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61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0 0 0 1 8 248
本店铺共有 12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5% ,高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1
8%
发货问题
11
92%
已解决
12
100%
店主称呼:玉龙悦文化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691496648    地址:北京 北京市 朝阳区 定福庄园艺场25号院
促销广告:正版特价库存积压一手新书,无划线笔记,缺货会及时通知。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购书提示★════╮
║★两天内不付款者,售出不候★║
║---------------------------------------║
║★每天走货量大,图书流动快★║
║---------------------------------------║
║★如遇到有些书断货,还请您★║
║---------------------------------------║
║★多谅解!在此先行谢谢理解★║
╰══════════════╯
店铺介绍
现在库存图书10余万种,批发零售。

╭════【新书批发】════╮
║1.主营最近年专业.社科类新书;║
║2.适合图书馆装备,书店零售用书║
║3.现10余万(月更新2千多种)║
║4.可提供现货图书30多万个品种;║
║5.社版为主,折扣低、品相好;║
║6.上百家出版社正版库存图书;║
║7.我们诚恳地与各地单位合作!║
║╭────────────╮║
║│客服QQ联系:3356693236 │║
╰══════════════╯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王嘉良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现代中国文学思潮史论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9787500470540 [十位:7500470541]
页数:480      
定价:¥46.00
店铺售价:¥17.00 (为您节省:¥29.00
店铺库存:3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691496648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现代中国文学思潮史论》内容提要:
本书从史与论的结合上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接受背景、发展轨迹、形态类型作出了整合性描述,同时也含有重新建构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的意图。因是史、论的融合,“史”的“过程”描述相对简约,避免了同已有的“思潮史”所叙述的内容重复,集中展示了著者自己确立的文学思潮观,并以此展开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特征及在此特征规约下形成的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的论析,使文学思潮的研究更接近于本体意义上的“精神潮流”的揭橥,同时也考察了与文学思潮相对应而生成的创作现象,使文学思潮的研究真正落到实处。
《现代中国文学思潮史论》图书目录:
引论
上编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章 现实主义文学的主潮地位
一 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的必然性
二 现实主义文学形态的多样复杂性
三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走势与形态类别
第二章 启蒙现实主义
一 启蒙思潮与现实主义的联姻
二 新文学作家的现实主义关注点
三 五四文学中的启蒙现实主义
四 伟大的启蒙现实主义作家鲁迅
第三章 人道现实主义
一 人道精神对于丰富现实主义的意义
二 周作人建构人道现实主义的理论贡献
三 中国现代文学中三种“人道关怀”文本
四 人道现实主义文学的曲折历程
第四章 社会批判现实主义
一 批判性:现实主义的灵魂
二 “社会批判”型的一般形态
三 “社会批判”与“社会剖析”的融合
四 典型的社会批判型现实主义作家茅盾
第五章 “为人生”现实主义
一 文学与人生:现实主义的不竭话题
二 五四“人生派”文学现实主义的高扬
三 “为人生”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层拓进
四 典型的“为人生”现实主义作家巴金
第六章 风俗文化现实主义
一 现实主义文学的风俗文化视角
二 乡村风情和都市风情
三 沿海风情和边地风情
四 老舍:文化现实主义作家的典型代表
第七章 心理体验现实主义
一 “灵魂的写实”:现实主义的反思与深化
二 胡风现实主义理论的**性
三 七月派创作:“心理体验”型的文本呈示
第八章 政治化现实主义
一 现实主义的宿命:政治与文学联姻
二 现实主义创作中“**政治”的阐释
三 文学创作中“民族政治”的阐释
四 政治化现实主义文学的得失
中编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第九章 浪漫文学在现代中国的接受与走势
一 浪漫文学思潮及其在现代中国的命运
二 中国现代浪漫文学变衍流程
三 中国现代浪漫文学形态特征
第十章 激情型浪漫文学
一 新文学前夜呼唤“摩罗”文学
二 狂飙突进的五四催生浪漫激情
三 郭沫若:开一代浪漫诗风
四 抗战激情喷发与激情型浪漫文学复活
第十一章 感伤型浪漫文学
一 五四落潮的感伤文学潮流
二 郁达夫:感伤型浪漫文学的典型代表
三 感美感恋与感伤:“湖畔”与“新月”诗人
第十二章 “革命浪漫蒂克”:准浪漫文学
一 生成背景:时代情绪与作家气质
二 “准”浪漫文学的浪漫主义含量
三 蒋光慈与革命浪漫蒂克文学
第十三章 田园诗情型浪漫文学
一 田园诗情型浪漫文学理论构成
二 废名:回归自然的田园诗情
三 沈从文:审视神秘土地的“浪漫派”
第十四章 “传奇”型浪漫文学
