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41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0 2 0 7 15 600
本店铺共有 2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发货问题
2
100%
已解决
2
100%
店主称呼:七年河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407159062    地址:湖北省 武汉市 洪山区 工大路电器厂宿舍楼2单元302室
促销广告:有需要直接QQ或者旺旺联系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小店与淘宝、实体店同步销售的,有需要的亲们请提前联系好了再拍,以免出现拍下了没有货发的情况,谢谢,。小店的书多半为二手书,需要新书的亲们也请提前联系!
店铺介绍
本店铺经营大学教材,辅导 及各类考试用书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李芒 金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育技术学导论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301155677 [十位:7301155670]
页数:220      
定价:¥26.00
店铺售价:¥10.40 (为您节省:¥15.60
店铺库存:4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407159062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教育技术学导论》内容提要:
教育技术学是“实践”之学。应该充分认识和理解教育技术学与教学实践具有本质性的联系,它距离人类的教学实践活动*近。如前所述的技术和方法,与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方法就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特殊的实践活动。教育技术学应该运用实践性的研究方法,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使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内在联系达到和谐统一。可以说,将“形而上”的理论引导与“形而下”的实验研究相结合,是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发展研究的基本范式——“理性+实验”。在研究过程中,如何解决好两者的关系历来是一道难题,关键是应该有效地解决“两张皮”的问题,应该强调理论和实践的“上下贯通、内在联系”。由此可见,教育技术学又表现出试图解决怎么做的特征,它是研究和提高教学者教学执行力的学科。
目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领域,还不曾出现那么几本经典的学科必读书,这些书籍应该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传世之作。考察其他比较成熟的学科,总是会有几本学习这门学问就必须认真阅读的经典,例如,北京大学教授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就是一部这样的传世著作。与其他学科相比,教育技术学确实是比较年轻。对我们这些从事教育技术学研究和实践的人员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卧薪尝胆、发
《教育技术学导论》图书目录:
**篇 教育技术是什么
**章 技术与教育技术
**节 从技术的本质认识教育技术
第二节 主体技术与客体技术
第三节 教育技术是主体技术
第二章 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
**节 教育技术的定义
第二节 教育技术的范畴与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框架
第三章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与专业建设
**节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
第二节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取向
第三节 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要求
第四节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结构总体框架
第五节 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建设
第二篇 教育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第四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节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第二节 教育技术学的形成
第五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节 电化教育的出现与发展
第二节 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
第三篇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理论
第六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节 学习理论
第二节 教学理论
第三节 传播理论
第四节 系统科学理论
第七章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
**节 教育技术学的媒体理论
第二节 教育技术学的教学设计理论
第四篇 教育技术学实践领域与研究方法
第八章 教育技术学实践领域
**节 教育信息化建设
第二节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与学
第三节 现代远程教育
第四节 教育技术新领域
第九章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节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
第二节 教育技术领域中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
第三节 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简介
参考文献
《教育技术学导论》文章节选:
**篇 教育技术是什么
**章 技术与教育技术
第二节 主体技术与客体技术
通过对技术本质的认识,从技术目的性的视角出发,我们发现以往人们谈及的技术,大都是“客体技术”,总是从“生产产品”或“产出实在物”的概念出发。这种客体技术就是通过制造工具、使用工具来改造自然客体的技术。这种被制造和使用的工具本身也是客体,人们可以使用工具生产某种产品,如汽车、飞机、轮船等。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在古希腊神话中,有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和机械技术送给人类的故事。这些神话传说都反映了人类使用客体技术的历史状况。显然这些技术是解决物质问题的,这种“客体技术”的概念往往会限制人们全面地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在现实中,还存在着另一种技术,可以称其为“主体技术”,它不是用来制造客体化工具,也不是用来改造客体的,而是用于改变人的。它是改造人自身的技术。广义上说,这里的“主体技术”的功能可以改变人的精神和肉体,克隆人的技术就是典型的制造人类肉体的主体技术。但在目前阶段,制造和改变人类肉体或细胞的技术对学习的影响还不显著,因此我们在此使用的“主体技术”是狭义的概念,它是指能够改变人精神方面的技术,或是指一切可以改变人的发展轨迹的技术,具体是指可以改变人的思想、知识、道德和能力等方面的技术。这种技术是帮助人发展的,它的作用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按照前面对技术本质的理解,主体技术主要指如何改变人的思想、知识和道德的技术,主要包括策略、方法、模式、设计等技术,也包括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改变人的方法和策略。主体技术可以分为直接主体技术和间接主体技术。用于提高教师的办公效率的技术为间接主体技术,直接用于师生教学活动之中的技术可称为直接主体技术。按照“主体技术”的分析框架来看,主观性要素可以归为精神技术,这些技术是使用工具的技术,也称为操作技术,还有一类存在于主体内部的智能化技术。客观性要素可以认为是物质要素,它们是将人类的大智慧固化或物化到物质上的工具。如果将改变人的技术当做制造工具的技术和改造客体的技术来理解,就会抹杀主体技术与客体技术的区别和界限。混淆主体技术与客体技术的对象,势必会将目光集中到物上,而忽视人的存在,也就是忽视了鲜活生命和人类独有的思想、精神的存在,那么,主体技术自身的对象和目标就无法完成。认识和研究精神现象或生命现象就应该重视适合于精神和生命现象的理念和价值取向,不应使用工具理性去理解主体技术,应该以价值理性或目的理性为出发点看待主体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