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81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3 0 1 0 8 29 3460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拾光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974791540    地址:湖南省 长沙市 望城区 书堂山
促销广告:正版二手 八五成新左右 ,多仓发货,多本可优惠,可开发票,急单慎重,最好先咨询。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提交订单后,在“入驻店铺订单”内查看。
多本可优惠,具体联系客服。

正版二手书籍,八五成新左右,发货以后品相问题不退货退款,买家原因造成的退货退款拒收,都需要买家承担相应的运费。
确认后的订单在入驻店铺订单里找;确认后请及时付款,长时间未付款书籍也会被别人买走。店铺二手书默认不含CD,有CD的我们会附赠的,购买套装的请联系客服,低价是一本书的价格。
多本书籍多仓寄出,请耐心等待,有问题最好电话或者短信联系。

电话或微信:15974791540
店铺介绍
找书具体联系客服。
多本多仓发货,不指定快递,具体看公告
咨询,找书,售后都打电话加微信,QQ上不了
订单在入驻店铺订单查看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林格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9787301150962 [十位:7301150962]
页数:211      
定价:¥28.00
店铺售价:¥13.00 (为您节省:¥15.00
店铺库存:7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974791540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内容提要:
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有什么问题?有多大的问题?在教育专家林格先生看来,时下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已经走向了教育本质的反面。从来没有一种成功的教育,身上会背负这么多跟教育无关的内容:**、就业、致富、成名成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环境的一个普遍心态就是,过于迷信教育技术,迷信教育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可以实现的,结果导致中国的家长太累,教师太累,孩子也太累,而教育生产力却很低下。
大量的家长和教师在学生面前赤裸裸地实施教育行为,但是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受教育的时候,教育已经失效了。其实在中高考存在的前提之下,家长和教师还有另一条出路,林格先生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教育者减少干预和一厢情愿的规划,孩子成人成才完全有方法可循。
林格先生每年培训3000多名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长,亲自走过1000多个县、1200多所学校,考察过20多个**的教育状况,跟教育一线的校长面对面的沟通,让他能从更宽的视野和更高的高度剖析目前教育的困境。
教育观念在现在这个时代需要刷新,细枝末节和教育技巧上的创新已经不足以缓解目前的全民教育焦虑,本书内容不仅有高度、深度,有震撼力,同时也有诸多教育试点的成功案例支撑,
《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图书目录:
自序
**章 教育之困
摁着牛头吃草
孩子不爱学的根本原因
谁在毁坏孩子的想象力?
究竟要不要分数?
第二章 回归教育的纯真
教育的的本质是心灵感应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传递精神能量
收敛为一股平静之气
第三章 全面依靠孩子
我们**要做的事情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
孩子能不能惩罚?
教育者*好只有一只手
放下自我,敢于“装傻”
理想教育永不过时
第四章 教育的目标是焕发人性光辉
教育目标中的长、宽、高
世上本没有所谓的“差生”
包容之美
正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自信者自强
爱心是无限珍贵的瑰宝
重新解读阳刚之气
第五章 教是为了不教
关系大于教育
教育者角色的根本转变
无言而教化万方
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教育我们自己的过程
借口“忙”,其实就是“心死”了
学而不用,方为大用
沉得住气,才能成为一名教育家
第六章 真正的教育是个性化教育
不可迷信“多元智能”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教育的价值,在于唤醒自觉
一切教育皆有线索
如何提高成绩——个性化教育的操作系统
鼓励孩子用自己的风格学习
第七章 教育的*低纲领——培养能力
知识并非力量
潜意识及其隐含的能量
“体验教育”的神奇魅力
只有悟到的才是自己的
想得到,做得到
创造性才华从何而来?
第八章 习惯是教育的*终成果
一切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
习惯决定命运
素质是养成的
习惯培养的七个步骤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六大习惯
代后记 追求教育的幸福
参考书目
《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文章节选:
**章 教育之困
摁着牛头吃草
变教育者的“被动教”为孩子的“主动学”
我走了很多学校,面对过数以万计的家长,有一个强烈的感觉:我们现在的老师和家长太累了。
我们的教育承担了不应由它来承担的过多的社会压力:**、就业、致富、当官、成名成家,这些压力通过考试、**的途径,全部加到了中小学生和家长、教师、校长的身上。有一位全国**中学的女老师对我说:“我们每天至少需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也基本上没有休息,没有时间与人交往,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朋友,连家庭也照顾不了,甚至性生活都不和谐。”我听了很震惊!
