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9787115185396
[十位:7115185395]
页数:235
定价:¥35.00
店铺售价:¥11.90
(为您节省:¥23.10)
店铺库存:1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7335588169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7 15:20:13]
王**
北京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7 14:13:19]
孔**
天津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好评!
[2025-01-17 13:52:51]
刘**
重庆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6 15:54:28]
蒋*
重庆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6 15:16:45]
曾**
广州市
《人人都爱经济学》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极为通俗易懂而又不失准确深刻的经济学读物。
全书分3个部分,共20章,涵盖了整个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部分讲述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即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特有的思维模式。第二部分阐述微观经济学理论,主要内容是消费者理论、厂商理论,以及市场结构理论。第三部分为本书**部分,着力论述宏观经济学方面的问题,包括短期和长期的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政策、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
本书深入浅出,摒弃了经济学这门“沉闷的科学”惯有的复杂公式与枯燥模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经济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使读者在快乐与享受中迅速了解经济学的原貌。
本书适合所有想了解经济学、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人人都爱经济学》图书目录:
第1章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第2章 经济学如何看世界
第3章 经济学的基石:经济人假设
第4章 经济学的新方法:博弈论
第5章 供给和需求
第6章 消费者理论
第7章 厂商理论
第8章 竞争和垄断
第9章 垄断竞争和寡头
第10章 国内生产总值:GDP
第11章 总需求:经济繁荣的根本
第12章 财政、税收与财政政策
第13章 货币和银行
第14章 **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15章 失业
第16章 通货膨胀
第17章 经济增长
第18章 国际贸易和比较优势
第19章 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
第20章 汇率和国际货币体系
附录1 经济学的100个关键词
附录2 经济学经典著作
后记
《人人都爱经济学》文章节选:
第1章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如果问,中国*近30年来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很多人会回答说,因为科学技术进步。
确实,在这期间,我们取得了若干技术上的进步;可是仔细想想,在这30年,科学上的进展似乎没有。科学是原理性的、形而上的东西,比如相对论、元素周期律、二进制,也包括经济学原理等;而技术说到底只是科学的应用,比如小麦的品种改良、石油开采的新手段等。
不错,中国人正在使用着大量高科技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互联网等等,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我们的发明。实际上,这30年来我们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发明。我们原创成分*多的发明差不多都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两弹一星都是那个时候搞出来的,当时西方封锁中国,信息闭塞,没有办法不自己解决问题。
中国30年来的巨大进步,不能说跟科学技术进步毫无关系,但是,关系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么大。那么我们能取得进步,*主要的靠的是什么呢?很简单:改革和开放。
改革,就是用市场取代原来的计划。如今,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是中国*富裕、*有活力的地区,这是市场效率高于计划的生动反映。开放,就是打开**,跟全世界做生意。比如,我们目前还不能制造大型客机,可是很多人却坐上了大飞机。飞机是怎么来的呢?用牛仔裤换来的——我们出口一亿条牛仔裤,就可以换回来一架波音飞机。这是很划算的买卖,因为我们用一亿条牛仔裤的成本,制造不出来一架波音那样的飞机;同时,美国人也觉得合适,它用生产一架波音的成本更生产不了一亿条牛仔裤。用牛仔裤换飞机,就是开放。
改革开放的思想,比任何技术发明或者改进,都更能提高人民的福祉,而且更快、更明显。如果等着坐自己造的大型客机,至少现在我们还不能坐上像波音那样的飞机。
而改革开放只是经济学的ABC。如果经济学能早一点普及,我们的改革开放或许会搞得更早、更好。
经济学,无疑是当今的显学,甚至有“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说法,意思是经济学研究涉足的范围超过了经济问题本身,而侵占了其他学科的领地。
在大学里,经济类专业是*热门的,非高分者不能进。如果大学期间没有机会读经济学,研究生阶段再也不能错过,于是跨专业考经济学研究生成为大学的一道风景。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满眼尽是财经新闻、股票行情;经济学家们经常被邀为政府的座上宾,对**经济政策出谋划策,指点江山。
生活在当下,如果不懂一点经济学,不知道需求、供给、GDP、CPI、股票指数、个人所得税,你就会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世外,简直是寸步难行。
那么,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呢?
