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67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5 1 2 4 25 86 5730
本店铺共有 7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商品问题
2
29%
发货问题
2
29%
退款问题
2
29%
其他
1
14%
已解决
7
100%
店主称呼:开心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507486003    地址:湖南省 长沙市 岳麓区 岳麓街道 罗小姐书店
促销广告:全网最低价,见钱就卖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拍前必读】
2022年1月24日 大家好 目前快递已停发 年后初九9(2月9号)正常发货 给大家带来有便 敬请谅解 谢谢大家的配合 祝大家新年快乐。






本店经营正版二手书,由于旧书库存不准确经常断货,为保证您的利益,拍前请务必联系卖家咨询库存情况.
1. 注意:本店默认 中通 邮政快递,不接受指定快递。

2.正版二手书6-8层新左右 ,班级团购联系旺旺质量从优,价格优惠!

3. 二手书新旧不一,没有可比性 ,有���迹有划线,书完好无损不缺页,检查好后发货,二手书一般没有光盘,下单前请同学们考虑好是否需要在下单,本店都是挑选好的发货,发货后二手书不支持退换货,因买家原因拒签退货者,需要买家承担来回快递费用,望谅解!祝同学们学习进步,购物愉快!!
店铺介绍
书籍都是正版旧书 发韵达快递.本店专营大学生二手教材,满19元包邮几个偏远省分除外!真实库存,欢迎广大朋友来购物!每天下午发货,快递为韵达快递。量大可以直接交流,价格更加实惠,便宜处理,清仓出货,见钱就卖。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陈光中 主编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证据法学(第四版)
出版日期:2019年03月
ISBN:9787519732035 [十位:7519732037]
页数:450      
定价:¥48.00
店铺售价:¥39.60 (为您节省:¥8.40
店铺库存:80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507486003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证据法学(第四版)》内容提要:
《证据法学(第四版)》收录新修订的《宪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与《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新制定的《监察法》、两院三部《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两院一部《电子证据规定》与*法《行诉法解释》等。在本次修订中,将书中外国部分的内容略加删减,以使本书更加适应教学需要。另外,还对本书现有案例进行调整,添加近年来司法中新的典型案例,如聂树斌案等,共计50个。
《证据法学(第四版)》图书目录:
**编总论 **章证据法学概述 **节证据法的性质、渊源和立法模式 第二节证据法学的学科定位及研究对象 第三节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 【案例1】湖北佘祥林“杀妻”案——证据法的重要性 【案例2】纽约**公园强奸案——误用证据铸冤案 第二章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节世界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我国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案例1】“十五贯”冤案——中国古代审案重视查明事实真相 【案例2】美国辛普森“杀妻”案——对抗制下的证据法 第三章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 **节外国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中国证据法学的历史沿革 【案例1】岳飞冤案——“莫须有”之罪 【案例2】中世纪英国和丹麦搜捕和审判巫师案 ——宗教迷雾中的证据法 第四章证据法的基础理论 **节认识论 第二节价值论 【案例1】张辉、张高平冤案——“尊重和保障人权”是防范冤假错案的底线 【案例2】李娟诉张昆明债务纠纷案——体现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 【案例3】陕西邱兴华杀人案——程序正当性的缺陷 第五章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节概述 第二节证据裁判原则 第三节程序法定原则 第四节无罪推定原则 第五节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案例1】浙江吴大全“杀人”案——程序法定原则 【案例2】河南赵作海“杀人”案——有罪推定酿恶果 【案例3】英国李尔本案——反对强迫自证其罪 第二编证据论 第六章证据概述 **节证据的概念 第二节证据的属性 第三节证据的意义 【案例1】呼格吉勒图案——证据的意义:错误运用证据铸成错杀冤案 【案例2】白银市连环杀人案——科学证据协助破案 【案例3】杨某强奸案——证据的意义:巧用电子证据认定真凶 【案例4】方正集团、红楼研究所诉高术天力公司侵权案 ——证据的合法性:“陷阱取证” 第七章证据的种类 **节概述 第二节物证 第三节书证 第四节证人证言 第五节被害人陈述 第六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第七节当事人陈述 第八节鉴定意见 第九节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第十节现场笔录 第十一节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案例1】周守学故意伤害案——司法鉴定的特征 【案例2】山西李逢春“强奸”案——DNA鉴定意见存在重大差误 【案例3】黑龙江张金波“强奸”案——被害人虚假陈述 【案例4】蔡增雄不服海关行政处罚上诉案——现场笔录在行政诉讼中的重要性 【案例5】王某诉税务机关行政处罚决定违法案——现场笔录的证明力 第八章证据的分类 **节证据分类概述 第二节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第三节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第四节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 第五节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第六节本证与反证 【案例1】河南黄新“杀人”案——间接证据的运用 