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9年07月
ISBN:9787550032729
[十位:7550032726]
页数:264
定价:¥48.00
店铺售价:¥19.20
(为您节省:¥28.80)
店铺库存:1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8179422373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7 23:10:30]
王**
北京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8-02 18:49:03]
胡**
贵阳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7-20 13:18:04]
绵阳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7-01 14:41:13]
小*
南宁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6-29 12:19:03]
小*
泉州市
《笔记思考术》内容提要:
你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生怕漏掉什么,记得整整齐齐的笔记,之后就没用了;着急记了半天,却忘记用心听用脑思考;笔记记过之后,过段时间再看却没有当初的感觉了;记了很多次的规划,却常常不了了之! 事实上,要习得有价值的笔记法, 需要改进的不是记笔记的形式, 而是记笔记的观念和与之成套的方法。 你做笔记,到底用来做什么? 记下什么内容才对以后更有价值? 如何记录才能使笔记实现多种价值? 如何把纸上的笔记转化成**的行动? …… 本书不是教你如何做考试笔记、课堂笔记、会议笔记等,或者把笔记做得多么优雅,而是将多种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运用到做笔记中,真正改变用脑习惯和人生状态。 《笔记思考术》的特色: 1)用一则一则“可以实践”的笔记与整理技巧,教你怎么通过改变思考来改变低效率的人生。 2)搭配一个一个“真实”的笔记案例,刺激新的知识整理、人生反省、时间管理思维。 3)丰富而实用的笔记方法,任何工具都可以实践。从有效的任务笔记、读书笔记、学习笔记、思考笔记,到反省笔记、经验笔记、心情笔记,看到背后的**率思考。 读完《笔记思考术》你可以学会: 1)思考:创造你的认知,改变你的行动。 2
《笔记思考术》图书目录:
首章 笔记技巧:以改变为起点的输入 1-1 创变你的记忆 1-2 创造你所知,而非复制你所看 1-3 改变的思考,是笔记关键 1-4 理出行动的三层笔记法 1-5 笔记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吗? 1-6 建立观点的笔记练习 1-7 激发笔记灵感的心流 1-8 简单但有条理的树状笔记 1-9 精炼过去的元经验笔记 第二章 笔记整理:以行动为目标做选择 2-1 整理其实是一种主观选择 2-2 真正需要的不是断舍离 2-3 信息爆炸时代的整理技巧 2-4 如何有效收集爆量的信息? 2-5 不要稍后阅读,直接行动 2-6 承诺行动的关键整理原则 2-7 笔记回音整理法 2-8 实践是*好的学习与整理 2-9 建立大脑辅助搜索系统 2-10 如何整理工作笔记? 2-11 如何整理阅读笔记? 第三章 时间笔记:以自我为子弹的计划 3-1 时间管理就是“想到自己” 3-2 时间管理不是什么? 3-3 工作不爆炸的笔记流 3-4 清空大脑,确认自我,解除焦虑 3-5 改变认知,克服拖延 3-6 快狠准的子弹笔记清单 3-7 每 日 135 专 注 法 则 3-8 每周重新上膛的子弹计划 3-9 并非所有计划你都要积极以对 3-10 笔记如何帮你保持专注力 第四章:人生笔记:以经验为成长的阶梯 4-1 用笔记改变幸福水平线 4-2 如何养成持续写日记习惯? 4-3 不问优缺点的 KPT 日记法 4-4 正确**率的犯错 4-5 更快进入状态的琐事清单 4-6 建立你的技能学习系统 4-7 让大脑更快乐的笔记 4-8 笔记不重要的事 4-9 练习转换心情笔记法 4-10 相信自己可以改变 4-11 每日不一样的练习笔记 4-12 快乐并投入的笔记方法
