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0年08月
ISBN:9787546336817
[十位:7546336813]
页数:298
定价:¥33.00
店铺售价:¥16.30
(为您节省:¥16.70)
店铺库存:1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597479154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4 17:10:59]
虞**
佛山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3 15:12:48]
刘**
郑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3 15:12:39]
冰*
宜宾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2 13:48:36]
罗**
佛山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1 22:26:07]
李**
汕尾市
《读书与治学:学习中外名人读书艺术》内容提要:
《读书与治学:学习中外名人读书艺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对我国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号召全党全国人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人文精神教育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人文精神涵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重要的包括人的价值、道德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等。
独立学院的兴起是一件新生事物。为我国的大众化教育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由于独立学院录取学生为第三批次,决定了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自己的特点。这样如何引导学生树立理想;如何引导学生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如何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等,这些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读书与治学:学习中外名人读书艺术_邢志,姚淑慧_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_
《读书与治学:学习中外名人读书艺术》图书目录:
**章 终生爱好读书,
一 读书是我终生的爱好——学习毛泽东治学思想与读书艺术
二 **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学习孙中山先生读书治学思想与方
三 一些外国政要喜欢读书
第二章 惟读书可以改变人
一 阅读具有惊人的力量
二 阅读仍旧是自我教育的关键
三 惟读书可以改变人
四 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五 书一直是我的心爱物
六 将心爱的书当作自己的性命
七 视读书为人生的一大乐趣
八 做个真正的“爱书人”与“读书人
九 读书的女人*美丽
十 多读些好书是件好事
十一 坚持读书、读人与读传
第三章 读书当开有益卷
一 注重读书的选择与鉴别
二 读书当开有益卷
三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四 从读书中找书读
五 选读个人成长书籍
六 读书是要看出它的好处
七 找出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
八 为怡情养性读书
九 读书求知当入迷
十 追求读书“三境界
第四章 有书就要赶快读
第五章 还得善于读书
第六章 学不可以已
第七章 深化图书情结
第八章 荐书台
《读书与治学:学习中外名人读书艺术》文章节选:
毛泽东主张并强调读书学习要独立思考。他本人既多读、勤读、熟读,又苦思、深思。这是毛泽东读书治学的又一特点。
毛泽东在学生时期读书就喜欢独立思考。他时常对同学讲,我们读书、看书、上课、听讲演,都要开动脑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论古人的话,洋人的话,老师的话,名流学者的话,我们都必须反复思考,对的才能接受,错的就应该抛弃。我们不应该盲目迷信古人,崇拜洋人。当然,也不应该把他们全盘否定。这是毛泽东的一贯主张,也是他的一贯风格,闪烁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芒。毛泽东念私塾时就读过《精忠传》、《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他回忆这段读书生活时说:“有**,我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一件事情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他带着这个问题“纳闷”了两年之久,才找出答案。他说:“后来我分析小说的内容,我发现他们歌颂的全是武将,人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显然让农民替他们种田。”毛泽东从读这些古典小说中感受到众人几百年来不曾感受到的问题,得到了重大的政治启发,这一启发成为他后来的中国革命寻找出路的*初坠地的“苹果”。这是他独立思考的结晶。这表明,读书引发了思考,思考深化了读书。既读书又思考,读与思结合,才能获得真知。
毛泽东历来提倡独立思考。他经常鼓励别人,不论学习或工作,都要“用自己的脑筋想问题”,“要开动脑筋想一想”,他说“大脑潜力很大”。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护士长吴旭君聆听过他的教诲,她回味毛泽东的思维确有独到之处。她感到毛泽东不是死读书,读死书,而是通过读书启发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事物内部固有的规律,从而由必然王国达到自由王国。他总是站在时代的*高峰,多思善疑,寻根探底,亦读亦思,科学思维,理性思维,独出心裁,有理有据地提出独到的见解。他对问题的分析认识,从不受书本的、世俗的、历史的、舆论的束缚。毛泽东极其重视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遗产,采取“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的分析批判态度。他要身边与他一起读书的同志,每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要开动脑筋想一想”,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他还启发大家看古典小说时,要对历史状况作出正确的分析评论。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毛泽东读《三国志·武帝传》,他在批注中提出,对曹操评价要实事求是,不能“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他肯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功绩。50年在北戴河,他说:“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一直到晚年,毛泽东对曹操的评价都很高。毛泽东读历史人物,注意从中汲取有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959年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上,他向到会的党的**干部**读《三国志·魏书·郭嘉传》。郭嘉是曹操的谋士,足智多谋,给曹操出了不少好主意,曹操能听取他的意见,果断地作出决策。毛泽东要求大家善于思考问题,倾听群众的意见。他说:“多谋善断这句话,**在‘谋’字上,要多谋,少谋是不行的,要与各方面去商量,反对少谋武断。商量又少,又武断,那事情就办不好。谋是基础,只有多谋,才能善断。谋的目的是为了断。”毛泽东读《南士·韦睿传》,批注有25处,对梁武帝的名将韦睿十分赞赏。多处批注:“不贪财”,“仁者必有勇”,“干部需和”,“劳谦君子”等等。毛泽东赞扬韦睿豁达大度,能团结干部,作风好,谦虚朴素,廉洁克己,称赞韦睿集勇敢、机智、踏实、廉洁、大度等品德于一身;指出他的作风值得后人学习。这是毛泽东的睿智,是一种历史的继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