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19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1 0 2 2 12 20 758
本店铺共有 1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1% ,高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商品问题
2
20%
发货问题
4
40%
退款问题
4
40%
已解决
10
100%
店主称呼:阿林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891892813    地址:陕西省 西安市 长安区 西北政法大学新校区西门对面盛世商都一楼C区110号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本店春节放假,所有订单2月10号统一发货!
店铺介绍
本店有10万册书,开书店15年了.各种书籍都有,新书旧书都有.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书名:永久缺货
作/译者:武树臣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永久缺货
出版日期:2004年07月
ISBN:9787503649875 [十位:7503649879]
页数:366      
定价:¥29.00
店铺售价:¥11.60 (为您节省:¥17.40
店铺库存:2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891892813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永久缺货》内容提要:
本书是对传统的中国法律思想史教科书的改良之作。
同传统教科书相比,本书集中阐述了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阐述文字,增加了传说时代与法的起源的内容;对先秦儒家进行了新的划分,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论证儒家、法家思想,新增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的内容;将两千年封建时代思想压缩为几个专题,并新癗立法司法实践中产生的争议、家法族规、官箴、非正统法律思想及宗教禁忌等内容;新增五四及民国时期法律思想。凡此种种,都深化和拓展了本学科基本教书的内容,拓宽了读者视野。
本书文字优美严谨,论述清晰,伸缩裕如。作者武树臣教授法律史、思想史和社会史功底扎实,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尤为纯熟。
《永久缺货》图书目录:
序言
绪论 提倡学一点中国法律思想史
一、关于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
(一)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法学学科
(二)一个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法学学科
(三)一个在深层次影响人们法律思维盼法学学科
(四)一个在我国法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法学学科
二、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意义
(一)有助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入理解
(二)有助于对法学理论的深入理解
(三)有助于对我国**法律文化成果的发掘
(四)有助于促进当今法律文化建设
三、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一)实事求是,服务当今
(二)要有一点基本功
(三)人物与典籍相结合
(四)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相结合
(五)法律思想与风俗习惯相结合
(六)法律思想与地域文化相结合
**章 中国古代社会与中国法律思想史
**节 中国古代社会的一般特点及其对古代法律思想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一般特点
(一)数千年上下一气未曾中断
(二)自然经济居支配地位
(三)宗法家族构成社会的细胞
(四)进入文明的早熟性
(五)以权力为核心的集权政体统治社会
二、中国古代社会特点对古代法律思想的影响
(一)宗法意识与自然经济意识相结合
(二)宗法意识与皇权意识相结合
(三)国民意识的晚出
第二节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
一、“人本”主义的价值观
(一)伦理化的人性
(二)天道与道德
(三)道德与法律
二、“人本”主义对法律实践活动的影响
(一)立法:差异、酷烈与温情
(二)司法:德主刑辅与息事宁人
(三)晚熟的法学与纯熟的律学
第三节中国法律思想史的范畴和发展线索
一、宗法意识与国民意识
(一)体现氏族平等精神的“法“
(二)吞并了“法”的“礼”
(三)冲破“礼”而复兴的“法“
(四)被“礼”腐蚀了的“法”和被“法’强化了的“礼”
(五)民主主义的“法”
二、德政与刑罚
(一)德政与刑罚的对立
(二)德政与刑罚的融和
三、“人治“与”法治
(一)全面对立时代
(二)局部对立时代
四、“成文法”、“判例法”、“混合法
(一)“判例法”时代
(二)“成文法”时代
(三)“混合法”时代
第二章 传说时代与法的起源
第三章 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
第四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
第五章 封建时代的法律思想
第六章 近现代的法律思想
《永久缺货》作者介绍:
武树臣,男,1949年10月29日出生,北京市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2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留校任教。长期从事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与教学工作。1992年至1997年任系副主任。1997年调任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并继续招收指导中国法史方向博士研究生。代表性著作:《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武树臣法学文集》、《儒家法律传统》、《中国传统法文化》、《判例制度研究》、《中国法律样式》等代表性论文:《易经与我国古代法制》、《寻找*初的法——对古法字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寻找*初的德——对先秦德观念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走出法系——论世界主要法律样式》、《中国法律文化探索》、《裁判自律引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