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9787801808288
[十位:7801808282]
页数:180
定价:¥36.00
店铺售价:¥5.40
(为您节省:¥30.60)
店铺库存:1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5357151682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0-03 16:12:45]
蒲*
合肥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7-21 18:25:53]
影*
广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7-20 12:52:42]
波*
合肥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4-30 20:22:31]
邱**
广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4-14 14:38:24]
张*
广州市
《看不懂的世界经济》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关于当今世界经济热点的书,但它却是写给大众的。书中描述了产业在世界上的转移,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它还更多地注意到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例如,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和影响:为了让穷人买得起房子,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房地产商、银行一起努力的结果却制造出一场波及世界的金融灾难;又如,世界的财富是怎样进行国际转移,这种转移的机制又是怎样让世界上有的人发财,有的人沦为赤贫。 本书试图以例、以论、以理来贯穿,行文深入浅出,以朴实的大众语
言来解释人们所关心的世界经济热点问题,也表达了笔者对于这些问题的
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使它们尽量能够为更广大的读者所理解,讲的事情和
道理能够让大家所接受。为此,本书既没有大量使用那些令读者望而生畏
的术语、符号,更没有各种复杂模型的堆砌和高深数学方法的推导,而是
力图将复杂的世界经济现象以口语化的讲法娓娓道来,使它简明扼要地展
现在读者面前,形式活泼,可读性强,易于使人们对于所讲述的内容看得
见、摸得着、读得懂。
第1部分 “看不见的手”为何伸向全球?
第1章 “看不见的手”到底是只什么样的手?
第2章 “看不见的手”
《看不懂的世界经济》图书目录:
这是一本关于当今世界经济热点的书,但它却是写给大众的。书中描述了产业在世界上的转移,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它还更多地注意到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例如,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和影响:为了让穷人买得起房子,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房地产商、银行一起努力的结果却制造出一场波及世界的金融灾难;又如,世界的财富是怎样进行国际转移,这种转移的机制又是怎样让世界上有的人发财,有的人沦为赤贫。 本书试图以例、以论、以理来贯穿,行文深入浅出,以朴实的大众语
言来解释人们所关心的世界经济热点问题,也表达了笔者对于这些问题的
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使它们尽量能够为更广大的读者所理解,讲的事情和
道理能够让大家所接受。为此,本书既没有大量使用那些令读者望而生畏
的术语、符号,更没有各种复杂模型的堆砌和高深数学方法的推导,而是
力图将复杂的世界经济现象以口语化的讲法娓娓道来,使它简明扼要地展
现在读者面前,形式活泼,可读性强,易于使人们对于所讲述的内容看得
见、摸得着、读得懂。
第1部分 “看不见的手”为何伸向全球?
第1章 “看不见的手”到底是只什么样的手?
第2章 “看不见的手”会不会变成一只肮脏的手?
第3章 全球化的利益制高点在哪里?
第1节 金融领域
第2节 高技术领域
第3节 物流领域
第4节 商业领域
第2部分 全球产业转移挑战中国
第4章 **产业,美国挥舞粮食大棒
第1节 美国农业战略打造粮食武器
第2节 美国是世界粮价飙升的推动者
第3节 食品**关乎中国未来
第5章 第二产业,中国喜忧参半
第1节 中国迈向世界汽车产业**
第2节 中国建成世界汽车产业**的整体优势
第3节 世界汽车产业转移对中国的影响
第6章 第三产业,跨国公司压挤中国生存空间
第1节 流通产业是**的基础产业
第2节 跨国零售企业蚕食中国,悄然形成垄断
第3节 中国零售业泰山压顶
第4节 物流业绝地反攻刻不容缓
第3部分 美元贬值和油价上涨背后的全球财富转移
第7章 为什么就有人敢公然从你兜里掏钱?
第8章 全球主要产品价格暴涨背后的推手
第9章 美元为什么跌跌不休?
第10章 全球财富怎样转移?
第1节 财富转移的内在原因
第2节 财富转移的外部条件
第4部分 美国有病,为什么让全世界吃药?
第11章 谁制造出次贷危机?
第1节 借梯上房,穷人圆了美国梦
第2节 泡沫崩塌,次贷危机
第3节 梦醒时分,一枕黄粱
第4节 转嫁危机,美国再次洗劫世界
第12章 次贷危机更在考验中国
第1节 危机带来人才机遇
第2节 中国从容应对挑战
第13章 中国防范危机之道
第1节 警惕美国借中国股市转嫁危机
第2节 警惕外资大量涌入形成新的流动性风险
第3节 警惕通货膨胀风险
第4节 警惕汇率风险
第5节 警惕企业并购的估值陷阱
第14章 次贷危机远未结束,更大风暴正在到来
第5部分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缘战略
第15章 全球经济的地缘化趋势
第1节 广泛建立自由贸易区
第2节 加速组建*优货币区
第3节 积极参与全球性规则制定
第16章 中国——化有形为无形,悄然布局
第1节 中国融人世界,绕不开全球战略思考
第2节 中国发展离不开资源通道**
第3节 与邻为善,携手发展
后记
这是一本关于当今世界经济热点的书,但它却是写给大众的。书中描 述了产业在世界上的转移,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它还更多地注意到了 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例如,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和影响:为了让穷人买 得起房子,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房地产商、银行一起努力的结果却制造 出一场波及世界的金融灾难;又如,世界的财富是怎样进行国际转移,这 种转移的机制又是怎样让世界上有的人发财,有的人沦为赤贫。 本书试图以例、以论、以理来贯穿,行文深入浅出,以朴实的大众语 言来解释人们所关心的世界经济热点问题,也表达了笔者对于这些问题的 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使它们尽量能够为更广大的读者所理解,讲的事情和 道理能够让大家所接受。为此,本书既没有大量使用那些令读者望而生畏 的术语、符号,更没有各种复杂模型的堆砌和高深数学方法的推导,而是 力图将复杂的世界经济现象以口语化的讲法娓娓道来,使它简明扼要地展 现在读者面前,形式活泼,可读性强,易于使人们对于所讲述的内容看得 见、摸得着、读得懂。 闲暇时能够通过浅显的阅读增加知识,并能够深入思考问题,且有所 得,便是本书写作的初衷。 本书从策划到付梓将近一年的时间。从思考世界经济的走向,到梳理 世界经济的热点,到选择和我们息息相关的论题,到录音稿件,*后整理 成书,实在不是件轻松的事,其中的挑战之多绝不亚于奥运赛场的运动员 。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房价、金价、物价飞涨,特别是粮食危机,还 有发生在中国的雪灾和地震也跟着“全球化”了,并且难以预测,难以免 疫。整个世界经济中包含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的人看不懂,也无 所适从。每天站在课堂上、媒体前,几乎都要面对来自这其中的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无一不引起我的思考,于是便有了这本《看不懂的世界经济》 ,目的在于和读者分享。 