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75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1 0 0 1 6 516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班长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357151682    地址:安徽省 合肥市 蜀山区 大学城
促销广告:实际库存,放心选购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各位亲,欢迎光临本店!临近春节,快递停运。本店在正月初十2月3日开始正常发货!因疫情影响,暂时湖北全境等快递通知发货!期间只接单,不发货!祝各位春节快乐!事事顺利!
店铺介绍
本书苑主营正版二手大学教材和小说等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中国文化史(彩色增订本)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
ISBN:9787040206319 [十位:7040206315]
页数:439      
定价:¥42.80
店铺售价:¥9.60 (为您节省:¥33.20
店铺库存:5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357151682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中国文化史(彩色增订本)》内容提要:
《中国文化史》作者是当代研究中国文化史的专家,曾有《中华文化电》等多种文化著作问世。《中国文化史》是作者为大中专院校教学而专门编著的教材,也是作者相关研究的精炼浓缩。《中国文化史》在**叙述学术思想文化演变历程的同时,对行为、制度和物质等其他文化层面都有关注。与已出版的多种文化吏教材比较,《中国文化史》对中国文化史整体脉络把握准确,断代分期明晰;材料新颖,吸纳了*新的出土文献和研究成果,篇幅适中,宜于教学,语言典雅,通俗易懂。书中选插的200幅图片,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史的丰富内涵和曲折历程,大有帮助,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独具特色。
《中国文化史(彩色增订本)》图书目录:
导论
一 释“中国”
二 释“中华民族”
三 释“文化”“文明”
四 文化史的研究对象
五 中国文化的生态环境
六 中国文化的特质
七 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
八 中国文化史的分期

**章 中国文化的发祥
一 中国人的起源
二 原始农业与畜牧业
三 初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
四 传统视野中的“黄金时代”

第二章 青铜时代
一 文明的初现
二 青铜器及三代的物质文明
三 文字的早期形态
四 三代的天命观念和人文传统
五 礼乐制度与社会生活

第三章 元典时代文化的多元走向
一 春秋战国之际的文化变革
二 士的崛起与私学的出现
三 百家争鸣与元典创制
四 出土简帛与先秦学术
五 尊君重民的政治伦理
六 先秦时期的区域文化

第四章 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
一 专制帝国的文化模式
二 汉文化对秦、楚文化的继承
三 秦汉帝国的**意识形态
四 经学与经今古文之争
五 帝国文化的固守与外拓
六 佛教传人和道教创立
七 文史创作和科技成就

第五章 胡汉、中印文化的融合
一 魏晋之际的文化变革
二 玄学与魏晋风度
三 胡、汉文化的融合互补
四 南、北文化的差异与整合
五 佛教华化与三教共弘
六 隋唐盛世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七 科举制度
八 文史自觉

第六章 近古文化的定型
一 唐中叶的文化转折
二 渗透禅机的新儒学——理学
三 文化的雅化
四 俗文化的展开
五 文官政治的确立
六 文化**的南移

第七章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
一 征服与被征服的二律背反
二 帝国体制下的中西文化交流
三 元曲的兴盛
四 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第八章 晚期帝国文化
一 古典文化的集成
二 **皇权与文化专制
三 理学的嬗变
四 启蒙新声
五 耶稣会士来华及东西方文化交流
六 郑和七下西洋与“迁海令”
七 市井口味与小说丰收

第九章 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
一 经世实学
二 兴办“洋务”与“中体西用”模式
三 近代文教机构的兴办与知识分子形成
四 从“维新”到“革命”
五 五四狂飙
六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
七 文化论争
八 汉字改革
九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结语 中国文化的发展节奏与走向
参考图录来源
关键词索引
后记
……
《中国文化史(彩色增订本)》文章节选:
导论
中国文化史,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创造文化的历史,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互关系,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如果将中国文化史比喻为波澜壮阔、起伏跌宕的多幕戏剧,“中国”便是演出舞台,“中华民族”是演出主体,“文化”是演出内容。我们研习中国文化史,应当了解舞台、主体和内容“中国”、“民族”、“文化”、“文明”都是汉语古典词,然其在近现代都发生了深刻的内涵演变,这种演变正是文化的古今更革、中西交会的产物,诚如陈寅恪1936年在《致沈兼士》中所云:“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诠释“中国”、“文化”等语,进而考辨中国文化的生态环境、基本特性和历史分期,是研习中国文化史的八门之径。
一 释“中国”
作为中国文化演出舞台的“中国”,足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然而,其内涵却经历了曲折的流变:从古代的天下**义,演为近代的与世界列邦并存的民族**之名。
中国之“中”,甲骨文、金文像“有旒之旆”(有飘饰的旗帜),士众围绕“中”(旗帜)以听命,故“中”又引义为空间上的**,谓左右之间,或四方之内核;又申发为文化或政治上的枢机、轴心地带,所谓“当轴处中”。
《中国文化史(彩色增订本)》作者介绍:
冯天瑜,1942年生,湖北红安人。现为武汉大学历史系、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主任。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尤其是明清和近现代文化史)研究,出版有《明清文化史散论》、《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人文论衡》、《月华集》、《张之洞评传》、《千岁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新语探源》、《“封建”考论》等著作。
杨华,1967年生,湖北钟祥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副主任。主要从事先秦两汉史、中国文化史(尤其是中国古代礼制问题)研究,出版有《先秦礼乐文化》、《新出简帛与礼帛研究》、《中国文化发展轨迹》(合著)等著作。
任放,1964年生,四川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及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出版有《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中国经济通史·清代卷》(合著)、《世纪末的兴衰一一张之洞与晚清湖北经济》(合著)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