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分类
-
家庭育儿(1)
-
教育考试(1)
-
活动图书(1)
-
政治军事(1)
-
文学小说(5)
-
生活时尚(2)
-
文化历史(1)
-
新闻传播(1)
-
成功励志(2)
店铺介绍
本店所售图书都是正版,满28元免邮!
入驻时间:2016年11月22日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503936166
[十位:7503936169]
页数:247
定价:¥32.00
店铺售价:¥10.00
(为您节省:¥22.00)
店铺库存:1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3002522896
《中国财神》内容提要:
“财神爷”是指家财万贯、生财聚财的**,是中国道教信仰的产物。
中国历史上,*有钱的人是皇帝,只有皇帝才算是应有尽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皇帝”不是想做就做的,许多人都因为想当皇帝而被杀了头;而财神爷是人人都可以想着去做,人人都可以想象自己成为财神爷,过上财神爷那样的好日子:应有尽有,**永远花不完,用不尽,永远是一个大富翁。所以,古往今来,“财神爷”是人们向往的目标、追求的目的。特别那些做生意的人,对财神爷崇敬尤加,奉之若祖,视之若神。
中国上古时代,并没有“财神”。随着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财神”开始出现。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时代、信仰上的差异,就形成了财神众多,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各有所尚的局面。出现了比干、关羽、柴荣、赵公明、陶朱公、五显财神以及何五路(元)、顾希冯之五子、财公财母、和合仙官、利市仙官、文昌帝君、活财神沈万三、财神使者、福禄寿三仙以及善财童子信仰,等等。
《中国财神》图书目录:
中国财神之“文、武、正、副”(代序)
一、赵公明·天下财神**山——天柱山
1.上古时期的天柱山
2.南岳·道教名山——天柱山
3.司命之神·皇帝的新衣
4.天柱山供奉的是哪位**
5.天降诏书·赵玄朗即赵公明
6.“财神柴荣”与“财神赵匡胤”
7.赵匡胤是如何成为中国财神的
8.赵公明究竟有多少种称谓
9.中国民间的“司命”之神
10.财公财婆·天柱山与妙道山
11.大司命·少司命
12.总仙·总理·文曲星
13.老子与天柱山·混元派
14.唐朝皇帝与天柱山
15.宋真宗塑造赵玄朗财神形象的建树与推广
16.寿县烧饼·赵匡胤·陈桥兵变
17.大宋王朝的建立·杯酒释兵权
18.烛光斧影——财神之死
19.生活中的赵匡胤
20.封禅·雩祀·祈雨
21.总仙·福禄寿三星
22.天下财神**山
二、武财神·话说关羽
1.现实生活中的“关羽”
2.《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3.神话传说中的“关羽”
4.关羽之死对刘备、蜀汉及时局的影响
5.戏剧中的“关羽”
6.历史上真实的刘、关、张
7.关羽有没有纳貂蝉
8.与“关羽”有关的文化现象
9.中国民间的“关公”
10.“关公”信仰及建筑
11.海外华人与关羽
三、文财神陶朱公·范蠡与西施的故事
1.《史记》里的陶朱公
2.真实的范蠡
3.范蠡、勾践与文种
4.重情重义、急流勇退的范蠡
5.独具慧眼、乐善好施的陶朱公
6.文财神·陶朱公
7.范蠡与西施
8.西施与范蠡有无后代
9.陶朱公给中国商人的启示
10.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四、财神本无心——说说比干
1.**个以死谏君的忠臣
2.《封神演义》中的比干
3.空心菜·比干
4.文曲星·文财神
5.比干之死与殷商灭亡
6.比干庙
7.比干的若干个“天下**”
五、中国财神知多少
1.福禄寿三星
2.和合二仙
3.增福财神
4.财神沈万三
5.文昌帝君
6.五路财神
7.路头堂——五路财神
8.五显财神
9.“撒钱济贫”刘海蟾
10.“后周皇帝”柴荣
11.布袋和尚
六、财神民俗与财神文化
参考书籍
《中国财神》文章节选:
一、赵公明·天下财神**山——天柱山
1.上古时期的天柱山
山,是圣贤祖先发祥之地,是中国神话之源。先秦*早的典籍《山海经》,就反映了我国先民崇拜山岳的观念,如“玉山,西王母所居住也”;“昆仑之丘,是惟帝之都,神陆吾司之”;“天帝之山……有草焉”……有人甚至认为:“山,是中国古代巫师的天梯或天柱。”
所以,中国有一座山,干脆就叫“天柱山”。它雄立于“中国得之,可以制江表;江表得之,亦以患中国。吴孙权克皖,而曹操不宁;周世宗平淮南,而李氏穷蹙”的安徽省安庆市境内。
它为什么叫“天柱山”呢?
