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分类
-
医学卫生(1)
-
政治军事(1)
-
文学小说(4)
-
家庭育儿(1)
店铺介绍
北京文人雅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营各类图书,主要涉及文学历史、诗歌散文、学术成果、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地理、文化教育等。书店本着“以满意读者”的宗旨,热诚为每个有需要的读者提供周到服务。书店的口号“读者的满意是我们最大的回报。”
入驻时间:2017年08月28日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
ISBN:9787554918579
[十位:7554918575]
页数:192
定价:¥40.00
店铺售价:¥35.00
十成新
(为您节省:¥5.00)
店铺库存:100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3810821231 010-8082460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11-27 09:26:51]
陈**
上饶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10-10 15:33:06]
陈**
上饶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5-22 18:26:02]
陈**
上饶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19-08-10 11:46:03]
23天后追加:没收到!
王****
北京市
《问题在左,探索在右》内容提要:
这本书立足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将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逐一列举,并深入思考,分析原因,得出相应的对策。以随笔的方式,写出教学中的反思;以课堂实录的方式呈现,写出理性思考,便于让一线老师产生共鸣。这本书中大量的案例都是来自于课题的研究,是课题的**,活动的开展,让语文研究变得有滋有味。种种对策方法,让一线老师便于操作,实用性强。再加上理性的反思,让书稿有了质的飞跃。
《问题在左,探索在右》图书目录:
**辑 透视课堂细节,解析误区成因
告别模仿,走向原创
模仿,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语文课改的误区
初读课文的误区
对语文课堂评价误区的反思
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操作“三部曲”
例谈阅读教学中学生文本误读的应对策略
说说语文教学的歪理
第二辑 践行课堂变革,寻求有效策略
策略一:用活理念,激活课堂
老教材教出新理念
兼顾双边,不走**
课堂展示,共同参与更精彩
培养自学能力,从课前预习开始
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策略二:凸显本质,彰显本色
语文课上,我们更需要“语文之辩”
远离无谓纠结,紧扣学科本质
课堂提问要善于聚焦
运用中体验积累的价值
策略三:关注学情,成就学生
真实表达:好课的生命线
从一两点入手,进行深度观察
从已知走向未知
遭遇冷场
那一刻,我真该耐心地倾听
策略四:精准解读,精妙设计
用心,解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准确把握课程本质,有效进行教学设计,
文本阅读,有“度”才有效
策略五:扎实识字,夯实基础
巧用生活资源,让写字教学更生动
由“窜”字的教学谈起
“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更比一个好”,
别让小燕子掉下了窝
融会贯通,**识字
策略六:以读为本,读中体悟
“读”占鳌头,意味无穷
“情”从何处来?
朗读,指导不可或缺
策略七:巧用评价,促进发展
科学评价,促进学生进步
回归生活,激发真情
给学生评语注入生命的活力
策略八:丰富体验,生动表达
让生活之光照进习作天地
换一种方式,让练笔更轻松
巧用“效应”原理,激活作文教学
第三辑 思索课堂建构,探索优化方案
可以这样解读教材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解读
《路旁的橡树》教学解读
层层对比现“真味”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解读
可以这样说课
《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
步入奇妙的发现之旅
灯光不息,精神永恒
可以这样设计课
《小小的船》**课时教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时教学设计
《特殊的考试》**课时教学设计
《长城》**课时教学设计
《猫》**课时教学设计
《成吉思汗和鹰》**课时教学设计
可以这样磨课
《矛和盾的集合》磨课
寻找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纽带
《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关注语用 顺势而导
跋
《问题在左,探索在右》文章节选:
**辑 透视课堂细节,解析误区成因
告别模仿,走向原创
多次在校内和全市,甚至是一些大型的语文公开教学活动中,看到一些年轻的新秀们赛课。课堂上,教者课件制作精美,音色甜美,课堂设计巧妙,上得行云流水,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自然,这样的课堂会收获鲜花与掌声。但是,我对这样的课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为何?再把听课的记录和名师的课堂实录翻出来对比,我全明白了,有的老师是全盘照搬,有的老师是依葫芦画瓢,有的老师只是做了微调。