《笔记思考术》文章节选:
1.创变你的记忆
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创造对你有益的认知,改变你对经验的记忆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写笔记时很兴奋,事后看却失去了感觉?这是我在这本书开头询问的**个问题。这个问题背后,有一个更深刻的问题:“做了很多笔记,但我还是没有改变?事情还是没有完成?”关键的原因在于:我们太习惯把笔记当作记录,而不是把笔记当作思考。
不要只记录你看到的, 要记录你想到���。
思考就是去分析问题,我们可以选择记录这些事情会对我们产生哪些影响,会引发我们产生什么样的行动,而不只是记录事情而已。
不要忽略思考的力量,如果你要改变,就要从思考上开始改变,并且用笔记记下你的思考。
不思考的笔记,或者说没有记录你的思考,你就会发现你看不懂、没感觉、用不到自己的笔记。
其实跟你的笔记是否潦草、有没有精美格式,没有太多关系,我的意思是就算写了一大堆表格精美的笔记,还是有可能看不懂。因为看不懂的关键在于,你没有把记这些东西时,“为什么要这样记”的前因后果记下来。失去了语境,事后回头看到单独的任务或**,自然看不懂为什么做这样的记录,甚至不知道怎么照着笔记做,其实关键在于背后那原本想要记录的前因后果的思考。
“思考前因后果”“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不只是笔记方法关键的**步,其实平常执行任务时也是一样。
有一次工作上我跟主管说:“请你帮我尽快确认一下新书封面。” 主管不置可否,或许会拖个好几天才回答我。但如果我这样说:“因为下一周要制作成电子书,所以这周要完成封面确认。”这时候,主管就了解了我真正的意思,也知道了“尽快”到底是多快。这就是思考前因后果的重要。
■为什么记录后再看没感觉,反而有负担?
我听了一场精彩的演讲,对其中好几个关键的桥段非常激动,当下写了许多笔记,但都是记下老师讲了什么。可是事后回去看(能事后看已经很不错了,通常事后也不会看),发现没有那些感觉了,忘记了当初激动的原因。
一场演讲,刺激我产生了许多思考,这时候我应该记录老师讲什么, 还是记录我自己思考了什么呢?当然是后者。虽然老师讲的可能也很重要,但事后从讲义、网络、跟老师请教,都还有机会找回来,然而你当时激动的个人的想法,如果没有记下来,就永远也找不回来了。
当然,能够在听演讲时,有着“我会这样想”的思考,其实已经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了。
更多时候,我们都只是接收而没有思考, *后接收的都变成负担。
接收着新的信息、新的任务,然后疯狂地储存、收集,看起来很有成就感,可是这些愈积愈多的笔记,愈来愈长的待办清单,却往往成为我们的压力来源。因为里面没有你的想法、没有你的感动,于是这些都“不是我的笔记、任务”,而是“别人的笔记、任务”,当然会成为负担。
但这不是笔记无用,而是我们用了无用的笔记方法。
■为什么笔记难以使用?
我自己这几年来,喜欢使用 Evernote 这个数字笔记工具,也撰写了许多本 Evernote 笔记方法的书,很多读者喜爱我的 Evernote 笔记方法,并且通常很快就可以享受到利用数字笔记“大量收集笔记”的成就感。
不过,其中有些朋友会发现:收集了这么多笔记,好像只是让整理愈来愈花时间,实际上却难以使用,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被忽略的整理技巧呢?
其实关键不在整理技巧上,而只在于一件事:
记笔记时,就要思考笔记要怎么使用。
我们通常记笔记的起心动念都是:这感觉很好、这好像不错、这应该很重要(因为是主管说的),但是却忘了进一步思考:
√“那我到底要怎么使用它?”
√“我可能会怎么利用它?”
√“我想利用它来达到什么目的?”
我的笔记方法,就是在笔记中加入“目的性的思考”。记下一个听到的好故事,不只心中觉得它好,还想着“以后我要在简报里用上这个故事”,并且还进一步记下“我可以怎么讲解这个故事”,然后我把这个想法也记下来。陆陆续续地我又收集了一些故事,也都想到“以后我要在简报里用上这个故事”,我根据使用价值思考,把这些整理起来。
这样做了,我的笔记又怎么会是一大堆散落而不知道怎么使用的故事呢?