一 “传奇”型浪漫小说:与西方浪漫文学的趋近
二 浪漫传奇:奇崛、瑰丽的叙事文本
三 透视人性与生命:爱情的超越性书写
四 宗教意蕴渗透:浪漫精神的深层拓展
五 超越传统:个性化叙事艺术
下编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第十五章 现代主义思潮的来源与接受效应
一 接受背景:世界新潮与艺术需求的遇合
二 新文学现代主义的基本特质与发展路径
三 中国新文学的主要现代主义文学类型
第十六章 唯美主义戏剧
一 “新浪漫主义”潮流与五四戏剧
二 “莎乐美”的青睐:唯美主义戏剧风行
三 剧作形式:唯美外衣下的东方神韵
第十七章 象征主义诗歌
一 中国新诗中的多重“现代”因素吸纳
二 早期象征诗派开启现代象征主义诗潮
三 戴望舒与20世纪30年代象征主义诗潮
四 穆旦与“九叶诗人”现代诗风拓展
第十八章 新感觉派小说
一 “新感觉派”:颇具现代特质的小说流派
二 反叛传统:文学创作的现代性审美特征
三 背离与融合:新感觉派小说的本土特色
参考文献
后记
《现代中国文学思潮史论》文章节选:
**章 现实主义文学的主潮地位
在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中,现实主义一直占据着主潮地位,这既取决于中国的“特别国情”和中国文学传统的深厚积淀,同时也同现实主义精神与文学应当承担的使命要求相对应,所以即便文学发展到今天,现实主义依然是应当弘扬的“主旋律”。
但需要指出的是,就中国新文学思潮研究而言,恐怕没有一种文学思潮像现实主义那样遭受如此起落不定的命运了。早先,现实主义研究在中国成为一门“显学”,对其所作理论研究的论著之多超过其他任何一种文学思潮。这或许是由于现实主义曾一度形成一统天下的局面造成的。雷纳•韦勒克在20世纪60年代就指出过由于主流意识形态主宰文学创作使现实主义在苏联和中国特别兴盛的事实。他认为:“关于现实主义概念的讨论,一百多年前曾在法国引起辩论,如今又成了大家关心的题目。在苏联及其所有卫星**,我想甚至连中国在内,‘现实主义’或者确切地说‘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被官方规定为**许可的文学创作方法。关于现实主义的确切含义、历史和未来,人们进行着无尽无休的争论,发表的文章汗牛充栋,其范围之广超过了我们在西方可以想象的程度。”①然而,同样令这位西方文论家始料不及的是,当一种文学思潮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后,现实主义在中国似乎又成了*不讨巧的话题,如今流行的是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汗牛充栋的研究文字是对各种形式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讨论,对现实主义的研究反见冷落的态势。这也无怪。文学研究作为对实际存在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的积极回应,它必须面对实际发言,20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文学实存状况是多种文学思潮竞相争雄而又以现代主义一路领先,中国文学一旦走出封闭面对世界,人们以开放的姿态顺同世界文学潮流,不再服膺于原先的独尊现实主义,甚至表现出对这种“独尊”的反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过,打破现实主义的“定于一尊”的地位,并不意味着现实主义本身是毫无价值的,它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无足轻重的。事实当然并非如此。而且,由于过去对现实主义的过度张扬使人们对其由敬畏而入于冷漠,对其的研究也一度处于冷落状态,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因研究未曾深入,现实主义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形态和复杂表征并未得到应有描述,因而这一思潮的内在规律及其多种走向往往含混不清。由此看来,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现实主义不但应是不可或缺的话题,而且还因过去对其的种种误解现在应是首先面对并着重探究的话题。本章讨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中现实主义的主潮地位,重在探究新文学**现实主义的必然性,展示现实主义文学的多种范式与形态,揭示各种形态的不同功能、特质与价值取向,总结其利弊得失,以澄清对现实主义的种种误读,也以期对当下文学继续弘扬现实主义传统有所裨益。
一 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的必然性
尽管人们对现实主义有这样那样的议论,现实主义本身也有种种难以避免的局限(此种局限,在一种新的文学思潮参照下也许会更明显些),但作为一种颇有渊源且在20世纪依然持续发展的文学思潮,尤其是就中国20世纪文学的实际存在状况而论,现实主义无论如何都应该是一个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首先需要面对的一个现象是,从20世纪世界文学思潮走向看,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并没有形成一统天下的局面,世界文学思潮依然是一个多元并存的格局,现实主义自不应该消失在我们的研究视线之外。关于文学思潮的走向,历来有一种文学“进化论”观念,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文学思潮也是循着“进化”之路行进的,一种思潮在一个历史阶段里显出进步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便逐渐趋于“老化”,随即被另一种新兴的文学思潮所取代。如l8世纪的浪漫主义和l9世纪的现实主义便都是各领风骚一个世纪,20世纪就应该是现代主义的天下。我国新文学先驱者陈独秀、沈雁冰在其早期文学观念中都信守过此种理论,他们不约而同地描述过文学思潮的走向应是循着“古典主义一浪漫主义一现实主义一新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之路行进的轨迹,认为20世纪*先进的文学思潮是新浪漫主义。