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分类
-
家庭育儿(1)
-
政治军事(1)
-
文学小说(4)
-
医学卫生(1)
店铺介绍
北京文人雅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营各类图书,主要涉及文学历史、诗歌散文、学术成果、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地理、文化教育等。书店本着“以满意读者”的宗旨,热诚为每个有需要的读者提供周到服务。书店的口号“读者的满意是我们最大的回报。”
入驻时间:2017年08月28日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出版日期:2016年05月
ISBN:9787511730114
[十位:7511730116]
页数:223
定价:¥45.00
店铺售价:¥37.50
十成新
(为您节省:¥7.50)
店铺库存:100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3810821231 010-8082460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11-27 09:26:51]
陈**
上饶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10-10 15:33:06]
陈**
上饶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5-22 18:26:02]
陈**
上饶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19-08-10 11:46:03]
23天后追加:没收到!
王****
北京市
《分配正义与转型期弱势群体研究》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对我国转型期社会性弱势群体的弱势现状、弱势特点及形成原因的分析, 结合中外理论及实践经验, 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分配正义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原则。论证了怎样通过改变我国社会性弱势群体现状, 使弱势群体能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实现社会分配正义。
《分配正义与转型期弱势群体研究》图书目录:
**章 导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核心概念概述:中国式的解释…………………5
(一)关于“弱势群体”的有关概述……………………5
(二)转型期弱势群体特征概述………………9
(三)中国转型期弱势群体的构成……………12
(四)分配、正义及分配正义的界定…………………19
三、框架与方法:中国现代性的伦理话语…………………22
(一)基本框架………………22
(二)研究方法…………………24
第二章 西方分配正义理论中的弱势群体观探求………………26
一、亚里士多德分配正义理论中的弱势群体观……………27
二、康德分配正义思想中的弱势群体观……………30
三、功利主义分配理论中的弱势群体观……………32
四、当代自由主义关于分配正义与弱势群体的相关理论……………35
(一)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是改善“*不利者”的处境……………35
(二)诺奇克——持有正义是进行分配和行使**职能的前提…………39
五、马克思主义视阈中分配正义与弱势群体思想…………42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分配正义…………42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弱势群体思想…………42
六、减少和辅助弱势群体,是分配正义的应有之义………45
第三章 弱势群体与分配正义的理念和原则……………50
一、分配正义的理念………………51
(一)以人为本理念…………51
(二)平等理念………………54
(三)合作共享理念…………57
(四)自由幸福理念……………61
二、关于正义的分配原则…………64
(一)是否存在**正义的分配原则…………64
(二)分配中几个重要的原则……………65
三、中国分配原则的历史演进………………74
(一)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74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分配原则的变迁………75
四、实证材料的警示………………78
第四章 初次分配正义与转型期弱势群体………………81
一、初次分配中弱势群体的弱势体现………………82
(一)机会的弱势与参与市场竞争权利的丧失………82
(二)收入低下与经济的贫困………87
二、初次分配中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90
(一)市场经济的必然………91
(二)市场不完善的结果…………………92
(三)制度障碍和政策的缺陷……………94
(四)强势生产要素对弱势生产要素利益的相对剥夺……………96
三、初次分配中弱势群体对分配正义的诉求………………99
(一)机会公平………………99
(二)程序正义………………108
(三)差别合理………………110
四、初次分配正义之实现路径……………113
(一)改革二元户籍制度,创造平等正义的制度环境…………113
(二)给农民、工人以产权,使他们成为有产者………………116
(三)提高弱势群体可行能力………127
(四)消除获取的不正义……………131
第五章 再分配正义与转型期弱势群体的保护…………135
一、西方再分配与弱势群体相关理论……136
(一)政府是否应该通过再分配帮助弱势群体………136
(二)政府该如何通过再分配来帮助弱势群体………136
二、中国古代再分配思想探源……143
(一)提出了政府干预分配的政策措施并加以实践…143
(二)产生了社会保障思想并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制度…………144
三、建国后再分配制度及伦理特点………146
(一)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再分配制度(1949-1978年)…146
(二)改革开放以来再分配制度的探索及变迁(1978-2009年)……147
(三)市场经济发展与再分配制度的创新完善(2009-)……150
四、再分配逆向调节与弱势群体相关问题………151
(一)再分配“逆向调节”及其表现………151
(二)再分配制度“碎片化”与弱势群体…158
(三)**固化与弱势群体…161
五、基于“差别原则”的再分配………164
(一)再分配的目的及现实意义……164
(二)几种基于“差别原则”的再分配………………167
六、社会慈善——托起弱者的第三只手……………176
(一)有关社会慈善的再分配问题……………176
(二)中国社会慈善的思考……………178
第六章 借鉴与探索…………182
一、国外再分配代表性模式…………………182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模式………………183
(二)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模式………………185
(三)以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东亚模式……………187
(四)以印度为代表的南亚模式………………189
(五)拉美陷阱………………191
二、国外再分配模式对中国的启示………………193
(一)国外几种模式的异同……………193
(二)对中国的启示……………………194
三、理论与现实的再思考……………………199
(一)对“两个1%”的思考…………………199
(二)关于弱势与强势群体的辩证思考………………201
(三)弱势群体、分配正义与包容性发展………………204
附录 重庆底层弱势群体个案访谈群像………208
参考文献………………212
后记………222
《分配正义与转型期弱势群体研究》文章节选:
**章 导论
道德科学没有使我们对现实问题漠不关心和麻木不仁,它使我们学会了怎样小心谨慎地处理现实问题,使我们的内心时刻保持沉稳持重。……我们之所以要小心谨慎地把各种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划分开来,并不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实践问题。恰恰相反,我们的目的就在于更好的解决实践问题。
——[美]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
要看一个社会是否公正,就是看它如何分配我们所看到的物品——收入与财富、义务与权利、权力与机会、公共职务与荣誉,等等。一个公正的社会以正当的方式分配这些物品,它给予每个人以应得的东西。
——[美]迈克尔?桑德尔《公正》
一、问题的提出