经济学的历史很短,只有200多年。1776年,一位叫亚当•斯密(1723—1790)的英国人写了一本书,叫《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就是俗称的《国富论》,这本书是公认的**本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亚当•斯密也就成了“经济学之父”。此后,经济学登堂人室,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历久不衰,甚至被称为所有社会科学的“皇后”。
经济学成为显学,自然不是没有缘由的。说到底,是因为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基本、*重大的问题,也就是:人类怎样才能更快乐,更幸福!
人活着就有欲望,欲望的意思就是“想要”,比如饿了想要吃饭,渴了想要喝水,想有**的感觉,想与人交往,想被人尊敬,还想要干出点名堂来等,这些都是欲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对人类欲望的经典诠释。
欲望的*显著特征是无穷大,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没有止境,除非生命结束。
明朝有个叫朱载堉的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也是个大学问家。他写了一首词,说的就是人的欲望的这种特点。词中道: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门前无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到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还嫌低。
这首词把人欲望无穷的特征刻画得非常形象生动。想想,也确实是这样。
也许有人说,我的欲望就不是无止境的,只要住上别墅、开上宝马车,此生就足矣。那我们可以马上就给他别墅、宝马,他会不会就此打住,不再有新的欲望产生了呢?肯定不会,他会立即生出新的、更大的欲望来,比如他还要娶个绝色美女等等。
欲望太大了,必然就不能全部得到满足。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的状态,就叫“痛苦”。所以,有了欲望,就要想办法满足,否则就会陷入痛苦之中。
要满足欲望就得有满足的手段,经济学把满足人的欲望的手段,叫“资源”。
资源的特点跟欲望相反,跟人的无穷的欲望比起来,资源总是显得不够,经济学家把资源的这个特点叫作“稀缺”。
每个人都面临稀缺问题。穷人自然有稀缺问题,穷人的钱就是稀缺的。富人,**富豪们,是不是就没有稀缺问题了呢?同样有。比如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是2008年《福布斯》公布的世界上*有钱的两个人,但是他们也有稀缺问题。跟咱们普通人一样,他们也想活得更长久,所以,对他们来说,时间这个资源就是稀缺的。
当你去吃自助餐的时候,你总想把钱吃回来,要不就认为吃亏了,此时,你的胃的容量就是稀缺的,你总嫌自己的胃太小。
每个人都面临稀缺问题,每个社会也都面临稀缺问题,不管是穷国还是富国。美国是*富裕的**,难道美国人就不想更**、更强大了吗?当然不是。所以,稀缺是普遍的。
如果是这样,问题就出来了:欲望人人有,每个社会都有,还无穷大;而资源是稀缺的,满足欲望的手段没有那么多,所以,痛苦是必然的。
但是人生的目的是快乐,社会的目标也是所有个人都快乐,它们是痛苦的反面。所以,必须解决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矛盾,让痛苦少一点,快乐多一些。
在过去的时代,解决人类的欲望无穷与资源稀缺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压抑人的欲望,让欲望和资源相接近,比如各种宗教在本质上都有这个作用。而现代社会,解决这个困境的办法,却是发展生产,缓解稀缺。
但是毕竟欲望太大,而资源又总是那么稀缺,它永远比欲望要求的少,即使再怎么发展生产,也并不是所有欲望都能得到满足,而只能满足一部分。那人类就要决定:让哪些欲望得到满足,哪些欲望不得到满足,至少是暂时不能满足。
既然满足欲望靠生产,那么生产什么,就意味着让什么欲望得到满足。比如生产粮食,就是为了让吃的欲望得到满足。
因为资源稀缺,不可能什么都生产,所以,生产一种东西,就意味着放弃另外的东西。一亩地,种了玉米,就不能同时再种水稻,因此,需要仔细考虑究竟选择生产什么,满足什么欲望,在经济学上,这叫“生产什么”。
生产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经营快递的公司,可以用飞机,也可以用汽车送递快件。但是除了联邦快递等几家大公司外,一般都是用汽车送。因为联邦快递名气大、信誉高、收费更高,用飞机送也可以赚钱。但是大量的小快递公司,只能用汽车,因为小快递公司很多,竞争很激烈,主要靠收费低来维持经营,如果用飞机送,只能是亏损倒闭。还有那些送外卖的,几乎都用自行车,尽管汽车可能更快,但是那样成本太高,没法赚钱。对企业来说,赚钱才是硬道理。这个说明,用什么方式生产是很重要的,需要仔细考量,做出抉择,经济学家把这叫“如何生产”。
东西生产出来以后,就该让它去满足人的欲望了。但是怎么把东西分到每个人手里呢?要靠规则。规则怎么定?是谁出价高就给谁,类似于拍卖,还是谁权力大就给谁?还是根据其他标准?这些都是规则。
不同的规则对人们的影响和造成的后果是很不一样的,社会要想和谐,就必须采取更妥当的办法,采用更合理的规则,所以,对于如何分配,人类也得做出选择,这叫“为谁生产”。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合起来,就是经济学**的“资源配置”问题。
