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8.84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1 0 0 0 0 42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书圣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902690169    地址:广东省 东莞市 东城街道 石井村八巷一号
促销广告:品相最好的二手书
店铺公告
新店开业,满二十就包邮
店铺介绍
二手书店,欢迎你的到来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曹敏建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耕作学(第三版)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
ISBN:9787109269927 [十位:7109269922]
页数:1      
定价:¥43.00
店铺售价:¥18.50 (为您节省:¥24.50
店铺库存:20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902690169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耕作学(第三版)》内容提要:
《耕作学(第3版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系统地介绍了耕作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总共包括9章,**章为耕作制度引论,第二章为作物布局,第三章为间混套作与复种,第四章为轮作与连作,第五章为土壤耕作,第六章为种养结合,第七章为耕地保护,第八章为耕地培肥,第九章为我国耕作制度的区划与发展。
《耕作学(第三版)》图书目录:
前言

**章 耕作制度引论

**节 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原始、传统和现代耕作制度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耕作制度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第二节 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

一、耕作制度的含义

二、耕作制度的功能

第三节 世界农业与我国农业的发展

一、世界农业发展历程与趋势

二、我国农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四节 耕作制度与现代农业

一、耕作制度与现代可持续农业的关系

二、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

三、关于我国后现代农业的发展问题

第五节 耕作学的研究内容与**

一、耕作学的研究内容

二、耕作学的学科地位

三、现代耕作制度研究的**领域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作物布局

**节 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

一、作物布局的含义

二、作物布局的意义

三、作物布局的原则

四、作物布局与农产品开发方向

第二节 自然条件与作物布局

一、光照条件与作物布局

二、温度条件与作物布局

三、水分条件与作物布局

四、土壤条件与作物布局

五、地貌与作物布局

第三节 社会条件与作物布局

一、优良品种与作物布局

二、水利设施与作物布局

三、保护设施与作物布局

四、农业机械与作物布局

五、肥料与作物布局

六、栽培技术与作物布局

七、生物工程与作物布局

八、种植业结构与作物布局

第四节 作物布局设计与研究方法

一、作物布局设计

二、作物布局研究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间混套作与复种

**节 间混套作

一、间混套作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二、间混套作的效益原理

三、间混套作的农业技术

四、间混套作的主要类型和方式

第二节 复种

一、复种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二、复种效益原理

三、复种的条件

四、复种的技术

五、我国主要的复种方式及其分析

六、复种发展展望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轮作与连作

**节 作物茬口及其特性

一、作物茬口及其相关概念

二、茬口特性的形成

三、茬口特性的评价

四、各类作物的茬口特性

第二节 轮作及其应用

一、轮作的概念

二、轮作的发展史

三、轮作的作用

四、不同历史阶段的轮作

五、轮作的合理应用

第三节 连作及其应用

一、连作的概念

二、连作危害的原因

三、不同作物及品种对连作的反应

四、连作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土壤耕作

**节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一、土壤耕作的实质

二、土壤耕作的主要依据

三、土壤宜耕性和耕作质量

第二节 土壤耕作措施

一、初级耕作措施

二、次级耕作措施

第三节 土壤耕法

一、平翻耕法

二、垄作耕法

三、深松耕法

四、少耕法

五、免耕法

六、沙田耕法

第四节 土壤耕作制

一、土壤耕作制的任务

二、土壤耕作制的建立

三、我国现行土壤耕作制的类型及特点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种养结合

**节 种养结合概述

一、种养结合的含义与意义

二、种养结合的技术原理三、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技术体系四、我国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第二节 种养结合模式一、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模式二、水田种养模式三、旱田种养模式四、庭院种养模式五、家庭农场种养模式第三节 与畜牧业配套的种植制度一、与畜牧业相结合的种植制度二、与畜牧业相结合的种植制度发展趋势复习思考题第七章 耕地保护**节 耕地保护的内涵及目标一、耕地保护的内涵及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二、我国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及目标三、我国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四、我国耕地保护的基本措施第二节 耕地水蚀防控一、耕地水蚀的类型及危害二、耕地水蚀的影响因素三、耕地水蚀的基本控制措施第三节 耕地风蚀防控一、耕地风蚀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二、耕地风蚀的主要影响因素三、耕地风蚀的**措施第四节 农田杂草防除一、农田杂草的危害二、农田杂草的种类三、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四、杂草的防除措施第五节 土壤盐碱的治理一、盐碱土的类别二、我国土壤盐碱化的现状三、盐碱土的危害及成因四、盐碱土的改良技术五、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第六节 污染土壤的改良利用一、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及污染物进入农田的主要路径二、土壤污染的特点三、土壤污染的危害四、我国农田土壤的污染状况五、土壤污染的**措施六、污染土壤的农业改良措施复习思考题第八章 耕地培肥**节 土壤有机质及其作用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及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