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42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4 0 1 2 4 30 1192
本店铺共有 15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1% ,高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2
13%
商品问题
1
7%
发货问题
8
53%
退款问题
2
13%
其他
2
13%
已解决
15
100%
店主称呼:何如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941142515    地址:辽宁省 大连市 甘井子区 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海事大学新区
图书分类
店铺介绍
主营大连海事大学各种旧书。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龙海如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针织学(第2版)
出版日期:2014年07月
ISBN:9787518007974 [十位:7518007975]
页数:336      
定价:¥43.00
店铺售价:¥15.00 (为您节省:¥28.00
店铺库存:19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941142515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针织学(第2版)》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了针织���针织物的基本概念,针织机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常用纬编与经编针织物组织的结构特点、性能、用途和编织工艺,成形针织产品的编织原理,以及纬编和经编的织物与工艺计算等内容。
本书为高等院校纺织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教材,同时也可供其他专业师生、针织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以及纺织品贸易从业人员参考。
针织学(第2版)_龙海如_中国纺织出版社_
《针织学(第2版)》图书目录:
目录
目录绪论一、针织的基本概念二、针织发展简史三、针织特点与产品种类
**篇纬编
**章纬编概述**节纬编与纬编针织物一、纬编与纬编针织物的一般概念二、纬编针织物的形成三、针织物的主要参数与性能指标第二节纬编针织物分类与表示方法一、针织物组织二、纬编针织物结构的表示方法第三节纬编针织机一、针织机的分类与一般结构二、机号三、常用纬编针织机种类第四节针织用纱与织前准备一、针织用纱的基本要求二、针织生产工艺流程三、针织前准备
第二章纬编基本与变化组织及圆机编织工艺**节平针与变化平针组织及编织工艺一、平针组织的结构二、平针组织的结构参数与尺寸稳定性三、平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四、单面舌针圆纬机的编织工艺五、单面复合针圆纬机的编织工艺六、变化平针组织与编织工艺第二节罗纹组织与编织工艺一、罗纹组织的结构二、罗纹组织的结构参数及其相互关系三、罗纹组织的特性与用途四、罗纹机的编织工艺第三节双罗纹组织与编织工艺一、双罗纹组织的结构二、双罗纹组织的特性与用途三、双罗纹机的编织工艺第四节双反面组织与编织工艺一、双反面组织的结构二、双反面组织的特性与用途三、双反面机的编织工艺
