷宝”。他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出生的,依照他家乡宝山(原属江苏省,现已划归上海市)的习俗,这**是“雷公”的生日,所以长辈给他取名“雷宝”。</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后来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span>“夏雷”。由这个笔名,又衍生出另一个笔名:“夏日葵”。陈伯老在给一些报纸写杂文时,常常署名“夏雷”或“夏日葵”。</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但他写得*多的,还是儿童文学作品。</span>2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世纪</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5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代以后,他为孩子们创作出版了《一只想飞的猫》《飞虎队与野猪队》《摘颗星星下来》《童话城的节日》《海堤上遇见一群水孩子》《好骆驼寻宝记》等童话、小说和散文作品,还出版了外国经典儿童文学的翻译作品《绿野仙踪》《小夏蒂》《普希金童话》等,其中有的是过去译作的修订再版。这是一代儿童文学大师献给幼小者的爱的礼物,是一棵年老的大树对身边的小花小草们默默的关注与祝福。</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陈伯吹先生作为一位言传身教的儿童教育家,称得上是</span>“一代风范”。仅仅以他对自己的儿子陈佳洱先生成功的培养和教育为例吧。</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陈佳洱先生是我国**的核物理学家,</span>1954<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2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世纪</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6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代曾在牛津大学就读,回国后从事粒子加速器的研究工作,并任北京大学教授。</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1993</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1996</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又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还担任过**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主席、**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等职务。</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pan>“父亲是教师出身,写作品很重视它的教育性,寓教育于作品之中。”陈佳洱回忆说,“父亲从小给我印象*深的,还是他的言传身教,教我怎么做人。他对科学特别热爱,他告诉过我,如果当初不是生活所迫,他肯定会选择数学,成为一个数学家。但是因为当时没有钱,家里需要经济支撑,他选择了去念师范,然后当小学教师、小学校长,这么一步步成了儿童教育家和儿童文学作家。”</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pan>“他为人很谦和,也很善良厚道。他不断地给我一些他所爱好的科学的教育。我记得我那时候年纪还很小,他经常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写东西,不要我打扰他。有一次我溜进了他的书房,那天下午正好是雷雨天气,闪光和震耳的雷鸣把我吓哭了。他叫我不要怕并问我为什么会打雷。我说这个我当然知道了,这是雷公公要劈不孝之人。他说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是邻居老奶奶给我讲的。他说,不对不对,打雷是云层里面带的阴电和阳电中和的结果,比如你这一只手是阴电,另一个手是阳电,两个手一拍就‘打雷’了。他一边说,一边还比画着给我看,还拿来一块玻璃板,两边��书垫起来。他要我母亲剪了一些小纸人,放在玻璃板下面,当他用绸布在玻璃板上面摩擦时,我看到这些小纸人竟在玻璃板下上上下下地跳起舞来……”</p> <p> 他还记得自己上中学时,有个电影叫《发明大王爱迪生》,正在上海放映。那时父亲很忙,陈佳洱也在学校里住读。可是父亲却专门接他出去看了这个电影。</p> <p> 有**,电影院里要放映传记故事片《居里夫人》,那天正好下大雨,父亲又一次把他从学校里接出去,带他去看这个电影。</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看完以后,父亲跟他讲:</span>“你要是能像居里夫人那样,将来在科学上有所发现,能够对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些贡献,就很好了。”</p> <p> 拳拳的父爱之心和以身作则的人格力量,不仅仅对自己的儿子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陈伯吹先生的父亲去世得很早,他作为辛苦的兄长,也像慈父一样言传身教,把自己*小的弟弟陈汝惠也扶持和培养成了厦门大学的教授和学者。</p> <p> 良好的家风和教育风范,又使陈汝惠先生的儿子陈佐洱,也如堂兄陈佳洱一样,成为**的栋梁之材,担任过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等职务,在香港回归祖国前期与英国的谈判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陈伯吹先生的另一个侄子陈佐湟,也是一位誉满东西方的**音乐指挥家。</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pan>“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而且又有奉献之心的人。”当陈佳洱谈起父亲对他的成长和人生观的影响时,他感到*为深刻和重要的,就是这一点。</p> <p> 春蚕吐丝,落英成泥。陈伯吹先生毕生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人格风范,他的善良、纯净、朴素的灵魂,将伴随着他留下的那些童话、小说、诗歌、散文经典和翻译作品,在人间飞翔,在一代代小读者的记忆里存活和流传,直至永恒。</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徐鲁</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pan> 2017<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早春时节</span></p>显示全部信息媒体评论 他是一位恂恂长者,虚怀若谷,他写过、译过许多作品,都是关于小孩子的,用的都是儿童都能理解接受的文学语言,浅显、细腻、活泼,足见他是深入到过孩子群中,在这点上我自叹弗如!
