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分类
-
家庭育儿(1)
-
政治军事(1)
-
文学小说(4)
-
医学卫生(1)
店铺介绍
北京文人雅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营各类图书,主要涉及文学历史、诗歌散文、学术成果、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地理、文化教育等。书店本着“以满意读者”的宗旨,热诚为每个有需要的读者提供周到服务。书店的口号“读者的满意是我们最大的回报。”
入驻时间:2017年08月28日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出版日期:2014年04月
ISBN:9787504371225
[十位:750437122X]
页数:--
定价:¥40.00
店铺售价:¥35.00
十成新
(为您节省:¥5.00)
店铺库存:100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3810821231 010-8082460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11-27 09:26:51]
陈**
上饶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10-10 15:33:06]
陈**
上饶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5-22 18:26:02]
陈**
上饶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19-08-10 11:46:03]
23天后追加:没收到!
王****
北京市
《当代中国媒介批评-现状.问题.路径》内容提要:
这些年来,新闻低俗、有偿新闻、策划新闻等媒介失范现象和行为日益加剧;媒介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伦理道德等越发淡漠。破解大众媒介行为失范及价值紊乱之困局,媒介批评不失为一剂良方。本书详细阐述了当代中国媒介批评所处的生态境遇,从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书中引述了大量的*新媒介评案例,深度解剖当前中国大众传媒的时代格局。
《当代中国媒介批评-现状.问题.路径》图书目录:
**章 引 论
一、研究的缘由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三、主要概念与论域的界定
四、本研究的思路与创新点
第二章 当代中国媒介批评的生态境遇
**节 政治的民主化:话语空间扩展包容
第二节 经济的市场化:媒介商业逻辑外溢
第三节 社会的信息化:传媒角色举足轻重
第四节 文化的大众化:媒介审美滑向浅俗
第三章 当代中国媒介批评的功能赋予
**节 对媒介失范行为的监督和匡正
一、监督媒介的偏差行为
二、指明媒介传播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 对媒介作品进行艺术审美
一、评点媒介作品的优劣,引导受众的欣赏活动
二、搭起受众与创造者之间的桥梁
第三节 参与社会文化的选择与建构
一、实践中的文化选择
二、超越实践的文化建构
第四节 促进社会民主化进程
第四章 当代中国媒介批评的发展概况
**节 彰显知识分子精英意识的学术批评
第二节 代表政府对媒介实施调控的法治批评
第三节 具有传媒自律性质的行业批评
第四节 来自社会大众众声喧哗的民间批评
第五章 当代中国媒介批评的困局检视
**节 囿于制度与传统文化:批评语境缺失
第二节 批评主体急功近利及批评心态的浮躁
第三节 批评学理的贫乏滞后与食洋不化
第四节 批评专业化的低下限制了批评的强度和影响力
第五节 自我批评的失语弱化了媒介的公信力
第六章 当代中国媒介批评的提升路径
**节 重构媒介批评的精神内核——回归价值理性
一、媒介批评要以人文精神为取向
二、媒介批评要坚持理性认识和判断
三、媒介批评应进行本体与哲学层面上的追问
第二节 西方媒介批评的他者之鉴——走专业化之路
一、成立专门的媒介评议组织
二、建立媒介批评的专门阵地
三、设立专门的媒体监察员
第三节 批评范式的转向——对文学批评的借鉴与超越
第四节 媒介批评突破的当下选择——批评的大众化和实践化
第五节 媒介批评提升的长远战略——推进公民媒介素养教育
一、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
二、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三、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途径
第七章 当代中国媒介批评的未来走向
**节 批评反思理性的张扬——对现代性的追问与审视
第二节 批评主体的泛化——公众获得平等对话平台
第三节 批评对象的扩展——对媒介文化与制度的审视
一、从媒介文本批评向媒介文化批评扩展
二、从媒介系统内部批评向媒介外部环境批评的扩展
第四节 批评接受模式的开放互动——激发受众的参与动力
第八章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近年作者的媒介批评论文
附录二:近年作者的新闻阅评和报刊审读报告
后记
《当代中国媒介批评-现状.问题.路径》作者介绍:
刘建新,男,湖北咸宁人,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新闻学博士学位,现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新闻实务、媒介批评等教学与研究工作,担任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等课程的主讲教师。近年来,在《新闻战线》、《新闻记者》、《当代传播》、《传媒观察》、《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浙江传媒学院学报》、《湖北社会科学》、《兰州学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校、市社科联和科技局、省教育厅、**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部等多个研究基金项目。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三峡大学**学科建设项目基金资助,此书也是三峡大学基金项目“中国广播电视规制的历史检视及其改革路径”(KJ2011B054)的结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