第三章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节提花组织与编织工艺一、提花组织的结构与分类二、提花组织的特性与用途三、提花组织的编织工艺第二节集圈组织与编织工艺一、集圈组织的结构与分类二、集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三、集圈组织的编织工艺第三节添纱组织与编织工艺一、添纱组织的结构与分类二、添纱组织的特性与用途三、添纱组织的编织工艺第四节衬垫组织与编织工艺一、衬垫组织的结构与分类二、衬垫组织的特性与用途三、衬垫组织的编织工艺第五节衬纬组织与编织工艺一、衬纬组织的结构二、衬纬组织的特性与用途三、衬纬组织的编织工艺第六节毛圈组织与编织工艺一、毛圈组织的结构与分类二、毛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三、毛圈组织的编织工艺第七节调线组织与编织工艺一、调线组织的结构二、调线组织的特性与用途三、调线组织的编织工艺第八节绕经组织与编织工艺一、绕经组织的结构二、绕经组织的特性与用途三、绕经组织的编织工艺第九节长毛绒组织与编织工艺一、长毛绒组织的结构与分类二、长毛绒组织的特性与用途三、长毛绒组织的编织工艺第十节移圈组织与编织工艺一、移圈组织的结构与分类二、移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三、移圈组织的编织工艺第十一节复合组织与编织工艺一、单面复合组织二、双面复合组织
第四章圆纬机的选针与选沉降片原理及应用**节织针与沉降片选择装置的分类第二节分针三角选针原理第三节多针道变换三角选针原理与应用一、选针原理二、花型的大小三、应用实例第四节提花轮选针与选片原理及应用一、选针与选片原理二、矩形花纹的形成与设计三、应用实例第五节拨片式选针原理与应用一、选针原理二、花型的大小三、应用实例第六节电子选针与选片原理一、多级式电子选针原理二、单级式电子选针原理三、电子选沉降片原理四、电子选针盘针原理五、电子选针(选片)圆纬机的特点第七节双面提花圆机的上针成圈系统与工艺设计一、上针成圈系统二、工艺设计
第五章圆机成形产品与编织工艺**节纬编针织成形方法简介一、减少或增加参加编织的针数二、不同织物组织的组合三、改变织物的线圈长度第二节袜品概述一、袜品的分类二、袜品的结构第三节单面圆袜与成形编织工艺一、双向针三角座二、袜口的结构与编织三、袜跟和袜头的结构与编织四、袜筒的编织第四节双面圆袜与成形编织工艺一、电脑双针筒袜机的编织机构二、罗纹抽条袜的编织工艺第五节无缝内衣与编织工艺一、无缝内衣的结构与编织原理二、无缝内衣针织圆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三、无缝内衣设计与编织
第六章横机编织原理与产品织造及成形工艺**节普通横机的编织原理一、编织机构工作原理二、送纱与针床横移三、成圈过程特点第二节电脑横机的编织原理一、电脑横机的一般概念二、单级电子选针编织机构的工作原理三、多级电子选针编织机构的工作原理四、配合编织的其他技术第三节横机特色织物与编织工艺一、纬编基本组织在横机上的编织二、具有横机特点花色织物与编织工艺第四节横机成形产品与编织工艺一、衣坯的起口二、翻针三、成形方式四、平面衣片成形编织五、立体成形编织工艺六、整体服装编织工艺
第七章送纱**节送纱的工艺要求与分类一、送纱的工艺要求二、送纱方式分类第二节筒子的放置与纱线的行程一、筒子的放置二、纱线的行程第三节消极式送纱装置一、简单消极式送纱装置二、储存消极式送纱装置三、张力控制送纱装置第四节积极式送纱装置一、储存积极式送纱装置二、弹性纱送纱装置三、无级变速装置
第八章纬编机的其他机构与装置**节牵拉卷取机构一、牵拉与卷取的工艺要求及其分类二、牵拉对织物的影响三、牵拉卷取机构及其工作原理分析第二节传动机构一、横机的传动机构二、圆纬机的传动机构第三节辅助装置一、检测自停装置二、加油与除尘装置
第九章纬编织物与工艺参数计算**节线圈长度一、根据纱线线密度等参数计算线圈长度二、根据织物单位面积重量等参数计算线圈长度三、根据生产实践积累估算线圈长度第二节织物密度一、棉纱平针组织二、棉纱1+1罗纹组织三、棉纱双罗纹组织四、衬垫组织第三节织物单位面积重量第四节机号一、机号与织物密度的关系二、用类比系数法估算机号第五节坯布幅宽一、幅宽与针筒针数和横密的关系二、幅宽与针筒直径、机号和横密的关系第六节针织机产量一、理论产量二、实际产量
第二篇经编
第十章经编概述**节经编针织物及形成一、经编针织物的结构二、经编针织物的形成三、经编生产工艺流程第二节经编针织物分类与表示方法一、经编针织物的分类二、经编针织物结构的表示方法第三节经编针织机一、特利柯脱型经编机二、拉舍尔型经编机三、经编机的梳栉编号