■创变笔记的第三个原则:我想变成什么样子?
前面我们反复提到的,做笔记时的三个关键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
√我是怎么想的?
√我想要变成什么样?
这三个问题其实就是简单地帮助你做笔记时“有效地思考”,然后把思考后的答案写下来,这些答案可以使你的笔记变得更有用。
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于是你可以记下关键的前因后果,让你以后看得懂这个信息或任务。
问自己“我是怎么想的?”把笔记从复制世界,变成创造你的世界, 记下你的想法、你的感觉,笔记就成为你会喜欢的“自己的”笔记。
*后*关键的一个问题:“我想要变成什么样?”无论什么资料或任务,你之所以要记笔记,一定都跟你有关,笔记是要被你使用的,是你以后想要阅读的,那你又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怎么使用它?以后可以阅读到什么呢?
这牵涉到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我想要未来的自己变成什么样子”。
这是做笔记时的一个很棒的立足点,也是产生改变的思考的关键。
例如,我正在为孩子的成长变化写笔记,我应该做什么笔记好呢? 我首先思考的不是有哪些可以记录,然后拼命记录,我首先思考的是“那我想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爸爸?”我想象我要能在医生询问我孩子状况时, 讲出一些关键的数据,于是我知道要记录哪些成长数字。我想象我要逐渐培养跟孩子的亲密关系,所以我知道要记录每次孩子面对我时的情绪, 以及我的行动对他产生的影响。
并且当我知道自己想要变成什么样子时,我就会在笔记中写下*关键的一个内容,那就是:“我接下来还可以采取哪些行动”。这就是:
可以创造可能性,
并且改变人生的创变笔记。
2.精炼过去的元经验笔记
过去的事情没有被精炼,就没办法被未来利用
在本书开头的**篇文章中,我就提到了这样的例子:以前我刚进职场,为了学习,每天拼命做笔记,把工作上发生的大小事情,以及自己的反省,都一一记录下来。那时候觉得这样写日记应该很有用。
但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日记虽然写得勤,但工作好像没什么进步, 常犯的错还是一犯再犯,常漏掉的事情还是会漏掉,只是重复在日记上继续记录与反省一样的事情而已。
那时候觉得这样写日记对自己打击很大,一直重复类似的反省,*后对反省,自己也疲劳了。于是我开始想,是哪里出错了呢?为什么勤劳记录的流水账,事后的效用很低?
除了前面提到的缺乏创造、没有改变、缺乏行动等问题外,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相较于“记录经验”,更有效的笔记方法是“精炼” 你过去的经验,发展出真正可以被重复利用的“元经验”。
元经验,是可以被反复利用的*小经验单位。
■只有经验,并没有办法利用经验
记得有一阵子,刚好我每隔几个月要办一次大型活动,一开始很新鲜, 每次活动我都很认真地列出待办任务,并且一边做,一边把做了哪些事情都记录下来,例如约了哪些来宾、订了什么流程、设计了怎样的报名文案、定了多少票价,我觉得我把任务笔记做得够详细了。
可是后来我发现,之前几次办不同活动的笔记,内容是很详细,但都是很多任务混杂在一起的流水账,当初执行它们时没问题,但事后要参考时,这样混杂的流水账看不出什么结构,也找不出什么可以依循的方针,而且不同活动之间好像没有彼此参考的价值。
尤其因为每次活动都是不同的主题和内容,看着内容各自不同的活动笔记,也不知道如何参考。
■特别写的“元经验”笔记
你也发现自己的笔记与日记,即使再详细,但除了记录时有用,事后的参考价值却很低,这是出了什么问题呢?
