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59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3 2 1 4 8 45 2516
本店铺共有 3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商品问题
1
33%
发货问题
2
67%
已解决
3
100%
店主称呼:超越梦想书店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179217950    地址:江西省 九江市 共青城市 共青城市大学城(微信号18179217950)(全国多仓库发货)
促销广告:本店正常都是实际库存,请直接下单。每天16点左右发货。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本店主仓是江西九江共青城发货,购买多种书时会也可能分到其他仓多物流发货,主仓发极兔,韵达快递,不指定快递。由于旧书库存软件更新可能不及时导致库存不准确出现缺货情况时,我们会在线通知你退款处理(超48小时未发货,请申请退款),为保证您的利益,下单后请及时关注平台上的“在线交谈”信息或务必加QQ:895814297或电话微信18179217950联系确定发货事宜。非常感谢!
店铺介绍
本书店位于江西省国家赣江新区共青城市高校园区,有数百万册各类新旧教材、教辅,欢迎学生、老师及同行团购!同时大量经营注会、司考、证券、银行从业、公务员、教师资格、会计从业、考研、自考等各类考试用书。本店所有书籍质量上乘、价格实惠,大家可以放心购买。在这里您可以购买到您想要的一切关于学习的资料,若在此没有找到您所需资料,请给店主留言或电联:18179217950(微信),QQ:895814297,定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书名:中国音乐史
作/译者:戴嘉枋 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音乐史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
ISBN:9787040576610 [十位:7040576619]
页数:580      
定价:¥70.00
店铺售价:¥27.80 (为您节省:¥42.2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179217950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中国音乐史》内容提要: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待和分析音乐历史问题。全书以远古至20世纪末中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历程为描述对象,力图在有限的篇幅中,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重要音乐文化现象、音乐人物、音乐作品和论著简明扼要的介绍,使读者对中国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及其历史发展过程有所了解,从而达到弘扬民族文化、激发和提升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目的。 本书具有史纲性质,在借鉴众多有关著述的基础上,教材形成了以中国历史演进脉络为经,各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文物、音像制品等史料所呈现的音乐文化形态为纬的叙事架构。
《中国音乐史》图书目录:
绪论
一、《中国音乐史》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二、《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方法
三、《中国音乐史》的历史分期
上编 中国古代音乐
**章 远古及夏商音乐
**节 关于音乐的起源与远古、夏商乐舞
一、关于音乐的起源
二、远古乐舞
三、夏商的乐舞
第二节 远古时期的乐器
一、骨笛、骨哨与陶埙
二、陶钟
第三节 夏商乐器
一、鼓和磬
二、埙在商代所达到的高度
三、铙
第二章 西周及春秋战国音乐
**节 礼乐制度、教育与音乐家
一、礼乐制度与教育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家
第二节 周代乐舞
一、六代乐舞
二、周代散乐与“四夷之乐”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与音乐
一、《诗》与音乐
二、“楚声”与音乐
第四节 八音分类法和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与器乐
一、八音分类法
二、乐器与器乐
三、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
第五节 春秋战国的乐律学、音乐论著与音乐思想
一、乐律学
二、音乐论著
三、音乐思想
第三章 秦汉音乐
**节 乐府
一、乐府简述
