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2年08月
ISBN:9787209062985
[十位:720906298X]
页数:337
定价:¥28.00
店铺售价:¥8.60
(为您节省:¥19.40)
店铺库存:4
本
![](/images/new1/loading1.gif)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https://chat.youlu.net/online.aspx?memberid=1896588&r=1739012910)
18500172794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1-04-16 16:57:51]
孔*
南京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1-04-11 10:52:34]
张**
杭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1-04-07 23:15:26]
刘**
贵阳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1-04-07 19:35:59]
申**
珠海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1-04-04 14:07:12]
罗****
镇江市
《看家本领不能丢》内容提要:
《看家本领不能丢》是一本讲述如何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 工 作、为人们解决思想疑惑的读物。
《看家本领不能丢》着眼时代变化,紧扣形势任务,适应读者需求,或 直面现实重大课题,或解析热点敏感问题,谈古论今,析事明理,以较强的 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与读者共享思想的盛宴。 看家本领不能丢_黄学禄_山东人民出版社_
《看家本领不能丢》图书目录:
值得一读的书(代序)
前言
话题之一:树立终身学习观
话题之二:增进感情交融
话题之三:锤炼语言艺术
话题之四:重视心理疏导
话题之五:培养审美情趣
话题之六:突出文化价值
话题之七:用好激励机制
话题之八:典型示范感召
话题之九:走进网络空间
话题之十:看家本领不能丢
后记
《看家本领不能丢》文章节选:
二、几种常用的学习方法 在当今时代,谁拥有“读书学习的金钥匙”,谁就能开启知识之 门,走上成功之路。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20多年前就预 言:“21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没有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 人。”因此,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用*短的时间、*快的速度获取*丰 富、*有用的知识,就要学会学习。一旦掌握了一种或几种科学的学 习方法,它不仅会给你极大的帮助,而且可以使你终身受益。下面综 合了9种学习方法,可供借鉴。
(一)“读记结合”法 常做读书笔记,是人们从事学习、科研、写作和工作所必需的一 项重要基本功。读书笔记是记忆能力的延伸,是人脑有效的知识外在 储存器。勤做读书笔记,有利于积累有用的资料,有利于表达自己的 思维和见解,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做笔记手脑并用, 注意力集中,读思结合,坚持做读书笔记一定会终身受益。
许多名人读书学习都有做读书笔记的嗜好。俄国**作家果戈理, 在中学时期有一本410页的大笔记本,内容包罗万象,有名作家的思 想言论,有史地知识,有他自己的作文,有关于俄罗斯人及乌克兰民 族的风土人情。他在封面上写着:“万宝全书或日用百科全书,果戈 理。”法国**科学幻想作家乔勒·凡尔纳,一生创作了100部科学幻 想小说。在他逝世后,人们发现,他一生中记了2500本笔记,这使他 不仅成为一位多产的作家,而且还是一位具有惊人的预见性的科学家。
老红军肖立升将军从1927年12月参加红军开始记日记,到1991 年病逝,64个年头共写了11本300多万字。无论是过雪山草地,飞夺 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还是在深山密林里、战壕里,或是在行军路上, 他都坚持写日记。他一生打了1300多次仗,把遇到的桩桩件件事情都 记在日记里,战争年代一切都可以丢掉,唯独日记保存了下来,成为 留给后人*珍贵的精神财富。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对 读书中的某些感悟,对他人讲话中的思想火花,自己头脑中闪现出的 灵感,与人闲谈中的点滴启发,报刊中的精辟论述,等等,随想随记, 随看随记,久而久之,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会大大受益。我国** 数学家华罗庚的口袋里,经常装着不同类型的卡片,他说这叫“笔 读”。所谓“笔读”,就是读书时把文章之要义,段落之精华,记在卡 片上,然后仔细地加以体会和咀嚼。鲁迅先生兜里也总装着个小本本, 名日“忽然想到”或“忽然听到”,随想随听随记,时间长了,小本本 成了积攒零金碎玉的“小仓库”、“百宝囊”。清代史学家、思想家章学 诚在他的《章氏遗书》中说,读书不及时做笔记,犹如雨落大海没有 踪迹。因为经过做笔记,思维经过加工整理,头脑里形成了系统的思 路和表现形式,就不易遗忘。
毛泽东是“不动笔墨不读书”。他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 即多读、多写、多想、多问。这里说的“多写”也就是多做读书笔记。
毛泽东的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内容摘录。他在青年时代, 课堂听讲写讲堂录,课后自修写读书录,选抄全篇文章的选抄本,摘 抄精要的摘录本,共有好几网篮。二是圈点批画。他每读一本书,都 要在重要的地方画上点、圈、杠等各种符号。在丰泽园的图书室里, 他圈点批画过的书就有13000多册。三是旁注批语。据不完全统计, 仅从1949年3月进驻北平至1966年9月,毛泽东从北大图书馆借阅 的书刊达1200余种。他的藏书共22大类,91000多册。他批注过的书 就达1300多册。《伦理学原理》全书不过10万字,他用工整的小楷在 书的空白处的批语就有12100多字。他读《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一书, 用毛笔和红蓝铅笔写下近13000字的批语。在《旧唐书》中的《李义 府传》、《杨再思传》、《刘幽术传》的页边写道:李义府笑里藏刀,杨 再思是佞人,刘幽术能伸不能屈。寥寥几字,把对书的“意见和感想” 表达得相当精辟。四是写读书笔记。1937年,李达把刚出版的《社会 学大纲》寄给毛泽东,他收到后很高兴,认为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 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他反复精读并写了读书日记,还说,20 年没有写日记了,今天起再来开始。五是改错纠谬。他读书非常仔细, 对书中不正确的观点或引用不当的材料,都用笔记形式改正。他在延 安读了艾思奇的《关于辩证法》一书后,专门写了一篇很长的读书笔 记,写出了读书的提要和自己的看法。这反映了毛泽东严谨的治学态 度和认真的工作精神。
