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42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4 0 1 2 4 30 1192
本店铺共有 15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1% ,高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2
13%
商品问题
1
7%
发货问题
8
53%
退款问题
2
13%
其他
2
13%
已解决
15
100%
店主称呼:何如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941142515    地址:辽宁省 大连市 甘井子区 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海事大学新区
图书分类
店铺介绍
主营大连海事大学各种旧书。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王焰新 王焰新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内容一致,印次、封面或原价不同,统一售价,随机发货)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
ISBN:9787040204629 [十位:7040204622]
页数:383      
定价:¥38.50
店铺售价:¥15.40 (为您节省:¥23.10
店铺库存:8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941142515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内容一致,印次、封面或原价不同,统一售价,随机发货)》内容提要:
地下水污染与**是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的驱动下,水文地质学与环境科学交叉形成的新的学科分支,并逐渐成为水资源一环境保护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的重要领域。《地下水污染与**》在系统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地下水污染与**》创作集体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从污染物水文地质学基础,污染场地调查,地下水污染的评价、模拟与预测和地下水污染**四个方面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该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模型和技术方法。
《地下水污染与**》可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水文学与水资源、土木工程、地质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管理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科研及相关人员学习与参考。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内容一致,印次、封面或原价不同,统一售价,随机发货)》图书目录:
**篇 污染水文地质学基础
**章 基本概念
**节 地下水污染的概念
第二节 地下水污染源特征
第三节 地下水中的重要污染物
第四节 地下水污染的特点与途径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运移
**节 地下水系统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中运移的物理动力作用
第三节 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中运移的其他作用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污染物经历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
**节 溶解与沉淀作用
第二节 氧化还原作用
第三节 吸附作用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篇 污染场地调查
第四章 污染场地水文地质调查
**节 初步场地勘察及初始评估
第二节 初步野外调查
第三节 详细场地调查
第四节 野外试验与室内实验
第五节 调查工作的总结及报告的编写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地球物理调查
**节 概论
第二节 探地雷达
第三节 电法和电磁法
第四节 地震法
第五节 测井和井中物探
第六节 实例——San Manuel斑岩铜矿铜提取液监测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章 水化学调查
**节 污染源与污染途径的调查
第二节 调查范围与水化学监测网设计
第三节 地下水样采集与保存
第四节 现场分析与监测
第五节 地下水化学数据分析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篇 地下水污染的评价、模拟与预测
第七章 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
**节 概述
第二节 确定权重的方法
第三节 评价方法
第四节 应用实例——黄石市地下水污染评价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八章 环境风险评价
**节 人类健康风险评价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危害识别
第三节 接触方式评价
第四节 毒性评价
第五节 风险定量综合评价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九章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节 概述
第二节 模拟基本概念
第三节 地球化学源程序
第四节 PHREEQC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章 污染物运移数值模拟与预测
**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动力弥散系统及其定解条件
第三节 污染物运移模型的离散化方法
第四节 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法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篇 地下水污染**
第十一章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与地下水保护
**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DRASTIC模型
第三节 基于GIS的脆弱性分区
第四节 地下水污染**区划与环境影响评价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污染物自然衰减作用
**节 概述
第二节 自然衰减作用的非生物过程
第三节 内在生物修复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地下水环境修复技术
**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力学方法
第三节 污染地下水的抽出—处理技术
第四节 反应性渗透墙技术
第五节 原位化学氧化技术
第六节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第七节 真空增强回收技术
第八节 表面活性剂增溶DNAPL污染含水层修复技术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内容一致,印次、封面或原价不同,统一售价,随机发货)》文章节选:
**篇 污染水文地质学基础
**章 基本概念
**节 地下水污染的概念
在天然地质环境及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中的某些组分可能产生相对富集或相对贫化,都可能产生不合格的水质。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形成的地下水水质不合格现象是无法预防的;而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引起的地下水水质不合格现象是在相对较短的人类历史中形成的,只要查清其原因及途径,采取相应措施,是可以防止的。因此,把上述两种原因所产生的现象从术语及含义上加以区别,从科学严谨性及实用性上都更可取些。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下水某些组分浓度的变化总是由小到大的量变过程,在其浓度尚未超标之前,实际污染已经产生。因此,把浓度变化超标以后才视为污染,实际上是不科学的,而且也失去了预防的意义。当然,在判别地下水是否污染时,应该参考水质标准,但其目的并不是把它作为地下水污染的标准,而是根据它判别地下水水质是否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如朝着恶化方向发展,则视为“地下水污染”,反之则不然。
因此,地下水污染的定义应该是:凡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下水水质变化朝着水质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统称为“地下水污染”。不管此种现象是否使水质恶化达到影响其使用的程度,只要这种现象一发生,就应称为污染。至于在天然地质环境中所产生的地下水某些组分相对富集及贫化而使水质不合格的现象,不应视为污染,而应称为“地质成因异常”。所以,判别地下水是否污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水质朝着恶化的方面发展;第二,这种变化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地下水污染与**属跨学科研究领域,其主体学科是水文地质学,即研究地下水的科学。自其诞生以来,水文地质学的发展目标始终定位于为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同时为理解地球内部及其外层空间水的循环、形成、演化和与此相关的各种地质作用提供科学数据、理论模型和模拟技术,因此,水文地质学逐渐成为地球科学的基础、骨干学科,在地球科学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30年来,水文地质研究与人类日益关注的水污染和生态环境问题紧密结合,使水文地质学获得了更大、更持续的发展空间,因此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中也赢得了基础、骨干学科的地位。
地下水是地球内部及其外层空间水循环的产物,同时,地下水又直接参与地球内部及其外层空间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是地球系统中*活跃的因子。地下水是重要的环境要素,具有资源功能、供水功能和维护生态功能。地下水的温度较高时,可作为地热资源开发,如我国的羊八井高温地热田;含有有益人体健康的组分时,可作为矿泉水资源开发,如我国的五大连池碳酸泉;含有工业元素时,则可作为工业矿水开发,如四川盆地的地下卤水。地下水污染问题主要与地下水的供水功能有关。地下水是弥足珍贵的淡水资源,地下水资源量约占全球淡水资源量的30%。我国地下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1%,却维持全国近70%的人口饮用和40%的农田灌溉,可见其在保证居民生活用水、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平衡等方面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地下水维护生态的功能是近年来才引起高度关注的。地下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水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我国河北、天津、上海、苏南、太原、西安等地出现的地面沉降问题;分布在我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的地面塌陷问题;沿海城市出现的海水入侵问题;西北和华北地区出现的河水断流、土地沙化、植被退化、湖泊萎缩等问题。
近几十年来,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地下水水量衰竭和水质恶化,从中检测出的不同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浓度,对于天然条件下形成的地下水而言是罕见的。地下水污染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危害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内容一致,印次、封面或原价不同,统一售价,随机发货)》编辑推荐与评论:
地下水污染与**属跨学科研究领域,其主体学科是水文地质学,即研究地下水的科学。近30年来,水文地质研究与人类日益关注的水污染和生态环境问题紧密结合,使水文地质学获得了更大、更持续的发展空间,因此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中也赢得了基础、骨干学科的地位,在地球科学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下水污染与**》从污染水文地质学基础,污染场地调查,地下水污染的评价、模拟与预测,地下水污染**四个方面,试图循着地下水污染研究的主线,较全面、系统地反映该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模型和技术方法。各部分内容既避免重复,又相互呼应,力求形成完整的学术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