年轻教师模仿名师的课,是正确的。像薛法根、王松洲、窦桂梅、孙双金、张祖庆等名师的课,都是下过功夫,认真揣摩,设计独具匠心的佳作,他们的课堂都是自己的原创。但是,年轻的老师这样“拿来主义”的学习显然不妥。我们要学名师是如何钻研教材,是如何考虑学生的,是如何根据课堂生成随机调整预设的,这些才是学习的精髓。而“拿来主义”,其实就是模仿秀,模仿得再像,也是别人的。我想到刚开始工作时,我模仿了名师于永正的课《新型玻璃》,在校内上完后,有的老师评价说,许老师你上得真好,上出于永正的味道。当时我听后还一阵窃喜,冷静过后,我咀嚼品味,我的课好在哪里呀?哪里是我设计的呢?我就是把名师的课拿过来照本宣科,我只是鹦鹉学舌,从此,我独立备课,独立设计教学活动,哪怕不尽人意,总比依赖名师强,*起码我迈出了原创的**步。
告别模仿,我们不是不要向名师学习,关键看我们怎么学。比如,课堂驾驭能力,年轻的教师就有必要学习。记得薛法根老师在盐城市**小学上《半根蜡烛》时,让学生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你心里是怎么想的?(选择文中的一个角色)薛老师见一名学生写完了,指名他读,可是那位学生不肯读。薛老师说,那我来帮你读,那位学生还不肯。薛老师改变策略说,那请同学帮你读,那位同学还不肯。这时,旁边写好的学生小手林立,争相发言。薛老师先请其他同学发言,再鼓励那位同学发言,可是那位同学依旧不肯。当时,我们坐在下面听课,面对这种尴尬的场面,真替薛老师捏把汗,这怎么收场呢?薛老师机智地说,你在当时肯定也是**的情报人员。台下自发地想起了掌声。
如何向名师学习,让自己的课堂走向原创?以下三法值得学习:
一是实录还原。我喜欢收集课堂教学实录,特别是有代表性的名师实录。收集了干什么?首先,把实录还原成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整体观照实录,抽象提炼实录,很吃功夫。然后,进一步把教学设计还原成教学理念,虽然这一步很累,但是非常管用。然后再往回走,你走得进去,还得走得出来呀,不然就会走火入魔的。把理念再还原成设计,把设计再还原成实录。就这样折腾来折腾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所求啊!这样一个来回还原的过程,对于修炼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上得了天”一一就是有思想,“下得了地”一一就是有技术,帮助真的是很大很大。
二是情境填空。什么叫情境填空?比如我研究于永正先生的《新型玻璃》,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谁来说一说。
生:课文一共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种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第二种是“夹丝玻璃”,第三种是“变色玻璃”,第四种是“吸热玻璃”,第五种是“吃音玻璃”。
师:说得多清楚,多有条理!不过,能说得再简洁一些吗?请你考虑一下。(这个学生面有难色,想坐下去。)
到了这个地方,我就不再往下看了。我在想:假如我遇到了这样的情境,该怎么办?我设想了几个处理方法,带着这样的想法继续看光盘。
师:你先别坐下去,请你沉着冷静地想一想,我看你有这个能力。我们再好好想想,我们不着急。
“我看你有这个能力”这句话很重要。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我看这个就是。但叫我上呢,叫我来个应急处理呢,我肯���到不了这个层次。这么一比,就比出差距来了,不愧是大师啊!接着看:
生:(想了一会儿)课文一共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是:“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好,赶紧打住,在这里定格,如果是我,什么反应?看录像*怕无所用心、一泻千里啊!看于永正先生:
师:(竖起大拇指)说得妙,妙就妙在“分别是”三个字上。有了它,你可以少说整整十五个字,下面只说名称就行了。你真了不起啊!如果刚才你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显示自己的机会吗?孩子,这样的机会可不多啊。
这就是大师级的人物啊,他怎么跟孩子进行对话的,这个就是情境填空法,帮助积累大量经典而生动的“课象”,变得机智、通变、智慧。缺什么就填什么,练个三年五载,胸中装了成百上千个经典课象,想上不好课都困难。
三是微格解剖。把大师级的课分成板块来研究,形成微格研究。研究候课,研究导入,研究提问,研究范读,研究导读,研究讨论,研究对话,研究倾听,研究训练,研究拓展等。
细心揣摩大师们课堂的教学,就如同大师们在眼前给我亲临授课。我再阅读大师们的专著,更加加深了我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在实践中,我联系实践,也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渐渐地,课堂上也有了异彩纷呈的景象。
《问题在左,探索在右》编辑推荐与评论:
**辑 透视课堂细节,解析误区成因
告别模仿,走向原创
多次在校内和全市,甚至是一些大型的语文公开教学活动中,看到一些年轻的新秀们赛课。课堂上,教者课件制作精美,音色甜美,课堂设计巧妙,上得行云流水,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自然,这样的课堂会收获鲜花与掌声。但是,我对这样的课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为何?再把听课的记录和名师的课堂实录翻出来对比,我全明白了,有的老师是全盘照搬,有的老师是依葫芦画瓢,有的老师只是做了微调。