【案例2】云南孙万刚“强奸杀人”案——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案例3】李某与银行借款合同纠��案——间接证据的证明力 第九章证据规则 **节证据规则概述 第二节关联性规则 第三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第四节传闻证据规则 第五节*佳证据规则 第六节意见证据规则 第七节口供补强规则 【案例1】美国马普诉俄亥俄案——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案例2】艾某故意杀人案:因非法证据成功排除而作出无罪判决的典型案例 【案例3】美国唐·邓肯谋杀案——意见证据规则 【案例4】辽宁李化伟“杀妻”案——口供补强规则 第三编证明论 第十章证明概述 **节证明的概念 第二节证明的构成 第三节证明的分类 【案例1】彭宇撞人案——民事证明的多角度解读 【案例2】湖北李端庆“强奸”案——不当的证明手段和方法导致错案 第十一章证明对象 **节证明对象概述 第二节刑事诉讼证明对象 第三节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第四节行政诉讼证明对象 【案例1】美国博拉德沃斯“强奸杀人”案——证明不充分造成错案 【案例2】张某杀人案——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范围 【案例3】凯立公司诉证监会案——行政行为违法案件的证明对象 【案例4】赵秉涌等诉公安机关不作为案——不作为案件的证明对象 第十二章证明责任 **节证明责任概述 第二节刑事诉讼证明责任 第三节民事诉讼证明责任 第四节行政诉讼举证责任 【案例1】“上海土地爷”殷国元案——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 【案例2】邓沛邦与赵汝文借款纠纷案 ——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 【案例3】委托取款纠纷案——民事证明责任分配与法官的裁量权 【案例4】罗满秀不服公安局治安处罚案——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案例5】郑州市民要求热力公司公开财务报表案——被告作出拒绝公开政府信息决定的举证责任 【案例6】尹琛琰诉110行政不作为案——原告对损害事实的举证责任 第十三章证明标准 **节证明标准概述 第二节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第三节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第四节行政诉讼证明标准 【案例1】云南杜培武“杀人”案——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案例2】聂树斌案——疑罪从无原则的实际运用 【案例3】顾月妹诉上海工艺美术商厦案——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案例4】贤成大厦诉工商行政管理局案——行政诉讼证明标准 第十四章刑事诉讼证明过程 **节刑事证据的收集 第二节刑事证据的保全 第三节各种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 第四节全案证据的综合审查判断 【案例1】甘肃彭清“贩毒”案——缉毒警察滥用诱惑侦查 【案例2】湖北潘楷等“投毒”案——测谎仪作为定案根据造成错案 第十五章民事、行政诉讼证明过程 **节民事诉讼证明过程 第二节行政诉讼证明过程 【案例1】翔钢公司不服工商局行政处罚案——鉴定意见的审查 【案例2】佛山市金澜东钢铁有限公司诉李惠芳借款纠纷案 ——派生证据的运用 第十六章推定与司法认知 **节推定 第二节司法认知 【案例1】重庆文强案——刑事诉讼中的推定 【案例2】王某诉朱某人身伤害民事赔偿案——司法认知
《证据法学(第四版)》文章节选:
第4版说明 本书第3版自2015年发行以来,受到使用本书的广大师生和其他读者的好评,发行量逐年增加。但3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制定和修改了相当数量的重要法律、法规和有关法律解释,其中不少涉及证据法的规定,丰富、发展了证据法的相关内容,如新修订的《宪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与《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新制定的《监察法》、两院三部《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两院一部《电子证据规定》与*高法《行诉法解释》等。另外,在本次修订中,我们将书中外国部分的内容略加删减,以使本书更加适应教学需要。我们还对本书现有案例进行调整,添加近年来司法中新的典型案例,如聂树斌案等,共计50个。 本书作者及分工重新载列如下: 陈光中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章,第四章,第十二章**、二节 陈学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章,第十四章,第十六章第二节 张建伟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二章,第三章,第七章**至六节、第八、九、十一节 郭志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五章,第六章,第九章第二、三节 纪格非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七章第七节,第八章第六节,第十一章第三节,第十二章第三节,第十三章第三节,第十五章**节,第十六章**节 王万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七章第十节,第十一章第四节,第十二章第四节,第十三章第四节,第十五章第二节 刘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八章**至五节,第九章**节、第四至七节 汪海燕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十章,第十一章**、二节,第十三章**、二节 郑曦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参加部分案例编写并兼任秘书工作 本书存在的不足,望大家不吝指正。 本书编写组 2018年11月 第3版说明 本书修订版(第2版)发行一年半后,我们又在羊年将至之际放弃寒假休息对其作新的修改。这是因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发展极为迅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决定》,为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权威和公信力,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举措,其中不少内容涉及证据法理论和制度;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修改;*高人民法院又在2015年2月4日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对民事证据适用问题作了不少新规定。