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3年06月
ISBN:9787030377128
[十位:7030377125]
页数:303
定价:¥44.00
店铺售价:¥7.10
(为您节省:¥36.90)
店铺库存:1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7335588169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04 15:00:23]
小**
郑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04 14:59:25]
方*
赣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04 14:30:23]
刘*
深圳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04 14:20:27]
韩**
郑州市
-
100分
满分
书挺新的,也没有太多污渍
[2025-01-03 12:32:00]
毛**
淮南市
《无机化学》内容提要:
《无机化学》是科学出版社组织出版的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之一。
《无机化学》包括无机化学的基础理论(1~8章)和元素化学(9~12章)两大部分。基础理论部分包括气体和稀溶液、化学热力学初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四大平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和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和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学部分包括非金属元素选述、主族金属元素选述、过渡元素选述、ds区元素。每章中附有思考题和应用题。
《无机化学》可供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化工、生物、医药卫生、环境科学、食品科学、材料科学等专业的无机化学课堂教学使用,也可作为辅助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无机化学_史苏华,吕亚臻,杨金田,张建会_科学出版社_
《无机化学》图书目录:
前言
如何学好无机化学
符号表
第1章 气体和稀溶液
1.1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1.1 理想气体模型
1.1.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2 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1.2.1 分体积定律与摩尔分数
1.2.2 道尔顿分压定律
1.2.3 分体积、分压与组成的关系
1.3 溶液
1.3.1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3.2 稀溶液的依数性
思考题
应用题
第2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
2.1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2.1.1 体系和环境
2.1.2 状态和状态函数
2.1.3 过程和途径
2.1.4 热和体积功
2.1.5 热力学能
2.1.6 相和界面
2.1.7 热力学标准态
2.2 热力学**定律
2.3 热化学
2.3.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3.2 热化学方程式
2.3.3 反应热的求算
2.4 化学反应的方向
2.4.1 焓变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2.4.2 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2.4.3 吉布斯自由能
思考题
应用题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
3.1 化学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
3.1.1 反应速率的定义
3.1.2 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
3.1.3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3.1.4 反应级数和反应速率常数
3.2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2.1 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3.2.2 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分子数
3.3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3.1 范特霍夫规则
3.3.2 阿伦尼乌斯方程
3.3.3 活化能
3.4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3.4.1 碰撞理论
3.4.2 过渡态理论
3.4.3 反应的活化能与反应热效应的关系
3.5 催化反应简介
思考题
应用题
第4章 化学平衡
4.1 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
4.2 平衡常数
4.2.1 实验平衡常数
4.2.2 标准平衡常数
4.3 化学平衡的移动
4.3.1 平衡移动的概念
4.3.2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3.3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3.4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4 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4.4.1 酸碱平衡
4.4.2 沉淀溶解平衡
4.4.3 配合解离平衡
思考题
应用题
第5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5.1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5.1.1 微观粒子(电子)的运动特征
5.1.2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5.2 多电子原子结构
5.2.1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5.2.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5.3 元素周期表
5.3.1 元素的周期
5.3.2 元素的族
5.3.3 元素的分区
5.4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5.4.1 原子半径
5.4.2 电离能
5.4.3 电子亲和能
5.4.4 电负性
思考题
应用题
第6章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6.1 离子键理论
6.1.1 离子键的形成与特征
6.1.2 离子的特征
6.2 共价键理论
6.2.1 路易斯理论
6.2.2 价键理论
6.2.3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6.2.4 杂化轨道理论
6.3 金属键理论
6.3.1 自由电子理论
6.3.2 能带理论
6.4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6.4.1 分子的极性
6.4.2 分子间作用力
6.4.3 氢键
6.5 晶体结构
6.5.1 晶体的宏观特征
6.5.2 晶体的常见类型
思考题
应用题
第7章 配位化合物
7.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7.1.1 配合物的定义和组成
7.1.2 配合物的分类
7.1.3 配合物的命名
7.1.4 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7.2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7.2.1 配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7.2.2 **离子轨道杂化的类型
7.2.3 价键理论的应用
7.3 配合物的稳定性
7.3.1 软硬酸碱理论
7.3.2 配合物的稳定性
7.4 配合物的应用
7.4.1 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7.4.2 在工业生产的应用
