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9787535238832
[十位:7535238831]
页数:280
定价:¥28.00
店铺售价:¥11.20
(为您节省:¥16.80)
店铺库存:1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3759117981
《中国传统养生学》新旧程度及相关说明:
第三版
店主推荐图书:
-
¥19.00
-
¥16.00
-
¥6.00
-
¥19.0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9-19 08:42:18]
吴*
新乡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7-20 11:18:02]
胡**
天津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4-04 17:26:34]
舒*
重庆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3-11-25 10:11:22]
龚**
郑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3-06-13 13:28:50]
易**
深圳市
《中国传统养生学》内容提要: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阐发传统养生理论,侧重在穷理悟性;下编主要介绍养生方法,侧重在防病治病。在下编中,筛选了经过历史检验、操作简便、功效显著、且无副作用的几种功法;阐述了日常生活中养生方法;也介绍了长寿老人各具特色的养生经验。但是,请读者千万不要以为只有这些才是*重要的,而把上编给忽略过去。
养生学是研究养生活动的一门学科,是在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理的基础上,阐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提高生命质量的理论和方法的学说。 本书汇集了传统养生精华及笔者多年教学心得和研究成果,在内容上力求全面翔实,通俗易懂,论述清晰,易于操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论述传统养生的理论,简述了传统养生学的概念、发展简史以及基础理论(养生之道);下篇是传统养生方法篇,主要介绍养神法、四季养生、饮食养生、环境与养生、起居养生、形体养生和运动养生;*后介绍一些有关养生的名人名著、格言谚语等。
《中国传统养生学》图书目录:
上编 传统养生基础理论
**章 传统养生学概述
**节 养生与养生学
第二节 中国传统养生学的原则
第三节 传统养生学的特点和分类
第四节 健康、寿命(天年)及影响因素
第二章 传统养生学的发展概况
**节 传统养生学的起源与萌芽
第二节 传统养生学的形成
第三节 传统养生学的发展
第四节 传统养生学的完善
第五节 传统养生学的衰落与复兴
第三章 传统养生学基础理论
**节 气一元论一
第二节 太极阴阳五行说
第三节 形神合一论
第四节 性命学说
第五节 天人相应论
第六节 精、气、神学说
第七节 气血津液学说
第八节 经络学说
第九节 脏腑学说
第十节 病因学说
下编 传统养生方法
第四章 精神调摄
**节 精神养生法
第二节 情志养生法
第三节 清静养神法
第四节 安心养神法
第五节 四时调神法
第六节 以情胜情法——心理**
第五章 四时养生
**节 四时养生的理论依据和原则
第二节 春季养生
第三节 夏季养生
第四节 秋季养生
第五节 冬季养生
第六章 饮食养生
**节 饮食养生源流
第二节 饮食养生的作用
第三节 饮食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第四节 饮食卫生与进餐要求
第五节 “饮”的养生方法
第六节 弘扬传统饮食养生文化
第七节 烟、酒、茶与养生
第八节 饮食养生杂论
第七章 环境与养生
**节 地理环境与养生
第二节 居住环境与养生
第三节 居室环境与养生
第四节 社会环境与养生
第五节 环境与养生的辩证关系
第八章 起居养生
**节 起居有常
第二节 睡眠与养生
第三节 衣着与养生
第四节 谨防劳伤
第五节 沐浴养生
第六节 二便养生
第九章 形体养生方法
**节 头发保养法
第二节 颜面防皱法
第三节 固齿养生法
第四节 咽唾养生法
第五节 健脑养生法
第六节 腿足养生法
第七节 眼、耳、鼻的养护
第八节 养生十六宜
第十章 养生气功概述
**节 气功的概念
第二节 气功练习的特点
第三节 气功的功能
第四节 气功的流派
第五节 气功练习的基本要领
第六节 气功练习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 养生功法简介
**节 八段锦
第二节 六字诀
第三节 华佗与五禽戏
第四节 易筋经
第五节 太极拳与养生
第六节 放松功
第七节 站桩功
第八节 其他功法简介
第十二章 养生名人名著及谚语
**节 名人与养生
第二节 养生名著简介
第三节 养生诗词
第四节 养生谚语
第五节 养生格言简介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养生学》文章节选:
**章 传统养生学概述
健康与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和普遍关系的事情。珍惜自己的生命,使自己生活得更好、生命更长久是人的本能,也一直是人类的美好愿望。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业越渴望拥有健康和幸福的生活,盼望着长寿。“养生”即养护生命之意,所以,养生应贯穿生命的全过程。但实际上,到了中午,特别是进入老年阶段后,很多人才开始关注养生之道,因为他们意识到生命已不长,当更加珍惜与养护。年轻人关注健康与养生的不多,不少年轻人甚至在自我健康、透支生命,待日后觉悟,失去的就难以追回了,造成了**的遗感。
长寿不仅是年龄、生命的延长,而且包括健康地生活。长寿者生命的意义,既有自我身健康长久的生活,又有直接或间接地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人自身适应自然、适应社会、自我保护、自我养生的历史,正因为如此,人类生命才能绵绵不绝,不断进化。自人类诞生以来,人们就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健康长寿之道,而真正大有成就者,当属发源于神州大地的养生之道。千百年来,华夏民族在这个光荣而又古老的国度里繁衍、生息、劳动、创造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同疾病作斗争的方法,积累了丰富的养 生经验和理论。经过历朝历代养生家和医学家不断实践、总结、充实、发展,已然形成了一门具有独特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它代表着中华民族文明教化的水平,为我们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