“天柱”一词,源于《列子·汤问篇》:
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缺,断鳌之四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与颛项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列子·汤问篇》的这段文字,说的是上古时代,帝王颛顼与共工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说到底,是“道教”与“火神教”的信仰之争。战争的结果是:火神共工带领他的部队,打到了江北天柱山,但终于打不过颛顼皇帝,*后自杀于“天柱”。战争的结果是:“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这场战争,以道教大获全胜而告终。从此以后,道教在天柱山一带生根发芽,并*终孕育了老子、庄子,以及中国道教**教派:混元派。火神共工被平定之后,天,是被女娲氏补好了;天柱,有没有被修好呢?
2.南岳·道教名山——天柱山
干百年来,“百家姓”区分天下百姓,让天下人各归其宗;干百年来,天下名山,因信奉不同,也是各有所归。许多山是姓“佛”的,如九华山(地藏菩萨)、普陀山(观音菩萨)、峨眉山(普贤菩萨)、五台山(文殊菩萨)等;许多山是姓“道”的,如东岳泰山(玉皇大帝和碧霞元君)、西岳华山(华山圣母)、南岳衡山(祝融大帝以及魏华存魏夫人)、北岳恒山(真武大帝)、中岳嵩山(后土玄天大圣后),等等。
天柱山是姓“佛”,还是姓“道”呢?据我考证,天柱山主要还是姓“道”。
道教是中国的国教。“五岳归来不看山”——走遍中国,您会发现,五岳中没有一座山属于佛教。凡位忝“五岳”者,都属“道教名山”。
自古以来,天柱山就位忝五岳,封为“南岳”。所以,天柱山属于“道教名山”,天柱山姓“道”。
隋朝开皇九年,曾“诏定衡山为南岳”。但是翻翻历史,我们会发现:其他时候,“南岳”均指天柱山。
首先,“五岳真形图”中的“南岳”,指的就是天柱山。
历史上,安徽安庆、六安等地,被称为“舒”、“舒蓼”、“荆”。
《诗经》中有“戎狄上膺,荆舒是惩”的诗句。其中,“荆”、“舒”即指今安徽安庆、六安,以及湖北的英山、罗田一带。
《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汉文帝时,今安徽省六安一带被立为“衡山国”。
通过司马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我们可以分析出当年“衡山国”的具体位置: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返)谷口……
这儿提到的“谷口”,即今安徽省潜山县境内野人寨附近的“谷口”。**的潜阳十景之一的“山谷流泉”,即指谷口一带的美景。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还有这样一段文字,对研究“衡山国”的具体位置,很有参考价值:
孝文十六年,徙淮南王喜复故阳城。上怜淮南厉王废法不轨,自使失国早死,乃立其三子:阜陵侯为淮南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皆复得厉王时地,叁分之。
当时“淮南厉王”的土地,被一分为三:淮南王拥有一块,安阳侯拥有一块。阳周侯拥有一块。这三块土地,呈“品”字形鼎立之势。后来,因为吴楚七国之乱,“庐江王边越,数使使相交,故徙为衡山王,王江北”。
以上历史文献,从文字角度证明了“衡山国”的具体位置。而2007年中国考古史上**的“衡山王墓”的发现与发掘,更从实物上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佐证。在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境内发现、发掘的淮南王墓,为“黄肠题奏”等级,据考证,是汉淮南王刘长的墓葬地。
因此,武汉帝刘彻所封禅、礼拜的“南岳”,应为霍山。而其“礼漓之天柱山,号为南岳”的,是霍山附近的天柱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里有一段文字,应该被“古皖文化”研究者所重视:
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几不得渡。
我们不妨打开地图,看一看秦始皇此行的顺序应为:经过彭城(即今徐州)的时候,因为想将周鼎从泗水里打捞出来,秦始皇专门斋戒、祝祷了几天,然后派人,潜到泗水(今安徽泗县境内的一条河流)下面去找鼎,虽然潜水找鼎的有上千人之众,但还是没有找到周鼎。于是,秦始皇带领众人向西南而行,渡过淮河,来到“衡山”、“南郡”——这儿的“衡山”,只能是今皖西南境内的天柱山——因为,离“衡山(天柱山)”不远,就是“南郡”,“南郡”即今“盛唐湾”——隶属于后主李煜管辖的“南唐”。“南郡”是针对江北的“庐江郡”而言的,因地处江南,故而被称为“南郡”。经过了这个位于江北的“南郡”,秦始皇一行才能浮江而上,到“湘山祠”。
