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9787811273106
[十位:7811273101]
页数:259
定价:¥35.00
店铺售价:¥14.00
(为您节省:¥21.00)
店铺库存:1
本
![](/images/new1/loading1.gif)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https://chat.youlu.net/online.aspx?memberid=152744&r=1739447656)
18062767350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传媒》新旧程度及相关说明:
正版新书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4-02 14:46:44]
马*
东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4-02 10:23:38]
刘**
广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1-05-10 19:54:11]
赵**
武汉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10-02 12:21:16]
刘**
南充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5-21 15:06:01]
李**
成都市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传媒》内容提要: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传媒 》立足国际关系学,并与新闻传播学交叉,内容分为当代国际关系、新中国外交和全球主流媒体三个板块,介绍相关的国际关系知识,包括国际格局、国际热点、大国战略和中国外交的布局、风格和艺术,以及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传媒机构、传媒人士和传媒报道,引导读者思考媒体与外交的关系,可读性较强,适用于传媒专业的学生和喜好国际问题的普通读者。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传媒》图书目录:
上编当代国际关系
**章当代世界经济政治
**节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第二节三大经济支柱组织
第三节八国集团
第四节两极格局
第五节政治多极化
第二章大国概况及对外战略
**节**的**大国美国
第二节积极迈向一体化的欧盟
第三节谋求政治大国的日本
第四节全力复兴的俄罗斯
第三章当代国际热点问题
**节恐怖主义问题
第二节能源**问题
第三节核不扩散问题
第四节环境保护问题
中编新中国外交
第四章新中国外交的历史演进
**节50年代立国外交和“一边倒”
第二节60年代“两个拳头出击”
第三节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
第四节80 F代以后国际战略的调整
第五章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节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
第二节处理好大国关系
第三节营造和谐周边
第四节立足发展中**
第五节多边外交
第六章周恩来外交风格与艺术
**节周恩来外交风格
第二节周恩来语言艺术
第三节国内外舆论评价
下编全球主流媒体
第七章全球主流媒体掠影
**节美国媒体
第二节英国媒体
第三节日本媒体
第四节俄罗斯媒体
第六节中国媒体
第八章知名传媒人士案例
**节国际**的传媒巨头
第二节享誉世界的新闻巨人
第三节热爱中国的媒体友人
第四节全球闻名的传媒女性
第九章重大国际新闻报道
**节媒体与战争报道
第二节媒体与和平进程
第三节媒体与民主监督
第四节媒体与恐怖主
附录1:“模拟联合国”活动
附录2:“国际时事沙龙”活动
附录3:“应对海外媒体”**论坛
后记
……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传媒》文章节选:
**章当代世界经济政治
知识导航: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全球化的含义、全球化的利与弊、反全球化运动世界三大经济支柱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八国集团:八国集团的形成、八国集团的组织情况、八国集团的定位两极格局:两极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的终结政治多极化:“极”的含义、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基本趋势、多极化形成的曲折性。
**节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什么是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应当说全球化是一种有着多方面和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的��会经济现象。全球化*早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随着对全球化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正在从不同的视角给出全球化的定义。
施密特:《全球化,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挑战》赫尔穆特施密特,1974年至1982年担任联邦德国总理,下野以后成为颇有影响的政论作家。1998年,施密特写作出版了《全球化,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挑战》一书。
施密特把全球化笼统地界定为世界五大洲之间、各国之间联系与接触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巨大飞跃,界定为世界经济的新发展。他描述的四个全球化的事例分别涉及到社会文化(电视文化)的全球化,公司企业经营方针的全球化,交通运输的全球化以及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任何教材都是关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的认识会有不同的知识体现,不同的理解也会有不同的知识追求。我们尝试编纂应用型本科系列教材,概括起来主要基于这样几点考虑和探索:
教材是一幅知识的蓝图,它标明知识的走向、知识的关系和知识的系统。然而,我们所强调的则是对知识走向的创新,知识关系的重构和知识系统的再建。
教材不该是对知识的按图索骥,而应该是对知识变化过程的**。没有变化的知识不是真知识,不能运用的知识不是活知识。知识的生命在于知识的重组、知识的再生和知识的生产。知识是一个过程,了解和获得知识的真正目的,是掌握和运用知识。
教材要交给学生学什么,还要告诉学生什么如何学,更要指导学生什么如何应用。这里的应用不是指如何操作,而是指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巧妙融合和灵活处理。应用不是指做什么,而是指利用什么做什么。利用得好坏就是应用的方法。传授知识的方法是形式也是内容,根据对象选择内容,更应根据对象设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