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7年12月
ISBN:9787111071549
[十位:7111071549]
页数:324
定价:¥32.00
店铺售价:¥12.80
(为您节省:¥19.20)
店铺库存:6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8858745698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8-03 22:08:10]
任*
咸宁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6-28 08:24:51]
郑**
平顶山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6-24 15:13:27]
李**
南昌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6-06 20:07:16]
杜**
揭阳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5-29 12:15:59]
侯*
许昌市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3版)》内容提要:
本教材是“十一五”**级规划教材,也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本教材在第2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使得全书内容系统性增强,知识体系更加科学完整。在内容的编排上力求精炼,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从加工方法的认识到完成加工成形的装备,从加工、装配过程的设计到质量的控制;*后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种先进制造技术。本次修订使得其更适合作为教材使用。
本教材内容包括:机械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夹具;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工艺规程设计以及快速成形;精密加工和微细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全书以系统的观点构建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体系。
本教材可作为普通高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主干技术基础课教材,同时也可供工业工程、管理工程和工业设计等有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教学参考书,也可为装备制造企业的科学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参考资料。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3版)》图书目录: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绪论
**章 机械加工方法
**节 零件的成形原理
第二节 机械加工方法
思考与练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节 刀具的结构
第二节 刀具材料
第三节 金属切削过程及其物理现象
第四节 切削力与切削功率
第五节 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第六节 刀具磨损与刀具寿命
第七节 切削用量的选择及工件材料加工性
第八节 高速切削及刀具
思考与练习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金属切削机床
**节 概述
第二节 金属切削机床部件
第三节 常见的金属切削机床
第四节 高速加工机床
思考与练习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机床夹具原理与设计
**节 概述
第二节 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
第三节 定位误差分析
第四节 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
第五节 各类机床夹具
第六节 现代机床夹具
第七节 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步骤
思考与练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
**节 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及其分析
第三节 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
第四节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第五节 机械加工过程中振动的基本概念
思考与练习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工艺规程设计
**节 概述
第二节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第三节 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第四节 工艺尺寸链
第五节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及工艺文件
第六节 制订机械加工丁艺规程实例——车床主轴箱箱体工艺规程的制订
第七节 机器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思考与练习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先进制造技术
**节 快速成形制造技术
第二节 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
第三节 微机械及其微细加工技术
思考与练习题
参考文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3版)》编辑推荐与评论:
本教材主要介绍了机械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夹具;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工艺规程设计���及快速成形;精密加工和微细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全书以系统的观点构建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体系。 本教材可作为普通高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主干技术基础课教材,同时也可供工业工程、管理工程和工业设计等有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教学参考书,也可为装备制造企业的科学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参考资料。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3版)》作者介绍:
卢秉恒,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RP&M工程心负责人。
1998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获**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科技部“九·五”****科技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表彰、2001年在香港获蒋氏基金会科技成就奖。近5年出版教材及专著3部,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50多篇,培养博士研究生47名,硕士研究生3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