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42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4 0 1 2 4 30 1192
本店铺共有 15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1% ,高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2
13%
商品问题
1
7%
发货问题
8
53%
退款问题
2
13%
其他
2
13%
已解决
15
100%
店主称呼:何如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941142515    地址:辽宁省 大连市 甘井子区 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海事大学新区
图书分类
店铺介绍
主营大连海事大学各种旧书。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第4版)
出版日期:2012年08月
ISBN:9787563814725 [十位:7563814728]
页数:382      
定价:¥34.00
店铺售价:¥13.60 (为您节省:¥20.4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941142515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第4版)》内容提要:
《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系列教材: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第4版)》立足于培养和提高人的整体心理素质,体现求新、求实、与时俱进的精神,结合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在论述心理学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突出心理学在不同实践领域的应用。全书共分十七章,内容包括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感觉、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记忆与记忆力的提高,思维、想象与问题解决,注意和注意力的培养,情绪、情感及其调控,意志及其品质的培养,个体行为动力分析,能力的结构与培养,气质类型特征及其应用,性格及其培养,学习心理与辅导,品德心理与教育,交往心理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与维护,教师心理等。 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_王有智,欧阳仑_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_
《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第4版)》图书目录:
**章 绪论
**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意识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第四节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第五节 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
**节 人类心理的实质
第二节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节 **神经活动学说及其新发展
第五节 内分泌系统和神经一体液调节
第三章 感觉、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节 感觉、知觉概述
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的基本特性
第三节 观察力的培养
第四章 记忆与记忆力的提高
**节 记忆概述
第二节 记忆类型分析
第三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
第四节 遗忘规律与记忆力的提高
第五章 思维、想象与问题解决
**节 思维、想象概述
第二节 思维、想象的类型
第三节 思维、想象的过程
第四节 思维、想象的个别差异
第五节 问题解决
第六节 思维与想象的培养和训练
第六章 注意和注意力的培养
**节 注意概述
第二节 注意的理论
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及培养
第七章 情绪、情感及其调控
**节 情绪、情感概述
第二节 情绪、情感的类型
第三节 情绪理论
第四节 情绪、情感的培养与调控
第八章 意志及其品质的培养
**节 意志概述
第二节 意志与行为
第三节 意志行为中的挫折
第四节 意志品质及其培养
第九章 个体行为动力分析
**节 需要
第二节 动机
第三节 动机理论及其应用
第十章 能力的结构与培养
**节 能力概述
第二节 能力理论
第三节 能力的测量
第四节 能力的培养
第十一章 气质类型特征及其应用
**节 气质的理论研究
第二节 气质对个体心理和实践活动的影响
第十二章 性格及其培养
**节 性格概述
第二节 性格理论
第三节 性格的测定(人格的测定)
第四节 良好性格的培养
第十三章 学习心理与辅导
**节 学习心理概述
第二节 学习理论简介
第三节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及其辅导
第十四章 品德心理与教育
**节 品德心理概述
第二节 品德形成与发展的理论
第三节 品德的教育培养
第十五章 交往心理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节 人际交往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分析
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交往障碍及其调适
第四节 提高人际交往魅力
第十六章 心理健康教育与维护
**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七章 教师心理
**节 教师的职业角色
第二节 教师的心理品质
第三节 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四节 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