分配正义作为社会正义的重要形式,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从目前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发达**还是发展中**,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面临分配正义问题。从当今世界各地风起云涌的“占领运动”,到2015年刚刚结束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把“严重的收入差距”作为未来十年的世界面临的*大风险,可以看到分配不公与弱势群体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共同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在经济增长上非常成功。“但经济增长只是衡量一个**平均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并未说明一个**在分配上的情况究竟如何。中国经济增长的好处并没有让社会底层人民分享,贫富差距在中国表现非常明显。”所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分配正义问题在实践中也日益突出,其表现之一便是弱势群体问题的凸显。��
管改革开放使几乎每个人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但相当一部分人却无奈地发现自己获得感较少,处在社会的边沿和底层,社会由原来的单一的、大家收入不相上下的平均的社会,急剧分化为贫富差距较大、社会资源占有非常不平衡的社会。利益结构多元化、利益差别扩大化以及利益对立关系显形化,成为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冲突的典型特征。主要表现为:一些人成为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的机会优先者和既得利益者,他们不仅在社会资源的生产和分配中
占有优势,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相对较大从而在社会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成为“精英**”或“强势群体”;而另外一些人则无论在生存和发展的机遇方面、社会各种资源的占有上还是在物质生活水平上都处于相对不利地位,即成为缺乏分享经济增长成果机会和能力的“底层**”或“弱势群体”。伴随着社会弱势群体的大量产生,利益群体博弈、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也成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前**总理温家宝同志多次指出:“我们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都要更多地关注穷人,关注弱势群体,因为他们在我们的社会中还占大多数。”“中国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指经济的发达,它还应该包括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道德的力量。”“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为此,我们特别要关注低收人群体和弱势群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低工资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由此可见,分配是否正义的一个很重要的指针和表征就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如何。关怀和扶助弱势群体,实现分配正义,不仅是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在当下社会舆论聚焦收入分配格局严重失衡、贫富差距加大的背景下,更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现实意义。
首先,从理论角度而言,当今学界关于分配正义的相关理论争论实质上就是如何对待贫困弱势群体的争论。无论是西方大师还是中国学者,无论是形式正义者还是实质正义者都主张每个人都应有平等、自由的权利,每个人都应具有人的尊严,每个人在法律上和政治上都是平等、自由的。对于这一点,学者们是达成共识的。但在有关经济分配上,尤其是在再分配相关问题上却分歧较大,他们争论的焦点与核心是再分配是否可能,再分配是否是正义的?“政府要不要进行再分配,能不能进行再分配?如果需要,那么政府分配合理性的限度是什么?政府对于弱势群体的支持和保护的合理性限度又是什么?”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其不同的观点和理论,对我们认识与解决当今中国的弱势群体问题应该有所启迪。
其次,弱势群体是一个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普遍的社会现象,虽然其产生与存在是现存的任何社会制度都无法避免的,但不同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具体原因、表现形式不同,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人们对它的认识、应对方式也是不同的。这就会产生许多需要在理论上给以明晰、论证和解答的问题。**,就弱势群体概念而言,各个学科有不同的视角与立场,从分配的角度,怎样对弱势群体进行理论上的界定、中国弱势群体的判定标准和范围是什么?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弱势群体有什么样的独特性,社会转型与弱势群体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第二,不仅要从中国当前弱势群体所呈现的特征人手,还应从历史的视角,对社会弱势群体这一概念从历史过程的维度,即弱势化过程维度考察。第三,“弱势群体的存在是实然的现象,那么如何从应然的层面,即价值层面进行评价呢?对弱势
群体是采取社会达尔文主义,还是要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和帮助?如果要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保护的理由何在?是正义、功利还是道义、权利?如果要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究竟应该怎样保护”?市场、政府、社会在弱势群体问题上应该起怎样的作用?作用的边界又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在理论上加以回应的。*后,本书认为,探讨弱势群体的问题实质上就是探讨分配正义问题。什么样的分配才是正义的、合理的,才是有利于人和社会和谐和发展的?所以对中国转型期弱势群体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分配正义的理解与追求。
再次,在中国目前明显存在贫与富、强与弱差别的背景下,探讨分配正义与弱势群体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伴随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转型,社会资源也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而重新分配聚合,人们因占有社会资源的方式和规模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从而有了上层与底层、强势与弱势的区分和不同。强势群体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优势和主导地位,在自我利益的诉求和争取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他们是社会转型变革的既得利益者。与之相对应,处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则由于承担了社会转型的代价,其利益由于社会的变革受损严重,而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他们虽有表达抗争但声音微弱,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日益加剧,一旦疏导不好沟通不够就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的平稳进行,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所以分配正义与弱势群体的研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改善中国弱势群体之现状,实现分配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分配正义与转型期弱势群体研究》作者介绍:
庞永红,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硕士,中山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有伦理学、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在《伦理学研究》《道德与文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主研了多项**社会科基金和省部级课题。曾到英国、波兰、澳大利亚、韩国等进行访学和学术交流。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制度伦理、分配正义等理论和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