很多人把原因全部归结到应试教育体制上去,我不赞同。我认为解放老师和家长的出路在于转变观念,从教育内涵方面寻找突破口,才是正道。
我是客家人,我们客家的老人经常把不听话的孩子比作牛,我们就从“牛吃草”说起。
有个男孩去农村过暑假,见一个老农把牛拴在一根又细又矮的木桩上。男孩着急地说:“爷爷,不行,牛会跑掉的!”老农呵呵一笑,说:“放心吧,不会的。”男孩说:“这么小的木桩怎么能拴住这么高大的牛?”老农对男孩说:“这头牛还是小牛犊的时候就被拴在这根小木桩上了。刚开始的时候,它总是不肯老老实实地呆着;刨蹄子、打喷鼻、不断地撒野,企图把小木桩拔起来。可是,那时候牛的力气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不久它就不再折腾了。后来,它长大了,不仅个子高了,力气也大了,可是它已经不想再去拔这小木桩了。”
老农还告诉男孩:“有一回,我给牛添料,故意把一些草料放在它的头够不着的地方。我就是想试一试,看它会不会把脖子伸过去吃草料。只要它一伸脖子,这小木桩就会被拔起来了。可是,它吃完了够得着的草料,眼看着旁边的草,打了两个喷鼻就耷拉下脑袋了。”
是什么拴住了这头牛呢,是小小的木桩吗?不!拴住这头牛的不是木桩,而是由木桩形成的心理枷锁。
一厢情愿地强化孩子的自我控制,置他们的主动性于不顾,孩子就会像那头被小木桩拴住的牛一样,小的时候想拔木桩,拔不动,等到长大了,有足够的力气去拔木桩了,却已经没有欲望了。
当代教育者的*大困境其实就在于“摁着牛头吃草”,一厢情愿地训练“牛嘴”要张开多少度、如何吃草,岂不知“吃草”是它的本能。这样强硬和机械训练的结果是“牛”很累,教育者也很累,教学的效能却极低。过去几十年,教育者长期执著于为孩子设计的教育方式,实际上是对孩子主动发展的一种人为控制。变“被动教”为孩子的“主动学”,是当前教育走出困境的**通途。
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孩子的主动性
现代教育有两个伟大的使命:一是发现孩子,二是解放孩子。发现和解放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近年来,“尊重教育”经常被提到,但很可惜的是,它仍然停留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层面上,其深层教育价值没能被进一步挖掘。
为了区别于一般的“尊重教育”,我们提出“高度尊重孩子”的概念,也就是说,仅仅尊重人的基本权利是不够的,还要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这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我正是用这把尺子来衡量社会**行的各种教育理念的真伪,只有从生命发展规律出发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在影响教育价值的因素中,有一个规律是居于核心与灵魂地位的,那就是人的主动性,它是人的素质核心,是一个人的“脊梁骨”,没有它的支撑,人是无法“站立”的。主动性规律,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动要求发展的**本能,即一种人性,包括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人的主动性,表明了人的自由发展的程度,可以说,人类进步的历史本身就是主动性不断增强的历史。
《共产党宣言》中“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类自由发展的前提”,这个概括是深刻的。天性为命,人性为道,教育者**要做的事情是无条件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而不是控制它。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家长素质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了这一点,这很可贵,但我在与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探讨中发现,还有很多的教育者,尤其是家长,对人的发展*基本规律的认知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
每个孩子都具有主动性,协助拓展孩子的主动发展可能,应当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呈现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当孩子隐约感觉到了发展可能,还没有来得及产生具体动机时,会产生一种独特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叫美感。一位教育者,就是能不断提供给孩子这些美感,也就是不断展示给孩子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这时候,孩子的内心就会油然**出实现那些可能性的冲动与激情,就开始了自主学习的旅程,教育因此实现。相反,如果只强调“灌输”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这种**本能的蔑视和控制,他们被动地学,被动地接受你的影响,就会逐渐失去对学习的热情。
孩子不爱学的根本原因
厌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癌症”
教育者过度强调控制,“摁着牛头吃草”,其结果就是大量孩子不爱学,然后不会学,然后更加不爱学,如此恶性循环,使得教育的生产力极为低下。
据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专家在北京市20多所学校的调查,由于不爱学、不会学而烦恼的孩子,初中达到了58.6%,高中达到了72.4%,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这些孩子又不得不学,长期压抑,痛苦不堪。
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着急,老师也着急,可是我们也许忽略了,*痛苦的是孩子本人。他能体会到周围所有人对他的不满,能感知到周围所有人对他的失望,这种痛苦即使是成年人也很难承担。
厌学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癌症”。我们通过大量研究得出,导致当前中国学生厌学有三个非体制原因:
一是教育者按照自己一厢情愿的教育设计,迫使孩子们“就范”,忽视甚至控制了人的主动性,而进行被动教育,造成孩子对学习产生消极抵抗的心理。
二是教育者过于执著用大脑教育孩子,而忽略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应另外一颗心灵,这就导致很多老师和父母,说的话都是好话,但就是说不到孩子心里去。
三是教育者过于迷信教育模式与技术,或者盲目地把舶来的心理教育方法奉为圭臬,而不是从生命发展规律出发,顺其自然地激发生命本来的潜能。
如果说教育是“生产人才”的事业,那么类似以上三种产能低下的“生产方式”确实到了该彻底颠覆的时候了。或者说,我们的教育到了换“发动机”的时候了。这个“发动机”就是——回归心灵深处,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建立“健康、自然、无污染”的教育价值观。
我们知道,对学习内容或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叫做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生普通但神奇的“方向盘”,对人的知识的增长、智能的提高、情感的调动、品格的形成、潜能的发挥等,都起着巨大的作用。从社会角度来看,兴趣是爱学、会学的重要基础,是终身学习的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
怎样把学习变成孩子内心真正的渴望,是所有教育者*为困惑的问题。为孩子购置一些具有娱乐功能的学习机,解决的仍然是表面问题。要真正地改变人,必须从人的内心深处下工夫,那就是——利用人的生命发展中的主动性规律。
除了释放束缚孩子主动性的“紧箍咒”,激发孩子的兴趣,无非有三种思路:一是感觉引导,二是降低难度,三是协助孩子发掘学习的快感。
如何进行感觉上的引导?
