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7年02月
ISBN:9787301086674
[十位:7301086679]
页数:486
定价:¥39.00
店铺售价:¥15.60
(为您节省:¥23.40)
店铺库存:1
本
![](/images/new1/loading1.gif)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https://chat.youlu.net/online.aspx?memberid=174183&r=1739047130)
18173061266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11 10:42:59]
张**
长沙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05 11:03:28]
柳**
贵阳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1-27 11:04:13]
刘**
济宁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1-11 14:54:35]
张**
信阳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0-12 15:54:52]
吴**
长沙市
《法学通论(第三版)》内容提要:
作者编写了《法学通论》,使读者对于法学的基本知识和法学中的前沿性问题有一个大体的认识,能够做到用法眼看问题,适应法澡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法学通论》不同于一般的法学概论,不是将所有的法律汇聚于一身,也不是仅仅对每一种法律规范进行简单介绍和评析了事,而是贯穿了法学中的基本原理,将法学的基本理论与法律的应用有效地结合了起来,其特点体现在“通”和“精”的结合上,首先对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作了介绍,然后从实体法与程序法相关联的角度将法学中的基本理论融于其中,同时也兼顾到法学的国际化发展趋势问题。
《法学通论(第三版)》图书目录:
**章 法学基本理论
**节 法学的性质、体系与历史
第二节 法的概念与体系
第三节 法的起源与发展
第四节 法的作用与法治
第五节 法的制定与实施
第六节 法律关系:权利、义务和权力
第七节 法与民主、人权
第二章 宪法
**节 宪法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的性质和经济制度
第三节 **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
第四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五节 ****机关
第三章 刑法
**节 我国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与效力范围
第二节 犯罪
第三节 刑罚
第四节 刑法分则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
**节 刑事诉讼法概述
第二节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第三节 刑事诉讼基本制度
第四节 证据
第五节 强制措施
第六节 刑事诉讼程序
第五章 民法
**节 民法概述
第二节 物权法
第三节 合同法
第四节 知识产权法
第五节 人身权法
第六节 婚姻家庭法
第七节 继承法
第八节 民事责任
第六章 商法
**节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主管和管辖
第三节 民事诉讼参加人
第四节 民事诉讼证据
第五节 诉讼保障制度
第六节 民事诉讼程序
第八章 经济法
**节 经济法概述
第二节 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第三节 市场规制法律制度
第九章 行政法
**节 行政法概述
第二节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第三节 行政行为
第四节 行政复议
第十章 行政诉讼法
**节 行政诉讼法概述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管辖
第三节 行政诉讼参加人
第四节 行政诉讼的证据
第五节 行政诉讼的程序
第六节 行政赔偿
第十一章 国际法
**节 国际公法
第二节 国际私法
第三节 国际经济法
主要参考书目
《法学通论(第三版)》作者介绍:
吴汉东,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主任。1968年初中毕业即下乡成为插队知识青年;1970年招工进了鄂西小城,当过工人、办事员;1978年2月有幸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法科大学生进入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读书;以后又在中南政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取得法学硕士(1986)、法学博士(1995)学位。大学毕业后从事民商法教学与研究几近20年,从助教到副教授(1987)以至教授(1992)蹒跚渐进;1992年至1993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锡拉丘兹大学法学院进修;1996的至1997年赴澳门担任立法议员法律顾问。自1988年以来,兼有若干行政公务,虽经年事务缠身,但学者本色不敢忘怀。 1987-1989**科委科研项目:《防止技术垄断与不正当技术竞争立法研究》,已通过专家鉴定。1992-1996中华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中国区域著作权制度比较研究》,已通过鉴定并出版专著。1993-1997**教委资助出国人员研究项目:《西方**著作权制度研究》,已通过鉴定并出版专著。1997-1999司法部科研项目:《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已完成,专著即出版。1999-2000**软科学课题:《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1999-2001全国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科技发展中的法律问题》。2000—2004全国**博士论文作者专项基金项目:《财产权制度比较研究—以有形财产权和无形财产权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学术观点:
1. 倡导在知识产权法领域建立知识产品范畴,以概括科学、技术、文化等精神领域的各类权利客体。对前苏联法学家将此类客体统称为“创作活动的成果”与我国法学家关于“智力成果”的传统说法进行批判性分析,并以比利时法学家波卡弟的学说为基础,对知识产品的概念、特征与分类进行了描述、说明与概括。
2. 注重知识产权法的基础理论研究,在权利本体、主体、客体诸方面对知识产权与所有权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将客体的非物质性概括为各类知识产权的共同特征,知识产权原始取得中创造行为与行政授权行为的关系,继受取得中的多元主体并存,以及客体创造性、非物质性,公开性特征等,都是研究的主要观点。
3. 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进行定性分析,主张适用二元归责原则,从立法例与法理学方面对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观点表示质疑,并提出新的归责原则,即在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基础上补充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4. 对知识产权法进行定位分析,描述知识产权法与民法的关系,认为知识产权是民法对知识形态的无形财产法律化、权利化的结果,属于民事权利的范畴。因此相关法律制度不是独立的法律部门,但是考虑到现代知识产权法含有程序法及公法的规范内容以及其权利范畴不断变动、发展的状况,该类制度可单行立法,而不必纳于民法典。
5. 根据当代社会财产构成的变化,主张构建新的无形财产权体系。即在民法学研究与相关民事立法中,建立一个大于知识产权范围的无形财产权体系,以包容一切基于非物质形态(包括知识经验形态、经营标记形态、商业资信形态)所产生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