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3年12月
ISBN:9787307040939
[十位:730704093X]
页数:389
定价:¥35.00
店铺售价:¥14.00
(为您节省:¥21.00)
店铺库存:10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806276735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4-02 14:46:44]
马*
东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4-02 10:23:38]
刘**
广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1-05-10 19:54:11]
赵**
武汉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10-02 12:21:16]
刘**
南充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5-21 15:06:01]
李**
成都市
《“两课”教学法研究(第二版)》内容提要: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高校青年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这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的时代性课题。解决思想理论教育的有效性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作持久不懈的艰苦努力。其中,充分重视和深入开展“两课”教学法研究,则是实现“两课”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方法问题十分重要,毛泽东曾经把方法比做过河的桥或船,认为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就不可能完成过河的任务。同样的道理,不认真研究和解决“两课”教学法问题,也就不可能完成对青年学生有效地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历史任务。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高校的“两课”教学改革始终在持续不断地进行,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应该看到,以往的“两课”教学改革较多地集中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改革上(这当然是对的)。而对“两课”教学法的研究和改革则显得相当滞后。从事“两课”教学的许多教师虽也十分重视对教学经验和方法的研究和总结,但是有分量的教学法研究成果却凤毛麟角;我们的许多“两课”教师虽也在兢兢业业地进行“两课”教学,但是他们中的相当一个多数却缺乏“两课”教学法的严格培训;为了增
《“两课”教学法研究(第二版)》图书目录:
序
**章 “两课”教学与教学法
**节 “两课”教学与教学法研究
一、“两课”教学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二、“两课”教学法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两课”教育教学对教师素质的特殊要求和学情研究
第二节 “两课”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
一、“两课”课程和课程体系
二、“两课”课程体系的历史沿革
三、“两课”课程建设
第三节 “两课”教学法的内在结构和本质特征
一、“两课”教学法的内在结构
二、“两课”教学法的本质特征
三、“两课”教学法的分类原则及其体系
四、“两课”教学法的历史发展与改革
第二章 中外教学法的历史发展及其对“两课”的借鉴意义
**节 中西传统教学法及其运用和发展
一、中国传统教学法
二、西方传统教学法
三、西方现代教学法
第二节 前苏联教育教学方法
一、前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方法
二、以凯洛夫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方法
三、凯洛夫以后苏联教学法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方法
一、建党初期党在自己创办的或与其他党派合办的学校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
二、土地革命根据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方法
三、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方法
第四节 一般教学法对“两课”教学法改革的方法论意义
一、一般教学法研究为“两课”教学法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可资借鉴的方法
二、一般教学法研究使“两课”
三、一般教学法研究为“两课”
四、一般教学法研究对“两课”
指导意义
教学法研究处于同一发展水平
教学法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教学法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方法论的
《“两课”教学法研究(第二版)》文章节选��
第二章 中外教学法的历史发展及其对“两课”的借鉴意义
**节 中西传统教学法及其运用和发展
(二)中国传统教学法的特点
与我国目前学校采取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不同,我国古代教学法具有以下一些鲜明的特点:
1.从对教学的认识来看。在我国古代,教与学是一个同源性的概念,在商代甲骨文中, “教”、“学”两个字已出现。从汉字“教”、“学”的起源上看,汉字“教”和“学”的字根都有“学”的字根,而几乎在每一种写法的“教”字里,都是首先包含了一个写法与意义*简单的“学”字。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如果一个字是在另一个字的基础上派生而来,在这个字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的内容,那么,这两个字就具有同源性,并且新添的字就表明在原来的字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涵。由此可知,汉字“教”来源于“学”字,或者说“教”的概念是在“学”的概念的规定性中又加上了一层规定性。“教学”两字连用,*早见于《尚书·兑命》:“效学半”,唐代孔颖达的解释为:“上学为教,音xiao;下学者,学习也。”实质为同一学习过程的两个方面。宋代蔡沈说得更明确:“教也……始之自学,学也,终之教人,亦学
也。”也就是教学都是一种活动,教与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国古代教育论著《学记》,明明是阐明“教”的理论,但仍以“学”记命名。“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实质上是一致的。
2.从教学的组织形式来看。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家为本的社会,是以个体生产为主的自然经济,教学过程具有自发性、个别化、以学生为主和非制度化等特点。所谓自发性是指教学活动是根据教师个人特点自发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教”的过程具有个体性。所谓个别化是指教学活动是针对一个个学生个体开展的,而不是针对学生群体的一种教学活动。所谓以学生为丰是指教学过程的**在于学生的“学”,是以学生学习为基础的,教师的“教”只是起一个辅助作用。而所谓非制度化是指教学组织没有形成制度,!学生就地而学,学校分散,并且没有成系列的教育组织作为阶梯,使学生沿着固定的教育组织进行攀升。因而我国古代教育虽有“小学”、“大学”之分,但没有明确的组织制度保证。这利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方法,虽然具有因材施教的优点,但它是一种个体手工业式的教育方式,与现代教学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3.从教学过程来看。由于我国古代“教”和“学”是一致的,并且“教”的方法主要源于“学”的方法,因此,我国古代教学法研究的**放在“学”的方面,也就是学生学习和修养的方法,这种学习和修养方法的基础是诵记。教师“教”的方法的程序为:“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学生“学”的程序为:“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