感谢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韩文高先生,他智慧、幽默,对世界局 势极为敏感,对经济问题具有执著的探索精神,对本书的出版提供了极大 的支持。感谢虹露女士和刘伟先生,他们为这本书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特 别是刘伟先生,凌晨看稿,彻夜不眠,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也感谢出 版社职工的共同努力。 *后要感谢我可爱的博士生们,他们汇集资料,形成初稿,大家共同 探讨问题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让我感动。他们让我从繁重的资料搜索中解 放出来,才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过今天这种局面,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百 姓都如此关爱我们的**,关心我们这个世界。愿此书能带给读者更多的 思考,还有精神上的愉悦。 黄卫平 2008年8月于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 经济为什么增长?经济为什么在增长中变成了全球经济?我们先从一 个小例子说起。村里有两个农户,一个叫张三,一个叫李四。他们一直沿 袭千百年**下来的传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两户人家为了有粮食 吃,都各自种植小麦;为了有肉吃,都各自喂猪。就这样,他们井水不犯 河水,老死不相往来,生活得很宁静。如果这个村庄是在18世纪的英国, 并且正巧亚当-斯密去那里考察,他就会把张三和李四叫到办公室去分别问 话,问他们想不想获得更多的粮食和猪肉?他们当然说想。斯密继续问, 就种粮食而言,你们两家谁的能力强?两人都承认,种田张三没说的,喂 猪李四厉害。好了,斯密当即对他们讲,从明年开始,张三专门种粮,李 四专门养猪,然后各自交换部分产品,保证你们会得到更多的粮食和猪肉 。第二年,他们真的这样做了,的确有了更多的粮食和猪肉。作为农民, 他们感到非常困惑:田还是那亩田,猪圈还是那问猪圈,什么都没有变, 怎么产量就增加了呢?他们必须找斯密去问个明白。斯密很爽快地回答了 他们:要想增加产量。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想提高劳动生产率,就 必须分工。分工就是将复杂的事情分解,使之简单化,干简单的事情效率 必然高。两个农民问,怎么分工呢?很简单,按照**优势分工。**优 势就是自己和对方比,专业化生产效率**比对方强的产品,再交换就双 方都受益。这就是斯密的“**优势”思想,这个思想反映在他1776年出 版的传世之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当中,为 此斯密成为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从书名就能看出来,斯密一直在思索:什 么是财富?财富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怎样增加的? 如果这个村庄是在20世纪50一70年代的中国,那么农民的土地和猪圈 就要全部收归集体所有,然后按照人民公社和生产队的指令性计划参加农 业生产,*后按照劳动量(工分)获得应有的报酬。这种做法一直到1979年 才改变,而这一变就持续到现在,并仍将继续下去。如果说中国过去的做 法是计划经济,那么英国的做法就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真正起作用 的那个核心部分,斯密称之为“看不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到底是只什么样的手?我们回到刚才的故事中去。劳 动分工的依据是**优势,所谓**优势就是自己和对方比,能力比对方 强,效率比对方高。可怎么能够知道自己的能力比对方强呢?如果能找到 一个让人一目了然的方法,那么分工就变得容易操作了。在斯密的基础上 ,后人在不断探索。直到有**,经济学家告诉这两位农户,方法找到了 。他叫两位农民每天去集市上看猪肉和粮食的价格是多少,它们怎样变动 。经济学家告诉他们,只要把你们各自家中粮食与猪肉生产成本的比例和 市场上粮食与猪肉的价格比例算出来,然后比较这两组数据的大小,就可 以找到**优势。如果说张三家的粮食与猪肉生产成本的比例小于市场价 格比,那么张三家的优势就是粮食,否则就是猪肉。李四也可以做同样的 事情。这个方法告诉我们,市场价格是衡量生产者**优势的一个指标, 而且随着价格变动,生产者的优势也在变动,它时而增强,时而减弱,有 时甚至从优势变成劣势。这样,生产者就必须相应调整其生产结构。这种 生产结构变动的背后,意味着生产要素的流向变动,也就是说,生产要素 会随着市场价格变化而改变流向。这就是要素的重新配置。生产要素怎样 流动,完全受制于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市场价格机 制。斯密就把这种机制叫做“看不见的手”。 斯密的**优势理论有个缺陷,这个缺陷不解决,就难以说清楚我们 的问题:“看不见的手”为何伸向全球?我们还是回到刚才的故事中来。 张三和李四之所以能够分工,是因为张三种粮食强于李四,而李四正好相 反。如果现实不是这样,而是另外的情况,也就是说张三在种粮食和喂猪 两方面都不如李四,当然也可以都强于李四,这时斯密便会哑口无言,给 不出答案。这个问题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给出了 答案,给出答案的人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他深受斯密影响,可 以看成是斯密的传人。李嘉图给出了什么答案呢?他的回答是:张三和李 四仍然可以参与分工,并且分工同样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利益。分工的方 法概括为“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也就是在对比优势时, 不去和别人比,而是自己与自己比,专门生产自己和自己比较相对更具有 优势的产品,这就是“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在实践中的操作方 法同样是上面讲的两种价格之比,这里不再重复。因此,从确定优势的方 法来讲,**优势可以看成是比较优势的一个特例,并且可以从数学上给 出严格证明,这里就不讲了。 不要小看李嘉图的这一点进步,其实贡献是非常大的。为什么这样说 呢?可以设想,如果只是依照斯密的**优势理论去指导实践分工的话, 那分工的范围就太有限了,因为参与分工的人个个身怀绝技,是一种很不 正常的现象,更多的人其实是“凡夫俗子”,技不如人。如果这些人都被 排除在市场之外,不能参与分工,这个市场就成了精英市场,哪里还有经 济的全球化?因此,李嘉图从理论上告诉了所有“技不如人”者,只要自 己和自己比,有相对生产率更高的产品,就可以参与市场分工,专业化生 产自己与自己比生产率更高的产品,放弃自己和自己比生产率较低的产品 ,进而与他国交换,必然获益。因此,在国际市场中用不着害怕,应该大 胆地往前走。 斯密在他的著作里把上面的故事稍微一改,就应用到国际市场上了。 也就是说,如果把张三看成是一个**,把李四看成是另外一个**,这 时候他的**优势理论同样可以用来指导**之间的分工。也就是说,用 来指导个人的分工思想。同样可以用来指导**间的分工,原理是一样的 。为了说清楚“看不见的手”是如何抓住全球经济的,下面再做一些理论 上的分析。 人们可能会问,从不分工到分工,实现了一次财富的增加,但是分工 一旦形成,财富就只能在现有的分工基础上循环,不会增加了,而现实是 经济都处在增长中。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斯密给出了答案,还有一个经 济学家阿林·杨格也作出了贡献,因此就有了斯密一杨格定理。 正如上面所说的,分工一次,财富就增加一次;分工停止,财富就停 止增加。因此,在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经济要不断增长,就 必须促使分工不停地进行下去,这是不二法门。接下来的问题就成了分工 怎样持续下去?斯密给出了答案:分工要进行下去。就要不断地扩大市场 规模和市场范围,也就要不断地扩大市场版图。在这个基础上,杨格有一 个观点:分工持续下去。就一定会导致市场规模和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 好了,现在把两者的思想结合起来,就会清楚地发现,分工和市场规模、 范围处在一种相互促进和依赖的关系中。商品生产和交换一旦在世界上产 生,就像洪水猛兽一样在全球扩散,将冲破一切壁垒深壑,直到将所有国 家纳人其支配之下。“看不见的手”就这样伸向了全球。 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在全球蔓延,撇开世界政治、军事因素不谈,卡尔 ·马克思指出了真正的原动力:分工演进,财富增加。马克思说,资本主 义在它诞生的两百年时间里,所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人类历史所创造的财 富之和。P5-9