在此情况下,我们与时俱进地对本书进行修改,以更好地适应培养法律人才的需要。 本书第3版的作者与分工和前两版没有变化。现将本书作者重新按原次序载列如下: 陈光中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学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建伟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志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纪格非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王万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汪海燕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郑曦仍担任秘书工作。 本书编写组 2015年2月 修订版说明 本教材自2011年5月出版以来,反响良好。在此期间,我国证据立法取得重要进展。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及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分别对刑事、民事证据制度作了较大的修改完善。*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部、司法部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等部门分别或联合制定的若干解释文件对刑事证据制度作了进一步补充性完善。为了适应立法、司法实践以及理论研究发展的需要,我们及时对该书进行了修订。 此次修订与原版在编章结构和体例上没有改变,但内容上有较大修改,并增加了案例。 本版作者以及分工也没有变化,其中汪海燕教授、陈学权副教授已评为博士生导师。另外,本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师郑曦博士担任秘书,郑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师曾新华博士参加了编辑工作。 书中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读者不吝指出。 本书编写组 2013年6月28日 前言 证据是司法公正之基石,证据法学则是法学中显学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作为一名年轻的刑事诉讼法学教师,就对刑事证据理论情有独钟、饶有兴趣,这是因为它理论深邃,富有哲理性,且实用性极强。几十年来,我虽在证据法学研究方面稍有建树,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出版过一本证据法学教材,对此我颇有负债感,并下决心在耄耋之年弥补此缺憾。承蒙法律出版社盛情约稿,经作者们共同努力,由我主编的《证据法学》即将付梓,了却我几十年来的一桩宿愿,欣慰之情,无以复加。 对于这本证据法学教材,我作以下几点说明: 一、本书以大学本科法学专业学生为主要对象,也可作为研究生和司法人员学习研究的参考书。 二、本书是作者和其他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凝聚着大家的心血。由于证据法学中从基本理念到具体问题,学界争论热烈,分歧很大。为保持本书在立论上的前后连贯性和一致性,在学术观点上尊重和采纳主编的学术主张,但对不同的学术观点,也择其要者加以客观介绍。 三、本书力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注意阐述证据法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也论述司法实践中运用证据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尽量介绍*近公布的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以保持资料的新鲜性和实用性。 四、本书以阐述我国证据法为主,同时对外国的证据法和联合国有关证据法的规定作适当介绍,以使读者扩大证据法的视野,并了解全球证据法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趋势。 五、案例教学是*成功的教学方法之一,为此,本书每章都附有案例,全书共选载古今中外典型案例47个并作简要评析,期望读者从这些鲜活案例中得到启发,更有效地掌握本书的内容。 六、本书虽经多次讨论、统稿,但疏漏乃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望法界同仁和读者不吝赐教指正。 七、本书作者及具体分工如下(按照章节顺序排列): 陈光中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章,第四章,第十二章**、二节 陈学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章,第十四章,第十六章第二节 张建伟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二章,第三章,第七章**至六节、第八、九、十一节 郭志媛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博士 第五章,第六章,第九章第二、三节 纪格非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博士 第七章第七节,第八章第六节,第十一章第三节,第十二章第三节,第十三章第三节,第十五章**节,第十六章**节 王万华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七章第十节,第十一章第四节,第十二章第四节,第十三章第四节,第十五章第二节 刘玫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八章**至五节,第九章**节、第四至七节 汪海燕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博士 第十章,第十一章**、二节,第十三章**、二节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彭海青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郑曦博士参加了本书的编辑工作,郑曦还负责秘书工作。*后,对法律出版社及本书责任编辑王扬女士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陈光中 2011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