第十一章整经**节整经工艺的要求与整经方法一、整经的目的与要求二、整经的方法第二节整经机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一、分段整经机二、花色纱线整经机三、弹性纱线整经机
第十二章经编机的成圈机件与成圈过程**节槽针经编机的成圈机件与成圈过程一、成圈机件及其配置二、成圈过程三、成圈机件的运动配合四、复合材料成圈机件第二节舌针经编机的成圈机件与成圈过程一、成圈机件及其配置二、成圈过程三、成圈机件的运动配合第三节钩针经编机的成圈机件与成圈过程一、成圈机件及其配置二、成圈过程三、成圈机件的运动配合
第十三章导纱梳栉的横移**节梳栉横移的工艺要求第二节机械式梳栉横移机构工作原理一、链块式梳栉横移机构二、花盘凸轮式横移机构第三节电子式梳栉横移机构工作原理一、电磁控制式梳栉横移机构二、伺服电动机控制式梳栉横移机构
第十四章经编送经**节送经的工艺要求一、送经的基本要求二、经纱张力变化分析第二节机械式送经机构工作原理一、消极式送经机构二、积极式送经机构第三节电子式送经机构工作原理一、定速电子送经机构二、多速电子送经机构
第十五章经编机的其他机构与装置**节牵拉卷取机构一、牵拉机构二、卷取机构第二节传动机构一、经编机主轴的传动二、成圈机件的传动第三节辅助装置一、断纱自停装置二、坯布织疵检测装置三、经纱长度及织物长度检测装置四、经编机控制系统
第十六章经编基本组织与变化组织**节经编基本组织一、编链组织二、经平组织三、经缎组织四、重经组织五、罗纹经平组织第二节经编变化组织一、变化经平组织二、变化经缎组织三、双罗纹经平组织
第十七章经编花色组织与编织工艺**节少梳栉经编组织与编织工艺一、满穿双梳栉经编组织的结构与特性二、部分穿经双梳栉经编组织的结构与特性及用途三、少梳栉经编织物编织工艺实例第二节缺垫经编组织与编织工艺一、缺垫经编组织的结构与特性二、缺垫经编组织的编织工艺第三节衬纬经编组织与编织工艺一、部分衬纬经编组织二、全幅衬纬经编组织第四节缺压经编组织与编织工艺一、缺压集圈经编组织二、缺压提花经编组织第五节压纱经编组织与编织工艺一、压纱经编组织的结构与特性二、压纱经编组织的编织工艺第六节经编毛圈组织与编织工艺一、经编毛圈组织的基本编织方法二、毛圈沉降片法编织原理三、经编毛巾组织编织原理四、双针床毛圈组织编织原理第七节贾卡经编组织与编织工艺一、贾卡经编组织的结构特点与用途二、贾卡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三、贾卡经编织物种类与提花原理四、贾卡经编织物的设计与编织第八节多梳栉经编组织与编织工艺一、多梳栉拉舍尔经编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二、多梳栉经编组织的基本工艺设计三、花边织物设计举例第九节双针床经编组织与编织工艺一、双针床经编机的成圈过程二、双针床经编组织表示方法及基本组织第十节轴向经编组织与编织工艺一、轴向经编组织的结构二、双轴向、多轴向经编组织的编织工艺三、双轴向、多轴向经编组织的性能与应用
第十八章经编织物与工艺参数计算**节经编织物与工艺参数的确定与计算一、经编织物与工艺计算的内容二、线圈长度和送经量三、送经比四、织物密度五、穿经率六、弹性纱线牵伸后线密度七、织物单位面积重量八、用纱比九、经编机产量第二节整经工艺参数计算一、整经根数二、整经长度三、盘头上的纱线重量和长度四、整经机产量
《针织学(第2版)》文章节选:
**章纬编概述
本章知识点1.线圈与纬编针织物的基本概念。2.织针的类型与成圈过程。3.针织物的主要参数与性能指标。4.纬编针织物的组织及其分类。纬编针织物结构和编织工艺的图形表示方法以及适用范围。5.针织机的一般结构、分类和机号。圆纬机、横机和圆袜机的基本特征与构造以及主要技术规格参数。6.针织用纱的基本要求和针织生产工艺流程。络纱(丝)的目的,常用的纱筒卷装形式。**节纬编与纬编针织物一、纬编与纬编针织物的一般概念纬编作为针织技术的两大类之一,是指一根或若干根纱线从纱筒上引出,沿着纬向顺序地垫放在纬编针织机各相应的织针上形成线圈,并在纵向相互串套形成纬编针织物(weftknittedfabric)。图1-1线圈几何形态图线圈(loop)是组成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单元,几何形态呈三维弯曲的空间曲线,如图1-1所示。