《看不懂的世界经济》文章节选:
这是一本关于当今世界经济热点的书,但它却是写给大众的。书中描述了产业在世界上的转移,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它还更多地注意到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例如,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和影响:为了让穷人买得起房子,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房地产商、银行一起努力的结果却制造出一场波及世界的金融灾难;又如,世界的财富是怎样进行国际转移,这种转移的机制又是怎样让世界上有的人发财,有的人沦为赤贫。 本书试图以例、以论、以理来贯穿,行文深入浅出,以朴实的大众语
言来解释人们所关心的世界经济热点问题,也表达了笔者对于这些问题的
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使它们尽量能够为更广大的读者所理解,讲的事情和
道理能够让大家所接受。为此,本书既没有大量使用那些令读者望而生畏
的术语、符号,更没有各种复杂模型的堆砌和高深数学方法的推导,而是
力图将复杂的世界经济现象以口语化的讲法娓娓道来,使它简明扼要地展
现在读者面前,形式活泼,可读性强,易于使人们对于所讲述的内容看得
见、摸得着、读得懂。
第1部分 “看不见的手”为何伸向全球?
第1章 “看不见的手”到底是只什么样的手?
第2章 “看不见的手”会不会变成一只肮脏的手?
第3章 全球化的利益制高点在哪里?
第1节 金融领域
第2节 高技术领域
第3节 物流领域
第4节 商业领域
第2部分 全球产业转移挑战中国
第4章 **产业,美国挥舞粮食大棒
第1节 美国农业战略打造粮食武器
第2节 美国是世界粮价飙升的推动者
第3节 食品**关乎中国未来
第5章 第二产业,中国喜忧参半
第1节 中国迈向世界汽车产业**
第2节 中国建成世界汽车产业**的整体优势
第3节 世界汽车产业转移对中国的影响
第6章 第三产业,跨国公司压挤中国生存空间
第1节 流通产业是**的基础产业
第2节 跨国零售企业蚕食中国,悄然形成垄断
第3节 中国零售业泰山压顶
第4节 物流业绝地反攻刻不容缓
第3部分 美元贬值和油价上涨背后的全球财富转移
第7章 为什么就有人敢公然从你兜里掏钱?
第8章 全球主要产品价格暴涨背后的推手
第9章 美元为什么跌跌不休?
第10章 全球财富怎样转移?
第1节 财富转移的内在原因
第2节 财富转移的外部条件
第4部分 美国有病,为什么让全世界吃药?
第11章 谁制造出次贷危机?
第1节 借梯上房,穷人圆了美国梦
第2节 泡沫崩塌,次贷危机
第3节 梦醒时分,一枕黄粱
第4节 转嫁危机,美国再次洗劫世界
第12章 次贷危机更在考验中国
第1节 危机带来人才机遇
第2节 中国从容应对挑战
第13章 中国防范危机之道
第1节 警惕美国借中国股市转嫁危机
第2节 警惕外资大量涌入形成新的流动性风险
第3节 警惕通货膨胀风险
第4节 警惕汇率风险
第5节 警惕企业并购的估值陷阱
第14章 次贷危机远未结束,更大风暴正在到来
第5部分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缘战略
第15章 全球经济的地缘化趋势
第1节 广泛建立自由贸易区
第2节 加速组建*优货币区
第3节 积极参与全球性规则制定
第16章 中国——化有形为无形,悄然布局
第1节 中国融人世界,绕不开全球战略思考
第2节 中国发展离不开资源通道**
第3节 与邻为善,携手发展
后记
这是一本关于当今世界经济热点的书,但它却是写给大众的。书中描 述了产业在世界上的转移,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它还更多地注意到了 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例如,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和影响:为了让穷人买 得起房子,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房地产商、银行一起努力的结果却制造 出一场波及世界的金融灾难;又如,世界的财富是怎样进行国际转移,这 种转移的机制又是怎样让世界上有的人发财,有的人沦为赤贫。 本书试图以例、以论、以理来贯穿,行文深入浅出,以朴实的大众语 言来解释人们所关心的世界经济热点问题,也表达了笔者对于这些问题的 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使它们尽量能够为更广大的读者所理解,讲的事情和 道理能够让大家所接受。为此,本书既没有大量使用那些令读者望而生畏 的术语、符号,更没有各种复杂模型的堆砌和高深数学方法的推导,而是 力图将复杂的世界经济现象以口语化的讲法娓娓道来,使它简明扼要地展 现在读者面前,形式活泼,可读性强,易于使人们对于所讲述的内容看得 见、摸得着、读得懂。 闲暇时能够通过浅显的阅读增加知识,并能够深入思考问题,且有所 得,便是本书写作的初衷。 本书从策划到付梓将近一年的时间。从思考世界经济的走向,到梳理 世界经济的热点,到选择和我们息息相关的论题,到录音稿件,*后整理 成书,实在不是件轻松的事,其中的挑战之多绝不亚于奥运赛场的运动员 。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房价、金价、物价飞涨,特别是粮食危机,还 有发生在中国的雪灾和地震也跟着“全球化”了,并且难以预测,难以免 疫。整个世界经济中包含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的人看不懂,也无 所适从。每天站在课堂上、媒体前,几乎都要面对来自这其中的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无一不引起我的思考,于是便有了这本《看不懂的世界经济》 ,目的在于和读者分享。 感谢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韩文高先生,他智慧、幽默,对世界局 势极为敏感,对经济问题具有执著的探索精神,对本书的出版提供了极大 的支持。感谢虹露女士和刘伟先生,他们为这本书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特 别是刘伟先生,凌晨看稿,彻夜不眠,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也感谢出 版社职工的共同努力。 *后要感谢我可爱的博士生们,他们汇集资料,形成初稿,大家共同 探讨问题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让我感动。他们让我从繁重的资料搜索中解 放出来,才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过今天这种局面,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百 姓都如此关爱我们的**,关心我们这个世界。愿此书能带给读者更多的 思考,还有精神上的愉悦。 黄卫平 2008年8月于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 经济为什么增长?经济为什么在增长中变成了全球经济?我们先从一 个小例子说起。村里有两个农户,一个叫张三,一个叫李四。他们一直沿 袭千百年**下来的传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两户人家为了有粮食 吃,都各自种植小麦;为了有肉吃,都各自喂猪。就这样,他们井水不犯 河水,老死不相往来,生活得很宁静。如果这个村庄是在18世纪的英国, 并且正巧亚当-斯密去那里考察,他就会把张三和李四叫到办公室去分别问 话,问他们想不想获得更多的粮食和猪肉?他们当然说想。斯密继续问, 就种粮食而言,你们两家谁的能力强?两人都承认,种田张三没说的,喂 猪李四厉害。好了,斯密当即对他们讲,从明年开始,张三专门种粮,李 四专门养猪,然后各自交换部分产品,保证你们会得到更多的粮食和猪肉 。