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 -- -- -- -- -- --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阿乐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297078702    地址: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盼盼路(订单确认:13297078702)
促销广告:美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订单确认:13297078702)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可代查图书,有需要联系:13297078702
店铺介绍
绝版玄学,医书,药书,道家,气功,内功(确认订单联系:13297078702)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财政与金融(第四版)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
ISBN:9787810888486 [十位:781088848X]
页数:391      
定价:¥38.80
店铺售价:¥5.80 (为您节省:¥33.0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297078702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7-09 15:36:39]
    王**
    苏州市
《财政与金融(第四版)》内容提要:
《财政与金融》教材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当代财政金融理论、中国现行财政金融业务和财政金融法规为依据,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并在吸收国内外*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反映和阐述了财政、金融两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必要的基本技能。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内容新颖实用,分析力求规范、简洁,语言通俗易懂。
《财政与金融(第四版)》图书目录:
**章财政概论
**节财政的概念发展
一、财政的一般概念
二、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三、财政的公共性
第二节财政的本质
一、从财政现象人手考察财政的本质
二、财政本质特征的两个层次
三、财政本质的一般特征
四、财政本质的社会特征
第三节财政的职能和作用
一、财政职能和作用的关系
二、社会主义财政的职能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财政的作用
第四节中国社会主义财政体系
一、**预算
二、预算外资金
三、**信用

第二章财政支出
**节公共产品与财政支出
一、公共产品及其特征
二、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条件
三、公共产品与财政支出范围
第二节财政支出的分类与结构
一、财政支出的分类
二、财政支出的结构
第三节财政支出原则
一、效率原则
二、公平原则
三、量人为出与量出为人原则
第四节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量度标准
二、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分析
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的因素
四、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的控制

第三章购买支出
**节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一、行政管理和国防的属性
二、行政管理支出的内容及其控制
三、国防支出的内容及其管理
第二节科学、文教、卫生支出
一、科教文卫的属性
二、科学技术支出及其**
三、教育事业支出及其**
四、文卫事业支f{J及其**
五、科教文卫支出的管理
第三节发展农业支出
一、农业经济的特殊属性
二、政府发展农业支出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基础产业支出
一、基础产业及其特点
二、基础产业的属性及支出**
三、基础产业投资的管理

第四章转移支出
**节社会保障的含义与特点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三、社会保障的特点
四、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五、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
六、社会保险资金筹集模式
第二节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构想
第三、节财政补贴
一、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基本内窬
二、财政补贴的功能和必要性
三、财政补贴的改革

第五章财政收入
**节筹集财政收入的原则
一、发展经济,广开财源
二、兼顾**、生产单位、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三、效率与公平,合理负担
四、内部积累为主,利用外资为辅
第二节财政收入来源构成
一、财政收人的社会产品价值构成
二、财政收入的国民经济构成
三、财政收入的社会经济所有制构成
第三节财政收入形式
一、财政收入形式的选择
二、财政收入形式的分类
第四节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一、财政收入规模受制约的因素
二、财政收入占国民(内)生产总值的规模界限

第六章税收
**节税收理论基础
一、税收的特征和性质
二、社会主义税收存在的条件
三、社会主义税收职能
四、税收的经济效应
五、税收原则
六、税收负担
七、税负转嫁与归宿
第二节税收制度
一、税收制度及模式
二、税制构成要素
三、税收分类
第三节流转额课税
一、增值税
二、消费税
三、营业税
四、关税
第四节收益额课税
一、收益额课税的特点和作用
二、现行收益额课税的税种
第五节其他税种课税
一、资源税类
二、财产税类
三、行为税类

第七章国际税收
**节国际税收的起源和发展
一、什么是国际税收
二、国际税收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国际税收关系的内容
一、税收管辖权及其类型
二、国际税收涉及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
三、跨国关联企业征税
第三节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免除
一、国际重复征税
二、国际重复征税的原因
三、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
第四节国际避税和反避税
一、国际逃税
二、国际避税
三、反国际避税、逃税的措施
第五节国际税收协定
一、国际税收协定的必要性
二、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内容
三、签订国际税收协定遵循的原则
四、国际税收协定签订的程序