资源配置直接来源于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永恒矛盾,所以资源配置非常重要,而且永远都存在如何更好配置的问题。
经济学就是关于资源如何配置的学问。配置,就是放;资源配置,就是把资源放到哪里去。
资源配置的目标是有效率。经济学上的效率和生活中的效率是两个概念。经济学效率的含义是一种*好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如果想让某个社会成员变得更好,就只能让其他某个成员的状况变得比现在差。换句话说,如果不让某个人变差,就不能让任何人变好。想想,还有比这个状态更好的吗?这个状态,很像“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果在不使任何人变差的情况下,还能让某个人变好,那么这个状态,就不是*好的,还有改进的余地。只有达到有效的状态,才是*好的。
经济学的效率,有一个专门的概念叫“帕雷托效率”。帕雷托是一位意大利的经济学家,他*先提出了这个效率概念,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
迄今为止,人类找到了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一个是计划,一个是市场。主要用计划方法配置资源的经济叫计划经济;主要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叫市场经济。
计划方式,就是计划部门的人说了算,只有他们有权决定资源怎么配置,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是计划事先规定好了的。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不能各行其是。
问题是,计划部门的人即使再聪明,也不能了解所有人的欲望,不能了解所有企业的状况;计划部门的人再多,也不过就是几百人、几千人而已。因此,计划部门根本没有能力处理一个庞大经济体的全部生产和消费活动,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所导致的无效率和失败是必然的。
说到底,计划经济是一种由个别人说了算的经济,是一个公众不能自主决定自己事务的经济。
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手段是市场,说得更直接点,就是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买什么、买多少,由消费者根据市场价格和自己的收入和偏好决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要看生产什么更赚钱。说得通俗点,市场经济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经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
30年前(1978年),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
为什么要改革?就是因为虽然计划经济在开始的时候也曾经创造了奇迹,但是它固有的弊端*终使它归于失败。完全的计划经济既不公平,又缺乏效率。
在有些**,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挨饿经常发生,人民生活困顿,**生机全无。
奇怪的是,计划部门的人都很聪明,是一个社会的精英,也都想把经济搞好,而且自认为有能力搞好,但是愿望终究只是愿望,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诗人赫尔德林说,总是使人间变成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使其变成天堂!世界就是如此奇妙。
中国30年的市场经济实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好的证明。
那么,为什么我们以及很多的**过去都实行计划经济,而另外更多的**却选择了市场经济呢?除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之外,归根到底,是因为不同**的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不一样。有人认为有意识的管理、管制、计划更好,集体的力量更强大,应该由集体来决定资源如何配置,也就是由计划当局来规定人们如何行动。有人的认识却相反,他们觉得个人自发的力量更强大,应该由个人来决定自己的事情,而后者正是经济学的传统。
这也说明,经济学很重要。
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人民从贫困的泥淖中走出来,正在享有****的生活福祉。笔记本电脑、ipod、互联网、出国留学、外国大片等都是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结果。
由于看世界的方式不一样,导致不同的经济学,不同的经济学导致不同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造成不同的经济后果,何止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经济学值得了解,还因为经济学很深刻,能够让人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人生、认识世界。
经济学可以帮助你澄清你从小就有的似是而非和难解之谜。比如为什么物以稀为贵?粮食是农民打出来的吗?利息就意味着剥削吗?浪费是否就是可耻的?虚荣**就那么不好吗?为什么美国不生产电视,日本不生产药?