正由于此,后来成为坚定的现实主义理论家和作家的茅盾在新文学初创阶段曾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度倾力宣传与提倡,甚至断言过“今后的新文学运动该是新浪漫主义文学”①。但后来的事实表明,文学思潮的演进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是以一种思潮“取代”另一种思潮的单一线性方式行进的,其间呈现着复杂的走势;而一种思潮一旦形成,又往往有其稳定发展的一面,它并不因为别的文学思潮兴起而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因文学思潮与社会文化思潮、思想思潮的契合,它在某个时期、某个地区还会显现出继续张扬的势头。20世纪初期现实主义在世界文学范围内依然不减的增长势头显然给中国新文学作家以深刻的启迪,而客观的社会现实情势恰恰印证了现实主义有着不竭的生命力,于是中国新文学作家对各种外来思潮的选择偏重在现实主义一头,便是顺理成章的了。同一个茅盾,对新浪漫主义的热情礼赞有之,将其作为没落的“世纪末”文学思潮予以严峻批判者亦有之,而且前者只持续一个极短暂时间(大约三四年光景)②,后者则长时期成为其文学思想的主导倾向。对于茅盾而言,这并非是一种随意性的选择,恰恰是其对各种文学思潮经过反复比较、筛选以后做出的抉择,其抉择的依据正是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时代适应性。正如其后来所表述的:“‘五四’以来短短的文艺已经从事实上证明,有以浪漫主义出发的,但时代的客观的需要是写实主义,所以写实文学成了主潮。”
从20世纪世界文学思潮走向看,不但在中国现实主义是主潮,即便在欧洲、在前苏联,现实主义同样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前苏联,现实主义长期处于正统地位,直至90年代苏联解体后,此种状况才有所改变。因此,对于20世纪世界文学思潮的判断,无视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力显然是不够科学的。日本学者筱田一士研究20世纪世界文学,有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观点:“把20世纪小说看成是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两派根据小说创造的原点而针锋相对相互竞争的文学。”为此他排出“世界20世纪十大小说”,在十部小说中就既有现代主义作品又有现实主义作品,中国作家茅盾的《子夜》也赫然在列,他认为,“《子夜》在同时代的世界文学上具有先验性的存在”,“以想象全社会的想象力而言,茅盾在同一时代的中国作家中可谓*杰出的存在”,从而“重新确定了《子夜》在,20世纪世界文学上的辉煌的位置”。①这当然只是一家之言,未必具有客观真理性,正像有的中国当代学者将茅盾革出“中国20世纪十大小说家”之列也是一家之言一样。然而由此可以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是,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与文学创作作为20世纪文学显示出无可置疑重要性的存在,是为许多作家理论家所认同的,不独将其随意轻薄并不可取,就是缺乏对其做深层次探讨,从中总结出有益于文学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也很难说是对20世纪文学思潮的完整把握。
另一个需要面对的现象是中国新文学实际。这里所展示的是中国新文学的特殊性,它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比世界范围内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更为突出更为鲜明的色彩,因而这一点也许比前述有着更为切实的意义。在中国新文学的整体框架内,若是从文学思潮、创作方法的角度定位,现实主义无疑占据着主流地位。对此,对作家和作品做定量分析不一定能做出**判断,文学思潮边界的模糊性和作家创作的复杂性使得我们对某个作家或某种文学现象作出严格的思潮定位是有一定困难的,但若是从中国新文学的历史进程分析,从五四文学、30年代文学、抗战文学,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现实主义显然一直占有主流地位。这里显示的便是20世纪中国文学同世界文学并不相同的特色。现实主义何以在中国文学中呈现出同世界文学并不相同的特色?现实主义何以成为中国新文学的主流?我们认为,至少有下述几个方面的原因。
**,中国的“特别国情”是滋长现实主义的适宜土壤。尽管20世纪似乎并没有为现代主义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同现代主义思潮盛行的西欧各国相比较,虽然处在同一个世纪,但中国人面对的问题显然同西欧各国完全不同,其间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时间落差。
……
《现代中国文学思潮史论》编辑推荐与评论:
本书的整体构想,是通过对以往思潮观的反思与比较,提出文学思潮研究的可取理念。全书共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论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主要阐述中国新文学中的七种现实主义形态,每种形态又有与之相对应的文学流派、文学创作。现实主义思潮是中国新文学的主潮,这一编将是**论述部分。中编论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概括中国浪漫文学的自身特色,并以20世纪前半期的三个时期(五四极盛期、30年代转型期、40年代深化期)述述其发展、变化特点,又对几个主要浪漫文学流派做出描述与评估。下编论现代主义文学思潮。这股思潮在现代文学期间影响*小,但也有输入/接受背景,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几种文体类型都产生过接近现代派的文学流派(如象征主义诗歌、唯美主义戏剧、新感觉派小说等)。本编以一章对各个时期现代主义思潮及其多种表现形态作整体梳理和描述后,又叙述了三种对中国新文学影响相对较大的现代主义文学形态,旨在使现代主义在中国新文学中的接受状况有较为明晰的呈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