第二年,他们真的这样做了,的确有了更多的粮食和猪肉。作为农民, 他们感到非常困惑:田还是那亩田,猪圈还是那问猪圈,什么都没有变, 怎么产量就增加了呢?他们必须找斯密去问个明白。斯密很爽快地回答了 他们:要想增加产量。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想提高劳动生产率,就 必须分工。分工就是将复杂的事情分解,使之简单化,干简单的事情效率 必然高。两个农民问,怎么分工呢?很简单,按照**优势分工。**优 势就是自己和对方比,专业化生产效率**比对方强的产品,再交换就双 方都受益。这就是斯密的“**优势”思想,这个思想反映在他1776年出 版的传世之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当中,为 此斯密成为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从书名就能看出来,斯密一直在思索:什 么是财富?财富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怎样增加的? 如果这个村庄是在20世纪50一70年代的中国,那么农民的土地和猪圈 就要全部收归集体所有,然后按照人民公社和生产队的指令性计划参加农 业生产,*后按照劳���量(工分)获得应有的报酬。这种做法一直到1979年 才改变,而这一变就持续到现在,并仍将继续下去。如果说中国过去的做 法是计划经济,那么英国的做法就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真正起作用 的那个核心部分,斯密称之为“看不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到底是只什么样的手?我们回到刚才的故事中去。劳 动分工的依据是**优势,所谓**优势就是自己和对方比,能力比对方 强,效率比对方高。可怎么能够知道自己的能力比对方强呢?如果能找到 一个让人一目了然的方法,那么分工就变得容易操作了。在斯密的基础上 ,后人在不断探索。直到有**,经济学家告诉这两位农户,方法找到了 。他叫两位农民每天去集市上看猪肉和粮食的价格是多少,它们怎样变动 。经济学家告诉他们,只要把你们各自家中粮食与猪肉生产成本的比例和 市场上粮食与猪肉的价格比例算出来,然后比较这两组数据的大小,就可 以找到**优势。如果说张三家的粮食与猪肉生产成本的比例小于市场价 格比,那么张三家的优势就是粮食,否则就是猪肉。李四也可以做同样的 事情。这个方法告诉我们,市场价格是衡量生产者**优势的一个指标, 而且随着价格变动,生产者的优势也在变动,它时而增强,时而减弱,有 时甚至从优势变成劣势。这样,生产者就必须相应调整其生产结构。这种 生产结构变动的背后,意味着生产要素的流向变动,也就是说,生产要素 会随着市场价格变化而改变流向。这就是要素的重新配置。生产要素怎样 流动,完全受制于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市场价格机 制。斯密就把这种机制叫做“看不见的手”。 斯密的**优势理论有个缺陷,这个缺陷不解决,就难以说清楚我们 的问题:“看不见的手”为何伸向全球?我们还是回到刚才的故事中来。 张三和李四之所以能够分工,是因为张三种粮食强于李四,而李四正好相 反。如果现实不是这样,而是另外的情况,也就是说张三在种粮食和喂猪 两方面都不如李四,当然也可以都强于李四,这时斯密便会哑口无言,给 不出答案。这个问题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给出了 答案,给出答案的人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他深受斯密影响,可 以看成是斯密的传人。李嘉图给出了什么答案呢?他的回答是:张三和李 四仍然可以参与分工,并且分工同样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利益。分工的方 法概括为“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也就是在对比优势时, 不去和别人比,而是自己与自己比,专门生产自己和自己比较相对更具有 优势的产品,这就是“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在实践中的操作方 法同样是上面讲的两种价格之比,这里不再重复。因此,从确定优势的方 法来讲,**优势可以看成是比较优势的一个特例,并且可以从数学上给 出严格证明,这里就不讲了。 不要小看李嘉图的这一点进步,其实贡献是非常大的。为什么这样说 呢?可以设想,如果只是依照斯密的**优势理论去指导实践分工的话, 那分工的范围就太有限了,因为参与分工的人个个身怀绝技,是一种很不 正常的现象,更多的人其实是“凡夫俗子”,技不如人。如果这些人都被 排除在市场之外,不能参与分工,这个市场就成了精英市场,哪里还有经 济的全球化?因此,李嘉图从理论上告诉了所有“技不如人”者,只要自 己和自己比,有相对生产率更高的产品,就可以参与市场分工,专业化生 产自己与自己比生产率更高的产品,放弃自己和自己比生产率较低的产品 ,进而与他国交换,必然获益。因此,在国际市场中用不着害怕,应该大 胆地往前走。 斯密在他的著作里把上面的故事稍微一改,就应用到国际市场上了。 也就是说,如果把张三看成是一个**,把李四看成是另外一个**,这 时候他的**优势理论同样可以用来指导**之间的分工。也就是说,用 来指导个人的分工思想。同样可以用来指导**间的分工,原理是一样的 。为了说清楚“看不见的手”是如何抓住全球经济的,下面再做一些理论 上的分析。 人们可能会问,从不分工到分工,实现了一次财富的增加,但是分工 一旦形成,财富就只能在现有的分工基础上循环,不会增加了,而现实是 经济都处在增长中。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斯密给出了答案,还有一个经 济学家阿林·杨格也作出了贡献,因此就有了斯密一杨格定理。 正如上面所说的,分工一次,财富就增加一次;分工停止,财富就停 止增加。因此,在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经济要不断增长,就 必须促使分工不停地进行下去,这是不二法门。接下来的问题就成了分工 怎样持续下去?斯密给出了答案:分工要进行下去。就要不断地扩大市场 规模和市场范围,也就要不断地扩大市场版图。在这个基础上,杨格有一 个观点:分工持续下去。就一定会导致市场规模和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 好了,现在把两者的思想结合起来,就会清楚地发现,分工和市场规模、 范围处在一种相互促进和依赖的关系中。商品生产和交换一旦在世界上产 生,就像洪水猛兽一样在全球扩散,将冲破一切壁垒深壑,直到将所有国 家纳人其支配之下。“看不见的手”就这样伸向了全球。 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在全球蔓延,撇开世界政治、军事因素不谈,卡尔 ·马克思指出了真正的原动力:分工演进,财富增加。马克思说,资本主 义在它诞生的两百年时间里,所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人类历史所创造的财 富之和。P5-9
《看不懂的世界经济》编辑推荐与评论:
这是一本关于当今世界经济热点的书,但它却是写给大众的。书中描述了产业在世界上的转移,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它还更多地注意到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例如,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和影响:为了让穷人买得起房子,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房地产商、银行一起努力的结果却制造出一场波及世界的金融灾难;又如,世界的财富是怎样进行国际转移,这种转移的机制又是怎样让世界上有的人发财,有的人沦为赤贫。 本书试图以例、以论、以理来贯穿,行文深入浅出,以朴实的大众语
言来解释人们所关心的世界经济热点问题,也表达了笔者对于这些问题的
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使它们尽量能够为更广大的读者所理解,讲的事情和
道理能够让大家所接受。为此,本书既没有大量使用那些令读者望而生畏
的术语、符号,更没有各种复杂模型的堆砌和高深数学方法的推导,而是
力图将复杂的世界经济现象以口语化的讲法娓娓道来,使它简明扼要地展
现在读者面前,形式活泼,可读性强,易于使人们对于所讲述的内容看得
见、摸得着、读得懂。
第1部分 “看不见的手”为何伸向全球?
