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37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1 0 3 9 17 57 2062
本店铺共有 4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商品问题
3
75%
发货问题
1
25%
已解决
4
100%
店主称呼:东苑书店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986284335    地址:湖北省 武汉市 洪山区 珞狮路205号武汉理工大学东院
促销广告:需要书的各位亲请直接下单,我们会很快安排发货的。QQ1796600159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亲,本店图书利润都很低,不接受退货,所以买家请仔细确认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书。发货前我们会仔细检查,不会缺页、少页、白页、倒页,保证不影响使用。需要的话直接拍下等我们确认就是。(所有书都无光盘学习卡等)
店铺介绍
本店经营:考研 考博 考研专业课教材 教辅 公务员 司法考试 计算机类 注册会计师(CPA)四六级 剑桥商务英语(BEC)报关员 MBA MPA MPAcc 托业 雅思 托福 GRE GMAT 会计从业 初中级会计 证券从业 银行从业 日语 法语 韩语 德语 俄语 西班牙语 文艺小说等全国各大出版社丛书……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樊崇义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证据法学(第二版)
出版日期:2003年02月
ISBN:9787503632891 [十位:7503632895]
页数:322      
定价:¥19.00
店铺售价:¥5.70 (为您节省:¥13.3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986284335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证据法学(第二版)》内容提要:
证据是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的核心和基础,更是实现司法公正、乃至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石之一。因此,当前我国兴起的司法培训,以及法学教育,都把《证据法学》作为必须课。为适应公、检、法机关和律师学习培训的需要,为了适应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证据法学》
该书以科学性、正确性为原则,力求简明、扼要,并解决实务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了努力,渴望对公安司法干警和法学教育各个层次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证据法学》自2001年**次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两年之内已经重印。近三年来**的证据立法也在紧张进行,*高人民法院又相断出台了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司法解释。就司法工作而言,有关证据的运用,随着民主与法治的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培育和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基于变化的客观情况,对《证据法学》进行了修订。
《证据法学(第二版)》图书目录:
**章 绪论
**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一、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
二、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力
三、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
四、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
五、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
六、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的经验及其规律
第二节 证据法学的体系
一、英美法系**证据法学体系
二、大陆法系**证据法学体系示例
三、新中国证据法学体系示例
四、本书的编写体系安排
第三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
一、融合研究的方法
二、系统研究的方法
三、比较研究的方法
四、实证研究的方法
五、分析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节 神示证据制度
一、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
二、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原因
三、神示证据制度的内容
四、对神示证据制度的评价
第二节 法定证据制度
一、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和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
三、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
第三节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一、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概念和产生
二、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理论和立法
三、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评价
第四节 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我国古代证据法律制度
二、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证据法律制度
三、新中国的证据法律制度
第三章 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节 证据的概念
一、证据与诉讼证据
二、与证据概念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节 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
一、证据的客观性
二、证据的关联性
三、证据的合法性
第三节 证据的意义
一、证据是诉讼的基础和核心
二、证据是对公众进行法制教育的工具
第四章 证据的种类
**节 物证
一、物证的概念
二、物证证明力的特点
三、物证的意义
四、物证的收集及保管
……
第五章 证据的分类
第六章 证据收集和**
第七章 证明概述
第八章 证明对象
第九章 证明责任
第十章 证明标准
第十一章 证据的审查判断
第十二章 推定和司法认知
第十三章 证据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