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3年06月
ISBN:9787540461959
[十位:7540461950]
页数:175
定价:¥68.00
店铺售价:¥23.80
(为您节省:¥44.20)
店铺库存:1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3556494203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2-04-19 12:59:09]
孙**
临沂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9-30 16:14:37]
高**
唐山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5-21 16:36:44]
王*
吉林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19-10-24 17:19:55]
黄**
武汉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19-10-23 17:04:50]
董*
呼和浩特市
《重遇未知的自己》内容提要:
华语世界**身心灵畅销书作家张德芬的都市身心灵进阶课,继《遇见未知的自己》后张德芬*用心的一部作品,帮助不断成长的我们再次深入内心,触摸*真实的自己,在自己内在的世界中,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学会面对的自己心里那些阴暗面和负面的人格特质。 重遇未知的自己-爱上生命中的不**_张德芬_湖南文艺出版社_
《重遇未知的自己》图书目录:
重遇未知的自己
**辑
快乐是一种选择——你的心态决定你的幸福等级
为你的快乐负起责任
顺其自然地接纳,别问“为什么”
亲爱的,那不过是一个想法
记住,喜悦是消融负面情绪*好的光
人类*大的痛苦是什么
影响快乐的*大障碍
个人责任承担的层次决定你的快乐程度
把黑暗带到光明
我们一直都是命运的主人
如果身心灵是一栋房子
让至善的力量拥抱你的不舒服
第二辑
找出“我是谁”——唤醒被催眠的幸福
“我是谁”其实没有答案
没有你的故事,你是谁
放下你的故事,走出信念的阴影
阴影效应
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走出心中的牢笼,自在解脱
你和耶稣的差别在于,你拥有很多
第三辑
好好爱自己了吗 ——学会听懂身体的“呐喊”
会痛的不是爱
怎能轻易说爱
我们都是巴士上的小丑
我们对爱的渴望
好好爱自己了吗
别人都是为你而来
别人身上的美好,其实你也拥有
学会愉悦地等待
停止做上帝
给自己一个发怒的机会
肃清生活的路障——身心灵的体察
觉照的光慢慢融化冰山
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内在空间的力量会影响你的外在
《重遇未知的自己》文章节选:
**辑 快乐是一种选择——你的心态决定你的幸福等级
为你的快乐负起责任
有读者写信告诉我,看了我的书,瞬间就变得快乐起来。也有读者写信来抱怨自己过得不快乐,希望我能够帮助她。你快乐与否真的是你自己的事情,一本书可以让你变得很快乐,别人的一句话可能就会让你不快乐,这样,我们就把自己快乐与否的权利交给别人了。
生活是我们自己在过,我们必须体会到这一点,为自己的生活和快乐负起责任。
《当下的力量》的作者就说过,我们要分清楚“生活”(life)和“生活情境”(life-situation)两者之间的不同。生活应该永远都是美好的,只是生活当中的一些情境让我们失望、痛苦。为什么生活是美好的?因为它就是“如是”,如实地存在着,不会因为你的批判、论断而有所改变。
我们想要快乐,**步就是要和我们的生活和睦相处,不去抗拒它。生活就像大海,而生活情境就像大海的波浪,也许我们不喜欢太大的浪花,但大海始终都在那里,一直都是宁静的。
我们看起来好像无助,是受害者,是生活情境的受害者。可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受害者是没有谦卑的心的。他们不愿意承担生活以及生活中各种情况给他们带来的麻烦、痛苦、羞辱和不堪,不能以柔软的心来接纳生活的安排。所以我们不快乐,以为把“不快乐”当成抗拒的工具,就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情境,结局是生活情境不但没有改变,反而变得更糟糕了。因为我们把焦点聚集在让我们不快乐的事物上,不断去放大、增强它们的影响力。
想要快乐?很简单。先向你的生活和生活情境鞠个躬,真心地接纳它们。然后你可以祈求更高的智慧,给你力量去改变你的生活情境。所以,我会说,我们常常把力量都用错地方了!我们不应该抗拒生活和生活情境,也不应该坐在那里抱怨,而应该先向它们臣服,然后采取一些积极的行动去改变我们不喜欢的生活情境。将抗拒、抱怨改为臣服、行动!