二、乐府的功能
三、“乐府歌曲”概览
四、李延年与乐府
第二节 相和歌与相和大曲
一、相和歌
二、相和大曲
第三节 百戏
一、汉代百戏的概念及种类
二、音乐考古中的汉代百戏
第四节 秦汉时期的乐器与器乐
一、乐器
二、器乐
第五节 角抵戏《东海黄公》
第六节 汉代的乐律学——京房与六十律
一、京房简介
二、京房与六十律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音乐
**节 清商乐
一、清商乐简述
二、吴歌与西曲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器与器乐
一、乐器
二、器乐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记谱法、乐律学与音乐思想
一、文字谱
二、乐律学的发展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思想——《声无哀乐论》
第五章 隋唐五代音乐
**节 隋唐五代宫廷音乐
一、隋代的七部乐与九部乐
二、唐代的宫廷音乐机构
三、唐代的九部乐与十部乐
四、大曲与法曲
五、立部伎与坐部伎
第二节 隋唐五代的曲子与诗乐
一、曲子
二、诗乐
第三节 隋唐五代的乐器与器乐
一、乐器
二、器乐
第四节 隋唐五代的说唱音乐
一、说唱音乐沿革
二、隋唐五代的民间俗乐
三、散乐
第五节 隋唐五代戏曲音乐的萌芽
一、参军戏
二、《钵头》
三、《大面》
四、《踏摇娘》
第六节 隋唐五代的音乐文化交流
一、隋唐五代国内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交流
二、隋唐五代与外国的音乐文化交流
第七节 隋唐五代的记谱法、乐谱、乐学理论
一、记谱法
二、乐学理论
三、隋唐五代的音乐著作
第六章 辽、宋、西夏、金、元音乐
**节 辽、宋、西夏、金、元的宫廷音乐
一、辽代宫廷音乐
二、宋代宫廷音乐
三、西夏宫廷音乐
四、金代宫廷音乐
五、元代宫廷音乐
第二节 民间音乐与词乐、散乐
一、辽、宋、金的民间音乐
二、宋代词乐
三、姜夔的词乐歌曲
四、元代散曲
第三节 辽、宋、西夏、金、元的乐器与器乐
一、乐器
二、器乐
第四节 说唱音乐
一、宋代说唱音乐的表演场所
二、唱赚、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
第五节 戏曲音乐——杂剧、南戏和院本
一、宋杂剧
二、南戏
三、金院本
四、元杂剧
第六节 宋代乐谱与乐律学
一、俗字谱、律吕字谱与《瑟谱》
二、乐律学——蔡元定的十八律
三、音乐论著
第七章 明清音乐
**节 明清时期的民歌
一、明清小曲
二、民歌集与民歌乐谱
第二节 少数民族歌舞音乐
一、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
二、藏族的囊玛、堆谐
三、纳西族的白沙细乐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乐器与器乐
一、乐器
二、器乐
第四节 明清时期的说唱音乐
一、鼓词
二、弹词
三、牌子曲
第五节 明清时期的戏曲音乐
一、明代戏曲的“四大声腔”与昆曲
二、清代戏曲的“四大声腔”
三、皮黄腔
四、“花雅之争”
五、明清时期的戏曲曲谱
六、明清时期的戏曲论著
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工尺谱、乐律学与音乐论著
一、工尺谱
二、乐律学——新法密率
三、音乐论著——《溪山琴况》
第八章 中国传统音乐在近现(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节 民歌与民间歌舞音乐在近现(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一、民歌小调表现内容的变化
二、民间歌舞的改造和利用
三、对民歌曲调的采集与改编
第二节 说唱音乐在近现(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一、大鼓的勃兴与弹词的繁盛
二、层出不穷的新曲种
三、当代说唱的题材更新
第三节 戏曲音乐在近现(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一、京剧的改良与兴盛
二、地方剧种的迅速发展
三、对戏曲的争论及题材的更新
第四节 传统民族器乐在近现(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一、蓬勃兴盛的民间器乐
二、文人社团与大同乐会
三、民族器乐独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四、民族乐器的改良
五、民族器乐合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第五节 对传统音乐的收集和研究
一、当代对传统音乐的收集与研究
二、对传统音乐的研究
下编 中国近现(当)代音乐
第九章 西方音乐的传入及新音乐的萌生
**节 近代西方音乐的传入和学堂乐歌的产生
一、学堂乐歌和新音乐的萌生
二、学堂乐歌中的沈心工、李叔同和曾志忞
三、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 启蒙思潮下的音乐社团及早期现代音乐教育发展
一、音乐社团的建立