我后来做了一个练习,那就是在一般任务笔记之外,特别独立出一页“元经验笔记”。
同样是记录每次办大型活动的笔记,我会另外思考这件事情背后的
“元经验”是什么?然后把它们写进一则统一的“办活动元经验”笔记里, 所谓统一,就是每次办活动我都在这同一则“办活动元经验”的笔记中调整我的元经验。
例如,在记录每次活动实际的文案内容后,我就来到“元经验笔记”:
写下“可以重复利用的经验架构”是什么。
3.笔记回音整理法
笔记的目的之一是学习,回音法的笔记整理可以帮你真正学会
记得以前大学上课时,有一堂很难的近代哲学课,教授很少写板书, 在台上就是滔滔不绝地讲,全班大多数同学都似懂非懂地望着老师,但我却大多时候低着头奋笔疾书,我的同学就问我:“没有板书怎么抄?” 我说我不是在抄笔记,我是在把老师讲到的理论,尝**我自己的理解再诠释一遍,我是在“写笔记”。
后来要期末考了,同学都说实在抓不到老师要考的**,又因为太难, 学期初讲的哲学理论也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要我开个读书会,把老师上课的内容讲解一次,我欣然应允,而且我也没有额外准备,就是看着我整个学期的笔记,把其中各个环节的理论“跟大家说明一通”,并解答了同学提出的问题。
我自觉自己讲的**没有教授那么严谨与深入,但我尽可能把握“我自己真的懂的部分”,用“我可以掌握的词汇”来说,把这个哲学理论的思考流程,用我自己的话讲解一遍,虽然没有教授与课本上那么精深, 但后来听过我读书会的同学考试全部及格(甚至有同学说他放弃看课本, 就真的只听我讲的,看我的笔记),更有趣的是,我又是其中*高分的。
在这个案例中,我刚好掌握了一个有效学习的关键:我用自己的词汇、理解和想法,重新建构出我要学习的系统。在这里我称之为“笔记回音法” 的学习方式:
创造我的回音,可以帮助我真正吸收与内化。
这是一个不要只是“抄笔记”“画**”,而是开始学会“写笔记” 与“说笔记”的方法。
■是我写与说出来的话,才代表我真懂
我想到我自己读书时的另外一个习惯,到现在都是如此,无论是读一般的理论书籍,还是读准备考试的书籍,总之就是读“学习类”的书, 我常常在读到精彩且深有领会处,不自觉地站起来在书房里踱步,假装自己正在跟一个人讲解这个理论,我的脑袋里模拟着我用这个理论说服他的过程,可能辩论到精彩处就真的手舞足蹈起来(我家人有几次不小心撞见,还觉得我很奇怪)。
更重要的是当我在书房绕着圈圈,假装自己在跟别人讲解这个理论的过程中,常会卡住,“咦?这里刚刚看书觉得很顺,为什么我自己讲出来时好像说不通呢?”这时我会回去再尝试理解一下书中这段的意思, 把问题搞懂了,再讲一次,直到我“真正可以自己说通”这个理论为止。
■抄得多,忘得快
上课听讲时练习“写笔记”,在家读书时练习“说笔记”,会有什么不同呢?
