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9787501789566
[十位:7501789568]
页数:446
定价:¥55.00
店铺售价:¥8.20
(为您节省:¥46.80)
店铺库存:1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8179217950
店主推荐图书:
-
¥25.8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21 09:45:23]
王**
成都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21 08:30:56]
邹**
武汉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16 22:12:07]
苏*
福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15 19:57:21]
雪*
兰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15 16:54:02]
庞**
湛江市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第二版)》内容提要:
本书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反映当代中国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球化国际背景下的独立自主的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作为发展中**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等时代特征;深入阐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广大劳动者实现自身利益为主线,再现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过程;力求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在理论逻辑上,客观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顺序,在经济运行的环节中展开经济关系的分析;并分析、借鉴了国内外经济学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研究的新成果。
本书可作为各类高等院校理论经济学课程教材,也可供研究和关心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读者阅读。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第二版)》图书目录:
第二版前言
**版前言
**篇 导 论
**章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性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
第二篇 利益主体
第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主体
第五章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第六章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第七章 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经济权益
第三篇 市场环境
第八章 现代市场体系
第九章 现代市场的培育与管理
第十章 国内市场国际化与国际竞争
第四篇 增长与发展
第十—章 经济增长和科学发展方式
第十二章 推进经济现代化
第十三章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十四章 经济国际化
第十五章 公有制企业及其发展
第十六章 繁荣农村经济
第五篇 分配与消费
第十七章 国民收入的分配
第十八章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要素分配”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
第六篇 宏观调控
第二十—章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第二十二章 宏观调控的主体与基本手段
第二十三章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
第七篇 前 景
第二十四章 努力实现光辉的前景
**版后记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第二版)》文章节选:
**章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性
**节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的抉择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在世界上领先的古代文明,对人类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当历史步入近代时,西方一些**先后爆发资产**革命,并相继完成产业革命,在大工业生产方式推动下强盛起来;中国此时的清王朝却自诩为“天朝上国”,固守落后的封建制度,昏聩腐败,致使社会动荡,危机四伏。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中国就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过程是同其自身的发展过程相适应的。世界资本主义经过16至I8世纪的资本原始积累,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下半叶,处在自由竞争阶段,其对外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特征。资本主义列强为了达到掠夺目的,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向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勒索了大量赔款,割据了大片土地,控制了通商口岸,强行设置了租界,取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内河航行、传教士自由活动,以及在中国驻军等特权。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他们大量向中国推销商品,廉价收买中国的原料。19世纪6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后,中国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场地。
……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第二版)》编辑推荐与评论:
本书贯彻唯物史观的科学指导思想,坚持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力图实事求是地从理论上再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形态;强调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性;突出自主联合劳动者是社会主义经济机制的“主动轮”,把实现广大劳动者经济权益的实践过程作为全书的主线。构建起反映这种实践过程的理论逻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