在图1-2所示的纬编线圈结构图中,线圈由圈干1—2—3—4—5和沉降弧(sinkerloop)5—6—7组成,圈干包括直线部段的圈柱(leg)1—2与4—5和针编弧(needleloop)2—3—4。线圈有正面与反面之分,凡线圈圈柱覆盖在前一线圈圈弧之上的一面,称为正面线圈,如图1-3(1)所示;而圈弧覆盖在圈柱之上的一面,称为反面线圈,如图1-3(2)所示。图1-2纬编线圈结构图图1-3正面线圈与反面线圈在针织物中,线圈沿织物横向组成的一行称为线圈横列(course),沿纵向相互串套而成的一列称为线圈纵行(wale)。纬编针织物的特征是:每一根纱线上的线圈一般沿横向配置,一个线圈横列由一根或几根纱线的线圈组成。在线圈横列方向上,两个相邻线圈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称圈距,用A表示。在线圈纵行方向上,两个相邻线圈对应点之间距离称圈高,用B表示。根据编织时针织机采用的针床数量,纬编针织物可分为单面和双面两类。单面针织物采用一个针床编织而成,特点是织物的一面全部为正面线圈,而另一面全部为反面线圈,织物两面具有显著不同的外观。双面针织物采用两个针床编织而成,其特征为针织物的任何一面都显示有正面线圈。一般说来,纬编针织物的延伸性和弹性较好,多数用作服用面料,还可直接加工成半成形和全成形的服用与产业用产品。二、纬编针织物的形成(一)织针纬编针织物的形成,需要借助针织机中的织针(needle)和其他相关机件来完成。织针在成圈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常用的织针分为舌针(latchneedle)、复合针(compoundneedle,又称槽针)和钩针(beardedneedle,又称弹簧针—springneedle)三种。1.舌针纬编针织机的舌针如图1-4(1)所示。它采用钢带或钢丝制成,包括针杆1、针钩2、针舌3、针舌销4和针踵5几部分。针钩用以握住纱线,使之弯曲成圈。针舌可绕针舌销回转,用以开闭针口。针踵在成圈过程中受到其他机件的作用,使织针在针床的针槽内往复运动。舌针各部分的尺寸和形状,随针织机的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别。由于舌针在成圈中是依靠线圈的移动,使针舌回转来开闭针口,因此成圈机构较为简单。目前,舌针用于绝大多数纬编机和少数经编机。图1-4舌针、复合针和钩针2.复合针复合针的构型如图1-4(2)所示,由针身1和针芯2两部组成。针身带有针钩,且在针杆侧面铣有针槽。针芯在槽内作相对移动以开闭针口。采用复合针,在成圈过程中可以减小针的运动动程,有利于提高针织机的速度,增加针织机的成圈系统数;而且针口的开闭不是由于旧线圈的作用,因而形成的线圈结构较均匀。目前,复合针广泛应用于经编机。3.钩针图1-4(3)显示了钩针的结构。它采用圆形或扁形截面的钢丝制成,端头磨尖后弯成钩状,每根针为一个整体。其中1为针杆,在这一部段上垫纱。5为针踵,使针固定在针床上。2为针头,3为针钩,用于握住新纱线,使其穿过旧线圈。在针尖6的下方针杆上有一凹槽4,称为针槽,供针尖没入用。针尖与凹槽之间的间隙称为针口,它是纱线进入针钩的通道。针钩可借助压板使针尖压入针槽内,以封闭针口。当压板移开后,针钩依靠自身的弹性恢复针口开启,因此钩针又称弹簧针。由于在采用钩针的针织机上,成圈机构比较复杂,生产效率较低;同时在闭口过程中,针钩受到的反复载荷作用易引起疲劳,影响钩针的使用寿命;所以目前钩针只用于少数机型较早的针织机,已趋于淘汰。(二)成圈过程1.舌针的成圈过程舌针的成圈过程(knittingcycle)如图1-5所示,一般可分为以下八个阶段。图1-5舌针的成圈过程(1)退圈(clearing)。舌针从低位置上升至*高点,旧线圈从针钩内移至针杆上,如图1-5中针1~5。(2)垫纱(yarnfeeding)。舌针下降,从导纱器引出的新纱线a垫入针钩下,如图1-5中针6~7。(3)闭口(latchclosing)。随着舌针的下降,针舌在旧线圈的作用下向上翻转关闭针口,如图1-5中针8~9。这样旧线圈和即将形成的新线圈就分隔在针舌两侧,为新纱线穿过旧线圈作准备。(4)套圈(landing,casting-on)。舌针继续下降,旧线圈沿着针舌上移套在针舌外,如图1-5中针9。(5)弯纱(sinking)。