我后来反思,我自己有时候懒惰,也会只是把老师的板书与说的话直接抄下来,但后来看笔记时常常“更加看不懂”,真正有助于学习的不多。
我有时也会在看书时拼命画**,但这样做很容易变成“一直在背**”, 一不小心记忆力出了差错,就什么都想不起来了,连转成用自己的话讲出来也不行。
“抄笔记”与“画**”的方法对学习帮助有限,或许还能解决中小学的简单考试,但到了大学面对申论题目,或是成为大人后自己学习, 都效果很差。
这时候我们应该多利用“写笔记”与“说笔记”的方式。
“写笔记”就是尝**自己懂的词汇,把老师讲的**重新描述一次,
而不只是抄下那些自己一知半解的专有名词而已。
“说笔记”就是假装自己要把这个知识、理论传授给别人,甚至要模拟跟别人辩论这个思想时,会怎么说,或是把这个思辨过程写进笔记中。
而这样学习后,面对大学考试的许多申论题时,我发现我都可以写得很通畅,我不是把书中的话硬背出来,而是可以自然地解释这个问题, 就算忘记书中的语句,也可以用我自己的话来解释,甚至可以触类旁通用其他理论作为引证。
■“独立思考”与“融会贯通”
在“写笔记”与“说笔记”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老师或书去思考,后者通常会让我们误以为自己懂了,但其实只是“跟着阅读,所以好像懂了”,只有自己尝试写一遍、练习说一遍,才会发现其实还有很多想不通的地方,也会发现哪些环节自己还没那么懂。
另外,在“写笔记”与“说笔记”的时候,我们必须运用已知的知识来讲解未知的知识,要运用已有的词汇来说明新的词汇,这时候可以让“新学习”跟“旧学习”连接在一起,把自己从前到现在的知识“重新融会贯通一次”。
如果只是抄别人的板书、画他人的**,那么不自觉地“脑袋就会休眠”“思考就会懒散”,*后就只是“有印象”,而不是真懂。并且如果笔记上都是他人的专有名词,那么你永远读到的都只是新信息,却没有做到把它们更进一步内化到自己的系统里。
我建议起码大学以上的同学,或是已经出社会的大人学习者,改掉只是抄笔记与画**的习惯,尝试看看真正的“写”笔记与“说”笔记, 或许你会发现“回音笔记”的学习效果真的不一般。
4.如何整理阅读笔记
“为什么我的读书**笔记没有帮助我成长?” 可能因为你没有拆掉那本书
读书,对 100 个人来说可以有 100 种方法,对 100 本书来说起码有
超过 10000 种读法,正确地说,“应该”要有这么多方法才对,因为“阅读”就是人类一个独特又具有创造性的能力,只是我们可能被以前准备考试的阅读误导,使阅读失去了“创造力”,变成只会抄录书中**的笔记工具人。
所以讲到这里,我不是要分享什么是正确的读书方法,而是要从记笔记与整理的实践,聊聊如何写出有效的阅读笔记,作为大家的参考。
小说与学习的书,也可能有不同读法。我自己以前就相对偏好读理论类、方法类的学习书籍,所以今天所谈的读书方法,也是针对后者。那么, 我如何读好一本书呢?我会按照下面这三个步骤去“读”。
深读——反刍——拆解
■深读不是慢慢读,而是阅读“背后”
“深读”跟读得快与慢无关,也跟你阅读时有没有画**无关,而是跟只读懂了表面意思,还是能阅读深层意思有关。我读一本书的**个步骤,就是“先阅读深层的意思”,而且这样其实会读得更快!
在做笔记时,我关注记录我的想法。在读书时,同样地,我关注的不只是文字,更关注作者背后的思考逻辑。
我有时会两天就看完一本书,但依然会掌握“深读”的要领,所谓的深读,就是要能阅读这本书背后在讲什么,为什么作者要这样思考, 背后是什么问题,是什么背景,他推演出这样的结论的思考过程是什么, 作者分析的逻辑、想法、个性是什么。
所以深读“不是抓出**”的阅读方法。
例如,当你看我这篇文章时,可以很简单地抓出“深读、反刍、拆解” 三个“**”。但如果我来读自己这篇文章,我会想到“Esor 思考的是要怎么让读书对自己产生更多有效的帮助”“Esor 思考的是读书并非要照着书去做,而是通过与书对话来自我改变”。
“深读”,是借由书本上的文字,但打破书本上的文字,去跟你想
象的某个作者对话,了解其背后的思考、行动方法是什么。有时候我会很快就抓出这个核心脉络,这时候“深读”的技巧反而会“帮我读得更快”, 因为掌握了这个脉络,作者的各种理论变化都能更容易吸收。
相反,如果“一开始没有深读”,很有可能愈读愈慢,但收获不多, 画了愈多**,但每次遇到新章节都要重新花很多脑力去理解“正面的” 意思,这都是因为没有先掌握“背后脉络”的关系。
■反刍不是读懂它,更需要赋予你的创造
接着我有一个基本的设定,就是我对“知道作者在想什么”“这段文字在表达什么”没有太大的坚持!咦?这不是和前面的深读互相冲突吗?其实并不冲突,如果你仔细看我上面的文字,你会发现我故意不用“读
懂”两个字来解释深读,而是说“阅读”。为什么?