我们会对外界的人、事、物感到厌烦,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厌烦,我们失落了与真实的自己的联系。一颗开放而谦卑的心,可以让我们少受很多苦。
也许你会问:“那我要怎样才能做到不抗拒,甚至臣服于它呢?”在这里,我教大家一些*简单的方法。下次,你再厌烦身边的人、事、物,或是感觉到不快乐时,就闭上眼睛,回到内心问自己:“我是否能够欢迎它?”答案显然一定是:“不,我怎么可能欢迎它?”没有关系,因为当你能够这样问自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把自己和让你讨厌的生活情境或是负面情绪之间的距离拉开了,你不会被它们牵着鼻子走,或是无意识地认同它们,沉浸在问题中钻牛角尖了。
接下来,你再问自己:“我是否能够允许它的存在?”当你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你心知肚明,不管你允许还是不允许,它都已经存在了。即使你勉强、委屈地回答“好吧”,你也会觉得有一股小小的内在力量由心底升起,因为你允许了一件你不喜欢的事物存在。这就是臣服的**步。
试着在生活中经常回到自己的内心去观察自己,跟自己在一起。也许你一开始会很不习惯,因为你很厌烦自己或是你的生活情境,逃都来不及呢!可是,当你逐渐把眼光由外界收回到自己身上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内在力量在逐渐地累积、增长,跟自己的关系也在逐步改善。
我衷心地希望大家能有一种信仰,不一定是宗教信仰,但一定要有一颗足够谦卑的心,去相信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有一种*高的力量,或是智慧的存在,然后去寻求它的帮助,把你的不快乐、厌烦都向它倾吐。当你和它建立了一个沟通的管道之后,你也就找到了一条通往真我的捷径。
千万不要放弃!把你想要放弃的能量转化成正面的能量吧!其实它们的性质都是一样的,只是你以前没有看到自己是有其他选择的。
德芬的话
我们必须为进入我们生命中的人、事、物负起全部的责任。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快乐,也接受人生的不**,而心甘情愿地学习“臣服”的功课,找到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快捷方式,而*好的快捷方式就是从当下开始。
顺其自然地接纳,别问“为什么”
我一直在学习“接纳”与“放下”,虽然愈学愈好,但有时候还是觉得不到位。因为,我还是会问:为什么?为什么这种事要发生?为什么事情会这样?为什么事情不能如我所愿?我发现,当我在问“为什么”的时候,其实是怀着一种受害者心态,想要讨回公道的。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先生不到四十岁。有**,先生和孩子在地毯上玩时,倒在地上再没有起来,就这么走了,连一句“再见”都没来得及说。在谈话中,她隐约地问到“为什么”。我看着她充满泪水的眼睛,试着尽量不用说教的口吻告诉她,灵修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不问“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只会让自己绕得更深,很难出脱。
其实,聪慧的她早已知道答案。她���,在先生走的前**,友人刚好来访,谈起一部电影——《遗愿清单》(The Bucket List
)。故事是说一个很有钱的白人和一个贫穷的黑人住在临终病房里,两个人都快“挂”了,突然说到自己未完成的心愿。于是,有钱的白人资助黑人陪他环游天下,尝试自己一直想要做的一些事情,完成一些未了的心愿。朋友讲,她先生当时就说自己没有任何未完成的心愿,他对现有的生活十分满意。而第二天,她看到先生倒在地上的一刹那,竟然没有任何惊讶的感觉,反而有一种“终于发生了”的感受,好像她早已知道会有这么**会来临似的,虽然事前她在意识层面一点儿也没有感觉到什么。
她叹了口气说:“好像一切都是注定的!”我当然不是**的宿命论者,但不可否认,人世间有很多现象是找不出答案的,只能说是“命”,尤其是生死这一关,真的很难由自己来掌控。
不管有没有所谓的“命中注定”这回事儿,我们都要尊重事实,这是很重要的。事实既然发生了,我们就要尊重它,不去抗拒,或是心生嗔厌。我觉得圣严法师说得很好,碰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我们要“接纳它,面对它,处理它,放下它”,学会了这几句话的智慧,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过着自在安心的日子。
这就是我*近发现的一个放下的诀窍:不要问“为什么”。所以,当你在质问“为什么”的时候,就要意识到自己又在跟现实、老天或是对方较劲了,接纳是不需要问“为什么”的。处理它,放下它,安心自在!
德芬的话:
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限制和妨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亲爱的,那不过是一个想法
我们常常被自己的念头所困,好像一道无形的枷锁捆住了我们的手脚,让我们动弹不得,然后我们还抱怨说:“都是他们,才害我这样的!”
有两封读者来信,其中一个读者说:“我父亲不认可我交的男友,我很痛苦。”另一个说:“我母亲对我的期望很高,我必须做到*好才对得起她,可是我很不快乐。”
让我们用“一念之转”的方法,来检视一下这些困住我们的想法是否真实。
例一:我交往的对象一定要获得父母的认可和支持。
这是真的吗?这句话的真实性有多高?我们只要作个调查,天下的父亲都能够认可儿女交往的对象吗?事实是,不会。因为他们不能。
为什么不能?因为那是他们的事,他们的决定!我们如果不能够接受事实,还想跟事实抗衡的话,我们会输,而且****会输。这里的事实就是,父亲(或母亲)不是每次都能够支持、认可儿女交往的对象。我们做儿女的,是不是能够在坚持自己的立场的同时,还一如既往地敬爱我们的父母?我们都是成年人了,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父母不能谅解是他们的事,他们责怪我们也是他们的事。我们是不是可以不为所动,坚持自己想要的、热爱的,但还是深爱、尊敬我们的父母?当父母对我们施加压力的时候,我们可不可以听进去,然后给他们一个拥抱,并附上一句“我知道你为我好,但我会作*好的选择”?