7.4.3 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7.4.4 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思考题
应用题
第8章 氧化还原反应
8.1 基本概念
8.1.1 元素的氧化数
8.1.2 氧化剂、还原剂与氧化、还原半反应
8.1.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8.2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8.2.1 原电池
8.2.2 电动势与电极电势
8.3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8.3.1 电池电动势E和电池反应的自由能变ΔG的关系
8.3.2 标准电动势E*和电池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的关系
8.4 电极电势的应用
8.4.1 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8.4.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8.4.3 判断反应进行的限度
8.4.4 确定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8.5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8.5.1 元素电势图
8.5.2 元素电势图的应用
思考题
应用题
第9章 非金属元素选述
9.1 卤素
9.1.1 卤素的性质
9.1.2 卤素单质
9.1.3 卤化氢和氢卤酸
9.1.4 卤化物
9.1.5 拟卤素
9.1.6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9.2 氧和硫
9.2.1 氧族元素的性质
9.2.2 氧及其化合物
9.2.3 硫及其化合物
9.3 氮和磷
9.3.1 氮族元素的性质
9.3.2 氮及其化合物
9.3.3 磷及其化合物
9.4 碳、硅、硼
9.4.1 碳、硅、硼通性
9.4.2 碳及其化合物
9.4.3 硅及其化合物
9.4.4 硼及其化合物
思考题
应用题
第10章 主族金属元素选述
10.1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
10.1.1 碱金属通性
10.1.2 碱金属单质
10.1.3 碱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0.1.4 碱金属盐类
10.2 碱土金属及其化合物
10.2.1 碱土金属通性
10.2.2 碱土金属单质
10.2.3 碱土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0.2.4 碱土金属盐类
10.3 铝及其化合物
10.3.1 铝单质
10.3.2 铝的化合物
10.4 锡、铅及其重要化合物
10.4.1 锡、铅单质
10.4.2 锡、铅的氧化物
10.4.3 锡、铅的氢氧化物
10.4.4 锡、铅的盐类
10.4.5 锡、铅的硫化物
10.5 砷分族的重要化合物
10.5.1 砷、锑、铋单质
10.5.2 砷、锑、铋的氢化物
10.5.3 砷、锑、铋的含氧化合物
10.5.4 砷、锑、铋的盐
思考题
应用题
第11章 过渡元素选述
11.1 d区元素的特性
11.1.1 单质的物理性质
11.1.2 可变的氧化数
11.1.3 化合物和水合离子的颜色
11.1.4 易形成配位化合物
11.2 钛
11.2.1 钛的性质与用途
11.2.2 钛的重要化合物
11.3 钒
11.3.1 钒的性质与用途
11.3.2 钒的重要化合物
11.4 铬
11.4.1 铬的性质与用途
11.4.2 铬的重要化合物
11.4.3 铬污染
11.5 锰
11.5.1 锰的性质与用途
11.5.2 锰的重要化合物
11.6 铁系和铂系元素
11.6.1 铁系元素
11.6.2 铂系元素
11.7 稀土元素
11.7.1 镧系收缩
11.7.2 稀土元素的性质与用途
思考题
应用题
第12章 ds区元素
12.1 铜副族元素
12.1.1 铜副族元素通性
12.1.2 单质的性质
12.1.3 铜的化合物
12.1.4 银的化合物
12.1.5 配位化合物
12.2 锌副族元素
12.2.1 锌副族元素通性
12.2.2 单质的性质
12.2.3 锌的重要化合物
12.2.4 汞的化合物
12.2.5 配位化合物
思考题
应用题
主要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1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附表2 常用物理化学常数
附表3 常用换算关系
附表4 常见弱酸、弱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
附表5 常见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298.15K)
附表6 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附表7 标准电极电势表(298.15K)
附表8 水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
附表9 常用元素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表10 一些单质和化合物的热力学数据(298.15K,100kPa)
附表11 一些物质的标准燃烧热(298.15K,1.013×105Pa)
索引
《无机化学》文章节选:
第1章 气体和稀溶液
在自然界,物质通常以气、液、固三种状态存在。这是因为在自然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不同。在特定条件下,物质还可以以等离子态存在。气态、液态、固态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液态水可以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也可以冷凝成液态水;在低温下,液态水可以凝聚成固态冰,温度升高,固态冰也可以融化成液态水。这种液体的气化、气体的液化、液体的凝固和固体的熔化等物质状态的变化统称为相变。本章**介绍气体和稀溶液。
1.1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气体的基本特征是扩散性和可压缩性。它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如将一定量的气体放入容器中,不管容器的大小、形状如何,气体都能均匀地充满整个容器,它的形状与体积随容器而定,这说明气体的体积实际上指的是它所在容器的体积,也说明气体分子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的。在常温常压下,气体的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本身所占的体积很小,当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时,分子间距离减小,因此气体的体积也随之减小。所以温度及压强对气体的体积均产生较大的影响。
由于气体分子永远处于无规则的运动中,气体分子在无规则运动中相互碰撞,同时也碰撞容器壁,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碰撞力就形成了气体的压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气体的压强和体积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气体的压强(p)、温度(T)、体积(V)以及气体的物质的量(n)是描述气体状态的四个重要的物理量。
1.1.1 理想气体模型
理想气体是人们为了使问题简化而建立的一种人为的气体模型,按照这一模型把气体分子作了两点假定:(1)气体分子是一种质点(有质量的几何点),只有质量而忽略其自身的体积。
(2)忽略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碰撞以及分子与器壁之间的碰撞视为完全弹性碰撞,无动能损失。
只有满足以上两点假定的真实气体可以称为理想气体。
1.1.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在17~18世纪,科学家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如常温常压)探求气体体积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归纳总结出几条关于气体的定律:波义耳(Boyle)定律 当n 和T 一定时,气体的V 与p 成反比,即V ∝1/p(∝表示正比于)。
查理-盖?吕萨克(Charles-GayLussac)定律 当n 和p 一定时,气体的V 与T 成正比,即V∝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