第1章 “看不见的手”到底是只什么样的手?
第2章 “看不见的手”会不会变成一只肮脏的手?
第3章 全球化的利益制高点在哪里?
第1节 金融领域
第2节 高技术领域
第3节 物流领域
第4节 商业领域
第2部分 全球产业转移挑战中国
第4章 **产业,美国挥舞粮食大棒
第1节 美国农业战略打造粮食武器
第2节 美国是世界粮价飙升的推动者
第3节 食品**关乎中国未来
第5章 第二产业,中国喜忧参半
第1节 中国迈向世界汽车产业**
第2节 中国建成世界汽车产业**的整体优势
第3节 世界汽车产业转移对中国的影响
第6章 第三产业,跨国公司压挤中国生存空间
第1节 流通产业是**的基础产业
第2节 跨国零售企业蚕食中国,悄然形成垄断
第3节 中国零售业泰山压顶
第4节 物流业绝地反攻刻不容缓
第3部分 美元贬值和油价上涨背后的全球财富转移
第7章 为什么就有人敢公然从你兜里掏钱?
第8章 全球主要产品价格暴涨背后的推手
第9章 美元为什么跌跌不休?
第10章 全球财富怎样转移?
第1节 财富转移的内在原因
第2节 财富转移的外部条件
第4部分 美国有病,为什么让全世界吃药?
第11章 谁制造出次贷危机?
第1节 借梯上房,穷人圆了美国梦
第2节 泡沫崩塌,次贷危机
第3节 梦醒时分,一枕黄粱
第4节 转嫁危机,美国再次洗劫世界
第12章 次贷危机更在考验中国
第1节 危机带来人才机遇
第2节 中国从容应对挑战
第13章 中国防范危机之道
第1节 警惕美国借中国股市转嫁危机
第2节 警惕外资大量涌入形成新的流动性风险
第3节 警惕通货膨胀风险
第4节 警惕汇率风险
第5节 警惕企业并购的估值陷阱
第14章 次贷危机远未结束,更大风暴正在到来
第5部分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缘战略
第15章 全球经济的地缘化趋势
第1节 广泛建立自由贸易区
第2节 加速组建*优货币区
第3节 积极参与全球性规则制定
第16章 中国——化有形为无形,悄然布局
第1节 中国融人世界,绕不开全球战略思考
第2节 中国发展离不开资源通道**
第3节 与邻为善,携手发展
后记
这是一本关于当今世界经济热点的书,但它却是写给大众的。书中描 述了产业在世界上的转移,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它还更多地注意到了 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例如,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和影响:为了让穷人买 得起房子,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房地产商、银行一起努力的结果却制造 出一场波及世界的金融灾难;又如,世界的财富是怎样进行国际转移,这 种转移的机制又是怎样让世界上有的人发财,有的人沦为赤贫。 本书试图以例、以论、以理来贯穿,行文深入浅出,以朴实的大众语 言来解释人们所关心的世界经济热点问题,也表达了笔者对于这些问题的 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使它们尽量能够为更广大的读者所理解,讲的事情和 道理能够让大家所接受。为此,本书既没有大量使用那些令读者望而生畏 的术语、符号,更没有各种复杂模型的堆砌和高深数学方法的推导,而是 力图将复杂的世界经济现象以口语化的讲法娓娓道来,使它简明扼要地展 现在读者面前,形式活泼,可读性强,易于使人们对于所讲述的内容看得 见、摸得着、读得懂。 闲暇时能够通过浅显的阅读增加知识,并能够深入思考问题,且有所 得,便是本书写作的初衷。 本书从策划到付梓将近一年的时间。从思考世界经济的走向,到梳理 世界经济的热点,到选择和我们息息相关的论题,到录音稿件,*后整理 成书,实在不是件轻松的事,其中的挑战之多绝不亚于奥运赛场的运动员 。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房价、金价、物价飞涨,特别是粮食危机,还 有发生在中国的雪灾和地震也跟着“全球化”了,并且难以预测,难以免 疫。整个世界经济中包含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的人看不懂,也无 所适从。每天站在课堂上、媒体前,几乎都要面对来自这其中的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无一不引起我的思考,于是便有了这本《看不懂的世界经济》 ,目的在于和读者分享。 感谢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韩文高先生,他智慧、幽默,对世界局 势极为敏感,对经济问题具有执著的探索精神,对本书的出版提供了极大 的支持。感谢虹露女士和刘伟先生,他们为这本书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特 别是刘伟先生,凌晨看稿,彻夜不眠,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也感谢出 版社职工的共同努力。 *后要感谢我可爱的博士生们,他们汇集资料,形成初稿,大家共同 探讨问题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让我感动。他们让我从繁重的资料搜索中解 放出来,才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过今天这种局面,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百 姓都如此关爱我们的**,关心我们这个世界。愿此书能带给读者更多的 思考,还有精神上的愉悦。 黄卫平 2008年8月于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 经济为什么增长?经济为什么在增长中变成了全球经济?我们先从一 个小例子说起。村里有两个农户,一个叫张三,一个叫李四。他们一直沿 袭千百年**下来的传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两户人家为了有粮食 吃,都各自种植小麦;为了有肉吃,都各自喂猪。就这样,他们井水不犯 河水,老死不相往来,生活得很宁静。如果这个村庄是在18世纪的英国, 并且正巧亚当-斯密去那里考察,他就会把张三和李四叫到办公室去分别问 话,问他们想不想获得更多的粮食和猪肉?他们当然说想。斯密继续问, 就种粮食而言,你们两家谁的能力强?两人都承认,种田张三没说的,喂 猪李四厉害。好了,斯密当即对他们讲,从明年开始,张三专门种粮,李 四专门养猪,然后各自交换部分产品,保证你们会得到更多的粮食和猪肉 。第二年,他们真的这样做了,的确有了更多的粮食和猪肉。作为农民, 他们感到非常困惑:田还是那亩田,猪圈还是那问猪圈,什么都没有变, 怎么产量就增加了呢?他们必须找斯密去问个明白。斯密很爽快地回答了 他们:要想增加产量。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想提高劳动生产率,就 必须分工。分工就是将复杂的事情分解,使之简单化,干简单的事情效率 必然高。两个农民问,怎么分工呢?很简单,按照**优势分工。**优 势就是自己和对方比,专业化生产效率**比对方强的产品,再交换就双 方都受益。这就是斯密的“**优势”思想,这个思想反映在他1776年出 版的传世之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当中,为 此斯密成为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从书名就能看出来,斯密一直在思索:什 么是财富?