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69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6 1 2 1 5 15 2416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李老师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7335588169    地址:重庆 重庆市 北碚区 重庆市 北碚区天生路2号 西南大学 北碚校区
促销广告:买书,就上特惠教材旧书店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温馨提醒:
春节放假通知:1月24日14:00——2月2日春节放假期间,只接单不发货,亲可以正常下单,所有订单停止发货,于2月3日正月初六恢复正常发货,按照下单时间顺序陆续发出,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本店销售的图书均为正版二手图书,品相八成新左右 ,无破损无缺页,内页会有不同程度的笔记划线,介意者慎买!合作快递韵达,邮政,圆通等多仓发货。付款后正常三天内发货,收到书有任何问题均可联系在线客服给您满意处理。 祝您学业有成 购物愉快!

(另由于是旧书,随书附带的光盘等资料不保证会有哦!)

PS:订单已发货,由于买家原因:买错,不需要,其他,都需要承担发货快递费用,申请金额为书费,减去运费, 书籍拒收回来,收到后同意退款亲,因为我们发货也是需要给快递公司快递费用的,谁的责任谁承担!!!!
店铺介绍
温馨提醒:

本店销售的图书均为正版二手图书,品相八成新左右 ,无破损无缺页,内页会有不同程度的笔记划线,介意者慎买!合作快递韵达,邮政,圆通等多仓发货。付款后正常三天内发货,收到书有任何问题均可联系在线客服给您满意处理。 祝您学业有成 购物愉快!

(另由于是旧书,随书附带的光盘等资料不保证会有哦!)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艾少群 吴振东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立体构成(空间形态构成)
出版日期:2011年06月
ISBN:9787302245841 [十位:7302245843]
页数:235      
定价:¥46.00
店铺售价:¥5.00 (为您节省:¥41.0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7335588169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立体构成(空间形态构成)》内容提要:
《立体构成(空间形态构成)》是根据作者多年的设计理念与教学实践而写的,力图应用数字化的创作方式改革立体构成的教学,强调构成基础原理与设计实践的有机融合,进行大量的模拟项目实用性训练,使构成原理更具实效性和实用性。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训练造型中灯光、材质、肌理、氛围等手工难以完成的要素练习,给予读者*直观、*新颖的设计感受。通过大量精致的图片展示构成原理和提炼实践能力,挖掘读者潜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书中大部分图片为作者手工制作或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作品。
《立体构成(空间形态构成)》不仅可以作为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如动画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设计人员和喜欢立体设计朋友的参考用书。同时,还能作为在日常生活各个领域进行立体设计的实践指导书。
《立体构成(空间形态构成)》图书目录:
第1章 空间形态构成概论
1.1 设计与构成
1.2 形态与空间
1.3 教学目的和学习要素
1.4 空间形态构成的广泛应用
1.4.1 空间形态构成与建筑设计
1.4.2 空间形态构成与产品设计
1.4.3 空间形态构成与展示设计
1.4.4 空间形态构成与包装设计
1.4.5 空间形态构成与服装设计

第2章 形态的基础训练
2.1 认识形态
2.1.1 形态与造型
2.1.2 形态的分类
2.2 基础造型设计
2.2.1 层面造型
2.2.2 板式造型
2.2.3 柱式造型
2.2.4 几何造型

第3章 形态的创造训练
3.1 形态的要素
3.1.1 师法自然
3.1.2 感受材料
3.1.3 材质肌理
3.1.4 形态光影
3.1.5 形态色彩
3.1.6 形态量感
3.2 形态设计的手法
3.2.1 镂空
3.2.2 编织
3.2.3 变形
3.2.4 解构
3.2.5 组合
3.2.6 仿生
3.2.7 装饰
3.2.8 错视
3.3 形态设计的法则
3.3.1 对比与调和
3.3.2 节奏与韵律
3.3.3 对称与均衡
3.3.4 比例与尺度

第4章 向大师学习
4.1 哈迪德与动态构成
4.1.1 灵动的瞬间形态
4.1.2 消解的建筑界面
4.1.3 流动的透明空间
4.2 贝聿铭与几何构成
4.2.1 理性的几何化造型
4.2.2 交融而协调的构成
4.3 装置艺术与构成

第5章 空间形态的创意表达
5.1 创意思维的训练
5.1.1 联想思维法——培养思维的拓展性
5.1.2 发散思维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5.1.3 收敛思维法——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5.1.4 逆向思维法——培养思维的**性
5.2 创意表达的过程
5.2.1 寻找灵感——设计创意的动力
5.2.2 空间形态——设计创意的媒介
5.2.3 心理意境——设计创意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