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58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3 1 2 2 3 10 1250
本店铺共有 4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商品问题
1
25%
发货问题
2
50%
其他
1
25%
已解决
4
100%
店主称呼:小小书坊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969862975    地址:北京 北京市 海淀区 学院路
促销广告:咨询加微信13791935392
图书分类
图书标签
店铺公告
常见问题回答如下:1.是否正版?答:正版 2.是新书还是旧书?答:标明十成新的是库存新书,未标明的是二手书,8成新左右。图书是特殊商品,不接受无理由退货等无理要求,看好再买,不同意的别付款!二手书默认无光盘无答案等附件,有少许笔记划线不影响阅读,对二手书品相介意的慎拍,我们发货按付款顺序先发品相最佳的。3.买多可否包邮?答:正版图书微利经营,不议价不包邮。4.邮费多少?答:提交订单,系统会提示邮费,根据书的数量,距离等决定,实在无法笼统回答。5.可否自提?答:无法自提哦。6.是否可以发顺丰?发到付?答:一律不发顺丰,不发到付。7.快递用哪家快递?答:快递随机不指定,以实际收到为准。无法指定快递。8.付款后多久能发货?答:按网站规定,付款后3日内发货,本店一般付款第二天即可安排发出【注:非发货时限承诺】9.发货后多久能收到?答:江浙沪京津冀等周边发货后一般3,4天左右到达,偏远地区无法承诺。 10.图书内容方面的问题,例如是否彩色印刷?内页什么样的?要求提供实物图片等。答:书籍内容,配套习题集及其他衍生书籍请提供ISBN以便查询,本店书籍太多,无法逐一提供有关书籍内容方面的咨询。由于盗图猖獗,本店不提供实物图片,信得过就买,不放心就别买。谢谢合作!
店铺介绍
主营绝版稀缺类图书。库存不断更新,敬请收藏本店。所有书籍默认正版,有特殊情况会提前联系说明,尽可放心选购。本店默认普通快递(快递不到的,平邮)提交订单系统提示邮费(精装,厚重,成套图书按实际收取)。标明十成新的都是库存新书,未标明的是二手书8成新左右。因人手有限,还有大量的书暂未上传,如未找到所需图书,可联系本店订购。咨询加微信15969862975 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好,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谢谢您再次光临!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王廷尧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无线光接入技术进展和应用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9787030242785 [十位:7030242785]
页数:451      
定价:¥72.00
店铺售价:¥57.60 (为您节省:¥14.40
店铺库存:2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969862975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无线光接入技术进展和应用》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无线光接入技术,全书共分12章。首先扼要地介绍了无线光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各类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接着讨论了无线光接入技术及其实际网络工程,特别介绍了将OTDM、WDM、OCDM及自动纠误编码等技术应用于无线光接入网中的进展情况。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中微子通信、量子光通信等**技术应用于用户接入网的美好前景及下一代网络等研究情况。
本书可供光通信及接入网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参考阅读,也可作为工程设计院、通信研究院和工程公司有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无线光接入技术进展和应用》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无线光通信的基本概念
1.1 什么是无线光通信
1.2 无线光通信分类
1.3 无线光通信的发展简史
1.4 无线光通信的工作频段
1.5 大气传输介质的传光性质
1.6 与光纤传送系统的相似之处
第2章 无线光通信系统组成及主要性能
2.1 无线光通信系统的组成
2.2 一般光通信的传输参考模型和性能要求
2.3 一般光通信数据网的传输性能参数
2.4 无线光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
2.5 网络的拓扑结构
2.6 用于无线光通信的MAC协议
2.7 无线光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元器件和网元设备
第3章 无线光通信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
3.1 无线光用户接人网收发端光束快速准确的ATP技术
3.2 适应大气信道,减少气候对通信系统的影响
3.3 发送端采用的高发射功率光源及高码率调制技术
3.4 接收端采用的高灵敏度光信号接收技术和抗干扰性能
3.5 发射和接收天线的选择
3.6 传输距离与信号质量
3.7 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3.8 **保密新技术
3.9 无线光通信面临的巨大挑战
