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42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1 0 0 0 2 117
本店铺共有 2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2% ,高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商品问题
1
50%
发货问题
1
50%
已解决
2
100%
店主称呼:MISS张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500172794    地址:北京 北京市 丰台区 东老庄77号
促销广告:正版!新书!特价!买到就是赚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京京图书,本公司提供正版新书!发货速度快~欢迎各位前来购买!
店铺介绍
本店铺位于北京批发市场库房面积约1500平,主要经营大学教材,社科,中小学等系列书籍,只提供正版书籍!谢谢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孙艳华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基础化学(高职高专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9787122032867 [十位:7122032868]
页数:278      
定价:¥28.00
店铺售价:¥19.20 (为您节省:¥8.8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500172794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基础化学(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内容提要:
基础化学课程是对原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行优化组合、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一门课程。本书是在原有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础上,根据基础化学课程教学的要求编写而成的。主要介绍了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技能、元素及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等有关知识,并介绍了与职业教育有关的一些前沿知识。
本书是高职高专的化学教材,可作为制药、食品、农林环保、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化工等专业化学教学的教科书。
《基础化学(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图书目录:
绪论
第1章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1.1原子结构
1.1.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1.2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
1.1.3原子中电子的排布
1.1.4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2分子结构
1.2.1共价键理论
1.2.2杂化与杂化轨道
1.2.3分子间的作用力
习题

第2章溶液
2.1溶液的浓度
2.1.1溶液的浓度的表示方法
2.1.2溶液浓度之间的换算
2.2溶液的依数性
2.2.1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2.2.2溶液的沸点升高
2.2.3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2.2.4溶液的渗透压
习题

第3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1化学反应速率
3.1.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3.1.2活化能
3.1.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2化学平衡
3.2.1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3.2.2化学平衡
3.2.3化学平衡常数
3.2.4平衡常数的意义
3.2.5多重平衡的平衡常数
3.2.6化学平衡的移动
习题

第4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
4.1电解质溶液
4.1.1强电解质溶液
4.1.2弱电解质溶液
4.2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4.2.1同离子效应
4.2.2缓冲溶液
4.3酸碱理论简介
4.3.1酸碱质子理论
4.3.2酸碱电子理论
4.4盐类水解
4.4.1盐类水解的实质
4.4.2各类盐的水解平衡
4.4.3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4.4.4盐类水解的应用
4.5沉淀和离子平衡
4.5.1溶度积
4.5.2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习题

第5章滴定分析法
5.1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5.1.1准确度和误差
5.1.2精密度和偏差
5.1.3误差及偏差的表示方法
5.1.4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5.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5.2.1有效数字的概念
5.2.2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5.2.3有效数字的运算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5.3滴定分析法
5.3.1滴定分析法的概念
5.3.2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5.3.3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条件
5.3.4滴定分析法的滴定方式
5.3.5标准溶液
5.3.6滴定分析法的简单计算
习题

第6章重量分析法
6.1挥发法
6.1.1直接法
6.1.2间接法
6.2萃取法
6.2.1分配系数和分配比
6.2.2萃取效率
6.3沉淀法
6.3.1沉淀的类型和对沉淀的要求
6.3.2沉淀剂的选择
6.3.3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习题

第7章酸碱滴定法
7.1酸碱指示剂
7.1.1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7.1.2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7.1.3混合指示剂
7.2酸碱滴定类型及指示剂的选择
7.2.1一元强碱(酸)滴定一元强酸(碱)
7.2.2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7.2.3强酸滴定一元弱碱
7.2.4多元酸的滴定
7.2.5多元碱的滴定
7.3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应用
7.3.1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7.3.2应用实例
习题

第8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8.1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
8.1.1提高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方法
8.1.2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分类
8.2能斯特方程
8.2.1标准电极电势
8.2.2能斯特方程
8.3氧化还原滴定及其终点的确定
8.3.1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8.3.2氧化还原滴定用的指示剂
8.4常用的氧化还原测定方法
8.4.1高锰酸钾法
8.4.2重铬酸钾法
8.4.3碘法(碘量法)
习题

第9章配位滴定法
9.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9.1.1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9.1.2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9.2配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状况
9.2.1配位平衡
9.2.2配位平衡的移动及其应用
9.3螯合物
9.3.1螯合物的概念
9.3.2螯合物的特性
9.4配位化合物的应用
9.5配位滴定法
9.5.1配位滴定法概述
9.5.2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习题

第10章沉淀滴定法
10.1莫尔法
10.1.1基本原理
10.1.2滴定条件
10.2佛尔哈德法
10.2.1基本原理
10.2.2滴定条件
10.3法扬司法
10.3.1基本原理
10.3.2滴定条件
10.4应用与示例
10.4.1无机卤化物和有机碱氢卤酸盐的测定
10.4.2有机卤化物的测定
习题

第11章分光光度法
11.1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11.1.1光的本质与溶液颜色的关系
11.1.2光的吸收定律
11.1.3吸收光谱
11.2定量分析方法
11.2.1单组分的定量
11.2.2多组分的定量
11.3显色反应及测量条件的选择
11.3.1显色反应和显色剂
11.3.2误差来源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习题