财富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怎样增加的? 如果这个村庄是在20世纪50一70年代的中国,那么农民的土地和猪圈 就要全部收归集体所有,然后按照人民公社和生产队的指令性计划参加农 业生产,*后按照劳动量(工分)获得应有的报酬。这种做法一直到1979年 才改变,而这一变就持续到现在,并仍将继续下去。如果说中国过去的做 法是计划经济,那么英国的做法就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真正起作用 的那个核心部分,斯密称之为“看不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到底是只什么样的手?我们回到刚才的故事中去。劳 动分工的依据是**优势,所谓**优势就是自己和对方比,能力比对方 强,效率比对方高。可怎么能够知道自己的能力比对方强呢?如果能找到 一个让人一目了然的方法,那么分工就变得容易操作了。在斯密的基础上 ,后人在不断探索。直到有**,经济学家告诉这两位农户,方法找到了 。他叫两位农民每天去集市上看猪肉和粮食的价格是多少,它们怎样变动 。经济学家告诉他们,只要把你们各自家中粮食与猪肉生产成本的比例和 市场上粮食与猪肉的价格比例算出来,然后比较这两组数据的大小,就可 以找到**优势。如果说张三家的粮食与猪肉生产成本的比例小于市场价 格比,那么张三家的优势就是粮食,否则就是猪肉。李四也可以做同样的 事情��这个方法告诉我们,市场价格是衡量生产者**优势的一个指标, 而且随着价格变动,生产者的优势也在变动,它时而增强,时而减弱,有 时甚至从优势变成劣势。这样,生产者就必须相应调整其生产结构。这种 生产结构变动的背后,意味着生产要素的流向变动,也就是说,生产要素 会随着市场价格变化而改变流向。这就是要素的重新配置。生产要素怎样 流动,完全受制于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市场价格机 制。斯密就把这种机制叫做“看不见的手”。 斯密的**优势理论有个缺陷,这个缺陷不解决,就难以说清楚我们 的问题:“看不见的手”为何伸向全球?我们还是回到刚才的故事中来。 张三和李四之所以能够分工,是因为张三种粮食强于李四,而李四正好相 反。如果现实不是这样,而是另外的情况,也就是说张三在种粮食和喂猪 两方面都不如李四,当然也可以都强于李四,这时斯密便会哑口无言,给 不出答案。这个问题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给出了 答案,给出答案的人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他深受斯密影响,可 以看成是斯密的传人。李嘉图给出了什么答案呢?他的回答是:张三和李 四仍然可以参与分工,并且分工同样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利益。分工的方 法概括为“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也就是在对比优势时, 不去和别人比,而是自己与自己比,专门生产自己和自己比较相对更具有 优势的产品,这就是“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在实践中的操作方 法同样是上面讲的两种价格之比,这里不再重复。因此,从确定优势的方 法来讲,**优势可以看成是比较优势的一个特例,并且可以从数学上给 出严格证明,这里就不讲了。 不要小看李嘉图的这一点进步,其实贡献是非常大的。为什么这样说 呢?可以设想,如果只是依照斯密的**优势理论去指导实践分工的话, 那分工的范围就太有限了,因为参与分工的人个个身怀绝技,是一种很不 正常的现象,更多的人其实是“凡夫俗子”,技不如人。如果这些人都被 排除在市场之外,不能参与分工,这个市场就成了精英市场,哪里还有经 济的全球化?因此,李嘉图从理论上告诉了所有“技不如人”者,只要自 己和自己比,有相对生产率更高的产品,就可以参与市场分工,专业化生 产自己与自己比生产率更高的产品,放弃自己和自己比生产率较低的产品 ,进而与他国交换,必然获益。因此,在国际市场中用不着害怕,应该大 胆地往前走。 斯密在他的著作里把上面的故事稍微一改,就应用到国际市场上了。 也就是说,如果把张三看成是一个**,把李四看成是另外一个**,这 时候他的**优势理论同样可以用来指导**之间的分工。也就是说,用 来指导个人的分工思想。同样可以用来指导**间的分工,原理是一样的 。为了说清楚“看不见的手”是如何抓住全球经济的,下面再做一些理论 上的分析。 人们可能会问,从不分工到分工,实现了一次财富的增加,但是分工 一旦形成,财富就只能在现有的分工基础上循环,不会增加了,而现实是 经济都处在增长中。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斯密给出了答案,还有一个经 济学家阿林·杨格也作出了贡献,因此就有了斯密一杨格定理。 正如上面所说的,分工一次,财富就增加一次;分工停止,财富就停 止增加。因此,在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经济要不断增长,就 必须促使分工不停地进行下去,这是不二法门。接下来的问题就成了分工 怎样持续下去?斯密给出了答案:分工要进行下去。就要不断地扩大市场 规模和市场范围,也就要不断地扩大市场版图。在这个基础上,杨格有一 个观点:分工持续下去。就一定会导致市场规模和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 好了,现在把两者的思想结合起来,就会清楚地发现,分工和市场规模、 范围处在一种相互促进和依赖的关系中。商品生产和交换一旦在世界上产 生,就像洪水猛兽一样在全球扩散,将冲破一切壁垒深壑,直到将所有国 家纳人其支配之下。“看不见的手”就这样伸向了全球。 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在全球蔓延,撇开世界政治、军事因素不谈,卡尔 ·马克思指出了真正的原动力:分工演进,财富增加。马克思说,资本主 义在它诞生的两百年时间里,所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人类历史所创造的财 富之和。P5-9
《看不懂的世界经济》作者介绍:
这是一本关于当今世界经济热点的书,但它却是写给大众的。书中描述了产业在世界上的转移,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它还更多地注意到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例如,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和影响:为了让穷人买得起房子,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房地产商、银行一起努力的结果却制造出一场波及世界的金融灾难;又如,世界的财富是怎样进行国际转移,这种转移的机制又是怎样让世界上有的人发财,有的人沦为赤贫。 本书试图以例、以论、以理来贯穿,行文深入浅出,以朴实的大众语
言来解释人们所关心的世界经济热点问题,也表达了笔者对于这些问题的
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使它们尽量能够为更广大的读者所理解,讲的事情和
道理能够让大家所接受。为此,本书既没有大量使用那些令读者望而生畏
的术语、符号,更没有各种复杂模型的堆砌和高深数学方法的推导,而是
力图将复杂的世界经济现象以口语化的讲法娓娓道来,使它简明扼要地展
现在读者面前,形式活泼,可读性强,易于使人们对于所讲述的内容看得
见、摸得着、读得懂。
第1部分 “看不见的手”为何伸向全球?