父母是需要再教育的。他们需要知道孩子已经大了,必须尊重孩子,而不是限制孩子的自由。如何再教育父母?就是我上面说的,坚持自己的立场,但仍然爱他们如昔。盲从不等于孝顺。你听从父母的结果,导致自己很不开心,这些情绪终有**会爆发岀来,爆发的时候,你所做的、所说的,会更伤父母的心。而且更重要的是,你的生活会变得一团糟!
那我问你:当你抱着“我交往的对象一定要获得父母的认可和支持”这个想法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跟父母在一起,你跟男友(女友)在一起的时候,你的行为举止是怎样的?我可以想象,你的压力很大,你很不快乐。你跟男友在一起的时候,觉得欺骗了父母。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想着男友又难过,心里甚至会觉得愧对男友,因为你的父母亲不喜欢他。
让我再问你:当你没有这样的想法时,你是什么样的人?请你闭上眼睛好好想象一下,感受一下,如果你的脑子里根本没有这个念头,在父母面前,你是不是可以接受他们的不接受?而在男友面前,你是否也可以很坦然?
是的,不过就是一个想法嘛!你为何允许它掐住你的脖子不放,让你进退两难,快乐不起来呢?真正让你痛苦、不快乐的,不是父母的行为或是立场,而是你的念头。很显然,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痛苦。当你没有这种念头、想法的时候,你很自由。那是谁的问题?
如果你说“我交往的对象不一定要获得父母的认可和支持”,这句话的真实性不亚于原来那一句吧?但为什么你总选择那句让你痛苦的,而不选择真实性和它不相上下,却可以让你自由的第二句?如果你能拥抱、认可第二句,那困扰你多时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不是吗?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第二个问题——我母亲对我的期望很高,我必须做到*好才对得起她。
你不妨这样想一想:这是定律吗?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快乐吗?你就对得起她了吗?完全顺应父母的期望就是孝顺吗?我们可不可以做自己,但还是深爱我们的父母?让他们也学着为自己的快乐承担责任,而不是把快乐建立在对别人的期望上,即使对方是你辛苦养大的孩子?
身为子女,我们要明白,父母的痛苦不是我们可以承担的。像我就深爱我的父亲,他对我的期望也超高。小时候,他一双大手压在我的肩膀上,说:“女儿啊!爸爸一生的幸福、快乐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你千万不要让我失望,要好好表现,知道吗?”我肩膀上背负了我深爱的父亲的快乐、幸福,好沉重啊!这让我始终鞭策自己要做到*好,让他快乐,但是我不快乐。
随着灵修的深入,我渐渐地了解到,无论我表现得多么好,我永远都没有办法满足我的父亲。那个心灵的空洞是在他的内心深处,除了他自己,没有人可以满足、填满。了解到这点之后,我海阔天空,自由翱翔!我过我自己的生活,但还是很孝顺爸爸妈妈,常常回去看他们,打电话给他们,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但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我自己决定我的生活。很奇怪,当你决定不再随对方起舞时,对方也放开了对你的钳制,并且学会了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这是我们可以送给父母的*好礼物。因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学习“进化”,在进化过程中,对自己的情绪和反应负责,这是**重要的一课。
亲爱的朋友,当你没有这样的想法——“我母亲对我的期望很高,我必须做到*好才对得起她”的时候,你是怎样的人?你是否能拿出自己*好的那一面来爱你的母亲,而不是通过恐惧、担忧和愧疚来与她互动?
如果你能看到“我母亲对我的期望很高,但我不需要做到*好才算对得起她”这句话和前面那句一样真实,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时候,你是否能过更好的生活?试着相信后面这句话,说不定你和母亲的关系、和自己的关系,以及和其他人的关系会更进一步。
亲爱的朋友,不过是一个想法罢了。不要让它钳制你,让你无法做个自由的人。
德芬的话:
记住,每一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能是一次灾难,也可能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儿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涵着的丰盛美好,而且是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记住,喜悦是消融负面情绪*好的光
很多负面想法都是由一些负面情绪衍生而来的,比如说你在看你的父母、配偶或其他人时,为什么老要看他们的缺点?因为你心里有批判别人,责怪别人,说别人不好的需求。这个需求来自哪里?归根结底还是你觉得自己不够好,只好借由批评他们的缺点,说他们不够好,来让自己的感觉好一点儿。因为“我”说你不好,“我”看出来你不好,所以“我”一定比你好一点儿,这还是源于自己内在情绪的一种需求。
《重遇未知的自己》编辑推荐与评论:
张德芬*用心的作品重温,唯美升级。
礼物限量版,震撼心灵触摸自己*具指导性的作品。
随书赠送*值得期待的心灵成长礼物【**0元】张德芬的内在空间,在这里遇见未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