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5年02月
ISBN:9787503653452
[十位:7503653450]
页数:390
定价:¥29.00
店铺售价:¥17.00
(为您节省:¥12.00)
店铺库存:110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3759117981
店主推荐图书:
-
¥19.00
-
¥13.00
-
¥16.00
-
¥9.2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9-19 08:42:18]
吴*
新乡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7-20 11:18:02]
胡**
天津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4-04 17:26:34]
舒*
重庆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3-11-25 10:11:22]
龚**
郑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3-06-13 13:28:50]
易**
深圳市
《环境保护法教程(第四版)》内容提要: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又对《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渔业法》和《水法》进行了修订,新颁布了《防沙治沙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环境保护法律,国务院制定(修订)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和《农药管理条例》等环境保护法规;联合国举行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执行计划》和《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等文件,我国举行了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加强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环境保护法教程》第四版,主要是根据上述法律、法规和近年来国际环境保护法律建设的进展而修订的。其中特别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加强了法律责任部分的内容。
本《教程》可供高等法院院、系必修课和邻近专业选修课选用,也可作为培训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训练干部用书,同时对有关从事环境保护管理的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也有参考价值。
《环境保护法教程(第四版)》图书目录:
**章绪论
**节环境和环境问题
一、环境
二、环境问题
第二节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法
一、环境保护
二、环境保护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
三、环境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环境保护法学、
一、环境保护法学的概念
二、环境保护法学体系
三、环境保护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环境保护法概述
**节环境保护法的概念
一、环境保护法的定义
二、环境保护法的特点
三、环境保护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
第二节环境保护法的任务、目的和作用
一、环境保护法的任务
二、环境保护法的目的
三、环境保护法的作用
第三节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一、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的概念
二、我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三、我国环境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
第四节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一、环境保护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
二、环境保护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三、环境保护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第五节环境保护法体系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
二、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
第三章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节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二、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第二节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的概念
二、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的形成
三、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的意义
四、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的贯彻
第三节预防为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一、预防为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的概念
二、预防为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的意义
三、预防为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的贯彻
第四节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
一、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保护、破坏者恢复原则的概念
二、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保护、破坏者恢复原则的意义
三、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保护、破坏者恢复原则的贯彻
第五节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一、依靠群众保护环境原则的概念
二、依靠群众保护环境原则的意义
三、依靠群众保护环境原则的贯彻
第四章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三同时”制度
一、“三同时”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二、“三同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三、“三同时”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征收环境保护费制度
一、征收排污费制度
二、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制度
第四节许可证制度
一、许可证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三、排污许可证制度的主要内容
四、排污许可证制度与排污权交易
第五节限期治理制度
一、限期治理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二、限期治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三、限期治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六节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报告及处理制度
一、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报告及处理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二、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三、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五章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
**节环境标准
一、环境标准的概念和意义
二、环境标准体系
三、环境标准的制定
四、环境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第二节环境监测
一、环境监测的概念的意义
二、环境监测网
三、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第六章保护土地、水和矿产资源的法律规定
**节保护土地的法律规定
一、土地的概念和保护土地的意义
二、保护土地的法律规定