经济学理论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微观经济学,一个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微观的行为,也就是一个消费者、一个厂商、一个市场是如何行为的;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则是一个**甚至全世界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如果出了问题怎么办。
经济学不但伟大,而且有趣,读过本书,你就能体会。
好了,开篇先说这么多。
第2章 经济学如何看世界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是人的行为。可是经济学常常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这使得经济学对世界的解释更**,对于指导人类实践也更有效。
物以稀为贵,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可是为什么物稀了就贵?毕竟,东西**的时候跟富余的时候,就表面,也就是物理性质来说,是一样的。到底怎么回事?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原理,从人的心理出发,把其中的道理解释得透彻如水。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首先说这句话的,是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当你也这样说的时候,你可能误会了它本来的含义。它的本义是说,人家花钱请你吃饭,你没有买单,可是你是有代价的。因为你吃这顿饭的时间,可以用于做其他事情,这些事情,对你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你把时间用于白吃这顿饭,就失去了这些本来能有的价值。
这就是机会考虑。它提示我们,做事的真正成本,不是为做一件事已经付出的多少,而是为做它所必须放弃的那些东西。当你面临两难选择的时候,你应该想想哪种选择所放弃的更多,两难也就不难了。
我们知道事情处于暂时平衡或者相对静止的状态时才有意义。比如价格就是这样。这个状态就是均衡。均衡是各方利益都得到关照以后的结果,均衡的达成也是通过边际调整达到的。
……
《人人都爱经济学》编辑推荐与评论:
在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王福重先生的这部书稿之后,我*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向广大读者大声地加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但不失深刻和准确;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涵和形式,目前大多还是来自国外经济学的东西,由于同中国历史掌故和现实生活场景的自然融合,使当今中国读者对之容易理解和十分亲近;也许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述说经济学的种种奥妙之时,力戒空洞抽象的议论和说教,通篇都渗透着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刻理解和热诚拥护。经济学本来就是经世济用之学,经作者对经济学一般原理如此加工再创作,更突显其认识价值和实践意义。没有对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实践的深思熟虑,没有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没有致力于劳神费力的科学普及的志向,要成就这一份科学成果是不可能的。
——晏智杰: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学院前院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
我与王福重博士先后同在**财经大学和北京大学从事经济金融研究,福重兄性情中人,辨才冠绝同侪,治学亦在严谨中独辟蹊径,令我受益良多;他博士后出站后在高校任教,广受学生欢迎。我相信福重兄的新著对于读者加深对经济学、现实经济问题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 ,都会有积极帮助。
——巴曙松: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发展研究**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
在我们这个时代,无论是理财、投资还是规划自己的事业,懂得基本的经济学常识都是大有裨益的。但经济学深奥的原理、枯燥的模型与复杂的公式,常常让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我的好朋友王福重先生针对普通人群,写了这本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的书。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经济学原本是如此的贴近生活又如此的有趣味。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让你在快乐和享受中,迅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全貌。
——时寒冰:中国财经传媒人联盟特约观察员,凤凰卫视•凤凰博报特约顾问,南京大学客座教授,《上海证券报》评论主编 为什么物以稀为贵?粮食是农民打出来的吗?利息就意味着剥削?浪费是否就是可耻的?虚荣**就那么不好吗?为什么美国不生产电视,日本不生产药?
经济学不但伟大,而且有趣,读过本书,你就能体会。
书中论述深入浅出,摒弃了经济学这门“沉闷的科学”惯有的复杂公式与枯燥模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经济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使读者在快乐与享受中迅速了解了经济学的基本原貌。
《人人都爱经济学》作者介绍:
王福重,1965年生,经济学家,1998年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2001年,在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研究工作。现在北京高校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国际经济学和公共财政。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译著十余部。书斋笔耕之余,特别关注经济社会现象,担任《上海证券报》、《国企》等多家媒体的专栏主笔,香港凤凰卫视特约评论嘉宾,其评论风格清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是中国世界经济学学会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