第1章 “看不见的手”到底是只什么样的手?
第2章 “看不见的手”会不会变成一只肮脏的手?
第3章 全球化的利益制高点在哪里?
第1节 金融领域
第2节 高技术领域
第3节 物流领域
第4节 商业领域
第2部分 全球产业转移挑战中国
第4章 **产业,美国挥舞粮食大棒
第1节 美国农业战略打造粮食武器
第2节 美国是世界粮价飙升的推动者
第3节 食品**关乎中国未来
第5章 第二产业,中国喜忧参半
第1节 中国迈向世界汽车产业**
第2节 中国建成世界汽车产业**的整体优势
第3节 世界汽车产业转移对中国的影响
第6章 第三产业,跨国公司压挤中国生存空间
第1节 流通产业是**的基础产业
第2节 跨国零售企业蚕食中国,悄然形成垄断
第3节 中国零售业泰山压顶
第4节 物流业绝地反攻刻不容缓
第3部分 美元贬值和油价上涨背后的全球财富转移
第7章 为什么就有人敢公然从你兜里掏钱?
第8章 全球主要产品价格暴涨背后的推手
第9章 美元为什么跌跌不休?
第10章 全球财富怎样转移?
第1节 财富转移的内在原因
第2节 财富转移的外部条件
第4部分 美国有病,为什么让全世界吃药?
第11章 谁制造出次贷危机?
第1节 借梯上房,穷人圆了美国梦
第2节 泡沫崩塌,次贷危机
第3节 梦醒时分,一枕黄粱
第4节 转嫁危机,美国再次洗劫世界
第12章 次贷危机更在考验中国
第1节 危机带来人才机遇
第2节 中国从容应对挑战
第13章 中国防范危机之道
第1节 警惕美国借中国股市转嫁危机
第2节 警惕外资大量涌入形成新的流动性风险
第3节 警惕通货膨胀风险
第4节 警惕汇率风险
第5节 警惕企业并购的估值陷阱
第14章 次贷危机远未结束,更大风暴正在到来
第5部分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缘战略
第15章 全球经济的地缘化趋势
第1节 广泛建立自由贸易区
第2节 加速组建*优货币区
第3节 积极参与全球性规则制定
第16章 中国——化有形为无形,悄然布局
第1节 中国融人世界,绕不开全球战略思考
第2节 中国发展离不开资源通道**
第3节 与邻为善,携手发展
后记
这是一本关于当今世界经济热点的书,但它却是写给大众的。书中描 述了产业在世界上的转移,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它还更多地注意到了 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例如,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和影响:为了让穷人买 得起房子,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房地产商、银行一起努力的结果却制造 出一场波及世界的金融灾难;又如,世界的财富是怎样进行国际转移,这 种转移的机制又是怎样让世界上有的人发财,有的人沦为赤贫。 本书试图以例、以论、以理来贯穿,行文深入浅出,以朴实的大众语 言来解释人们所关心的世界经济热点问题,也表达了笔者对于这些问题的 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使它们尽量能够为更广大的读者所理解,讲的事情和 道理能够让大家所接受。为此,本书既没有大量使用那些令读者望而生畏 的术语、符号,更没有各种复杂模型的堆砌和高深数学方法的推导,而是 力图将复杂的世界经济现象以口语化的讲法娓娓道来,使它简明扼要地展 现在读者面前,形式活泼,可读性强,易于使人们对于所讲述的内容看得 见、摸得着、读得懂。 闲暇时能够通过浅显的阅读增加知识,并能够深入思考问题,且有所 得,便是本书写作的初衷。 本书从策划到付梓将近一年的时间。从思考世界经济的走向,到梳理 世界经济的热点,到选择和我们息息相关的论题,到录音稿件,*后整理 成书,实在不是件轻松的事,其中的挑战之多绝不亚于奥运赛场的运动员 。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房价、金价、物价飞涨,特别是粮食危机,还 有发生在中国的雪灾和地震也跟着“全球化”了,并且难以预测,难以免 疫。整个世界经济中包含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的人看不懂,也无 所适从。每天站在课堂上、媒体前,几乎都要面对来自这其中的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无一不引起我的思考,于是便有了这本《看不懂的世界经济》 ,目的在于和读者分享。 感谢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韩文高先生,他智慧、幽默,对世界局 势极为敏感,对经济问题具有执著的探索精神,对本书的出版提供了极大 的支持。感谢虹露女士和刘伟先生,他们为这本书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特 别是刘伟先生,凌晨看稿,彻夜不眠,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也感谢出 版社职工的共同努力。 *后要感谢我可爱的博士生们,他们汇集资料,形成初稿,大家共同 探讨问题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让我感动。他们让我从繁重的资料搜索中解 放出来,才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过今天这种局面,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百 姓都如此关爱我们的**,关心我们这个世界。愿此书能带给读者更多的 思考,还有精神上的愉悦。 黄卫平 2008年8月于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 经济为什么增长?经济为什么在增长中变成了全球经济?我们先从一 个小例子说起。村里有两个农户,一个叫张三,一个叫李四。他们一直沿 袭千百年**下来的传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两户人家为了有粮食 吃,都各自种植小麦;为了有肉吃,都各自喂猪。就这样,他们井水不犯 河水,老死不相往来,生活得很宁静。如果这个村庄是在18世纪的英国, 并且正巧亚当-斯密去那里考察,他就会把张三和李四叫到办公室去分别问 话,问他们想不想获得更多的粮食和猪肉?他们当然说想。斯密继续问, 就种粮食而言,你们两家谁的能力强?两人都承认,种田张三没说的,喂 猪李四厉害。好了,斯密当即对他们讲,从明年开始,张三专门种粮,李 四专门养猪,然后各自交换部分产品,保证你们会得到更多的粮食和猪肉 。第二年,他们真的这样做了,的确有了更多的粮食和猪肉。作为农民, 他们感到非常困惑:田还是那亩田,猪圈还是那问猪圈,什么都没有变, 怎么产量就增加了呢?他们必须找斯密去问个明白。斯密很爽快地回答了 他们:要想增加产量。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想提高劳动生产率,就 必须分工。