——冰心(**作家、诗人)

我记得,我小时候父亲根本没有闲空,不是在家埋头写作,就是到小朋友中座谈。无论何时何地,他的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儿童”。在父亲心目中,儿童就是天使,他视儿童为自己的生命。我以有这样的父亲,一生自豪。
——陈佳洱(中科院院士、原北京大学校长)

陈伯吹先生的一生,是为幼小者、为孩子的一生。他献出了毕生心血,为幼芽和小苗洒上清清的泉水。<p> 他是一位恂恂长者,虚怀若谷,他写过、译过许多作品,都是关于小孩子的,用的都是儿童都能理解接受的文学语言,浅显、细腻、活泼,足见他是深入到过孩子群中,在这点上我自叹弗如!</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pan> ——冰心(**作家、诗人)</p> <p> </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我记得,我小时候父亲根本没有闲空,不是在家埋头写作,就是到小朋友中座谈。无论何时何地,他的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span>“儿童”。在父亲心目中,儿童就是天使,他视儿童为自己的生命。我以有这样的父亲,一生自豪。</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pan>——陈佳洱(中科院院士、原北京大学校长)</p> <p> </p> <p> 陈伯吹先生的一生,是为幼小者、为孩子的一生。他献出了毕生心血,为幼芽和小苗洒上清清的泉水。</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pan>——徐鲁(诗人、作家)</p>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 1
无论是“汝埙”还是“伯吹”,两个名字都有点深奥,不太好理解。原来,这两个名字出自古老的《诗经》中的《小雅·何人斯》一诗:
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及尔如贯,谅不我知。
出此三物,以诅尔斯。
“伯氏”是哥哥的意思,“仲氏”是二弟的意思。“埙”和
“篪”是古代的两种乐器。古代人把钱贝穿在一根绳上,称为“贯”。这里大意是说:哥哥喜欢吹埙,弟弟愿意吹篪,这样都很好呀!你们应该像钱贝穿在一根绳上一样,常在一起,互相谅解,不分不离。
总之,无论是“汝埙”还是“伯吹”,都蕴含着亲情怡怡、友好相处、互敬互谅的美意。
1926年陈伯吹开始在儿童刊物上发表作品时,**署了“陈伯吹”作为笔名,后来这个名字就渐渐取代了原来的“汝埙”。
2
新式小学的课程,和沈秀才办的私塾里的蒙学课可不一样。新式小学里,阿拉伯字母、算术、国语、历史、地理,还有音乐、体育,都要学习,比私塾里的内容丰富得多了!
小汝埙真是如鱼得水,**到晚欢喜得不得了,每天像勤快的小麻雀一样,不停地啄食着知识的草籽和谷粒。
也正是在这所高等小学里,校长李墨浓先生给小汝埙改了一个新的学名叫“伯吹”。
“‘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及尔如贯,谅不我知。’好啊好啊,你们小哥俩一个吹埙,一个吹篪,好好用功吧!可不要辜负了你外公外婆和父母亲的期望,更要对得起你外公这个闻名遐迩的手艺人的名声呀!”
3
听完这个故事后,小伯吹觉得还没有听过瘾,就大胆地对那位大哥哥说:“大哥哥,你能不能把这本书借给我看一看呢?”
“借给你?……那你能保证不把书弄脏、弄丢吗?”“我保证,一定会好好爱惜书本!”
《陈伯吹的故事》编辑推荐与评论:
.《陈伯吹的故事》是魔法象故事森林“写给孩子的名家故事”系列之一。名家品格,高山仰止;名家故事,励人心志。让孩子从故事中汲取养分,心怀理想,勇敢成长。 .**儿童文学作家徐鲁倾情之作,纪念陈伯吹先生逝世20周年,致敬童话王国中的“东方安徒生”。 .他在自己所热爱的这个世界上,走过了91年的风雨路程,其中75年是在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创作、翻译、编辑、出版与研究中度过的,是我国连续从事儿童教育与儿童文学创作时间*长的一位。 
《陈伯吹的故事》作者介绍:
著者:徐鲁 **散文家、儿童文学作家、书评家,现为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作品有诗集《世界早安》《校园弦歌》等,长篇小说《为了天长地久》《罗布泊的孩子》《再见,小恩》等,散文集《剑桥的书香》《黄叶村读书记》《现代文人的背影》《几人相忆在江楼》等,书评集《三十年阅读小说记》《追寻诗歌的黄金时代》《重返经典阅读之乡》等,传记文学《普希金是怎样读书写作的》《载不动,许多愁——徐迟和他的同时代人》等,以及《沉默的沙漏.徐鲁自选集》和“金蔷薇.徐鲁美文”系列、“徐鲁温暖童年”系列等。部分作品被翻译为英文、德文、韩文等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