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4年01月
ISBN:9787111433545
[十位:7111433548]
页数:208
定价:¥29.00
店铺售价:¥11.60
(为您节省:¥17.40)
店铺库存:2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8179217950
店主推荐图书:
-
¥25.8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01 22:59:07]
葛**
金华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30 19:46:33]
王*
威海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30 10:12:25]
钟**
佛山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30 01:20:27]
哈*
锦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27 20:43:53]
周**
南充市
《汽车工程学-II》内容提要:
《汽车工程学(2)/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级规划教材》按汽车运动方向将汽车运动的理论分析与结构设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介绍汽车总体设计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与汽车纵向运动、汽车垂直方向运动和汽车侧向运动有关的系统性能分析及总成结构设计。 《汽车工程学(2)/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级规划教材》与已经出版的大量汽车专业相关教材显著不同的是内容编排新颖,融传统的汽车理论与汽车设计为一体,更便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汽车工程学(2)/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级规划教材》可以作为高等工科院校车辆工程专业、机械类专业车辆工程方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汽车设计、制造和维修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汽车爱好者阅读。
《汽车工程学-II》图书目录:
前言
第六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
**节 概述
一、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内容
二、车辆坐标系与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时域响应
三、人?汽车闭环系统
四、试验评价方法
第二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一、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
二、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汽车稳态响应
三、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汽车瞬态响应
四、横摆角速度的频率响应
第三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一、汽车的侧倾
二、侧倾时垂直载荷在左、右侧车轮上的重新分配及其对稳态响应的影响 前言 第六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 **节 概述 一、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内容 二、车辆坐标系与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时域响应 三、人?汽车闭环系统 四、试验评价方法 第二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一、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 二、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汽车��态响应 三、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汽车瞬态响应 四、横摆角速度的频率响应 第三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一、汽车的侧倾 二、侧倾时垂直载荷在左、右侧车轮上的重新分配及其对稳态响应的影响 三、侧倾外倾(车厢侧倾时车轮外倾角的变化) 四、侧倾转向 五、变形转向 六、变形外倾 第四节 转向系统与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关系 一、转向系统的功能与转向盘力特性 二、不同工况下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要求 三、转向系统与汽车横摆角速度稳态响应的关系 第五节 传动系统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第六节 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 一、用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控制转向特性 二、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 第七节 汽车侧翻 一、刚性汽车的准静态侧翻 二、带悬架汽车的准静态侧翻 三、汽车的瞬态侧翻 思考题 第七章 汽车平顺性 **节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与汽车平顺性的评价 一、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二、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第二节 路面激励及其统计特性 一、路面激励的功率谱密度 二、空间频率功率谱密度gq(n)化 为时间频率功率谱密度gq(f) 三、路面对四轮汽车的输入功率谱密度 第三节 汽车振动系统模型 一、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 二、单自由度垂直振动模型 三、二自由度垂直振动模型 四、三自由度垂直振动模型 五、双轴车辆振动模型(整车垂直振动模型) 六、多轴车辆的振动模型 七、振动系统参数对车身振动的影响分析 第四节 汽车平顺性的研究方法与试验结果评价 一、汽车平顺性的研究方法 二、平顺性试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第五节 汽车隔振控制技术 一、主动悬架 二、半主动悬架 三、主动悬架的减振控制方法 四、汽车主动悬架减振控制技术中的若干问题 思考题 第八章 汽车转向系统 **节 概述 第二节 转向系统结构类型分析 一、机械式转向系统方案分析 二、助力转向系统方案分析 三、转向系统布置方案与传动机构 四、防伤转向系统 第三节 汽车转向梯形机构运动分析 一、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运动学关系 二、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横拉杆断开点的位置 第四节 转向系统设计 一、转向系统的主要参数 二、转向系统计算载荷的确定 三、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设计 四、循环球式转向器设计 五、转向器传动间隙特性的确定 六、助力转向机构的设计 第五节 四轮转向与多轴转向 一、4ws汽车的转向特性 二、转向角比例控制 三、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 四、多轴汽车转向140第六节转向轻便性试验及技术指标 思考题 第九章 汽车悬架系统设计 **节 概述 第二节 汽车悬架系统的结构与分析 一、非独立悬架 二、独立悬架 三、多轴汽车的平衡悬架 第三节 汽车悬架系统的元件 一、弹性元件 二、减振器 三、导向装置的主要元件 四、横向稳定杆 第四节 车轮定位与运动 一、车轮定位参数 二、车轮在横向平面内的运动 三、车轮在纵向平面内的运动 四、车轮在俯视图中的运动 第五节 悬架受力和弹性变形 一、车轮与路面之间的作用力 二、悬架结构件的受力分析 三、车轮与路面之间的作用力对车轮定位的影响 第六节 悬架动力学参数设计 一、悬架系统隔振特性设计 二、悬架系统的侧倾角刚度设计 思考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