第八章非税收入
**节国有资产收入
一、国有资产收入的含义
二、国有企业的分类
三、国有企业与财政分配关系
四、财政参与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的制度
五、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第二节国有资源收入
一、国有资源的含义
第九章 国债
第十章 **预算
第十一章 金融概
第十二章 货币和货币流通
第十三章 **银行
第十四章 商业银行
第十五章 政策性银行
第十六章 中国的非现金结算
第十七章 国际金融
第十八章 保险
第十九章 金融市场
第二十章 财政金融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
《财政与金融(第四版)》文章节选:
六、税收负担税收负担简称税负,一般而言是指由于**征税而给纳税人带来的利益损失或经济利益转移。它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产品、国民收入在**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数量关系和纳税人或征税对象承受税收的量度状况。税收负担作为税收分配范畴的核心问题,是研究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向和起点,是**研究制定和调整税收政策的主要依据。适度的税收负担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税收负担水平的确定,既要考虑**财政需要财政资金的数量,又要考察经济发展和纳税人可以承受的税收负担能力。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有四: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这是首要的制约因素。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人均收入较少,可供**集中使用的国民收入也较少,税负水平只能很低。只有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人均收入较多的情况下,税负才能达到较高水平。②**职能范围。税收是以**为主体的分配,**职能与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必然影响总体税负的高低。一般而论,政府职能与提供公共产品较为广泛,税收承担筹集资金、调节经济任务较重的**,国民收人税收负担率就要高一些;反之则较低。③经济体制。由于不同**或同一个**的不同时期**财政税收干预经济的广度和深度存在着差异,企业单位财权财力的大小也不相同,因而影响国民收入税收率的水平。④财政收入结构。如有的**依靠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有的**过多地依赖债务收入等,在这些**的税收负担率则表现出不会很高。
(一)税收负担分类分析考察税收负担可以有不同的分类:(1)税负是否可以转移来考察,可以分为直接负担与间接负担。直接负担是纳税人直接缴于国库,全由自己承担,即纳税人与负税人一致。间接负担就是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负税人是间接负担者。这有两种情况:一是纳税人缴税于国库后,通过转嫁等方式*终将税收负担的一部分乃至全部转由他人负担;二是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不是因自己缴了税,而是他人缴纳税后,通过各种方式转移而来的税收负担,这在流转税中的消费税表现得明白一些。(2)税负可分为名义负担和实际负担。名义负担是指纳税人按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的税款额所形成的税收负担。实际负担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款额所形成的税收负担。由于存在减免税、税基扣除等优惠以及管理的原因,纳税人的实际负担率一般低于名义负担率。(3)税负包括表象负担与实质负担。表象负担是经济单位及个人的收入因纳税而减少,可以用实物量或货币量确切
…… 财政是**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重要工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财政与金融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适应2l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满足高等教育经济类专业教学和广大经济工作者学习财政金融理论,提高运用、驾驭财政金融工具能力的需要,根据我国经济改革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对2002年出版的《财政与金融》(第三版)教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改和更新。
这本教材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当代财政金融理论、中国现行财政金融业务和财政金融法规为依据,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并在吸收国内外*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反映和阐述了财政、金融两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必要的基本技能。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内容新颖实用,分析力求规范、简洁,语言通俗易懂。
本教材由刘邦驰、王国清任主编,负责基本框架的整体设计。各章编写分工是:
王国清(教授,博士生导师)**章,第七章,第九章
汪孝德(教授)、周克清(副教授、博士)第二章,第三章
叶子荣(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四章
汪叔九(教授)第五章,第六章
周小林(教授、博士)第八章,第十六章
程谦(教授)第十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
刘邦驰(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耿虹(副教授,博士)第十三章
管圣义(博士)第十四章
武振荣(副教授)第十五章,第十九章
廖常勇(副教授、博士)第二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