所以,秦始皇所到的衡山,实指“江北衡山”——即天柱山。
历史上的天柱山,叫法很多,如天柱山、潜山、漓山、皖山、霍山、衡山、江南衡山、南岳山等,原系一山,均指天柱山。
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说:
元封五年冬,帝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灞之天柱山,号日南岳……
《尔雅·释山》记载:
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高为中岳。
《汉书·郊祀志》明确指出:
神爵元年(前61年),宣帝刘询下诏以东岳泰山、中岳嵩山、南岳潜山、西岳华山及北岳恒山为五岳。祀东岳于博。
这儿的“潜山”,就是今天的“天柱山”。所以说.天柱山是五岳中的“南岳”,不容置疑。
《后汉书·马援传》载:
初,卷人维汜,饫言称神,有弟子数百人,坐伏诛。后其弟子李广等,宣言“汜神化不死”,以诳惑百姓。十七年(汉光武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遂共聚会徒党,攻没皖城,杀皖侯刘闵,自称“南岳大师”。
请注意,这段文字,将“皖城”、“南岳”并举,它既证明了天柱山是“皖山”,也帮我们证明了天柱山是“南岳”。李广“杀皖侯刘闵”,自称“南岳大师”,是因为事发地为“南岳”。否则其自称“南岳大师”,会成为时人的笑谈。
西王母、穆天子时期的“五岳真形图”,应该是天下*早的地图了。穆天子有了这张图可以巡视天下,汉武帝也是根据这张图而封禅五岳。按照“五岳真形图”上的说法:“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南岳如飞”。
(东汉)东方朔在《五岳真形图序》中说:
《五岳真形》者,山水之象也。……察四岳,并有佐命之山,而南岳独孤峙无辅,乃章词三天太上道君,命霍山、潜山为储君。奏可,帝乃自造山,躬写形像,连五图之后。又命拜青城为丈人署,庐山为使者形,皆以次相续,此道始于黄帝耳。……南岳衡山君,领仙七万七百人,诸入南岳所部山,山神皆出迎。南岳君服朱光之袍,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乘赤龙,从群官来迎子。……霍山南岳储君,黄帝所命,衡岳之副主也,领灵官三万人。上调和气,下拯黎民,阅校众仙,制命水神,是峻险之府,而诸灵之所顺也。道士入其境,储君服青锦之袍,戴启明之冠,佩道君之玉策而来迎子,或乘科车,或驾龙虎。……潜山储君,黄帝所命,为衡岳储贰,时参政事,今职似辅佐者也。道士入其山者,潜山君服紫光绣衣,戴参灵之冠,佩朱官之印,乘赤龙之车而来迎子。
东方朔笔下的“南岳衡山”,即今天柱山的主峰天柱峰。而其所说的南岳的“储君”、“副岳”,即霍山、潜山。其中,天柱山为后来道教徒所说的第十四洞天。
《宋书》上有记载:
贼臣桓玄,怙宠肆逆,乃摧倾华霍,倒拔嵩岱,五岳既夷,六地易所。
这里提到的“华”、“霍”,指的是西岳华山、南岳天柱山——可见,宋朝的时候,天柱山仍然还是五岳中的“南岳”。
据《潜山县志》(民国版)记载:
(天柱山)五岳祠,在真源官左,汉武帝建,祀泰、嵩、恒、华及潜。至明时寮亭犹存,明末寇焚。
中国名山,凡是宋代以前建有“五岳祠”的,均位忝“五岳”,这早已成为一种常识。因此,《潜山县志》(民国版)的记述,是有它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志书的记载应是真实可信的。
俗话说:“南岳如飞”,指潜山、天柱山、霍山三座山像一只完整的大鸟,天柱山、霍山如同潜山的一双翅膀。
古人以天柱山、霍山为南岳潜山之副岳,并将它们意会成了潜山的翅膀——这才是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南岳如飞”。
我曾乘车在大别山地区穿行,寻踪于天柱山、霍山的山峦、丛林之间。结果发现如果以天柱峰(即潜山)为鸟喙,以霍山、天柱山为鸟之左、右翼,我们还真可以画出一只“鸟儿”。
……
《中国财神》作者介绍:
徐而缓,1969年8月4日出生于安徽宿松。
安徽省作协会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电影学专业研究生。
先后任**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策划、撰稿;《曲苑杂坛》栏目导演、制片主任;《探索·发现》栏目编导、特约撰稿人。
出版的书籍有:《眼睛诗人》(诗集)《徐而缓之游四方》(散文小说集)。