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9787305052675
[十位:7305052671]
页数:274
定价:¥29.00
店铺售价:¥103.80
(为您节省:¥-74.80)
店铺库存:6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5758542161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4 21:19:42]
吴**
广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4 17:26:37]
杨*
西宁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4 16:57:22]
袁**
南昌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3 22:12:45]
李**
广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3 20:25:00]
梅**
惠州市
《中国戏曲美学》内容提要: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级规划教材,由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大学等11所****高校的教授撰写。其内容落实了教育部在大、中、小学普及戏曲教育的精神,勾勒了中国戏曲的发展线索,揭示了戏曲的艺术特征,介绍了秦腔、黄梅戏、越剧等重要剧种的历史与艺术形态,论述了戏曲悲剧与喜剧的特点与审美价值,评述了岳飞、包公、窦娥、阿庆嫂、乔雪梅等戏曲人物形象的美学与现实意义。本教材线索清晰、语言精要、图文并茂,极适用于普通高校“戏曲欣赏”、“戏曲美学”等人文素质课程,亦能满足广大中学教师与戏曲爱好者扩展戏曲知识之需要。
《中国戏曲美学》图书目录:
**章 戏曲的美学特征
**节 戏曲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第二节 戏曲具有突出的写意性
第三节 戏曲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第二章 戏曲的发生与发展
**节 先秦至唐末:歌、舞、说白、故事,从平行发展到趋向综合
第二节 宋代都市:将唱、念、做、打等表演伎艺熔于一炉,从而形成戏曲
第三节 南方文化的艺术结晶——南戏
第四节 元杂剧——绚丽的戏曲之花
第五节 称霸剧坛两百多年的明清传奇
第六节 徽汉合流而产生的新剧种——京剧
第三章 主要地方戏曲剧种的历史与艺术形态
**节 莆仙戏
第二节 秦腔
第三节 汉剧
第四节 川剧
第五节 豫剧
第六节 黄梅戏
第七节 越剧
第四章 戏曲悲剧的美学特征
**节 戏曲悲剧概述
第二节 戏曲悲剧的美学特征
第三节 戏曲悲剧的审美价值
第五章 戏曲喜剧的美学特征
**节 戏曲喜剧概述
第二节 戏曲喜剧的美学特征
第三节 戏曲喜剧的审美价值
第六章 戏曲人物形象的美学意义
**节 岳飞:忠勇报国,大公无私
第二节 包公:清正廉明,为民做主
第三节 赵五娘、乔雪梅:克己负重,以利他人
第四节 窦娥、杨三姐:坚强不屈,反抗黑暗
第五节 崔莺莺、杜丽娘:追求爱情,坚定执著
第六节 宋士杰、阿庆嫂:仗义助弱,智慧超群
第七章 戏曲舞台美术与音乐唱腔的艺术形态
**节 脸谱的美学特征
第二节 戏曲服饰艺术
第三节 戏曲音乐的艺术形态
第八章 戏曲行当的表演特征
**节 唱念做打与脚色行当
第二节 京剧各行当的表演特点
第三节 京剧各行当主要艺术流派的表演特色
第九章 戏曲在现当代的探索与实践
**节 晚清至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戏曲改革
第二节 新时期的戏曲探索与实践
第三节 戏曲的出路在于回归民间
参考书目
后记
《中国戏曲美学》文章节选:
**章 戏曲的美学特征
戏曲,因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与所表演的内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故而在世界戏剧之林中,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
由于它的文学、音乐、舞蹈、表演、舞美等渗透着民族传统的**文化,故而,它被人们看做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人们说起戏曲,就自然地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联系在一起。
戏曲自宋代形成之后,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是我们民族主要的艺术欣赏对象,又因它已融入到岁时节日的风俗之中,成了人们生活内容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因此,它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语言、心理、审美趣味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即如语言,在汉语的词汇中就有许多出自于戏曲的术语。
因戏曲从诞生时起,受所经历过的时代之政治、经济、宗教和其他艺术种类的影响,不断地变化着,有时则发生显著的变化,因而,从纵的方面来说,虽然统称为戏曲,但有宋杂剧、金院本、元杂剧、南戏、明清传奇、地方花部之区别。从横的方面来说,活动于各地的戏曲因受当地方言、民歌、风俗、传说故事等因素的影响,都打上了鲜明的地方烙印,产生了数百个戏曲剧种,它们之间在形式与内容上也有很大的差别。正因为不同时代与不同地方的戏曲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人们很难用一两句话把什么是戏曲的问题说清楚。
要正确地揭示出戏曲的艺术或美学特征,必须以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眼光,并将戏曲置于世界戏剧的坐标系中进行审视,方能切近它的本质。
……
《中国戏曲美学》编辑推荐与评论: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级规划教材,书中内容落实了教育部在大、中、小学普及戏曲教育的精神,勾勒了中国戏曲的发展线索,揭示了戏曲的艺术特征,介绍了秦腔、黄梅戏、越剧等重要剧种的历史与艺术形态,论述了戏曲悲剧与喜剧的特点与审美价值,评述了岳飞、包公、窦娥、阿庆嫂、乔雪梅等戏曲人物形象的美学与现实意义。 本教材极适用于普通高校“戏曲欣赏”、“戏曲美学”等人文素质课程。
《中国戏曲美学》作者介绍:
朱恒夫 1959年9月出生,江苏滨海人,在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与艺术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曾到美国柏克利大学等学校访问与教学。现为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同济大学艺术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艺术论丛》主编、中国傩戏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占典文学研究会理事。出版有《目连戏研究》、《中国文学史疑案录》、《中国京昆》、《花间集注析》、《史通注释》、《高僧传注》等十多部,在《文学遗产》、《世界宗教研究》、《文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长篇学术论文近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