二、早期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五四”时期的新音乐创作
一、早期的声乐创作
二、早期的西洋器乐曲创作
三、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
四、早期的民族器乐曲创作
第四节 新音乐理论的早期建设
一、对西方音乐理论的引进
二、早期音乐美学思想
三、丰子恺对音乐的普及
第十章 国统区和沦陷区音乐
**节 社会音乐生活
一、20世纪30年代国统区的社会音乐生活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
二、20世纪40年代初期国统区的社会音乐生活
三、20世纪40年代后期国统区的社会音乐生活
四、沦陷区的社会音乐生活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国统区的音乐创作
一、国立音专师生的音乐创作
二、左翼音乐运动及其成员的音乐创作
第三节 全面抗战后的国统区音乐创作
一、独唱和齐唱歌曲创作
二、合唱歌曲创作
三、大型声乐套曲的创作
四、对不同样式歌剧音乐的创作探索
五、器乐曲创作
第四节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音乐创作
一、大陆沦陷区的音乐创作
二、日本侵占时期台湾的音乐创作
第五节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音乐创作
一、讽刺歌曲等声乐创作
二、室内乐音乐创作
第六节 国统区和沦陷区的流行音乐
一、流行音乐的兴起
二、20世纪40年代的流行歌曲创作
第十一章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音乐
**节 社会音乐生活
一、**革命根据地的社会音乐生活
二、边区和解放区的社会音乐生活
第二节 《讲话》前的音乐创作
一、独唱、齐唱和合唱歌曲创作
二、大合唱创作
第三节 《讲话》后的音乐创作
一、新秧歌运动和秧歌剧
二、新歌剧的诞生
三、新民歌等歌曲创作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音乐创作
一、声乐创作
二、器乐创作
第十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音乐
**节 社会音乐生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的社会音乐生活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社会音乐生活
第二节 独唱、齐唱歌曲创作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的独唱、齐唱歌曲创作
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独唱、齐唱歌曲创作
第三节 合唱歌曲创作
一、单乐章合唱歌曲创作
二、多乐章声乐套曲创作
第四节 歌剧、歌舞、歌舞剧和舞剧音乐创作
一、歌剧音乐创作
二、歌舞、歌舞剧和舞剧音乐创作
第五节 民族器乐曲的新创作
一、民族器乐独奏曲创作
二、民族管弦乐的萌生与发展
第六节 西洋乐器器乐曲创作
一、钢琴曲创作
二、小提琴及其他器乐独奏曲创作
三、室内乐创作
四、管弦乐创作
第七节 戏曲的现代戏创作及其音乐的改革
一、早期的戏曲现代戏创作及其音乐改革
二、京剧“样板戏”的音乐改革
第十三章 改革开放二十年的音乐
**节 社会音乐生活
一、音乐教育的建设与发展
二、音乐创作和表演艺术的发展
三、音乐研究人才培养与音乐出版业的发展
四、不同音乐观念的碰撞
五、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第二节 声乐创作
一、独唱、齐唱歌曲创作
二、合唱歌曲创作
第三节 影视音乐创作
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影视歌曲创作
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影视音乐创作的提升
第四节 流行音乐
一、港台流行歌曲的流传和大陆流行音乐的崛起
二、“西北风”和中国摇滚音乐
三、20世纪90年代大陆与港台互动的流行音乐
第五节 器乐创作
一、民族器乐曲创作
二、西洋乐器器乐曲创作
第六节 歌剧音乐创作和音乐剧初兴
一、歌剧音乐创作
二、音乐剧音乐创作
第七节 舞剧、歌舞、舞蹈音乐创作
一、舞剧音乐创作
二、歌舞音乐创作
三、舞蹈音乐创作
第十四章 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音乐
**节 社会音乐生活
一、香港地区的社会音乐生活
二、澳门地区的社会音乐生活
三、台湾地区的社会音乐生活
第二节 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音乐创作
一、香港作曲家的成长及其音乐创作
二、台湾地区的音乐创作
第三节 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流行音乐
一、香港地区的流行音乐
二、台湾地区的流行音乐
结语
阅读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