第4章 无线光通信系统的优越性
4.1 无线光通信接入技术与其他通信接人技术的比较
4.2 无线光通信系统的优越性
4.3 无线光用户接入网有待改进的问题
4.4 更先进的通信途径
第5章 无线光通信技术在各类网络中的应用
5.1 无线光通信的几类典型网络
5.2 地面上的无线光通信网络
5.3 基于网格技术的无线光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
5.4 基于网格网络的无线光用户接入网
5.5 基于网格网络的混合网
5.6 大气湍流通道与RF分集的无线光接入网技术
5.7 使用MEMs自适应光学校正器的无线光通信
5.8 海上环境中工作波长为1550nm的多量子阱调制反射镜无线光链路
5.9 无线光通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性能分析
5.10 Gbit/s量级的高速无线光通信
5.11 高容量室内无线光局域网结构
5.12 Molex Canobeam无线光通信系统概况
第6章 移动无线光通信技术及其在星际通信中的应用
6.1 移动无线光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
6.2 移动无线光通信技术在星际通信中的应用
6.3 星际微波通信系统
6.4 星际光通信的基本概念
6.5 星际光通信的系统组成
6.6 星际光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6.7 星际光通信系统的优越性
6.8 星际光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6.9 卫星光通信与微波通信的转换方法
6.10 星际光通信发展现状
6.11 星际光通信的美好前景
第7章 无线光用户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7.1 用户接入网的概貌
7.2 光用户接入网
7.3 无线光用户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第8章 复用技术在无线光接入网中的应用
8.1 复用光通信的基本概念
8.2 WDM技术在无线光接入网中的应用
8.3 OTDM技术在无线光接入网中的应用
8.4 OCDM技术在无线光接入网中的应用
第9章 纠误码在无线光用户接入网中的应用
9.1 概述
9.2 纠误编码的基本概念
9.3 纠误编码在无线光用户接入网中的应用
第10章 无线光用户接入网的相关标准
10.1 IEEE 802.11和其他无线局域网标准
10.2 1EEE 802.15网格网络标准
10.3 IEEE 802.16网格网络标准
10.4 IEEE 802.20移动宽带无线接人新技术标准
10.5 使用算法设计的自由空间模型
第11章 无线光用户接入网的建设与管理
11.1 无线光用户接入网采用的供电系统
11.2 无线光用户接入网工程中的测量技术
11.3 无线光用户接人网的工程设计
11.4 用户接入网的工程施工
11.5 无线光用户接入网的系统管理与维护
第12章 无线光用户接入网的发展前景
12.1 现有的用户接入网
12.2 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
12.3 家庭网络的基本概念
12.4 接入网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地位
12.5 用户接入网的融合演进和技术难题
12.6 无线光接人技术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汉缩略语对照
《无线光接入技术进展和应用》文章节选:
第1章 无线光通信的基本概念
本章扼要介绍了无线光通信的基本概念,为深入了解和掌握无线光通信及相应的无线光接人技术做必要的准备。
1.1 什么是无线光通信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无线光通信的含义,首先扼要介绍光通信和光纤通信。光通信是以光作为信息载体的一类通信方式,而光纤通信是以光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一类通信方式。由于光纤的传光特性,目前只有波长在700~1600nm很小范围的光可在光纤中传播,并且光纤网络使用的光缆敷设只能架空或埋伏在地下或布入水中,不便于进行移动通信。
无线光通信是将载有信息的光载体从光纤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进入广阔的天地。因此,现阶段无线光通信可以定义为以光束为信息载体、其载信息的光束在自由空间中传输的一类光通信方式。这种承载信息的光束所传输的自由空间可以是没有任何物质的真空,也可以是可受气候和环境严重影响的大气传输介质或汹涌澎湃的海水传输介质。因此,根据传输介质的情况可将无线光通信分为地面上无线光通信、深空无线光通信、近空无线光通信和水下无线光通信等几类。
地面上无线光通信是以大气作为传输介质,以激光或光脉冲作为信息载体,在太赫兹(THz)光谱范围内传送数据信息的通信系统,在有的资料中也称为无线光网络(wireless optical network,WON)系统或光无线系统。这是一种以光束为信息载体的双向点到点无线通信技术,可提供数据信息的点对点或点对多点无线高速连接。由于无线光通信中的信息不需要光纤,而是在空气介质或真空中传播,因此,无线光通信技术也常称为虚拟光纤(virtual fiber)通信技术。
发展无线光通信意义重大而深远,其不但可将地面上的各类通信网络融为一体,采用统一标准制式,而且在近空,乃至将来人类进入宇宙深空的通信也要采用无线光通信制式。发展无线光通信面临着严峻的技术挑战,包括地面上无线光通信如何克服大气传输介质造成的对通信传输距离的约束;高速、高功率光发送技术;抗干扰、高灵敏度光接收技术;高精度、高增益、高可靠收发天线;快速、**的捕获、跟踪和瞄准(acquisition,tracking,pointing,ATP)技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