舌针的下降使针钩接触新纱线开始逐渐弯纱,并一直延续到线圈*终形成,如图1-5中针9~10。(6)脱圈(knocking-over)。舌针进一步下降使旧线圈从针头上脱下,套到正在进行弯纱的新线圈上,如图1-5中针10。(7)成圈(loopformation)。舌针下降到*低位置形成一定大小的新线圈,如图1-5中针10。(8)牵拉(taking-down)。借助牵拉机构产生的牵拉力,将脱下的旧线圈和刚形成的新线圈拉向舌针背后,脱离编织区,防止舌针再次上升时旧线圈回套到针头上,为下一次成圈做准备。就针织成圈方法而言,按照上述顺序进行成圈的过程称之为编结法成圈。2.钩针的成圈过程钩针的成圈过程如图1-6所示,也可分为以下八个阶段。图1-6钩针的成圈过程(1)退圈。借助专用的机件,将旧线圈从针钩中向下移到针杆的一定部位上,使旧线圈b同针槽c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以供垫放纱线用,如图1-6中针1。(2)垫纱。通过导纱器和针的相对运动,将新纱线a垫放到旧线圈b与针槽c之间的针杆上,如图1-6中针1~2。(3)弯纱。利用弯纱沉降片,把垫放到针杆上的纱线弯曲成一定大小的未封闭线圈d,并将其带入针钩内,如图1-6中针2~5。(4)闭口。利用压板将针尖压入针槽,使针口封闭,以便旧线圈套上针钩,如图1-6中针6。(5)套圈。在针口封闭的情况下,由套圈沉降片将旧线圈上抬,迅速套到针钩上。而后针钩释压,针口即恢复开启状态,如图1-6中针6~7。(6)脱圈。受脱圈沉降片上抬的旧线圈从针头上脱落到未封闭的新线圈上,如图1-6中针10~11。(7)成圈。脱圈沉降片继续将旧线圈上抬,使旧线圈的针编弧与新线圈的沉降弧相接触,以形成一定大小的新线圈,如图1-6中针12所示。(8)牵拉。借助牵拉机构产生的牵拉力,使新形成的线圈离开成圈区域,拉向针背,以免在下一成圈循环进行退圈时,发生旧线圈重套到针上的现象。按照上述顺序进行成圈的过程称为针织法成圈。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编结法和针织法成圈过程都可分为八个相同的阶段,但弯纱的先后有所不同。编结法成圈,弯纱是在套圈之后并伴随着脱圈而继续进行;而针织法成圈,弯纱是在垫纱之后进行。复合针成圈过程所包含的阶段以及顺序,都与舌针相同。有关内容将在后续章节介绍。三、针织物的主要参数与性能指标(一)线圈长度线圈长度是指组成一只线圈的纱线长度,一般以毫米(mm)作为单位。线圈长度可根据线圈在平面上的投影近似地进行计算而得;或用拆散的方法测得组成一只线圈的实际纱线长度;也可以在编织时用仪器直接测量喂入每只针上的纱线长度。线圈长度不仅决定针织物的密度,而且对针织物的脱散性、延伸性、耐磨性、弹性、**、抗起毛起球性、缩率和勾丝性等也有重大影响,故为针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生产中若条件许可,在针织机上应采用积极式送纱装置以固定速度进行喂纱,来控制针织物的线圈长度,使其保持恒定,以稳定针织物的质量。(二)密度密度用来表示在纱线细度一定的条件下,针织物的稀密程度。密度有横密、纵密和总密度之分。纬编针织物的横密是沿线圈横列方向,以单位长度(一般是5cm)内的线圈纵行数来表示。纵密为沿线圈纵行方向,以单位长度(一般是5cm)内的线圈横列数来表示。总密度是横密与纵密的乘积,等于25cm2内的线圈数。横密、纵密和总密度可以按照下式计算:PA=50A(1-1)PB=50B(1-2)P=PA×PB(1-3)
《针织学(第2版)》编辑推荐与评论:
内容提要本书主要介绍了针织与针织物的基本概念,针织机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常用纬编与经编针织物组织的结构特点、性能、用途和编织工艺,成形针织产品的编织原理,以及纬编和经编的织物与工艺计算等内容。本书为高等院校纺织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教材,同时也可供其他专业师生、针织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以及纺织品贸易从业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