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1997年07月
ISBN:9787040060218
[十位:7040060213]
页数:631
定价:¥33.50
店铺售价:¥5.50
(为您节省:¥28.00)
店铺库存:7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597479154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9 22:02:20]
何**
广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8 22:18:46]
肖**
永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8 21:00:49]
占**
杭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8 12:01:30]
张*
茂名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7 10:41:56]
罗**
佛山市
《中国文化史概要(增订版)》内容提要:
本书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系”之一,是1988年出版的《中国文化史概要》的增订本。这次增订,保留了初版内容的基本框架和编排体例,增补了古代称谓、民间文学等知识,全书内容更加丰富。
本书具有知识的普及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它以纵横交错的构架和明白晓畅的语言,概括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典章制度、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乃至园林、图书、衣食住行等,既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人们指导,也是研究中国文化源流的**参考。
本书可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用书,也可作为公务员、教师和广大文化工作者了解、掌握中国文化历史知识的自学进修读本。
《中国文化史概要(增订版)》图书目录:
初版序
**编 历代典章制度
**章 古代礼制
第二章 古代称谓
第三章 古代法制
第四章 历代官制
第五章 历代兵制
第六章 地理沿革
第七章 古代学校
第九章 古代服役与钱币
第十章 古代度量衡
第十一章 古代岁时历法
第二编 古代各体文学
**章 古典诗歌
第二章 古典散文
第三章 古典小说
第四章 古典戏曲
第五章 历代骈文
第六章 历代辞赋
第七章 民间文学
第八章 古代文学批评
第九章 诗词曲格律
第十章 骈文的基本特征
第十一章 古代文章体裁
第十二章 古典文学总集举要
第三编 古代哲学宗教
**章 先秦哲学
第二章 汉魏六朝哲学
第三章 隋唐哲学
第四章 宋元哲学
第五章 明清哲学
第六章 近代哲学
第七章 中国佛教
第八章 佛寺建筑与寺院生活
第九章 中国道教
第十章 中国的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第十一章 中国民间信仰
第四编 古代文化艺术
**章 古代经学
第二章 古代文字与书法、篆刻
第三章 古代美术
第四章 古代音乐
第五章 古代舞蹈
第六章 古代园林
第七章 古代图书
第八章 古代衣食住行
第九章 古代四大发明
第十章 丝绸之路与敦煌文化
第十一章 古代体育,杂技和游艺
第十二章 古代的“机器人”
资料:七十年来中国文化史著作简介
后记
增订后记
《中国文化史概要(增订版)》文章节选:
**编 历代典章制度
**章 古代礼制
礼制举例
古代礼制非常繁琐复杂,而且由于文献不足,相当一部分目前还不能了解,要对各个时代礼制的细节详细介绍,是比较困难的。这里选取几个例子,可以窥其一斑。
婚礼。按礼书的记载,周代结婚的年龄是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女子因故晚嫁的,*多延迟到二十三岁。古人年龄是以足岁计算的,所以当时的婚龄是相当晚的。
《仪礼》的《士昏(婚)礼》篇,详记了士这个**婚礼的过程和仪注,士以上**可以类推。下面介绍婚礼的大略过程,至于具体仪注,穿什么服饰,怎样行走等,不细加说明。
议婚时,男家请媒人向女家说明缔婚的请求,以雁作为礼物,叫做纳采。所派遣的人执雁,向女家主人请问女子之名,叫做问名,这时女家要设酒进行款待。男家得知女子之名,即进行占卜,看婚姻是否吉利。获得吉兆,要告知女家,仍用雁为礼物,叫做纳吉。此时双方婚约已定,男家要送给女家玄纁、束帛、俪皮(两张鹿皮),叫做纳徵。*后,男家再用雁向女家请问合婚日期,叫做请期。
到了婚期,新郎亲往迎接新娘,乘黑漆的车,前面有人执烛前导,后面有两辆从车。准备新娘坐的车也是这样。到女家,新娘已打扮好,立在房中。新娘之父迎于门外,把新郎接进家中。这时男方仍有雁给女方,新郎行礼而出,新娘随行,她的父母不送出。新郎亲自驾车,请新娘上车,然后由专门的驾车人代替新郎赶车上路。新郎便乘上自己的车,先到自己家门外等候。
新娘到达,由新郎接进家门,设宴共食,有规定仪节,即所谓合卺。宴后,新郎、新娘脱去礼服。新郎入室,亲手摘下新娘的缨饰,这时撤出室内的烛,婚礼遂告完成。
第二天早晨,新娘要谒见舅姑(公婆),以枣栗献于舅,乾肉献于姑,然后还要向舅姑进食(以上参考李安宅《<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