第12章烃
12.1有机化合物概述
12.1.1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
12.1.2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12.1.3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2.2饱和烃
12.2.1烷烃的分子结构
12.2.2烷烃的命名
12.2.3烷烃的性质
12.2.4环烷烃
12.3不饱和烃
12.3.1烯烃
12.3.2炔烃
12.3.3芳香烃
12.3.4萜类化合物
12.3.5重要的烃
习题

第13章卤代烃
13.1卤代烃的分类
13.2卤代烃的命名
13.2.1习惯命名法
13.2.2系统命名法
13.3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13.4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13.4.1取代反应
13.4.2消除反应
13.4.3与金属Mg的反应
13.5重要的卤代烃
习题

第14章立体异构
14.1顺反异构
14.1.1顺反异构现象
14.1.2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14.2光学异构
14.2.1物质的光学活性
14.2.2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14.2.3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14.3构象异构
14.3.1乙烷的构象
14.3.2丁烷的构象
14.3.3环己烷的构象
习题

第15章醇酚醚
15.1醇
15.1.1醇的分类
15.1.2醇的命名
15.1.3醇的性质
15.1.4重要的醇
15.2酚
15.2.1酚的分类和命名
15.2.2酚的性质
15.2.3重要的酚
15.3醚
15.3.1醚的分类与命名
15.3.2醚的性质
15.3.3过氧化物的生成
15.3.4重要的醚
习题

第16章醛酮醌
16.1醛酮的分类和命名
16.2醛酮的结构和性质
16.2.1醛酮的分子结构
16.2.2醛酮的物理性质
16.2.3醛酮的化学性质
16.3重要的醛和酮
16.4醌
16.4.1醌的结构、性质和命名
16.4.2重要的醌及其衍生物
习题

第17章羧酸及其衍生物和取代酸
17.1羧酸
17.1.1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17.1.2羧酸的结构和性质
17.1.3重要的羧酸
17.2羧酸衍生物
17.2.1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
17.2.2羧酸衍生物的性质
17.2.3重要的羧酸衍生物
17.3取代酸
17.3.1羟基酸
17.3.2羰基酸
17.3.3重要的取代酸
习题

第18章含氮含磷化合物
18.1硝基化合物
18.1.1硝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18.1.2硝基化合物的性质
18.2胺
18.2.1胺的结构
18.2.2胺的分类
18.2.3胺的命名
18.2.4胺的性质
18.2.5季铵盐和季铵碱
18.2.6重要的胺
18.3有机含磷化合物
18.3.1有机含磷化合物的分类和名称
18.3.2有机含磷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18.3.3有机磷农药
习题

第19章杂环化合物
19.1杂环化合物
19.1.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
19.1.2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19.1.3杂环化合物的性质
19.1.4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19.2生物碱
19.2.1生物碱的概念及一般性质
19.2.2生物碱的提取方法
19.2.3重要的生物碱
习题

第20章糖、脂和蛋白质
20.1糖类化合物
20.1.1单糖
20.1.2二糖
20.1.3多糖
20.2脂类
20.2.1油脂
20.2.2类脂化合物
20.3蛋白质
20.3.1氨基酸
20.3.2蛋白质的结构
20.3.3蛋白质的性质

习题
附录
附表1酸、碱的离解常数
附表2溶度积常数(298.15K)
附表3标准电极电势(298.15K)
附表4配离子的稳定常数(298.15K)
参考文献
……
《基础化学(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文章节选: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强高等职业学院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大专层次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总目标的要求,本着为制药、食品、农林环保、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化工等专业课程教学服务的宗旨,依据高职高专化学教学的必需和够用的原则,编写了《基础化学》教材。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区别于普通专科教育的*大特点在于它具有“职业性”, 本书编写的原则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和够用为尺度,力求突出“简明适中,继承传统,反映前沿”的特点。
基础化学课程是在原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行优化组合、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技能、元素及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等有关知识,并通过学习基础化学的理论,培养解决一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教材编写时,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上,尽量淡化较深的理论和较抽象的内容,以降低教材的难度,增加了教材的实用性。本教材的编者一直在几所高职高专学院从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的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清楚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化学教学课时的有限性,在广泛征集和听取全国有关高职学院及学校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基础化学》的教学大纲和编写提纲,编写了这本教材。
本书由孙艳华(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主编,并编写了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10章、第11章;曹艳华(牡丹江大学)副主编,并编写了第9章、第13章、第14章、第17章;金莹(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副主编,并编写了第16章、第17章、第18章、第19章;张晓霞(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副主编,并编写了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李煜(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编写了第12章、第20章。
本书由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曹凤云主审。本教材按128学时编写,这里包括理论84学时和实验44学时(实验见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潘亚芬主编的《基础化学实训》),根据学生的整体入学基础,适当进行上、下外延,补充所需要的内容。
编写高职教材,面临着多层次的读者群体,面临着职业岗位的特殊的要求,因此,在编写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书中欠缺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师生和读者批评和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