年轻教师模仿名师的课,是正确的。像薛法根、王松洲、窦桂梅、孙双金、张祖庆等名师的课,都是下过功夫,认真揣摩,设计独具匠心的佳作,他们的课堂都是自己的原创。但是,年轻的老师这样“拿来主义”的学习显然不妥。我们要学名师是如何钻研教材,是如何考虑学生的,是如何根据课堂生成随机调整预设的,这些才是学习的精髓。而“拿来主义”,其实就是模仿秀,模仿得再像,也是别人的。我想到刚开始工作时,我模仿了名师于永正的课《新型玻璃》,在校内上完后,有的老师评价说,许老师你上得真好,上出于永正的味道。当时我听后还一阵窃喜,冷静过后,我咀嚼品味,我的课好在哪里呀?哪里是我设计的呢?我就是把名师的课拿过来照本宣科,我只是鹦鹉学舌,从此,我独立备课,独立设计教学活动,哪怕不尽人意,总比依赖名师强,*起码我迈出了原创的**步。
告别模仿,我们不是不要向名师学习,关键看我们怎么学。比如,课堂驾驭能力,年轻的教师就有必要学习。记得薛法根老师在盐城市**小学上《半根蜡烛》时,让学生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你心里是怎么想的?(选择文中的一个角色)薛老师见一名学生写完了,指名他读,可是那位学生不肯读。薛老师说,那我来帮你读,那位学生还不肯。薛老师改变策略说,那请同学帮你读,那位同学还不肯。这时,旁边写好的学生小手林立,争相发言。薛老师先请其他同学发言,再鼓励那位同学发言,可是那位同学依旧不肯。当时,我们坐在下面听课,面对这种尴尬的场面,真替薛老师捏把汗,这怎么收场呢?薛老师机智地说,你在当时肯定也是**的情报人员。台下自发地想起了掌声。
如何向名师学习,让自己的课堂走向原创?以下三法值得学习:
一是实录还原。我喜欢收集课堂教学实录,特别是有代表性的名师实录。收集了干什么?首先,把实录还原成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整体观照实录,抽象提炼实录,很吃功夫。然后,进一步把教学设计还原成教学理念,虽然这一步很累,但是非常管用。然后再往回走,你走得进去,还得走得出来呀,不然就会走火入魔的。把理念再还原成设计,把设计再还原成实录。就这样折腾来折腾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所求啊!这样一个来回还原的过程,对于修炼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上得了天”一一就是有思想,“下得了地”一一就是有技术,帮助真的是很大很大。
二是情境填空。什么叫情境填空?比如我研究于永正先生的《新型玻璃》,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谁来说一说。
生:课文一共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种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第二种是“夹丝玻璃”,第三种是“变色玻璃”,第四种是“吸热玻璃”,第五种是“吃音玻璃”。
师:说得多清楚,多有条理!不过,能说得再简洁一些吗?请你考虑一下。(这个学生面有难色,想坐下去。)
到了这个地方,我就不再往下看了。我在想:假如我遇到了这样的情境,该怎么办?我设想了几个处理方法,带着这样的想法继续看光盘。
师:你先别坐下去,请你沉着冷静地想一想,我看你有这个能力。我们再好好想想,我们不着急。
“我看你有这个能力”这句话很重要。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我看这个就是。但叫我上呢,叫我来个应急处理呢,我肯定到不了这个层次。这么一比,就比出差距来了,不愧是大师啊!接着看:
生:(想了一会儿)课文一共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是:“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好,赶紧打住,在这里定格,如果是我,什么反应?看录像*怕无所用心、一泻千里啊!看于永正先生:
师:(竖起大拇指)说得妙,妙就妙在“分别是”三个字上。有了它,你可以少说整整十五个字,下面只说名称就行了。你真了不起啊!如果刚才你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显示自己的机会吗?孩子,这样的机会可不多啊。
这就是大师级的人物啊,他怎么跟孩子进行对话的,这个就是情境填空法,帮助积累大量经典而生动的“课象”,变得机智、通变、智慧。缺什么就填什么,练个三年五载,胸中装了成百上千个经典课象,想上不好课都困难。
三是微格解剖。把大师级的课分成板块来研究,形成微格研究。研究候课,研究导入,研究提问,研究范读,研究导读,研究讨论,研究对话,研究倾听,研究训练,研究拓展等。
细心揣摩大师们课堂的教学,就如同大师们在眼前给我亲临授课。我再阅读大师们的专著,更加加深了我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在实践中,我联系实践,也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渐渐地,课堂上也有了异彩纷呈的景象。
《问题在左,探索在右》作者介绍:
许兵,盐城市日月路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语文**教师,全国“新体系作文教学研究共同体”学术委员。盐城市知名教师,盐城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盐城市**教育工作者。近年来,先后主持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生成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高年段‘写作本位’课堂教学研究”。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了20多篇论文且有获奖。凭借《生命桥》一课在苏教版(国标本)第3届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凭借《番茄太阳》一课在第13届“蓝天杯”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