我们不妨举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故事:
一位老人遇到了麻烦,每天都有一些顽皮的孩子聚集在他家附近,向他的房子扔石头。老人想了很多办法来阻止他们,叫警察、打电话给孩子们的父母、大喊大叫地威胁他们,但都不奏效。相反,孩子们似乎更加起劲,扔石头扔得更欢了。
经过思考,老人将孩子们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我现在慢慢地喜欢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了,为此我愿意向你们付钱,每人每天一块钱作为回报。”尽管这个承诺在孩子们看起来很离奇,但他们仍然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协议。于是,孩子们每天都在约定的时间里来向老人的房子扔石头,老人也如约付给他们每人每天一块钱。
这样过了几天,老人又把孩子召集起来,对他们说:“很抱歉,*近我挣钱出现了一些困难,我无法每天付给你们一块钱了,每人每天付给你们五毛钱怎么样?”孩子们当然很不乐意,但他们嘀咕了一阵子后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条件。
又过了几天,老人再次对孩子们说:“*近我的挣钱状况实在糟极了。我连付给你们五毛钱也无法办得到,但我还是愿意付给你们每人每天一毛钱,你们看怎么样?”
孩子们很快交换了一下眼神,其中一个打��了沉默:“别想得太美了,谁会愿意只为了一毛钱干这种苦差使?”就这样,孩子们再也不来扔石头了。
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扔石头是出于内在动力的驱使,扔石头让他们觉得新奇、好玩、冒险,因此,那位老人越管,他们就越逆反。可是,从老人给他们**笔钱的时候,这些孩子扔石头的原因或者说动机就发生变化了,他们所做的事情再也不是源于兴趣,而是从内心的渴望转变为外来**的刺激,当外来的刺激变得越来越小、甚至消失的时候,扔石头的行为也就失去了激励因素,其结果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这个故事并不新奇,但我们可以从中洞见孩子内心变化的基本线索,这也是吸引孩子从内心里出发爱上学习的基本线索——感觉引导。当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为了别人,无论是满足家长还是老师的要求时,学习的动力就会降低;当孩子的学习能满足自己的好奇,能收获美感和满足感,不用别人催促和监督,这种学习才是*有效的。
……
《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编辑推荐与评论:
致林格:成为偶像,独领风骚,斯人如许,客属之骄。 ——教育家,生本教育创始人,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思乐 林格是具有**才能的,必可大成。 ——教育家,中国青少年研究**副主任、研究员 孙云晓 博闻精思,豪气睿智。 ——**语言心理学家,中国关工委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教授 佟乐泉 感谢林格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他的学习能力与成熟的思想令人佩服。 ——教育家,中国关工委儿童发展研究**学习科学研究室主任、教授 程鸿勋 很多人认为聪明的人才会成功,其实恰恰相反,比如**教育专家林格的智慧就在于——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教育专家,中国关工委儿童发展研究**项目专家 唐曾磊 林格先生致力于养成教育的深入研究,他大刀阔斧地改革当今教育模式,在建立中国新教育模式中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他顺应历史潮流,博采众长,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深圳市福田区新沙小学校长 郑耀宗 林格先生的教育思想给我的感觉是:从来没想到,一听就能懂,一用就管用。真诚希望养成教育之花早日开遍全中国。 ——太原市东华门学校校长 贺慧琴 当前的教育改革呼唤教育的思想家、实践家、先行者和**者,林格先生做到了! ——厦门金尚小学校长 陈春梅 新时期的养成教育在我校实施效果很好,学生、教师、家长均受益,这些与林格先生的教育思想指导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感谢林格先生的教育情怀。 ——深圳螺岭外国语学校校长 杜小宜 教育专家林格颠覆现行教育观念的力作。
化解全民教育焦虑,拯救孩子,解放家长和老师!全国100所知名中小学校长联名**。**教育家佟乐泉、孙云晓、郭思乐、程鸿勋、唐曾磊高度评价。
《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作者介绍:
林格,当代中国有广泛影响的教育专家,曾任职国务院某直属机构,现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副主任,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组长。因深入全国各地1000多个县、1200多所学校调研、实验,被称作“用脚做学问的人”,在提炼办学理念、开创学校教育品牌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在腾讯网上的教育家博客点击量达到1000多万,在目前的教育博客中点击量*高,被腾讯评为“*有偶像气质的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