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7年12月
ISBN:9787040211702
[十位:704021170X]
页数:271
定价:¥32.20
店铺售价:¥11.30
(为您节省:¥20.90)
店铺库存:2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8941142515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3-18 21:28:10]
马*
郑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3-18 20:35:17]
曾**
永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3-18 20:10:28]
刘**
衡阳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3-18 12:09:44]
邹**
淄博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3-13 17:48:18]
王**
泰安市
《立体裁剪(第二版)》内容提要:
立体裁剪是服装三维造型中��基础性的研究课题,是教育的一个专门领域。
在中国,二维平面的服装将注意力放在图案和纹样上,*大程度上简化了服装裁剪的内容。
所谓“裁剪”就只是直线条的“裁”衣片和“缝”合而已。直到20世纪初兴起的“西学东渐”之风,
才逐渐有了从西洋服装中借鉴过来的、使服装更加合体的收省、打褶等裁剪工艺技术。但这种结
构设计手段仍然是平面裁剪的方式。
在裁剪方式上,日本率先引入西方立体裁剪的理念,使东方服装造型开始走上了西方现代化
的道路。1981年,**工艺美术学院邀请了日本立体裁剪专家石藏先生在中国举办立体裁剪培
训班,可以说这是我国服装业立体栽剪技术的启蒙教学。1987年之后,学院又陆续邀请了美国
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包曼、莉亚特、日本文化学院佐佐木助江,以及佐藤典子等专家来学院讲学,使
我有幸为她们做助教,聆听了她们的教导,并开始从事设计及立体裁剪的教学工作。2001年有
幸获得清华大学985骨干人才支持奖学金,赴法国巴黎**时装公会学校学习**女装及立体
裁剪。经过不同阶段、不同**教学体系、方法的学习,我体会到:美国的立体裁剪课程是
《立体裁剪(第二版)》图书目录:
立体裁剪是服装三维造型中的基础性的研究课题,是教育的一个专门领域。
在中国,二维平面的服装将注意力放在图案和纹样上,*大程度上简化了服装裁剪的内容。
所谓“裁剪”就只是直线条的“裁”衣片和“缝”合而已。直到20世纪初兴起的“西学东渐”之风,
才逐渐有了从西洋服装中借鉴过来的、使服装更加合体的收省、打褶等裁剪工艺技术。但这种结
构设计手段仍然是平面裁剪的方式。
在裁剪方式上,日本率先引入西方立体裁剪的理念,使东方服装造型开始走上了西方现代化
的道路。1981年,**工艺美术学院邀请了日本立体裁剪专家石藏先生在中国举办立体裁剪培
训班,可以说这是我国服装业立体栽剪技术的启蒙教学。1987年之后,学院又陆续邀请了美国
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包曼、莉亚特、日本文化学院佐佐木助江,以及佐藤典子等专家来学院讲学,使
我有幸为她们做助教,聆听了她们的教导,并开始从事设计及立体裁剪的教学工作。2001年有
幸获得清华大学985骨干人才支持奖学金,赴法国巴黎**时装公会学校学习**女装及立体
裁剪。经过不同阶段、不同**教学体系、方法的学习,我体会到:美国的立体裁剪课程是一次服
装的综合造型训练。在服装立体裁剪的动手过程中,体验服装的各种形态是如何产生的。运用
不同方法去尝试开发服装造型在脑海中的无限可能性,是一个充满创意性质的课程。课程的重
点是培养学生开放和活跃的思维。
日本的立体裁剪课程是知识结构系统、规范严谨的专业训练,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
度,训练严格规范的立体造型方法。
法国的立体裁剪课程,综合了美国、日本的教学方法。教学的过程,既有系统的教学体系,又
有规范的立体造型方法及丰实的造型表达手段,同时又时刻在体验一种美感的过程。
本人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对东西方立体裁剪的学习和认识,总结了东西方立体裁剪的
*新知识,通过服装造型设计理论和立体裁剪的实际操作,对立体裁剪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
究。**在于强化服装立体造型的设计理念和美学观念,培养一个开放和活跃的思维,从而进一
步训练和提**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在立体造型的动手过程中,体验服装的各种形态变
化,正确认识服装整体造型与局部的和谐统一,通过人体、面料、造型的直接对话,准确掌握人体
结构、服装立体造型与面料之间的关系。
我对服装立体造型的研究,是对二维及三维服装空间的了解和认识,在三维空间中进行立体
裁剪,体会立体造型与人体的直接关系及立体裁剪的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经过十多
年的学习努力,通过不断的实践教学研究和探索,形成一套以立体造型为基础的较为完整的服装
立体裁剪的教学体系,探求更加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以期对中国服装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
200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