(二)“博览群书”法 博览群书,是古今中外许多卓有成就的名人、学者的一个共同特 点。他们不但善于从经典著作中、社会生活中获得各种知识,而且善 于从大量的书籍中获得知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涉 猎,开阔思路”,“既吃主粮,又吃点杂粮”,从多方吸取“营养”,这 是他们读书学习的经验之谈。
马克思是博览群书的巨人,读书的兴趣非常广泛。他不仅系统地 研究了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社会科学,而且对其他领域 的书籍也广泛地学习和研究。他认为数学是科学中的科学,研究哲学 也离不开它。因此,他阅读了大量的数学著作,而且认真地进行了分 析和运算。他还学习研究了物理、化学、生物学、解剖学、农学、实 用工艺学、实用经济学,还阅读了许多文学作品。他用顽强的毅力学 习各种语言,他懂得欧洲大多数语言,并熟练地用德、英、法三种语 言写作。他为了博览群书,一生同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1849年马 克思移居伦敦后,在长达25年里,几乎天天去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单 是写《资本论》,他阅读了大量资料,对1500多种图书作了笔记和摘 录。他说:如果人们要认识世界和改革世界,人们就不要只在一块草 原上去赏花。意思是要全方位、多角度地阅读,广泛涉猎,从各个不 同角度,把问题研究深透,得出科学的结论。
鲁迅一生酷爱读书,他收集各种书籍380多种,13000余册,而且 什么书都看,并提倡读点“课外书”。他说,读书学习“必须如蜜蜂一 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成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数学家苏步青是研究数学的,但他却精通文学。一次他率团到国外访 问,主人邀请代表团题词留念,他欣然挥笔,写了一首动人的诗,使 主客皆大欢喜。台湾作家三毛曾说:“学问是一张网,一个结一个结结 出了捕鱼的工具,读书学习要用拉网的方法,撒开大网努力‘网罗’ 收集更多的知识。”当代作家贾平凹说:“读书万万不可狭窄,文学书 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 美术、药理、武术、绘画、舞蹈……凡是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若读书 面窄,借鉴就不多,思想就不多,就不能举一反三。” 我们提倡博览群书,但也要学会选择书,选择有价值、适合自己 需要的书,因为选择哪一层次的书,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追求。** 学者余秋雨在访谈中说:“读书是要分层次的,层次的确定和选择,是 阅读有效性的关键。”人们常用“开卷有益”来证明多读书必受益的道 理,而开什么“卷”却大有学问。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见 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不仅“开卷无益”,还有可能“开卷有害”。现在 的书籍大致可分四类:一是值得精读的;二是可供参考的;三是没有 参考价值的;四是误人子弟的。开卷有益指前两种。正如别林斯基所 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方志敏烈士读了 《共产党宣言》后才明白社会的发展规律,立志做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 战士;彭德怀元帅读了《资治通鉴》后,认真思考军人对社会负有什 么样的责任。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 的一生。作家秦牧指出:“掌握知识一定得要求**,错误的知识有 时比无知还更加可怕。”具有较高欣赏水平的读者,必定是一个会学 习的行家,书一旦经过他的手,便会立即判断出该不该读,值不值 得看。
一个人渎什么书,虽然是个人决定的事,但不同身份、不同层面 的人要读书就要有所侧重。作为一名学生,要多读点经典著作,不断 拓展心灵的深度和广度;作为一名工人,要多读点本专业的技术类书, 把本职专业弄通搞精;作为一名企业家,要多读点经济学的书,培养 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国际眼光和战略思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 要多看点“党书”,精通党的基本知识,用以指导实践;作为一名军 人,就要多读点“兵书”,下工夫掌握现代军事理论,特别是高科技知 识,努力成为军事上的行家里手。读好这些“垫底”的书,对于做好 本职工作意义非常重大。
抗战时期,毛泽东说过一段精彩的话: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 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 那会苦煞人。一个人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知识面一定要宽,既要 读与自己职业相关的书,又要读点分外的书。因为这个世界像一棵树 的根,它们互相交错,息息相关。钻研这一门学问时,不得不去接触 其他门类的学问。比如做人的思想工作,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具备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P25-29
《看家本领不能丢》编辑推荐与评论:
《看家本领不能丢》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是一本承载着大量人文知识、科技信息和独到思考的好书。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从中找到启人心智的钥匙,从事不同职业的读者朋友们可以从中收获到阅读的快乐。 作者黄学禄在书中提出并探讨了中国现实生活中一个重大问题:在新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看家本领——思想政治工作,应当给人什么形象?它应当具备哪些和以往不同的内涵和特点? 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看家本领发挥了克敌制胜的巨大威力。本书回顾历史,对传统的看家本领的地位和作用作了生动阐述和理论概括。针对新时期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和多元化思潮对人们思想的冲击,作者以崭新的视角提出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具备的要素,包括世界眼光、人文关怀、知识启迪、引入现代科技成果、进入网络世界等。书中,作者笔下的看家本领是现代化的看家本领,是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变化需要的看家本领,也是人们乐于接受、同党和**大政方针保持一致的看家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