因为我认为读懂“真正”的意思不是那么重要,读者面对一本书, 其实是在跟“自己想象”的作者对话,然后从这样的对话中获得自己****的学习,这样就够了。深读要抓出的脉络,其实也只要达到“在自己脑中可以说得通”就够了!
所以,一本书“表面”的意思是作者的文字,一本书“背后”的意思是“读者阅读后产生的脑内剧场”,后者对我更重要。
而这时候所谓的“读懂”,其实就是掺杂了作者的想法,但也掺杂了我身为读者的主观意见,但这样“综合性”的理解,其实对自己来说帮助更多。
简单地说,“反刍”可以这样解释:“从我个人的特殊情境出发, 这本书带给我什么启发”这个问句取代“作者在说什么”,前者帮助我在阅读时获得更有效的学习。
这里同样用上我们“创造性”的笔记方法,在读过沉淀一段时间后, 不看书,直接用自己的话把读书心得写出来,这里面多少有不完全符合原书内容的也没关系,因为这是“自己的经验与他人的经验碰撞后的新产物”,帮你突破只会照着书做的窠臼,更能创新,也对未来的你更有帮助。
■拆解不是藏之书柜:更要化为具体行动
经过了深读与反刍两个步骤后,我还会搭配第三个步骤——拆解。这个步骤对我来说是要创造一次阅读经验更多的延伸价值,也就是:
打破一本书的结构,
拆成未来可以利用的各种具体素材或行动。
学习是和“行动”相关联的,我读完一本书,会很想“试试看”里面的某些东西,我会问自己这个理论可不可以套用在我的下一个项目中, 这个想法可不可以转化成我的某一个生活实践。有时候一个行动可能只是源于书中某一个小小的点,或是书中不同的**可以拆解出多种不同行动,这都会给阅读更多反馈。
在“具体行动中复习”,让我对这本书的学习愈来愈深刻,并且书中的不同部分被拆解出来,就产生了不同的利用价值,而这正是笔记的整理产生实在的改变了!这时我在文案设计的元经验笔记写下:
1.打动人心的一句大标语
2.这个活动需要你做些什么
3.做完后你会获得的具体收获
4.什么人适合来参加这个活动
这就是一个设计活动文案的“元经验”,不一定是实际经验的内容, 但是是实际经验背后的结构。就算每次活动内容不一样,我下次也可以照这个架构开始思考。
又或者我在这次办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信息一定要写到,这时候我不只是记录这次活动需要写什么,还要抽出元经验,在笔记中记录下“活动名称、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交通方式、报名须知、价格特惠、活动 FAQ(常见问题解答)”,内容不重要,但有了这个元经验结构, 下次我就可以重复利用了。
我后来在工作、生活中,就养成了这样的“做元经验笔记”的习惯: 不只是写下经验是什么,而且要拆解出经验背后的结构、规则,因为那才是可以重复利用、方便组合的元经验。你的笔记或日记,还在重复着
记录却无效的循环吗?那么**你笔记“元经验”,而不只是个别经验,
因为“元经验”才是可以重复利用的有效笔记。
《笔记思考术》作者介绍:
黄钟毅,笔名Esor异行尘者,为“电脑玩物”站长。著有《Evernote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数位化重整你的工作和人生》《比别人快一步的Google工作术》等畅销书,其关于工作方法、思考能力提升的文章被各大网媒和杂志多次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