第二节保护水的法律规定
一、水的概念和保护水的意义
二、保护水的法律规定
第三节保护矿产资源的法律规定
一、矿产资源的概念和保护矿产资源的意义
二、保护矿产资源的法律规定
第七章保护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和渔业资源的法律规定
**节保护森林的法律规定
一、森林的概念和保护森林的意义
二、保护森林的法律规定
第二节保护草原的法律规定
一、草原的概念和保护草原的意义
二、保护草原的法律规定
第三节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法律规定
一、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规定
二、保护野生植物的法律规定
第四节保护渔业资源的法律规定
一、渔业资源的概念和保护渔业资源的意义
二、保护渔业资源的法律规定
第八章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的法律规定
**节水土保持的法律规定
一、水土保持的概念和意义
二、水土保持的法律规定
第二节防沙治沙的法律规定
一、防沙治沙的概念和防沙治沙的意义
二、防沙治沙的法律规定
第九章保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法律规定
**节保护自然保护区的法律规定
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保护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二、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概况
三、保护自然保护区的法律规定
第二节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法律规定
一、风景名胜的概念和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意义
二、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概况
三、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法律规定
第三节保护森林公园的法律规定
一、森林公园的概念和保护森林公园的意义
二、我国森林公园的发展情况
三、保护森林公园的法律规定
第十章保护城乡环境和农业环境的法律规定
**节保护城乡环境的法律规定
一、保护城市环境的法律规定
二、保护乡村环境的法律规定
第二节保护农业环境的法律规定
一、农业环境的概念和保护农业环境的意义
二、保护农业环境的法律规定
第十一章**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法律规定
**节**污染和其他公害概述
一、关于环境污染**对象的法律规定
二、关于**污染制度和措施的法律规定
第二节**大气污染的法律规定
一、大气污染的概念
二、大气污染的危害
三、大气污染**的法律规定
第三节**水污染的法律规定
一、水污染的概念
二、水污染的危害
三、水污染**的法律规定
第十二章海洋环境保护和**环境噪声污染的法律规定
**节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
一、海洋环境与海洋环境污染损害
二、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
三、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
第二节**环境噪声污染的法律规定
一、环境噪声的概念和特点
二、环境噪声污染的危害
三、环境噪声污染**的法律规定
第十三章**固体废物污染和危险化学品污染的法律规定
**节**固体废物污染的法律规定
一、固体废物的概念和特点
二、固体废物污染的危害
三、固体废物污染**的法律规定
第二节**危险化学品污染的法律规定
一、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及其污染危害
二、危险化学品污染**的法律规定
第十四章**放射性污染、农药污染和电磁辐射污染的法律规定
**节**放射性污染的法律规定
一、放射性污染的概念
二、放射性废物的危害
三、放射性污染**的法律规定
第二节**农药污染的法律规定
一、农药污染的概念
二、农药污染的危害
三、农药污染**的法律规定
第三节**电磁辐射污染的法律规定
一、电磁辐射污染的概念
二、电磁辐射污染**的法律规定
第十五章行政责任
**节行政责任概述
一、行政责任的概念
二、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三、行政制裁的概念
第二节行政处罚
一、行政处罚的概念
二、行政处罚的原则
三、行政处罚的情节
四、行政处罚的种类
五、行政处罚的程序
第三节行政处分
一、行政处分的概念
二、行政处分的程序
三、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的区别
第十六章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节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
二、无过错责任
三、公害民事责任的形式
四、追究公害民事责任的程序
第二节刑事责任
一、刑事责任的概念
二、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第十七章国际环境保护法
**节国际环境问题和国际环境保护
一、国际环境问题
二、国际环境保护
第二节国际环境保护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一、国际环境保护法的概念
二、国际环境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
三、国际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四、关于环境与贸易问题
第三节中国对解决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原则立场
一、中国对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则立场
二、中国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主张
第四节我国参加的主要国际环境保护条约、文件
一、《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二、《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
三、有关保护臭氧层的国际条约
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五、《生物多样性公约》
六、《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七、《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八、《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
九、《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环境保护法教程(第四版)》作者介绍:
韩德培,我国当代**法学家,武汉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国际法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会长。曾任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现仍为该所名誉所长。在环境法方面,曾主编《中国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环境法知识大全》等书,主编的《环境保护法教程》是建国后**本供高等院校使用的环境法统编教材。陈汉光,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多年从事环境保护法学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多次参加**、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立法活动。主要著作有:《环境保护法中的行政处罚》、《公害民事纠纷的行政处理》等。参编《环境法学》、《环境法基础》等**编教材。彭守约,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曾任农业部环境法制建设顾问、湖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兼环境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农业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编委。主编和参编《农业环境管理概论》、《大气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环境资源法论》、《中国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自然保护区的法律保护》等。李启家,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副所长。多年从事环境法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多次参加**和地方的环境保护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起草和调研活动。主要著述有:《固体废物的法律控制》、《中国环境立法评估:可持续发展与创新》等,参编《环境保护法教程》、《环境法教程》等。曾两次获得**环境保护总局授予的“全国环境政策法制工作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