分工就是将复杂的事情分解,使之简单化,干简单的事情效率 必然高。两个农民问,怎么分工呢?很简单,按照**优势分工。**优 势就是自己和对方比,专业化生产效率**比对方强的产品,再交换就双 方都受益。这就是斯密的“**优势”思想,这个思想反映在他1776年出 版的传世之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当中,为 此斯密成为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从书名就能看出来,斯密一直在思索:什 么是财富?财富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怎样增加的? 如果这个村庄是在20世纪50一70年代的中国,那么农民的土地和猪圈 就要全部收归集体所有,然后按照人民公社和生产队的指令性计划参加农 业生产,*后按照劳动量(工分)获得应有的报酬。这种做法一直到1979年 才改变,而这一变就持续到现在,并仍将继续下去。如果说中国过去的做 法是计划经济,那么英国的做法就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真正起作用 的那个核心部分,斯密称之为“看不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到底是只什么样的手?我们回到刚才的故事中去。劳 动分工的依据是**优势,所谓**优势就是自己和对方比,能力比对方 强,效率比对方高。可怎么能够知道自己的能力比对方强呢?如果能找到 一个让人一目了然的方法,那么分工就变得容易操作了。在斯密的基础上 ,后人在不断探索。直到有**,经济学家告诉这两位农户,方法找到了 。他叫两位农民每天去集市上看猪肉和粮食的价格是多少,它们怎样变动 。经济学家告诉他们,只要把你们各自家中粮食与猪肉生产成本的比例和 市场上粮食与猪肉的价格比例算出来,然后比较这两组数据的大小,就可 以找到**优势。如果说张三家的粮食与猪肉生产成本的比例小于市场价 格比,那么张三家的优势就是粮食,否则就是猪肉。李四也可以做同样的 事情。这个方法告诉我们,市场价格是衡量生产者**优势的一个指标, 而且随着价格变动,生产者的优势也在变动,它时而增强,时而减弱,有 时甚至从优势变成劣势。这样,生产者就必须相应调整其生产结构。这种 生产结构变动的背后,意味着生产要素的流向变动,也就是说,生产要素 会随着市场价格变化而改变流向。这就是要素的重新配置。生产要素怎样 流动,完全受制于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市场价格机 制。斯密就把这种机制叫做“看不见的手”。 斯密的**优势理论有个缺陷,这个缺陷不解决,就难以说清楚我们 的问题:“看不见的手”为何伸向全球?我们还是回到刚才的故事中来。 张三和李四之所以能够分工,是因为张三种粮食强于李四,而李四正好相 反。如果现实不是这样,而是另外的情况,也就是说张三在种粮食和喂猪 两方面都不如李四,当然也可以都强于李四,这时斯密便会哑口无言,给 不出答案。这个问题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给出了 答案,给出答案的人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他深受斯密影响,可 以���成是斯密的传人。李嘉图给出了什么答案呢?他的回答是:张三和李 四仍然可以参与分工,并且分工同样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利益。分工的方 法概括为“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也就是在对比优势时, 不去和别人比,而是自己与自己比,专门生产自己和自己比较相对更具有 优势的产品,这就是“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在实践中的操作方 法同样是上面讲的两种价格之比,这里不再重复。因此,从确定优势的方 法来讲,**优势可以看成是比较优势的一个特例,并且可以从数学上给 出严格证明,这里就不讲了。 不要小看李嘉图的这一点进步,其实贡献是非常大的。为什么这样说 呢?可以设想,如果只是依照斯密的**优势理论去指导实践分工的话, 那分工的范围就太有限了,因为参与分工的人个个身怀绝技,是一种很不 正常的现象,更多的人其实是“凡夫俗子”,技不如人。如果这些人都被 排除在市场之外,不能参与分工,这个市场就成了精英市场,哪里还有经 济的全球化?因此,李嘉图从理论上告诉了所有“技不如人”者,只要自 己和自己比,有相对生产率更高的产品,就可以参与市场分工,专业化生 产自己与自己比生产率更高的产品,放弃自己和自己比生产率较低的产品 ,进而与他国交换,必然获益。因此,在国际市场中用不着害怕,应该大 胆地往前走。 斯密在他的著作里把上面的故事稍微一改,就应用到国际市场上了。 也就是说,如果把张三看成是一个**,把李四看成是另外一个**,这 时候他的**优势理论同样可以用来指导**之间的分工。也就是说,用 来指导个人的分工思想。同样可以用来指导**间的分工,原理是一样的 。为了说清楚“看不见的手”是如何抓住全球经济的,下面再做一些理论 上的分析。 人们可能会问,从不分工到分工,实现了一次财富的增加,但是分工 一旦形成,财富就只能在现有的分工基础上循环,不会增加了,而现实是 经济都处在增长中。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斯密给出了答案,还有一个经 济学家阿林·杨格也作出了贡献,因此就有了斯密一杨格定理。 正如上面所说的,分工一次,财富就增加一次;分工停止,财富就停 止增加。因此,在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经济要不断增长,就 必须促使分工不停地进行下去,这是不二法门。接下来的问题就成了分工 怎样持续下去?斯密给出了答案:分工要进行下去。就要不断地扩大市场 规模和市场范围,也就要不断地扩大市场版图。在这个基础上,杨格有一 个观点:分工持续下去。就一定会导致市场规模和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 好了,现在把两者的思想结合起来,就会清楚地发现,分工和市场规模、 范围处在一种相互促进和依赖的关系中。商品生产和交换一旦在世界上产 生,就像洪水猛兽一样在全球扩散,将冲破一切壁垒深壑,直到将所有国 家纳人其支配之下。“看不见的手”就这样伸向了全球。 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在全球蔓延,撇开世界政治、军事因素不谈,卡尔 ·马克思指出了真正的原动力:分工演进,财富增加。马克思说,资本主 义在它诞生的两百年时间里,所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人类历史所创造的财 富之和。P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